標籤:

如何改變自己略病態的內疚?

小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感覺,大概是高二開始,坐公交車的時候,一有老人上車我就如臨大敵,神經緊張,感覺自己不讓座就會特別內疚自責,但是有的時候讓了人家老人還不願意坐呢。還有剛才我看見路邊的花特好看,就想摘下來,但是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應該摘。還有當拒絕別人的時候我也會特別內疚,去犧牲自己的需要。其實我內心是不想這樣的。但是我還是做不到。


謝邀。題主似乎存在著對自私的阻礙。

自私是人的天性,但文明卻建立了對自私的屏障,對於人類整體來說,這具有生存的意義。因此,當一個人利他或者順從時,一般會得到好評;當一個人堅持自己時,難免會被批評說:「這個人太自私了」。逐漸的,這種批評的聲音內化成良心(超我的一部分)的責備,這種良心讓人類形成了一個整體,但作為個體的人來說也付出了內疚的代價。

自私的評價為什麼那麼令人害怕?因為那可能意味著失去愛。誰願意跟一個自私的人交往呢?對人來說,最危險的情景之一便是失去愛。要是一個人沒人愛,那太可怕了,那甚至等同於死亡,因為作為個體的人來說是那麼弱小。有些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孩子正常的自私都會過分責備,生怕孩子成為一個貪婪的人。這種過於苛刻的教養種下了親子之間仇恨的種子,也形成了孩子嚴厲的超我。

但一味地順從他人委屈自己,超我中的理想自我會看不慣了,甚至會責備現實自我太懦弱。同時,這些人也不具有人格魅力,因為內心深處人們都很欣賞那些成為自己的人。看來,要在自私與服從之間取得某種平衡並不容易。

精神分析提供了一種改變的視角,那便是強壯自我。強壯的自我能夠整合嚴厲的超我而不是反過來被超我所控制;強壯的自我能夠讓本我願望得合理的滿足而不是一味地壓抑;強壯的自我能從本我中充分的吸取能量,並運用於建設性的發展,因此這些人具有活力和彈性。如下圖中的第二種情況是心理健康者的狀況:

怎樣強壯自我呢?一個較好的途徑是增強自我覺察力,即更豐富的認識自己,覺察內心的各種願望,關係模式,防禦方式,壓抑的情感、記憶和心理衝突等。這種覺察有助於改變第一種模式中由於良心過分強大而導致的內疚,以及理想自我過度苛求而導致的自卑,讓超我變得柔和下來,其能量被自我所吸收,並引領本我的健康滿足。自我的強壯會在經歷一個精神分析的過程中逐漸獲得,並非我這裡三言兩語就能解決。自我是人格中最健康的部分了,超我和本我則存在著變態的成分,那麼用健康的自我去整合超我和本我吧。


內疚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感受,不同的心理治療流派有著不同的看法。我想從我個人的所學和理解來分享一些看法。要想談這個就要先從人的內心世界開始談起:

人的內心就如同一個房子,而我們就居住在這個房子裡面。房子由兩部分組成,一個內部裝修、一個是外部結構。外部結構指的是人的內心前意識和潛意識中所包含的認知,這其中包含兩部分內容:1、愛的能力(原發能力,地基)2、發展的規則(繼發能力,鋼筋)。

其中愛的能力指的是我們內心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比如說我們希望被別人接納,被別人信任,希望被別人給予時間,希望被別人給予耐心等等。而發展的能力則是社會(家庭)教授我們的行為規則,比如你需要努力取得成就、你需要乾淨、你需要準時、你需要禮貌等等。

這些能力就如同房屋的地基與鋼筋一樣,支撐起了我們整個的人格結構,決定著我們對待事物的看法。有意思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並不是獨立的發展出這些能力的。正如同鋼筋和地基往往是配套發展的一樣,這兩部分的能力往往也是對應著而產生的,比如說媽媽可能會說你不能再公共場所尿褲子,不然的話大家都不會喜歡你,這樣的對話或者是經歷(如果你真的尿過的話)會讓我們內心建立起基於某些能力的規則。比如說人要做到乾淨、努力、準時、禮貌,他人才會喜歡你,接納你等等。這些規則指引著我們的行為,也在無形當中,構建了我們內心的格局,構建成了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希望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的人。內部裝修,指的是我們人在生活中所做的選擇和行為,這些選擇和行為是基於整個房屋的外部結構而呈現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那就是不太大的房子是放不下過長的沙發,也就是說一個嚴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人,可能真的不會去輕易地馬虎大意對待工作。如果你逛淘寶的話,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你會想買一些你根本用不上的東西,內心這所房子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想要的傢具(行為、需求)不能匹配房間(內心規則)的時候,人就會倍感焦慮和內疚。比如說當你發現大媽上來時,一方面你也許也很累,很需要座位,但另一方面,你內心又覺得人應該做到文明有禮才是好同志。這個想要座位的沙發就有些無法匹配文明有禮的房間格局,因此人會倍感焦慮和內疚。

有意思的是,人這個內心房間和真正的房間的判斷標準是非常相似的,一個房間的好壞在房間是不是足夠的穩固,也就是說,你內心房間的鋼筋和地基是不是足夠的多。如果你內心只有一兩個鋼筋地基的話,那麼房間就相對很麻煩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有做到某一兩個能力禮貌、成就等才能算是一個讓人自豪和可愛的人的話,那麼顯然你會經常地感到內疚和焦慮。要想戰勝內疚,就要嘗試更多方面的看待自己。你可以試試去其他人那裡看看他們的房屋結構是怎樣的(他們是如何覺得怎樣才算是一個可以被喜歡或者認可的人的),或者多問問朋友眼中的你,發現關於自己的更多鋼筋(讓自己驕傲的部分),積極探究到底我現有的這些結構是怎麼形成的,我們該怎麼修改(為什麼我會因為這一點而感到慚愧和內疚,這其中的哪一部分如此讓我羞恥)?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房間更加寬廣,你做起事情來才能真正的做到更加的和諧和自由。

來自中心諮詢師 李昂


和題主有一樣的問題,自我總結是聖母心太重。曾經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後來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操了很多不必要的心,而且相當數量的當事人會把自己內疚感引發的妥協讓步甚至犧牲當作理所當然。於是開始反思。

結論就是學會遇事把自己的正當需求放在第一位。

這並不是要我們變自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是讓我們學會自尊自愛。答主曾經就是個濫好人,別人的大事小情都會竭力幫忙,完全不考慮自己的利益,以至於最後自己的生活都受到影響。現在想來不懂愛自己的人本質上也不具有關愛別人的能力。

至於坐公交讓座的事情,周圍乘客每個人都有潛在的社會責任來給老人讓座,而你作為其中一員願意切實採取行動,不僅自己可以問心無愧,周圍人更是無資格judge你的行為,這樣想也就不必"如臨大敵"了。我也遇到過讓座給老爺爺老奶奶但是他們不願意坐下來的情況,沒關係啊,至少我做了一次正效應的嘗試。


題主我和你簡直一模一樣。我認為要樹立自己的是非觀然後遵循,比如摘花是錯的就不要摘,讓座是對的就去讓,自己很累不想讓是對的就不讓,至於拒絕別人的要求方面,如果你的損失遠小於對方的收穫就不妨做個好人,或者根據歷史經驗這人的人品值得你和他做朋友就幫他,其餘情況下多拒絕幾次就練出來了。又看了一遍題,加一句好人並不一定都是裝逼或者傻子,想做好事就做,不想做也不必太在意輿論反應,沒那麼多人注意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黃子韜在倫敦時裝周上遲到引發一系列的事?
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疑犯追蹤》里的撒瑪利亞人?
人死了葬禮是為誰而舉行的?
越漂亮的女孩越無法直視,這在心理學上如何解釋?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