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農業會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嗎?

首先貼一下來自百度百科的詞條:

「精確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連續數據採集感測器(CDS)、遙感(RS)、變率處理設備
(VRT)和決策支持系統(DSS)等現代高新技術,獲取農田小區作物產量和影響作物生長的環境因素(如土壤結構、地形、植物營養、含水量、病蟲草害等)
實際存在的空間及時間差異性信息,分析影響小區產量差異的原因,並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有效的調控措施,區域對待,按需實施定位調控的「處方農業」。

看起來很科學很強大,但是總覺得這種高科技很死板,人為因素太強,人與自然,植物與自然,生命體與自然的交互越來越少。

而提到美感,很難用數據度量或者作出分析。人與自然的交互之美似乎只能憑藉感覺去體會。

想聽聽專業人士理性加感性的分析。


什麼是農業?

摘自維基百科

農業是人類有目的地種植植物(包括菌類)或畜養動物,生產出有用農作物或牲畜的產業,被劃分在第一級產業。廣義之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及漁業,而一般人所說之農業通常只指種植業。農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升人類生活的物品。

農業的目的是餵養人類和提供其他對人類有用產品

傳統農業不等於自然

有些時候,尤其是人類社會的早期,破壞自然最嚴重的正是傳統農業的發展。人類社會要發展,人口不斷增長,要怎麼解決吃飯問題?

1、多種 開荒種地,能種的咱都種上,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許多地方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梯田(試想一下耕種、收割的難度),當然原來的植被也就永遠消失了。人口不斷增長、傳統農業的低效是自然受到破壞的原因之一。

2、提高農業效率 更少的地養活更多的人行不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人類幾千年都在追求品種的改良,耕作飼餵方式的改進,題主提到的精確農業也包含其中,甚至包括農業中應用的轉基因技術。提高了農業的效率,我們就不再需要這麼多耕地,我們才能有可能採取退耕還林、保護濕地等等等等一些保護自然環境的行動。提高農業效率,包括「精確農業」正是保護自然的一種有效手段。

題主所說的美、人和自然的交互,我理解更多是一種情懷,是中國作為幾千年的農業國的一種情懷,是耕讀以傳家的傳統,是採菊東籬下的怡然。這當然是我們文化上的寶貴遺產,我們也應當珍視,但說到底這並非農業的主流。做一些農業旅遊項目幫我們保存內心的這份情懷也就是了。

自然本身的美(轉自維基百科,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別說得你們人類就是超脫自然的天降神BUG似的,說到底你們頂多算是個看起來酷炫的features,你們的一切工程技術都只是自身進化的必然需求和產物,本質上也大自然演化過程中的一環。但這些都不是你的攝影作品,你覺得美與否,毫無意義。

PS.順便說一下大自然也不是你想像中那種和諧,那種美,不說小行星撞擊,隨便來個旱災、洪水或地震什麼的你們人類目前也只能跪,大自然洗個牌跟玩似的,你們自己不去變革,難保下次中槍的不是你們。


粗放農業就很和諧嗎?比如燒荒,砍伐…


推薦閱讀:

為什麼海螺里聽得到海風的聲音?
撿到雛鳥怎麼辦?
藏羚羊對可可西里有什麼意義?
如何看待宮崎駿作品中人與自然的關係?

TAG:農業 | 人與自然 | 現代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