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對寶寶有利的幼教應該是什麼樣的?

孩子一點都不清閑,不是學這個就是學那個,但是學一堆又不知道有什麼用


和寶寶一起成長吧。

他一歲你也一歲,她兩歲你也兩歲。

她學舞蹈,你就學習瑜伽。

她看繪本,你就拿本散文。

她學算術,你就玩玩奧數活活腦子。

她喜歡圍棋,你跟他一起學習討論。

她學鋼琴,你也從一無所知一起學起。

他膽小懦弱,你就陪她勇敢嘗試。

她膽大任性,你就陪她禮貌尊重。

她哭泣暴躁,你就像溫柔擁抱輕聲溝通。

她偶有惡習,你就嚴肅認真地教育並讓她接受犯錯的代價。

你愛她,你不停的告訴她,你對她的愛。

你的愛能像一個溫柔的鐵布衫,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讓她能有勇氣一點一點飛遠。

你愛她,你身體力行地告訴她,你的愛不只是說說,你的愛不是讓步,不是犧牲,是一種心甘情願的付出。

你也有心煩暴躁的時候,可是你能像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任性,不對她說,都是因為你,不說為了你我怎麼樣。你會冷靜下來,你會思考並解決問題。

我不害怕你什麼都不會,我只怕你什麼都不學。

我不怕你什麼都不懂,我只怕你忘記你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的決定並不是絕對的正確,你需要和孩子商量最開心的正確。

我不怕你什麼都做不好,我只怕你什麼都自以為做好。

我不怕你不愛你的孩子,我只怕你愛的苦大仇深。

最好的幼教就是愛你的孩子並和她一起學習成長。

為了他,再活一遍,沒有理由沒有借口,做不到就算了,反正我們也是將就著長大的,怎麼都能活。


這個問題我真的太喜歡了,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問過自己,最近我似乎有了一些答案。

我小的時候,我爸想讓我學畫畫,我學了一陣國畫,由於學生越來越少,老師停班了,說如果想繼續的,就去少年宮跟他學,家裡覺得少年宮太遠了,就沒讓我繼續學習。我媽看大家都在學電子琴(那會兒鋼琴是超級奢侈品),就給我報了班開始彈電子琴,後來還找了一個老師到家裡教,有一次偷聽到老師對我媽說,孩子沒啥天賦,就不肯好好練了,最後在我媽的兩個大耳光下,終結了我的學琴生涯。我還練過武術、書法,都因為主觀的、客觀的原因沒有堅持下去。現在的我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特長,偶爾心火熱一下,買一堆畫畫啊、手工啊什麼的玩意兒,也是三分熱度,很難堅持下去。我真的很苦惱,興趣愛好很多,但是總是三分熱度,一事無成。學學這個學學那個,真的沒有用嗎?

有了孩子後,我發現,之前所學的並非雞肋,我能畫畫,可以跟她一起作畫,跟她一起完成漂亮的手抄報;我寫字不賴,能給她做不錯的示範;我識譜,能帶她一起唱譜……看著孩子散發著崇拜光芒的眼睛,你會覺得當初一切都是值得的,只恨自己沒努力,應該多學一些。

現在回到孩子身上。我家孩子四個月開始上早教,很多人問我,上早教有沒有用。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你的預期是什麼?你指望三歲以內的孩子通過早教學到什麼技能呢?翻跟頭?英語?唱歌?畫畫?學習不應該是一個功利性的,帶有目的的活動,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有的朋友,帶孩子上課,隔三差五的請假,今天天氣不好,明天早上起不來床,後天想帶孩子逛逛街,一個課包用了三年半還剩一半課時,然後你說早教也不過爾爾嘛,沒啥用嘛。我們家上早教,上了三個課包,除非孩子生病,風雨無阻。每次上課選的是一天最早那個時段的課,因為早上上完課,還有一個整天的時間,可以安排很多事兒做,我們從來沒有遲到。每次上課都是全家出動,跟孩子一起唱唱跳跳,共享歡樂的親子時光。非要問我收穫了些什麼,比如美妙的親子時光、固定的幼兒社交環境、科學的育兒經驗、孩子健康的身體、英語的輸入啟蒙……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我們收穫最大並受益終身的是「堅持」二字:我們孩子無論是上幼兒園,上小學,還是上各種興趣班,沒有出現過厭煩、不想去的情緒。甚至受到我們的影響,她的另外兩個小姐妹的家長堅決跟著我們一起學,我們上什麼班,他們就跟著我們一起。

現在我的孩子七歲半,她在外面上英語班,因為幼兒園是雙語的,所以是從幼兒園畢業那個暑假開始在外面上的,已經上了一年半,每周三次課,每天堅持指讀;在練武術,也是幼兒園暑假開始的,每周三次課,但是由於遠,周內那次去不了,上周六周日的課,雖然很苦很累,但是也在堅持,練的身體倍兒棒;去年五月開始學習二胡,每周日早上上課,我們又選了最早一節課,因為上完課還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安排,從來沒請過一次假。每天都會練琴,樓上一個學琵琶的孩子的父親一見到我們就感謝我們,說她家孩子不肯練琴,每天他們聽到我們練琴,就說看妹妹又在練琴,咱們也快練吧。我們家孩子成了督促別人進步的動力。現在她的進度已經超過比她早學四個月的孩子了。暑假的時候老師安排了十天集訓,因為老師說的很突然,前面已經安排好了,早上游泳,下午英語,晚上又加了二胡,完全沒時間學完練習,搞的特別緊張。她每天早上起來半個小時,中午游完泳回來半個小時,上完英語回來半個小時,學完琴晚上回來半個小時,就硬是用碎片時間擠著一天能練上2-3個鐘頭,我真的覺得我做不到,然而她毫無怨言,別的孩子游完泳在教室休息或玩耍等著下午上英語課,她頂著大太陽跑回家練琴,我真的是相當感動。我也不知道她學這些有什麼用,不過我覺得就學習的過程,也能讓她受益終生吧。

前幾天看到一個觀點,說不要讓孩子學太多東西了,佔了孩子的機會成本。我在想,不去學,不去體驗,連嘗試的機會都不給孩子,那怎麼知道他到底想要什麼呢?人生有無數種可能,也許一個故事、一本書、一段路、一句話就能照亮人生,但是不去聽、不去看、不去走,又有什麼用呢?


和ta一起探索世界,當ta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ta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你也是,ta第一次當小孩,你也第一次當父母。有人說美好的愛情里最讓人想說出口的一句話是:餘生請多指教,我想,和孩子互相對對方說出這句話,才是這句話最溫暖的詮釋。孩子,我第一次當父母,請你多多指教!


跟孩子談心,可以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補課班,這種選擇需要孩子自己進行取捨,你不能全盤操縱,畢竟是孩子自己的童年


孩子本來也閑不下來。如果是待在家裡看電視或者玩平板電腦的話,不如出去找幾個有趣的興趣班,可以和小夥伴一起邊玩邊學會點啥。

什麼有用呢?誰知道呢?明天什麼有用都未必看得清,又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東西可以一直到幾十年後都有用呢?不要那麼功利。

幾個可選思路:

1.好朋友學啥,我也學啥,一起有個伴

2.離家近,時間方便,總之各種方便,給大人省事

3.同事、朋友、親戚、領導家孩子學啥,我們孩子學啥。想跟誰家娃比,就跟他學一樣的。

4.問問老師的意見,讓老師推薦一下,或者問問老師班裡其他孩子都學啥。

5.撞大運,有福之人不用忙,接著什麼傳單一定什麼適合我。

總之一句話,一生很短暫,從小不能閑著。都是下凡來歷劫的,不幹點事白來了。


首先要健康成長,另外,能獲取一定知識,學會一些簡單的技能。但是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有一個良好的道德水平。


幼教首先教育的是父母

幼教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孩子的成長是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長之上的,因為所有教育的選擇都是父母思想的體現。如果不能從兩人世界的夫妻成熟蛻變成三人世界中的父母,那麼就極有可能會對幼教做出錯誤的判斷:一種是幼教等同於應試學習;一種是認為幼教不需要。只有當父母能夠正確認識了幼教,才會能意識到陪伴孩子成長才是幼教的核心價值,父母的角色無人能夠替代,這也是幼期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父母學會了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並且在相處的過程中理解孩子的行為,通過不斷完善自我、家庭的教養氛圍,從而才能在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成長元素,這才是幼教學習的第一步。

通過外界獲得成長機會

父母作為早期教育的實施者,並不能包辦所有的家庭教育。因為,當父母客觀地分析自我後,會意識到在某些方面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對孩子幼教的部分時,就可通過外界的資源來完成對孩子幼教的補足,比如幼教機構。但這種補足必須結合孩子的特點、父母的能力,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互補。比如,一個不知道應該怎麼和孩子玩的父母,就很可能需要藉助一個親子班來開拓自己的思維,從而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寶貝玩耍的技巧,這就是一個補全的過程。

幼教重在心智培養

人生下來就進入了家庭,在家庭中就已經開始在接受早期教育。如果將早教延伸至孩子出生之前,即母親肚子里的胎教也可稱為早教,可見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此外,早教更多的是一種能力培養,比如體能、智能、心理能力。比如,一個人如果沒有從小建立起自信心,那麼他就不可能會想要自發地去做事,即使他具備了做事的技巧,但他也會自我懷疑,一旦在別人的敦促下去進行,只要有一些小小的困難就會絆倒他,因為在心理上他缺乏成事的信念。好的行為習慣、安全感、意志力、從集體生活中領悟到的目標感等,這些遠比其他學習技能都重要得多。


任何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成長的台階。所以不要生氣,手把手幫孩子邁上去。


是的同意很多知乎朋友的回答。陪伴是永恆的主題,然後保持平靜的心態,有愛有感激。

做經歷:剛生孩子的時候,真是事業高峰的時候(一般都是這樣,單位會派你進修啊或晉陞職位啊),所以很忙,有沒有太多教育知識。現在想起來,後悔也沒有用。相信未來會更好吧,現在孩子13歲了,還住宿(因為本地區還沒有比這個住宿學校更好的學校,)所以周六日只有多誒版陪伴多陪伴,做多一些好吃的給孩子吃,做孩子學習的好幫手,現在挺和諧的。

最後說一句,很多父母送早教中心和各種學習班,我並不反對,如果還是願意是是可以的

可以的


沒有任何知識是白學的,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兩個孩子從小學習書法、畫畫,大寶學了聲樂,小寶學了舞蹈。

上小學後,兩寶發現,自己的字寫的比同班的同學寫得好,讓她們很是自信,等到做小報的時候,我會鼓勵她們自己去做、去畫,讓她們把上畫畫培訓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中,看到成果,她們會更想去學習的。

大寶從小很內向,為了鍛煉她的膽量,幾乎是強迫性的在她5歲不到的時候就給她報了聲樂,並且不斷的給她報名參加一些比賽,雖然在學校連著拿了三次聲樂比賽的年級第一,但她依舊不願意主動上台、主動參與,所以聲樂的課雖然沒停,但為了不讓她反感,我把報比賽和表演的權利還給了她。

小寶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一直想學舞蹈,從學上至今,從來不會因為辛苦而想過放棄。

更多的東西我沒有讓孩子學,經濟是一方面,不想讓孩子太辛苦也是一個方面。有時間,還是需要帶孩子去戶外走走,爬爬山、逛逛景點、去其他城市走走,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是一樣的重要


看完,你大致會明白其中的邏輯:

【現象】:家長/大人讓孩子上幼兒園的邏輯

【邏輯】:教育的目的、對象和本質

【案例】:2歲孩子的教育問題 、 3歲孩子的教育問題

【引述】:(來自 3歲孩子的教育問題)

一:

居士:...............因為尊重,所以她才有她自己的堅持的,才不擔心不被人承認和接受,才願意表達;表達之後的關愛,才會更積极參与互動;才會理解他人,進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內心、行為;然後不斷重複「積极參与-支持和關愛/鼓勵—自我修正完善」這個循環

Anna:對,好像就是要尊重。我媽也挺尊重她的,去超市買東西,只要不過分,她自己拿。

居士:現在,老一輩的教育觀點改變沒有?比如?

Anna:有的。就是不逼著她幹什麼,她自願。就是吃飯不好好吃,這點不好。

居士:她的意見可以隨時自由表達嘛?

Anna:除了吃飯,其他我媽沒問題。

居士:那就不錯了。這個基礎算是打好了,三觀正;

二、

Anna:現在是要玩手機,和奶奶說,我玩一會兒,你要我就給你;過會奶奶要了,她就還給奶奶了,不會像有些人家孩子,搶都搶不過來。

居士:嗯,學會了尊重他人,知道邊界,並熟悉規則NO和YES。........你教育小娃娃的時候,她聽話撒?

Anna:先哭會,然後我讓他冷靜哭會。她還炸哭,然後哭一會兒後差不多了,我再過來和她說為什麼不允許,或者讓她自己說媽媽為什麼凶。

三、

Anna:從和你學習後,我覺得很多東西我放下了。比如我以前想著孩子多學點培訓班,課外班。現在就想她多玩玩,嘗試接觸不同新鮮的東西;陪她成長;培養她的興趣愛好;

居士:嗯,基礎主要是三觀、興趣,其它,反而是次要的。

Anna:她現在家裡有個識字的,她主動要學。我買了按出聲音的,給他玩玩。現在天天喊著要上幼兒園。我現在也在網上找一些手工啊,小朋友基礎色彩畫畫,我就想著在家陪她玩兒。

居士:希望挑戰更高難度的世界了?可能是想和你一起,也可能是希望更有挑戰的。

Anna:是的,去過哥哥幼兒園,玩的不想回家。

居士:這個理由,夠強大。


與他一起成長,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教育給他,幫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熊孩子從 28 樓扔下 15 個啤酒瓶 屁股被家長打開花」這一事件?
面對當前的中國教育,作為家長你做了些什麼?
有必要給四五歲孩子講科學知識嗎?
3 歲半的女童,正常情況下很懂事,但就是在家吃飯不專心且愛發脾氣,原因和解決辦法是什麼?
幼兒園的小朋友剃了個光頭,作為老師我該如何替他解圍?

TAG:母嬰 | 幼兒教育 | 早教機構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