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羅馬源於希臘,但羅馬和希臘在文化上的區別表現在哪些地方?這些區別又是如何出現的?


羅馬應該是希臘移民和義大利中部當地人的混合。算是希臘化區域的邊緣部分。

它有明顯的希臘特徵,相近的創世神話體系,接近希臘的制度,羅馬共和國看起來像是雅典的民主制加上斯巴達的戰鬥精神,類似的一夫一妻制,長子繼承製,奴隸和自由民制度,藝術娛樂上也有類似之處,競技比賽,戲劇,雕塑和史詩。

在那些不同源的國家中,比如中國的漢朝和印度的阿育王社會,絕對看不到如此多的相似之處。說羅馬源於希臘完全合理。

要說區別,似乎只有羅馬愛好擴張是明顯的區別。更多的區別是出現在較為細微的方面的。


西方文化有兩大源頭,一個是希伯來基督教文化,一個是古希臘羅馬文化。這種說法告訴我我們希波來和基督教文化有一種內在的相同性。基督教是猶太教的私生子。基督教和猶太教這種相通性,學者稱他為基督精神。基督精神的核心是理性。這種說法也表示出古羅馬文化和古希臘文化也有一種內在的相通性。原因是羅馬在軍事上征服了希臘,希臘在文化上征服了羅馬。學者們稱這種相同性為希臘情感,核心是原始的慾望,是感性。感性和理性剛好構成了西方文化的兩大基因。

說一下希伯來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不一樣的地方。基督教文化主體是基督教,另一個是猶太教。猶太教並不主張禁慾,他對人世俗生活是肯定的。而基督教禁慾的傾向比較明顯。另一點是猶太教的民族性很強,而基督教視圖成為全世界人的基督教。意味著基督教比猶太教更有一種普世性。

古羅馬和古希臘有什麼不同呢?

下面講一個故事

不好色的埃涅阿斯

特洛伊戰爭都聽過吧。帕里斯出使斯巴達,拐走了斯巴達國王的老婆海倫。海倫的老公就不幹了。他聯合整合希臘半島的軍隊攻打特洛伊。經過10年的戰爭,終於把特洛伊攻破了。在特洛伊被攻破的那一刻起,埃涅阿斯做出了一個非常勇敢的選擇,我要留下來。他的心態是,殺一個保本,殺2個賺一個。這時他的媽媽就站了出來,他的媽媽是誰呢?就是愛神維納斯。埃涅阿斯還有一個二表哥也比較著名,就是帕里斯。維納斯就勸他的兒子:孩子啊,別傻了。死了可以證明你很勇敢,但是活下來更加可以證明你的無畏。你想呀,你死了,你爸爸怎麼辦,你的兒子怎麼辦,你的老婆怎麼辦?趕快逃走吧,因為你肩負著重建新的特洛伊的神聖使命。

埃涅阿斯就背著他的爸爸牽著她的兒子後面跟著她的老婆踏上了逃亡之路。它他們穿越了戰火,來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埃涅阿斯就拍拍身上的灰塵,清點人數啊,看看還剩下幾個。一看老爸,在,兒子,在。老婆卻沒有回應。此時他老婆的亡魂在天上說話了:不要喊了,白喊,因為我已經死了。你連我什麼時候死的也不知道,你不用擔心我會被希臘人搶走,因為我是特洛伊人的後裔,我是愛神維納斯的兒媳。你也不用擔心你的未來,你會獲得一個王國,和一個新的公主作為你的妻子。你將來的生活會很幸福。

埃涅阿斯就繼續走,來到一個類似於中國文化中「女兒國」的地方,北非的迦太基。也就是今天的突尼西亞。迦太基的女王叫狄多,剛剛死了丈夫。

狄多已經發誓了,這輩子她的心只屬於他丈夫一個男人,我要把我對你的愛獻給我正在新建的城邦迦太基,我要將一個繁榮富強的迦太基獻給我亡故的愛人。但是狄多有一個特點,她迴避不了,就是她太年輕了,對一個死人的誓言,敵不過愛神丘比特的神箭。當埃涅阿斯這個不速之客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渴望愛情的小女人。

狄多怕什麼就來什麼,埃涅阿斯是個非常優秀的男人,但他不屬於任何女人。包括情真意切風情萬種的狄多。為什麼呢?因為自從特洛伊城被攻克的那一天起,作為個體的埃涅阿斯就被埋葬在廢墟之中。他已經是神意的執行者,神的工具,他不可能再有個人的慾望,情感,矛盾,猶豫和痛苦。所以當她的妻子消失在他身後的戰火中時,他是渾然不覺的。因此面對狄多的美貌,多情和熾熱的愛,他只能選擇逃避。沒有留下一張紙條,就悄然的離開。(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狄多知道埃涅阿斯要走,便急急忙忙披著頭髮,赤著腳,跑到宮廷的陽台上向大海上眺望。看到埃涅阿斯在船頭漸行漸遠。我們從她焦灼痛苦的眼神中,讀到了狄多在深情地呼喚。埃涅阿斯還是毅然決然的走了。丈夫死了,狄多堅強的活了下來,但是埃涅阿斯的絕情耗盡了她對愛的最後一絲希望,她將利刃刺進了自己的胸膛,栽倒在了自焚的柴堆里,用一種可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狄多死了,這部史詩最動人的情節就結束了。後面埃涅阿斯遵照神的旨意,來到一個指定的區域,義大利的拉丁姆。神告訴她可以停下來了,就在這個地方去創建一個新的特洛伊。這個地方有個長期的統治者,叫拉提努斯王,他已經很老了且沒有兒子。有一個女兒,叫拉維尼亞。拉維尼亞有個未婚夫叫圖爾努斯王(高富帥)。如果埃涅阿斯不出現的話,他們就會順利的結婚。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埃涅阿斯他就是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神告訴他必須娶這個即將成為別人新娘的女人。因為這會為創建新特洛伊少奮鬥20年。但是神沒有考慮這樣的問題,埃涅阿斯願不願意,拉提努斯王答不答應,拉維尼亞同不同意。神只考慮一切有利於創建新特洛伊的行動,他都必須做到。

所以這個史詩最後的結局就是,埃涅阿斯為了創建一個新的特洛伊丟棄了他的妻子,拋棄他的愛情,娶回了個自己毫無感覺的拉維尼亞。他踏著3個女人對他的情感,最後登上了神的寶座。他所創建的新特洛伊,就是偉大的羅馬的前身。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讀出了羅馬精神。

埃涅阿斯的離去,意味著荷馬史詩那種原欲的英雄(想笑就笑,想吃就吃,想殺就殺,想愛就愛)阿基琉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麼是誰讓埃涅阿斯變得如此克制和冷漠,讓他不留戀任何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不為任何的誘惑所動,眼中只有既定的目標。答案就是史詩的作者,維吉爾。而在維吉爾的背後就是當時羅馬的最高統治者,屋大維。

屋大維是什麼樣一個人呢?屋大維的爹,他的養父叫凱撒,也是一代梟雄。但凱撒死的很慘,公元前44年被羅馬的貴族給刺殺了,因為他想稱皇帝。而羅馬人是熱愛和平的。凱撒被刺殺了,羅馬的政權落到了誰的手中呢?安東尼。安東尼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如果安東尼一直不犯錯誤的話,當時只有19歲的屋大維是沒有任何機會的。但是安東尼犯了一個很多男人愛犯的錯誤,投入到了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的懷抱,迷戀女色了。安東尼在迷戀女色的過程中,屋大維長大了,慢慢佔了上風。在公元前31年,在阿克興海角他擊敗了安東尼和埃及豔后的軍隊。在公元前27年創建了羅馬帝國。屋大維是個有夢想的人,他的夢想是建立一個統一富裕和平和大一統的羅馬帝國。他要完成他的養父沒有完成的心愿。所以他做了很多措施來實現它的宏圖霸業。

歸納一下,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加強政治體制改革(打著共和的旗號,變成了羅馬的獨裁者,實際上時羅馬的第一個皇帝)3.加強法律建設(羅馬曾經3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軍事,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4.倡導一種樸素的以德治國(整肅被破壞的社會道德,以身作則,自己住在一個破敗的小房子里)5.藉助文學的力量來建設羅馬的精神文明,他樹立了2個文學典型,《奧維德》是反面教材,為什麼呢?因為他的主要內容是告訴羅馬的男人女人如何談戀愛。《愛經》成了一部禁書,奧維德本人被屋大維流放到了黑海之濱,一輩子都沒回到故鄉。然後挑選了一個正面的典型,就是維吉爾,因此《埃涅阿斯紀》就不像荷馬史詩作為一部民間的文學作品,而是一步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文人史詩。

它把羅馬的開創,羅馬的文明上溯到特洛伊。想表明羅馬的歷史是源遠流長的。在這部史詩中,他把羅馬的開創者寫成了愛神維納斯的後代,這就意味著羅馬的血液中是高貴的血。而且還意味著羅馬的祖宗是神的兒子,那麼現在的羅馬統治者渥大維當然也是神的後代,因此這是天命所歸。

埃涅阿斯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特點?剋制,隱忍,責任,擔當,犧牲。這些特點正是渥大維倡導的羅馬精神,所以就是理性。所以從這個角度和基督教也是相通的。

那麼和基督教的理性有什麼不同呢?羅馬精神的理性是一種此岸的理性,世俗的理性。基督教的理性是一種彼岸的理性。

古羅馬文化和古希臘文化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就是他曾經明確倡導過理性的東西。


這個問題提問方式不對,羅馬並不來源於希臘。如果題主指的是古典歷史意義上的羅馬和希臘關係,那麼也是不對的。通俗上應該是這麼表述的:羅馬帝國開始,希臘化國家結束。

羅馬本身城市化標誌最早在公元七世紀,相傳有七個王,在公元前5世紀,羅馬人驅逐最後一個王,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公元前四世紀逐漸趨於完備。而公元前4世紀也是希臘文明傳播時期,而那個時期希臘人主要對手是斯巴達人,主要的戰爭是伯羅奔尼撒戰爭。

在公元前30年,古羅馬滅掉了托勒密王朝(擊敗了埃及豔后和馬克安東尼),古代希臘歷史正式終結,屋大維成為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

但,如果我們談羅馬史,所要敘述的應該是義大利的歷史,而不應是羅馬城的歷史。所謂羅馬人征服義大利人,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把義大利所有民族統一成一個國家。

說到希臘人和義大利人,這兩個民族的互相關係我們知道較多,但因而說義大利文明由希臘人傳來,這是非常不可靠的。希臘和羅馬在家庭和國家、宗教和藝術發展中各有特色。而且分別還具備徹底的民族性,以至於在這方面所憑藉的共同基礎幾乎不可復見。

古代文明在這兩個民族中都達到了登峰造極。可是又發展懸殊。為什麼談這幾個方面是因為它們的差異幾乎影響了了兩個民族的智慧,是滲透在它們的藝術,哲學,歷史和文學等方面差異的根源。

希臘人的特色為:為個人而犧牲全體,為城鎮犧牲國家;宗教上希臘神性的部分為淡化,而人性的部分非常明顯,參見希臘神話。希臘神的概念不但為雕塑和詩歌要素,而且它提供了一種靈活和普遍的人性。人生理想是善美生活,耽於怠惰;希臘藝術是真正古典藝術的高峰,尤其在建築裝飾上,只有埃及和摩爾可以為之媲美。

而羅馬人的特色是:國家至高無上,擴張領土是唯一不受輕蔑嘲笑的理想。羅馬人把對宗教的敬畏作為的是一種世俗通知的工具,非常苛刻,很明顯,這樣一種宗教僅能窒息藝術和思辨的見解,而不能培育它們,但卻對國家事務和政治組織,以及軍事力量奠定了文化基礎。

至善美的理想境界對於希臘人是至關緊要的,且多少能補償他們現實所欠缺的東西。希臘每逢出現統一傾向,不直接基於政治因素,而是基於競技和藝術,只有奧林比亞,荷馬詩歌和歐里庇得斯的悲劇使希臘人團結起來。

反之,羅馬人重視服從,因此得有熱愛祖國的感情,這是希臘人所未曾嘗有的。在古代一切文明民族之中,羅馬人憑以自制為基礎的政制,歸於一統,與本身文化密不可分。

另外,籠統談文化其實是一件非常難解的事情,因為文化的差異貫穿與每個民族的始終,影響了整個民族的方方面面,農業,歷史,經濟,文藝等。並且每個方面都有不同的進程,年代久遠。但即使如此,我並不認為遠古之事因年久而種種研究屬於意淫。

在這方面我認為修昔底德給出了非常希臘文風的解釋:遠古之事因日久年深已無法詳加考察;可是,據我再審核時確認為大體可靠的證據看來,我相信,無論就戰爭或其他方面而言,它們都是微不足道的。

我也相信。


羅馬源於希臘,但僅僅在藝術和哲學上源於希臘,

很明顯的例子一個是希臘羅馬的神話體系,一個是基督教由希臘東傳。

而在建築和法學等實用領域方面,羅馬高於希臘。


感謝樓上幾位大神的專業答案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
希波戰爭期間的希臘和波斯人可以互相聽懂嗎?
為什麼古希臘劇場里聲音傳播的效果好?
p社為什麼不設計一款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遊戲?
線形文字 B 的破譯,有怎樣的意義?

TAG:古希臘 | 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