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堡王點雞肉卷加豆漿價格是8塊錢,單點豆漿也是8塊錢,而且豆漿的分量相同,這樣定價的原因是什麼?
01-14
謝邀,我所在小城市,沒有漢堡王,沒吃過,不知道具體情況。
我看法如下:
1、這個定價相當於買豆漿送雞肉卷,但形式上比買豆漿送雞肉卷更靈活,因為如果有人不喜歡雞肉卷而選擇單點豆漿,就可以省去一份雞肉卷的成本(有些高富帥不會因為雞肉卷是免費的他就要)。2、雞肉卷可能是他們的拳頭產品或利潤產品,用豆漿來推廣雞肉卷,買豆漿的人多,買的時候順便白拿一份雞肉卷(估計是小份的),試吃過後,覺得味道好的會再買一份雞肉卷。3、豆漿屬於健康飲品(雖然這種豆漿粉調製的豆漿未必健康,但形象上確實如此),而可樂一直被人詬病有害健康。拿豆漿搭配雞肉卷做促銷,引導客人選擇豆漿而非可樂,塑造健康食品的形象,與K爺爺和M叔叔形成差異化。在麥當勞排隊點餐。
有位中年眼鏡男在我的前面,他點了一些吃的。
麥當勞的員工建議他說,不如直接點個套餐吧,能省一塊錢,還送份小薯條。
結果,眼鏡男卻說,不用了,我吃不完的。
麥當勞員工提醒他,套餐要比單點便宜一塊錢啊。
眼鏡男想了想說,那我點套餐,不要那小薯條行嗎?
員工很為難,按規定我們是一定要送的啊。
眼鏡男就說了,那我還是單點吧,錢在別人那還能再用,可是東西吃不完就浪費了。
於是就這樣,在眾人崇敬的目光中,他離開櫃檯,找了個角落默默地吃著。
後來,他離開了麥當勞。
鑽進了門口一輛寶馬730。
應該是誘餌效應
買東西的時候,如果只有一件商品
,雖然有定價,但是買家並不知道商品真正價值多少。但如果設置一個"誘餌",買家就會本能的加以對比,而越是有對比的東西就越能凸顯價值。因為人們對某件事、某樣東西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衡量標準,並不知道某件事物的真正價值,而只能通過與這種物品相近的其他物品的比較來判斷優劣。於是,有了前兩個單價的對比,後面的「送豆漿」就顯得更有吸引力了。
簡單說,就是我不知道"單點豆漿8元"劃不划算,但是我知道"漢堡加豆漿8元"一定比"單點豆漿8元"划算
更多的內容可以看看丹.艾佛里的《怪誕行為學》第一部,這既是一個經濟學問題,也是一個心理學問題。讓顧客有佔便宜的體驗,讓你覺得:我真是機智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商業街和古鎮會出現整條街賣同一種東西,放同一首歌曲的現象?
※在大學的宿舍開一個列印社,怎樣在接近飽和的列印市場分羹?
※胡雪岩的成與敗,對今天的後人有多少可借鑒的地方?
※像服裝,眼鏡,藥品,化妝品這些暴利行業為何沒有從業者壓低價格形成大範圍競爭從而拉低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怎麼理解?
TAG:商業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