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比 NFC,Apple iOS 7 類似解決方案 iBeacons 的優缺點是什麼?


大家目前的著眼點都在看NFC和iBeacons的對決,事實上,有另外一個應用角度也值得關注,這裡我們看看iBeacons是如何幹掉二維碼的吧。 這裡簡單翻譯了一下來自Quora的Brain的觀點,希望對關注iBeacons的朋友有用。

譯者:Yeelink姜工 轉載請務必聲明原文地址表示對作者的尊重,謝謝。

作者是 Brian Roemmele 原文在:

iBeacons (iOS SDK Feature): What are some interesting applications that are enabled by iBeacons technology featured in iOS 7?

目前最好的一個iBeacons應用領域研究文章,集中一個替代二維碼的立足點探討iBeacons的無線可能性。在Quora上獲得近100多的」贊「。

翻譯如下:

作為研究人員我發現了有245個案例和目前的iBeacons技術有關,其中的88個是在支付應用領域。 45個是圍繞著微定位技術展開的。其餘的有相關性但是並不那麼明顯。我的研究從1999年開始深入展開,並且之前有過針對RIFD[1]和IrDA[2]方面的技術研究。

我將從一個的概念來集中探討iBeacons技術,我們可以一起來延伸出一定數量的用戶實際場景。[3]

非常有趣的是,iBeacons的商標在2011年註冊並在2012年被放棄了。

Runes and Shortwave Radio

(符號和短波通信)

在1994年的瑞典,蜂窩電話製造商愛立信的工程師想要研發一種個人無線網路技術[4],設計用來取代連接電腦和印表機的RS232連線。愛立信將該技術提交給了IEEE[5]作為標準的無線通信協議,後面就被取名為「藍牙」,它的Logo取自 Harald Bluetooth 名字中的「H」和「B」兩個字母,用古北歐字母來表示,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藍牙的 logo,來紀念北歐國王 Harrald Bluetooth。

藍牙在2009年發布了3.0和單播無連接模式(Unicast Connectionless),這正是iBeacons技術的基礎。

在2010年夏天增加了低功耗藍牙BLE技術和之前的單播技術結合起來後,藍牙成為了最理想的,低成本和低功耗 信標(beacon)的技術載體。

Apple + Bluetooth

(蘋果與藍牙)

蘋果有相當長的支持藍牙的歷史。他們也有數十個圍繞大量用戶場景的專利和專利應用。從iPhone4以後的機型都支持4.0藍牙技術(譯者注,iPhone4本身不支持)。iPhone5S的藍牙技術得到了更大的加強和深入。

2012年夏天,蘋果收購了Passif[9] 公司,該公司的技術能夠從周圍的空間收穫電磁波並驅動小型的BLE設備和智能NFC設備。也就是意味著未來的蘋果iBeacons有可能不需要電池,並有可能比需要電池的iBeacons設備更便宜。 整個電路系統可以放置在一個名片大小上面。在大量生產的時候每個設備成本低於1個美金。

蘋果在2013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公布了iBeacons技術是iOS7的一個組成部分。蘋果同時給予開發者使用部分,但不是全部的iBeacons API。因為很多原因,我們短期內還看不到這樣做的原因。

iBeacons:The Promise Of QR Codes Just Without The QR Code

(實現二維碼想做的遠景,甚至走的更遠)

現代的二維碼主要想連接物理世界和互聯網的連接。二維碼的流行程度遠遠超出當初的設想,它甚至成為了美國最成功的移動錢包,星巴克 App的基礎。

星巴克使用二維碼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們」反向的「應用了二維碼。 也就是說,星巴克使用掃描器而顧客在自己的手機上顯示二維碼。 這就和傳統的公司和眾多創業公司使用這個技術完全不同,即用戶使用掃描設備而商家使用靜態列印的二維碼。用戶的手機為了順利的完成交互,往往要做很多事情。一個iOS用戶需要下載額外的,通用掃碼APP來解析二維碼, 並期待APP能夠滿足需求並執行期待中的響應。

這種繁瑣的用戶體驗,也就是說用戶做了太多事情,成為了二維碼技術應用的痛點,也使得這個技術形成爆發增長受到了阻礙。

而iBeacons解決了二維碼的所有低效和繁瑣的問題,實現了二維碼的願景,除此外,iBeacons和用戶體驗更是超出了期待。當然,二維碼不會消失,而是會在一些場景如印刷品中繼續存在。

The iBeacon As A QR Code Replacement

(iBeacons取代二維碼)

商業上,在零售店鋪使用iBeacons技術時可以使用它來激活iOS7 API中的任意數量API事件,其中的大部分是為商業開發的。在後期蘋果的技術成熟後,這有可能發生在OS的層次上。這是與僅僅廣播一個ID到一個接受設備很大的不同。

iBeacons技術還可以用來連接任意數量的感測器和無線設備。計算這些信息並交互將它發送到用戶的手機上面。當然了,手機和iBeacon還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報告自己的位置。

由此來說,在最簡單的零售應用,替換包含信息的二維碼,iBeacons可以允許用戶無需任何動作(如掃描二維碼)即可訪問和與信息交互。

當企業家和技術專家全面的領會其中的奧妙後,這一個功能即可產生一個超過數十億的巨大市場。

Passbook + iBeacons

(PassBook和iBeacons)

蘋果當然會將iBeacons的功能帶到Passbook裡面。在這種應用中,用戶僅需在正確的位置,或者是動態的時間,即可瞬間獲得折扣和其他購物激勵政策,PassBook本身如果是獨立的公司,就可以成為一個被VC估值過幾十億美金的公司。[12] 很明顯Passbook和iBeacons可以成為未來的iWallet(未來的智能錢包)的技術基礎。我暫時還無法公開未來iBeacons將會如何的牛逼,但是我會儘快,最強大的應用應該還沒有那麼顯而易見。

iBeacons Will Form A Multi-Billion Dollar Industry

(iBeacons將會開啟數十億美金的市場)

我們僅僅是觸碰到了iBeacons的一個基本卻強大的用戶場景,就像我說的還有更多的東西值得去發現。有些是非常大的公司,而一些正在迅速行動已佔領領先優勢,像強大Paypal Beacon,雖然並非是真正的iBeacons,但是應用方面非常的大膽,很早行動使用接地氣的方式解決了非常實際的零售支付問題。Paypal將打起這個大旗並在未來的12月內迅速將該技術成熟化。

有些公司選擇去諮詢有經典商業眼光的支付專家,而我們已經從哲學角度看到了其中的益處。有些公司儘可能的忽視經典商業專家和目前的情況,並並傾向於非專家和無經驗者。 當我深度從iBeacons零售哲學來闡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很明顯的發現創業公司堅持這種哲學的不成熟性。

創業公司和在傳統公司工作的開發者有無窮的潛力基於這個技術開發新的產品和應用。 我已經知道大約50個公司,部分是在秘密的進行開發中。我遇見這個技術會很快帶來一個高達數十億美金的新市場。一個創業公司(http://Estimote.com)計劃獲得了2013年的TechCrunch Distrupt大獎[14]。

Apple: Not The First To Use New Technology, The First To Make It Elegant

(蘋果並非第一個來的,確是最優雅的)

跟其他的蘋果產品一樣,他們並非最早應用該技術,確實第一個無縫的硬體和軟體以及用戶體驗整合到一起的公司。iBeacons技術被錯綜複雜的和Touch ID與 iCloud KeyChain 植入到了iOS7中。這種協同效應將使得未來幾年iPhone成為一種獨特的設備。

如果能看到這裡,說明你確實對iBeacons技術有興趣,歡迎加入我們的iBeacons QQ群 315395264 和中文iBeacons WiKi iBeacons中文站 一起討論和交流


首先,NFC大概有三種工作模式:

1.卡模式(Card emulation):這個模式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張採用RFID技術的IC卡。可以替代現在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像刷卡支付、公交卡、門禁管制,等等。這種模式,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通過非接觸讀卡器的 RF 域來供電,即便是寄主設備(如手機)沒電也可以工作。

2.點對點模式(P2P mode):這個模式和紅外線、藍牙差不多,可用於數據交換,特點是傳輸距離較短,連接創建速度很快,傳輸速率一般,功耗低。

3.讀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作為非接觸讀卡器使用,比如從海報或者展覽信息電子標籤上讀取相關信息。

iBeacons現在的資料不多,不清楚一些細節。目前來看它的功能類似於上面的第二種和第三種模式。

那麼,在這兩種模式中,對比NFC,它最大的技術優勢就是其傳輸的距離非常遠,最高可達50m,當然,為了傳輸效果,推薦的最大距離是10m。即使是10m,這也比NFC的幾厘米到20厘米的限制大的多了。而且,iBeacons是可以通過建立基站來傳輸數據的,比如 nfc的某個應用場景----讀取商品信息。雖然nfc標籤的價格很便宜,但如果在每種商品上都添加nfc標籤,整個商場的成本也會比較高,更何況還要你把手機「touch」一下標籤才行。但iBeacons可以通過建立數個基站覆蓋整個商場,向你的手機發送商品信息,成本可以有效控制,使用起來也很方便,不需要」touch「就可以獲得信息。

另一個技術優勢是其傳輸數據的速度比nfc要快,更適合傳輸一些較大的數據。

好吧,還有個優勢我覺得比技術優勢更重要----iBeacons不需要在手機中添加新的晶元,只要支持低功耗藍牙就可以,這比起支持nfc的可憐的幾款機子來說,其覆蓋的設備要多的多啊!

下面說說劣勢。

安全性:上面提到nfc的傳輸距離只有幾厘米到20厘米,這個是它的缺點,但同時,又是它的優點。由於這個距離,nfc具有天然的高安全性,一次只能和一台設備相連,更何況其晶元中有硬體加密模塊,這對傳輸數據的安全性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但iBeacons由於依賴於藍牙技術,傳輸距離較大,而且通過基站傳輸數據,那麼,如果基站被攻擊,連接到基站的設備就很危險了。

創建連接的速度: NFC的優點之一就是其創建連接的速度非常快,大概只有0.1s,兩台設備碰一下立刻就已經創建好連接了。而iBeacons是通過藍牙實現的,大家都用過藍牙,一般來說兩個設備建立連接都需要幾秒甚至十幾秒吧,操作也比較繁瑣,這個對於用戶來說體驗就遠不如nfc了。

總結一下:相對於NFC而言,iBeacons的

優勢:傳輸距離較遠,傳輸速率較快,支持的設備很多,推廣較為容易。

劣勢:安全性不如NFC,建立連接的速度較慢,應用範圍不如NFC。

當然,個人認為這兩種技術不是一種替代的關係,只是一種互補的關係。其實就目前來說,手機中NFC的一大用途就是通過其瞬間創建連接的本事幫助兩個設備建立藍牙和wifi的連接,」碰「一下迅速建立連接,然後後面傳輸數據的工作交給速率更快的藍牙和wifi。 目前來說,NFC和iBeacons兩種技術都有對方很難實現的優勢,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iBeacons的更大一個作用在於幾乎以最小代價實現了ID的check-in問題,加上指紋認識,為移動支付鋪通了道路;當然,只要用戶願意一直打開藍牙以及安裝一些必要的APP。

iBeacons基站也可以是dumb的,只是一個標籤,廣告和優惠券的推送由iPhone的3G/4G或者Wifi等數據通道傳輸,這樣,很多IFTTT應用就可以完美地實現了。

考慮到Google wallet數年來推廣的難度,可見NFC生態系統有極其複雜的內部問題 (比如TSM等), 這點蘋果應該早看到了, 所以鐵了心不用NFC。


二維碼的各項指標:

有效距離:攝像頭能拍攝到清晰且足夠大小的圖像

能源:不需要

設備要求:帶有攝像頭

優勢: 成本極低,可以方便的通過拍照的形式傳播,目前絕大部分手機都可以識別二維碼

劣勢: 需要主動讀取(用戶必須先看到二維碼),有距離限制,受環境光照限制

NFC的各項指標:

有效距離:20cm以內,5cm以內效果最佳

能源: 不需要

設備要求:需要手機支持NFC(目前NFC手機保有量很低)

優勢: 操作方便快捷(靠近即讀取),不易損壞,不受光照環境影響,體積小,成本較低。

劣勢: 設備要求高,距離限制大

Beacon各項指標如下:

有效距離:半徑30米左右,國內有公司做到半徑80米。3米內可以比較準確的距離測算。因此,也就可以通過多個Beacon進行室內定位。

能源: 需要供電(雲盒家需要四節五號電池、尋息內置電池)

設備要求:需要打開藍牙,需要軟體支持

優勢: 讀取距離遠,不受光照環境影響,用戶打開藍牙,即可獲得獲取到附近的Beacon信息。

綜上所述,二維碼、NFC、Beacon三種連接技術,通過技術指標的對比,以及在應用場景上的運用,Beacon更具有優勢,尤其接入微信搖一搖以後,更加便捷,更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


缺點:

  • 依賴用戶默認打開藍牙的習慣,當然隨著AirDrop引入,這個習慣正在加速被養成,能到什麼程度現在未知;2014.03 更新:iOS 7.1 每次啟動會自動打開藍牙;

  • 有安全性問題,根據WWDC13的Session,貌似這個藍牙廣播者發送的信號是可以偽造的。

優點:

  • 支持iPhone4S/iPad3起,所以大量現成設備可用,而且看起來貌似沒有什麼專有介面和專利問題,所以Android設備只要有BT4且系統和應用支持應該也能用上;

  • 聲稱支持模糊的距離探測,效果未知。

另外,BTLE發現握手比較容易,應該不會「需要幾秒甚至十幾秒」之多;iBeacon廣播和NFC點對點碰一下之類的不是同一種思路和體驗;移動支付對蘋果而言一直是個偽問題,他們更關心如何提供更好的體驗更好地鞏固自己的生態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都看好 NFC 技術? 和藍牙有什麼區別?
沒有 Touch ID 的參與,Apple Watch 如何完成支付的二次驗證?
怎麼看魅族Pro 6 Plus 的NFC 問題?
NFC 感應是什麼?放到手機裡面嗎?
長遠來看,NFC 會在移動支付領域替代二維碼嗎?兩者之外還會有什麼新技術嗎?

TAG:NFC | iOS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