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與 Steve Jobs 有哪些區別?


由於兩人都對營銷人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可以大致做如下對比:

首先,要在營銷上實現「與眾不同」,你需要一種現實路徑,在Elon Musk這裡,這種路徑是「技術」(具體說應該是對物理的篤定信仰),而在喬布斯那,這種路徑變成了「人文與科技的結合」,就像他說的:「蘋果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界。」

與喬布斯一樣,要對抗傳統市場中的Big Brother,Musk與喬布斯分別借來了不同的「新元素」,發展出彼此不同的定位;

喬布斯並非生而就有大師般的藝術氣息,早期的馬斯克(比如在PayPal時代)也更多地表現出商業才華,直到後來事情才開始變得不同,喬布斯借來了「人文」而馬斯克借來了「技術」具體說可能是「物理」,於是開始了更「恢宏」地改寫彼此的人生。

這種新元素,有點像德魯克思想中的「缺失的元素」:

「德魯克提出,通過提供缺失的元素,可以創造一個新市場,他給這個方法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攻其不備」(Hit』em where they ain』t)。這個名字是從偉大的棒球球員韋?威利?基勒的名言中得到的靈感:『要贏得比賽,不見得要最高或最強壯;只要專註在別人沒注意的地方,就能贏得勝利。』」

——《跟德魯克學營銷》P94

沿著德魯克的思維,我們來想想,如何才能找出這種你最需要的「缺失的元素」,來發展與眾不同的定位呢?

下面這段文字引自Business Insider,一篇名為「Musk和喬布斯的智慧」的文章,可能對我們思考這件事情帶來幫助,同時相信也對了解兩個人的差異,很有幫助:

「現在,沒有人會質疑喬布斯和 Musk在信念上的強大。但是,如果我們深挖下去的話,會發現他們信仰的原動力會有一些根本性的不同。對於喬布斯來說,促使他做這些事的原因是他本人對於『簡才是美』的設計哲學的堅定認同。在他的內心裡,希望能通過那些簡單與美麗的科技產品去顛覆世界。

而對於 Musk 來說,他對信念的堅定則來源於物理學。……Musk說道:『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些新的東西出來,你就必須依賴物理學的方法。物理真正能夠幫你去發現一些新東西,而往往這些東西是反直覺的。』這種漸進性的類比思維如果放在 1900 年,就是你希望通過飼養更強壯的馬匹來讓交通再快一點。你把自己的想像力限制在了你的認知範圍內,最多只超出一點點 。這根本就不是改變世界的方式。

對於 Musk 來說,這樣的思維方式直接影響了他創辦的 SpaceX。在那之前,他並沒有看NASA是怎樣做的,然後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他從最基本的物理學定律出發:發射X重的東西進入軌道需要消耗Y升燃料加上成本為Z的原材料。……因此,如果能夠有正確的設計和製造流程並用之實現一艘功能完備的火箭,就應該會大大地降低現行火箭的發射成本。然而,要做到這樣,需要數百項工程上的額外創新。然而,正是在物理學上如此清晰的分析讓他堅定地認為這些創新可以實現。」

————————

營銷是我們應對不確定世界的,不確定方式。

宇見(ID:yujianyingxiao)


via BI


為什麼埃隆·馬斯克能改變世界?

我曾經很仔細的讀過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傳記,但是讀傳記的一個缺點是你很容易被故事所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他故事上、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的事業,在腦海中一點一滴的穿起這個立體的人物。讀完傳記讓你總結為什麼這個人能創辦3家偉大的公司改變世界,反而覺得無從說起。今天,我帶來Jim Cantrell分享的他和Elon早期一起建立SpaceX的過程。他的分享非常真誠而深刻,他和Elon人生的前半段非常相似,父親都是工程師,都是從小喜歡發明創造,都是13歲開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並賺到了第一桶金,是什麼導致他和Elon之後在成就和影響力上的巨大差別呢?

埃隆·馬斯克怎麼能了解足夠的火箭知識,來運行SpaceX公司呢?

我幫助埃隆建立起了SpaceX公司,上面其他人提到的也都是正確的,他手上現在還有我寫的關於火箭推進的書……

通過和埃隆一起工作,我發現他開始會先定一個目標。首先,他會用很大的精力來理解目標是什麼?為什麼這是一個正確的、有效的目標?他設立的目標,在我看來,從他2001年8月第一次給我打電話一直到今天,從來都沒有變過。現在我從他的演講中還是能聽到這個目標。他的目標是使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這樣的話他必須首先解決交通問題。

一旦他有一個目標,下一步,他就會學習關於這個話題儘可能多的知識,從儘可能多的資源得到這些知識。他是截至目前,和我合作過的人中最聰明的一個。我無法估計他的智商,但是他是非常非常聰明的。而且,他不是那種書獃子式的聰明,他會時刻思考著實際應用。他從他身邊的人得到他們的一切知識和經驗。我們從2001年開始合作後,他就把我大學時期關於火箭推進的所有書都借走閱讀了。我們還聘請了很多火箭和宇宙飛船的專家同事,他們都很願意和他探討專業知識。那時,我們一開始並沒有說要自己建造火箭,我們只是想啟動一個私營資助的火星任務。不久之後,我發現他開始和一群人討論火箭設計以及發射器系統設計的合作。後來,當我們和俄羅斯的交易談崩了,他決定建造自己的火箭,這就是SpaceX的起源。

所以我要說,埃隆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有偉大的願景,不是因為他極為聰明,也不是因為他工作非常努力。雖然上面幾點都是真的。但是令他脫穎而出的,他與常人的一個重要區別是「他從不考慮失敗的風險」。「考慮失敗」甚至從來就不在他的思維過程中,他從不考慮失敗,這點真的與眾不同。不論是要對抗整個銀行系統(Paypal時期),還是要對抗整個航空工業(SpaceX時期),還是要對抗美國汽車工業(Tesla時期)。他從不想像失敗的風險,這是最終他能成功的一個重要特質。埃隆和我有非常相似的成長經歷,非常相似的興趣和非常相似的早期歷史。他總是覺得有點孤獨,我也是這樣。在13歲時,他決定開一家軟體公司。在13歲時,我決定設計和建造自己的立體聲放大器系統。我們當時都成功了。我們的父親都是工程師,我們也都是自驅力非常強的人。那,是什麼地方導致我們日後的成就和影響力不同呢?我認為,就是他從不考慮失敗這點。我之所以知道這個,是因為這點導致了我們在SpaceX分道揚鑣。我們一起建立起SpaceX,當到達一個時間點後,我看不到未來成功的希望,就離開了。他沒有離開,並最終成功了。要知道,我有25年建造宇宙飛船的硬體經驗,而他那時可一點經驗都沒有。所以你看,所謂經驗的價值也就這樣了。

我最近為《太空新聞》寫了一篇專欄,我也認為埃隆看似無情、實則有效的部署資本也是他成功的一個原因。他幾乎可以靠直覺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然後艱難的領導他的員工和組織去實現它。結果不言自明。最後,我認為我們正在親歷一個歷史性過程,我們對人類面對的巨大挑戰的解決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我覺得埃隆的解決方式是在這個解決之矛的尖端。我由衷的向這個人脫帽致敬。

感謝本文作者坦誠的分享,這種對比能夠引人更深入的思考。

對於「從不考慮失敗的風險」這點,我感受頗深。在做管理諮詢時,客戶在公司管理或者運營上有一個問題,通常我們的思路是經過分析後給客戶提3個建議,然後分析這3個建議各自的優劣勢,這還不算完,還要再分析每個選項潛在的失敗風險是什麼,甚至再提供如果失敗的風險真的發生的話,解決方案是什麼。所以這是一種邏輯非常嚴謹,考慮周到細緻的思維方式。可以明顯看出諮詢顧問的思維和Elon這種創業者的思維幾乎是恰恰相反的,一個是壓根、完全不去考慮失敗的風險,這樣才能在一片未知中無畏的前行。另一個是不僅要考慮失敗風險,還有仔細清晰的羅列所有風險。這就導致很多諮詢顧問,依照原有的思維方式出來創業的話,成功率往往不是很高。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就是因為失敗啊風險啊考慮的太多了。

我相信,不僅僅是接受過刻意的職業訓練的諮詢顧問會考慮太多。常人在開始做一件事時也都會想的過多,還沒開始做,可能就開始想「哎呀,萬一我要是失敗了怎麼辦」。或者,我們應該向Elon學習,當你想成就偉業時,不要考慮失敗。


矽谷又開始新一輪造神運動了


在他提到的勤奮,團隊,思維方式,冒險四點來說,基本就是同一類人。


區別在於國人賣腎並不能買特斯拉。


沒有可比性,馬斯克和他的18650電瓶車就是個大忽悠,還不如比亞迪務實呢


推薦閱讀:

iPhone6推出後怎麼評價喬布斯的"No one is ever going to buy a big phone."這句話?
喬布斯曾經說過自己反對 iPhone 採用 4 英寸屏幕嗎?什麼時候說的?
喬布斯 (Steve Jobs) 有模仿過任何人嗎?

TAG: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 伊隆·馬斯克ElonMusk | 商界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