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要很快的運算速度有什麼用?

現代智能手機似乎走向了前些年PC行業的路上。晶元升級越來越快,運算速度也越來越快。單看表面數字,現在頂配主流的手機已經達到了4核1.7G甚至8核的CPU,內存普遍達到了2G,堪比今天很多中低端的PC機。並且升級速度也越來越快,一台頂級旗艦手機往往用一年就過時落後了。作為一款手機,要這麼快的運算速度和硬體配置,是否有意義呢?到底有什麼用?


就像張亮說的,現在的電腦拿去LOGO語言和DOS版仙劍的時代能用來做什麼?可是,反過來,就是硬體配置的提高才使得軟體能夠流行起來。如果當年就有那麼高的配置,也許LISP就會流行,人家也就不會發明C語言,也不會再有現在的Java和Python。圖形界面立刻普及,也許鍵盤早就被淘汰了。

主流硬體配置的提升,使得操作系統和軟體也能夠相應地提高表現能力。就像Windows的ClearType和Aero,剛出來的時候都不敢默認開啟,就怕哪些機器帶不起來會變得很卡。這一點蘋果做的好,畢竟硬體都是自己做的,iOS 6也能兼容iPhone 3GS,只是默認禁用掉一些跑不起來的功能而已。

任何時候都會有人說夠用了夠用了,對於個人而言確實如此,如果你只需要打電話,諾基亞1015是很適合的。如果只是開個Vim寫代碼,也許上世紀80年代的電腦也夠用了,而且CRT和IBM機械鍵盤便宜又好用。但是,大眾普遍持有的硬體的性能提升,對軟體廠商就有意義了。很多功能和效果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做出來了硬體跑不動影響用戶體驗。你看現在的網路大家還大量用GPRS,所以微信的語音壓縮的很厲害,照片也壓縮的很不清楚,視頻只支持30秒。未來3G和4G普及了,也許視頻通話就可以商用了。

現在還在告訴發展的時期,遠沒達到理想的水平。電腦的CPU維持在4核,音頻解碼和視頻解碼都沒啥問題了,但是網頁依然頂不住,開上幾十個淘寶頁面就不行了,還要靠GPU加速。內存4G,也就剛夠操作系統用的。硬碟,固態硬碟還沒有普及,也沒達到機械硬碟的容量。網路,千兆乙太網都很難達到千兆,無線網,300M的無線網速度只能達到百兆有線乙太網的水平,802.11ac也許會有所突破,但是延遲問題依然無法解決。互聯網,光纖入戶了,上傳速度還是上不去,當前的網速在線看高清電影暫時還不可能。手機,以前說512M夠用,後來又說1G夠用,現在說2G夠用,可是iOS和Android都是需要大容量內存以便讓後台掉的應用呆在裡面,即使是2G內存,多切換幾次應用就要有一些應用被停掉。

等到那些大型3D遊戲可以運行在伺服器上然後把畫面和聲音通過網路傳過來使得我可以在手機里玩,那麼才能說,嗯,差不多夠用了~


長篇大論之前先說結論:高性能的硬體不斷升級是帶動軟體應用進步的基礎條件,也是整個IT行業進步的基礎。不斷拔高的硬體性能對於整個行業的火車頭帶動效應,價值巨大。而且高性能高計算速度的手機產品對於單個消費者來說,其生命周期更長,平均使用體驗更好,實際上即使價格稍貴,也更划算。

以下是展開來說:

1,首先要肯定的是,智能手機時代,「手機」的定義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延展。手機不再僅僅是手持的電話機,而是成為了可以隨身攜帶的超便攜只能計算終端。所有通信功能,不過是智能手機的應用之一。不講技術的問題,純粹從邏輯上來說,電話、簡訊,和YY以及微信的東西,有本質區別嗎?所以,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一個能打電話的手持電話,請你出門右轉,有我大諾基亞1050,才162塊錢,可以待機一個月!專門用來打電話。

2,確實,智能手機越來越像電腦了。同樣的馮·諾依曼結構,追隨著摩爾定律的指引,在這兩年智能手機的硬體性能和參數迅速攀升。智能手機之所以說它「智能」,就是說它也越來越像個「電腦」。智能手機在IOS和Android為主的生態圈的建設中,產生了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各色應用軟體,每款軟體(APP)的功能和需求各不相同。為了保障各種類型的軟體能夠流暢的運行,作為計算設備的手機,其計算速度也就變得非常重要。

3,性能的提升是計算設備擁有越來越好的體驗和越來越強大的功能的物理基礎。無論是桌面電腦從windows95到如今Windows8的升級,還是手持智能設備IOS和Android的不斷更新,我們都很明顯的能夠看到,伴隨著越來越精細的畫面,越來越流暢的系統和越來越強大的功能,計算設備的計算能力也是被迫不斷提高的。無他,因為所有良好的體驗和功能需求,都是以運算速度為基礎的。無論是手機上更平滑順暢的屏幕滑動,還是解析度越來越高,像素越來越多的屏幕,還有功能越來越複雜同時動畫也越來越漂亮的應用,都需要工程師使用計算機語言讓智能設備完成大量繁雜的運算。比如蘋果公司從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的同時發布的IOS1開始,迄今已經升級到IOS6,IOS系統的變化應該不用我多說。但是即使對軟硬體配合非常好的蘋果來說,IOS6只支持iPhone3Gs以上的新設備,而且,如果你要在iPhone3GS上運行IOS6的話,不但會有部分功能不能使用,而且那個使用體驗嘛,差強人意。

4,在今天智能手機外觀開始高度雷同的年代,一個消費者買手機買的是什麼?虛一點說就是兩個字「體驗」,可是體驗又是什麼?體驗就是你的硬體性能+軟體性能。可以說,硬體性能不是唯一決定手機優劣的因素,但是硬體性能確實是決定一款手機優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5,題主也提到了一個情況,手機是不是落後的太快了?這個時候更能投體現使用頂級元器件,使用當下最快的計算單元的做法對智能手機的保值性的價值。大家都知道iPhone保值,除了因為iPhone相對封閉造型拉風和IOS通用之外,每款iPhone發布之時其硬體性能在當時都算得上頂級,這樣即使過了一兩年,當新手機新硬體性能迅速攀升的時候,原有頂級硬體配置變成了普通配置,也能夠保證設備不被淘汰。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國內非常火的小米手機。從2011年8月16日發布起,到2013年4月9日宣布停產時止,小米手機1代(也包括其升級型號小米手機1s)創造了同期整個業內一個奇蹟,近兩年里幾乎沒有一款Android手機能夠像小米手機這樣擁有高達1年零8個月的生命周期。這就得益於小米手機每次發布的時候都選用了當時最快的CPU和最大的內存配置。頂級配置看起來在當時有一點性能浪費,畢竟應用開發者都會考慮任何時候當下的主流機型,但是頂級配置的具有強大性能的手機,很顯然比那些僅僅夠得上主流的機型,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

7,反面例子就是華為榮耀1代U8860,單核的CPU和512M的內存,在當時輔以相對較低的售價看起來也還不錯,但是到了今天,這種配置已經幾乎無法使用最新的Android系統,以及流暢的運行最新的應用軟體了。

8,沒有配置做基礎,應用也做不起來。應用企業還是要考慮他們的應用在市場中的普遍適應性的。如果大家都以為當下就是夠用了,那麼IT行業的進步就會被嚴重製約了。所以我認為不斷拔高硬體性能,無論是對於手機還是對於PC,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高性能的手機,跑分快的手機,實際上對於整個智能手機產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火車頭帶動效應。


1.糾正:「堪比今天很多中低端的PC機」。除了個別幾個intel inside的手機以外(謝謝@夏冰 指正),其餘手機基本上都是基於ARM的,ARM用的是RISC的精簡指令集,這和PC所用的還是有區別的。

2.這個問題其實是手機界的摩爾定律、安迪比爾定律以及反摩爾定律翻版·。

以Anroid界大哥大Galaxy S系列舉例。

去年Galaxy S3發布,當時CPU是4核。比如剛出來的時候水貨在4000RMB左右穩定過一陣子,而今天S3的水貨報價已經低於2400RMB。

這一年發生了三件事:

  1. 根據反摩爾定律,三星賣S3的利潤下降了。為了保證利潤必須出新的機器。
  2. 根據摩爾定律,三星在18個月以後做出了粗略的說強S3所用的CPU強一倍性能的「八核」CPU.
  3. 接下來就是包括三星自己在內的所有軟體開發商了,根據安迪比爾定律,為了能有更好的軟體體驗,他們就可以吃掉這些性能。同時,你的S3會因此顯得越來越慢,你就會需要更新到S4來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三件事其實是因果循環的,所以看似好像是軟硬體聯手搶用戶的腰包,實際上性能進步是軟體和硬體商都不得不做的事情。你不做,別人會做,你的利潤就會下降,更現實的是你的銷量會下降,大家也看到Nokia吃的虧了。如果大家都不做,軟硬體不發展,消費者就用不上更好的東西(當然這一點其實不會發生),這也是大多數消費者不想看到的事情。

以上觀點來自《浪潮之巔》,我自己並非專業,有說的不準確的地方還望指正。


硬體的提高是為了能夠做更多地事情,實現更好的功能和想法。

但是也有商業競爭的考慮,通過提高技術能力,來取得產品和定價上更多地優勢來碾壓競爭對手的產品。同時,把產品的升級周期加快,有利於廠商獲得更多的利潤。把耐用品做成耗材,加快流轉,確實是一個挺好的想法。

再就是培養目標用戶和市場,讓他們接受自己的產品理念,從而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

非業內人士,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PC領域有個安迪-比爾定律——"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意思是無論英特爾CEO安迪·葛洛夫推出速度多快的晶元,比爾·蓋茨就能搞出更複雜的軟體讓晶元變得不夠用。直到前幾年,摩爾定律都一直主導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故在此期間安迪-比爾定律也主導著PC行業。最近幾年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呈現爆炸式增長,安迪-比爾定律的主戰場轉移到了智能手機領域,且速度提升更加迅猛,競爭比PC時代更加激烈。

但是,在移動處理器領域,摩爾定律已經開始失效,硬體性能隨時間推移呈指數增長的規律也將不復存在,題主問題的大前提已經改變了。換句話說,現在買的高配手機,將比以前耐用很多了。


我來說點具體的:

1:遊戲。在消費領域裡,遊戲大概是對計算能力要求最高的應用。但是現在手機玩遊戲有輸入設備的先天限制:觸摸屏其實很多操作的手感很差;搖擺手機其實最好需要陀螺儀,但是中低端手機裝備陀螺儀的幾乎沒有。

2:界面特效。不解釋……

3:網頁瀏覽器。早期的智能機只能看專門給手機寫的網頁,瀏覽器功能也可能是限制的,比如不支持全部的網頁特性、不支持客戶端腳本等等。現在的智能機,如果屏幕夠大,你套餐的流量也夠,其實可以直接訪問普通的網頁。這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是顯而易見的。

4:很多android應用寫的比較坑爹,在後台留一堆進程,時不時地耗耗你的CPU……


謝邀。

對大多數人來說,硬體配置只是一個數字,自high而已。

試想把4核CPU、8G內存、2G獨顯、1T硬碟放到只能用LOGO語言或者仙劍奇俠傳初代的年代,它在大多數用戶手裡能幹點啥?

另外,別老把PC和手機比,手機取代PC,還有好些年的路要走呢,尤其是中國。


五六年前聽說過一句話,遊戲是硬體發展的最強動力。


手機的性能不是過高,而是還不夠,其 CPU 核心數量雖然在一味的提高,但是同頻率下的單核心性能已經很久沒有大幅度提升了,因為其性能發展遇到了瓶頸。——核心數量的增加只能在廣告上聽起來讓這個 CPU 感覺更快,對於普通應用來說,單個核心的性能才是決定性因素,而單核心的性能難以發展。

八核旗艦手機,聽起來很威猛,但在一台普通的雙核PC面前還是只有被秒殺的份,兩者的性能目前還不可同日而語。故而目前的手機配置不是過剩,而是還不足。

至於內存需求,其實是為了應付打開更多的瀏覽器標籤,更高解析度屏幕中的貼圖資源,以及玩更大型的遊戲而生。需知對大型遊戲來說,任何頂級電腦的性能都還遠遠不夠。


因為競爭需要

屁股決定腦袋,同樣市場決定不得不,have to!


八八自己的換機錄,看看是否能說明問題:

Y2002--Nokia 3310

諾基亞 3310 手機

Y2003--Motolola V8088

摩托羅拉 V8088 手機

Y2004--西門子 6688(首次用上支持Java的智能機)+LG 8180(第一次用上彩屏機)

西門子 6688 手機

LG CU8180 手機

Y2005--Nokia 7200(N記首款翻蓋機)

諾基亞 7200 手機

Y2006-Nokia 6600(第二次用上智能機)

諾基亞 6600 手機

Y2007-Nokia N73(也是一代神機)

諾基亞 N73 手機

Y2008 Nokia 1325(N記首款C網彩屏手機,非智能)

諾基亞 1325 手機

Y2008 三星 F799和F609兩部手機更換用

三星 SCH-F609 手機

三星 SCH-F679 手機

還用了幾天 三星W159

三星 SCH-W159 手機

Y2009 開始無盡的折騰 基本是VM時代的一年,刷機無數次。

因為工作的關係,開始 多普達806C(自己的第一款VM的智能機)

HTC 6800/6900(都是VM)

多普達S1

多普達 E806c 手機

HTC XV6800 手機

HTC XV6900 手機

多普達 S1 手機

Y2010 開始進入Android和iOs時代:

Motolola XT800(自己的第一款安卓機器)

摩托羅拉 XT800 手機

iPhone 4 (自己的第一款iOs機器)

蘋果 iPhone 4 手機

工作關係,使用到(未擁有)HTC S710d(C+G)和三星GT-i9008(TD機器)

HTC S710d 手機

三星 GT-I9008 手機

Y 2011 竟然沒有換機器(奇蹟)

Y2012 iPhone5/HTC T328D

Y2013 剛剛入手 Google Nexus 4

開始總結:

1,花費錢財無數;

2,對手機的依賴和體驗繼續上升;

3,針對題主的問題,似乎很難回答怎麼用,是否可以更換為」會帶來什麼「

想來想去,還是匿了吧!


一味的提高硬體是為了促進軟體的發展吧


推薦閱讀:

用過華為手機的,是什麼原因讓你們對華為很失望而放棄了華為,再也不用華為?
如何評價新發布的 Android Oreo?
用耳機聽歌時,怎樣知道耳機的聲壓值?
如何評價努比亞M2?
LG很多手機都還不錯,但都不在國內賣,為什麼呢?

TAG:手機 | 智能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