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感覺那些自寫自唱的歌手推出的專輯一張不如一張呢?
01-14
如周杰倫,許嵩
成功了,成名了是不是就失去最初的靈性?
你,和歌手,都是動態的,不斷成長的.只是在某個時間點兩個人的頻段恰巧碰上了,他從靈魂深處深深的打動了你.
那是人生一大幸事~不能強求ls兩位說的都很准我更願意這樣去理解
一.不僅限於音樂 ,藝來的感動來自於藝術作品與讀者(聽眾,觀眾)產生的共鳴,作者也由此達到與讀者(聽眾,觀眾)的交流,而個人也會由此感受到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創作者或作品。
二.人的心理和感官處在不斷發展的狀態,也就是所說的成長。三.由此說來,我們若干年後或許都會面對著已經變成傻逼的少年青年中年時代的偶像淚流滿面。不僅僅是作者創作水平下降的問題,而是您在不斷的成長。簡單地說,他們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年紀:創新力逐漸不足,歲月曆練的積澱又不多。有些人因此銷聲匿跡,有些人再過許多年,或許會以另一副樣子迎來音樂道路上的第二次巔峰。
有這個感覺,但是卻不一定對,看過九把刀的後青春的詩,裡面有一段話(很就前看過的,翻了下,希望九把刀原諒我的複製粘貼):我用力捏爛手中的啤酒罐,恨恨說:「他媽的,我可以突破不了自己,但我就是一直想寫歌寫下去啊!突破不了就不能寫嗎?我的歌越來越受歡迎,為什麼就一定代表我商業化?干!很多人都說我寫過最厲害的歌就是我一開始寫的那幾首,我真搞不懂耶,既然那些歌最厲害,為什麼當初那麼少人喜歡?為什麼啊你告訴我!為什麼大受歡迎的歌就一定是芭樂歌?為什麼我就不能一邊喜歡寫畸型的怪歌、一邊寫副歌聽過一遍就會唱的芭樂歌?靠!
正如,他們的歌越來越不受歡迎,但是他們想做就行,歌是他們寫的,他們認為好的不一定是歌迷喜歡的 (感覺這答案好離題)就這一點來說,我還是比較贊同高曉松的看法的。 一方面是因為厚積薄發,積累了那麼久才出了第一張專輯,所以質量是非常高的。 另一方面也就是高曉松說的,我們漢族真的對純音樂(不算歌詞)的理解和需求真的就那麼多。 我們欣賞的更多的是歌詞的內容而不是旋律。 所以中國歌壇可以成就方文山,可以成就林夕。但說到旋律,鄭鈞,朴樹這些人, 我都等了好多年了啊。 就像羅大佑可以憑藉簡單的旋律和內涵的歌詞成為一代宗師。 沒有一個好的詞撐著,自彈自唱就沒有出路的吧。
江郎總有才盡的時候,沒有太多原因。
心態不同了,歌手的心態,聽眾的心態。
時間太久,忘了是1234567還是菊花古劍和酒,非此即彼。
我倒是覺得陳綺貞一張比一張感覺好。
可能因為陳綺貞是獨立製作吧,少了唱片公司的壓力,所以能用更多的精力來打磨自己的音樂,別的歌手罕見時隔四年才推出下一張唱片的(《時間的歌》2013, 《太陽》2009)。推薦閱讀:
※有些歌的編曲和作詞都是好幾個人,那每一個人都有什麼分工?然後作曲作詞的人名順序是按什麼排列的?
※你最喜歡的吉他solo是哪一首?
※如何評價薛之謙的新專輯《渡》?
※嗩吶有什麼好聽的曲目?
※沒學過樂理的人,如何評價一首歌的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