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譯本是多個譯者合譯的質量好還是一個譯者的好(普遍來說)?

之前看了一篇講出版社優劣的專欄文章說單譯者的譯本翻譯質量要好一些,我對此表示懷疑,想聽聽大家的見解。

我修改了問題,因為我的本意是問文學類的書。還有一點是有答主推薦的上譯出版社也有兩個譯者合譯的情況,比如雙城記,那這些譯本到底好不好呢?補充一點,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企鵝經典系列裡的安娜卡列尼娜個人認為有些詰屈聱牙,不是很好的譯本,是由周楊與謝素台兩人翻譯的,如果是一開始讀這個版本,我覺得我可能不會愛上這本書。

以上。


「書籍」這個範圍很大,不說別的,小說和學術著作就有巨大的差異。

比如說我手邊的一本《劍橋遼夏金元史:異族政權與邊疆帝國》,因為不同章節之間獨立性較強,所以原書就是由多位作者寫出來的,中文翻譯時也是由八位譯者聯手完成。這樣的書是多個譯者合作比一個譯者好。

但小說通常是一個人翻譯好於多人合作。假設是分章節合作的話,每位譯者可能都看不到整體的劇情,在處理一些伏筆、雙關的時候會出問題,而且語言風格也未見得相同,甚至同一個人的名字都可能搞出不同版本來。如果要保證質量,那就要每個人都看完全書且勤於溝通,那就還不如一個譯者到底節省勞動力了。

實際上,中國有很多隻標著一個譯者名字的小說是多人合作翻譯出來的劣質品。那些譯者簡介里寫著「某某學校外國語學院教師」的書就很值得懷疑。因為有些高校教師會承接翻譯工作,分拆開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再拼起來交稿,只要這個教師和出版社編輯的工作浮皮潦草一點,一個爛譯本就產生了。


翻譯屬於智力生產活動,和勞動密集型工種一個很大的差別在於:不是人多就能把事辦好的。

目前行業中,只要能滿足「譯+n審」的workflow,在此之後多餘的人員都是成本,太多反而可能導致沒錢請咖。

一般出版社會有若干合作譯者,所以看譯社的招牌也難免失准;應該還是認準譯者,以自己的判斷為準。


謝邀。這事不能一概而論。

學術書籍譯起來難度大,而語言風格對譯本的影響不大,所以由兩三位教授分開譯是很常見的事,並不影響譯本的質量。幾位譯者之間的討論和切磋,對翻譯甚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也會有老師把一本書按章節分給幾個研究生的情況,最後的譯本質量就要看老師的把關了。

文學類的翻譯,其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譯者的語言風格,通常一個人從頭譯到尾比較好。

有些小說的譯者有好幾個,那是出版社急著出書,現攢的吧。

所以,關鍵還是看是哪種書,譯者究竟是誰。

外國小說通常推薦上海譯文或人民文學的版本。有些小說本來就有名譯,認準那個人就好了。比如汝龍譯的契訶夫,王道乾譯的杜拉斯,孫仲旭譯的奧威爾(也有些人喜歡董樂山的譯本),范曄譯的馬爾克斯……


論多人譯的質量是否比單人譯要好,個人覺得主要還是看譯者水平和默契程度吧。比方說辛波斯卡的詩歌選,湖南文藝出了兩輯,第一輯是陳黎張芬齡夫婦合譯的,第二輯是胡桑譯的,兩本選集里的詩歌有重疊,對照著看胡桑的簡直慘不忍睹好嗎。多譯者是怎麼分配工作的我不太清楚,猜測如果是詩歌的話兩個譯者對於詞語的選用和詩歌的理解是可以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的,這時候單個譯者的視角可能就相對比較局限了。不過如果只是兩個人各自翻譯了一些詩湊成一本集子我覺得本質上還是和單人譯的沒有差別。

說到底還是看目的:多人合譯是為了減少工作量?還是為了互補?ummm對出版這方面沒啥了解所以只能靠個人猜測發表看法了。

不過在小說方面,如果多個譯者合譯只是把小說章節拆開各翻各的的話,那麼流暢度肯定要打折扣的,但是也不能說就一定比單人翻譯差了,因為單個譯者譯到後面因為種種原因質量有所下滑,多個譯者應該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畢竟工作量少了不是。

就個人而言,平時我還是更傾向於認為多譯者的譯本比較好(不自覺地),但是對此不會特別糾結,有的書它本來就一個譯本啊沒啥好挑了。我覺得這種對多譯者的好印象可能來自大衛米切爾的幽靈代筆,我覺得翻譯還挺不錯的哇,但是也看到有人狂噴翻譯的,可能真的只是個人興趣問題了吧。

另外也聽說過有些書是掛名兩個譯者實際只有一個人出力,這種其實也屬於單個譯者的範疇了。


推薦閱讀:

你心目中排前五的西方暢銷小說作家分別是誰?愛他們的理由有哪些?
世界名著中,有哪些愛情故事讓你輾轉反側,念念不忘?
如何評價《大唐狄公案》?
如何理解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珠寶》?
《呼嘯山莊》裡面的凱瑟琳是真的虛榮嗎?

TAG:書籍 | 外國文學 | 翻譯 | 譯者 | 翻譯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