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後,中國和日本可不可能成為最鐵的盟國,為什麼?


用均勢來平衡和遏制中國的任何有意義的努力,其核心必定是美日軍事聯盟。可以設想,日本可能會緩慢地默認該聯盟根據這一目的所作的調整。這樣做取決於日本對以下幾方面的信心:1、美國保持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和在世界事務中維持其積極領導作用的全面能力;2『美國承擔維持在亞洲駐軍和積極阻止中國擴大影響的義務;3、美國和日本能在不付出很高的資源代價、不冒很大的戰爭風險的前提下遏制中國。

如果美國不承擔主要義務或未表現出重大決心,日本很可能會順應中國。歷史上,日本往往與有關的支配力量結盟以尋求自身的安全,僅有30年代和40年代是例外,當時它在東亞推行單邊的征服政策,結果遭到慘敗。即使是在30年代參加軸心國之時,日本也是與當時在世界政治中顯得最具活力的軍事一意識形態力量結盟。本世紀更早些時候,日本相當有意識地加入了英日聯盟,因為當時英國是世界事務中的領導力量。50年代,日本同樣與世界上最強大並能夠確保日本安全的美國結成了聯盟。

像中國一樣,日本把國際政治看作是等級制的,因為其國內政治是如此。正如一位著名日本學者所指出的:日本人思考本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時,往往根據其國內模式來類推。他們傾向於把國際秩序看作日本社會內部的文化模式的外部表現,而這種模式是以垂直組織結構的相關性為特徵的。日本對國際秩序的這種看法,受到了它在現代以前與中國關係(進貢制度)的長期經驗的影響。

因此,日本的結盟行為「基本上是搭車而不是均勢」,並且總是「與支配力量結盟」。一位在日本居住多年的西方學者說:日本人「比大多數人都會更快地向不可抗拒的力量卑躬屈膝,並與被認為在道德上佔有優勢者合作……也會最快地怨恨道德上軟弱和正在退卻的霸主濫用權力」。

隨著美國在亞洲作用的下降,中國成為最強大者,日本的政策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事實上它已經開始這樣做了。基肖爾·馬赫布巴尼指出,中日關係中的關鍵問題在於「誰是老大?」答案正在變得明朗。「儘管不會有明確的聲明或協議,但日本天皇選擇了在1992年訪問中國,當時北京在國際上仍受到相對的孤立,這是意味深長的。」

毫無疑問,日本領導人和人民心目中最理想的仍是過去幾十年的模式,即處於佔優勢的美國的庇護之下。但是,隨著美國對亞洲事務參與的減少,日本國內敦促日本「重新亞洲化」的勢力將得到加強,日本將承認中國在東亞舞台上重新佔據優勢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和歐洲國家所需要努力去做的,是延緩日本脫離西方而順應中國。

亨廷頓。


有人說一股昭和味,冤枉啊,本人沒有提到要靠打仗來實現目的,立場反戰,謝謝。

===============

完全有可能,而且是大概率事件。

雖然中日的關係近年來已經不復蜜月期的盛況,但在兩國極端民族主義者互相嘴炮攻伐的表面之下,則隱含著日益密切的關係。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雙方的交流合作都在一天天深入下去。

有人說,人對現狀的接受分為五個階段,

拒絕、憤怒、掙扎、沮喪、接受。

而日本,現在對華日漸崛起的態度,就處於掙扎的階段,日本右翼除了酸兩句,參拜靖國神社這種噁心人的事情之外,已經做不出有意義的舉動了,右翼在街上聲嘶力竭地宣傳政治主張,日本年輕人把他們當成精神不健全患者,繞著走(笑

如下圖(日本人對中國「悶聲發大財」的描述)

嘿嘿,日本人,可不是西方國家的部分人士,對中國的崛起視若不見,人家精的很呢,知道中國現在在幹嘛,你去東京都市圈街上拉住一個日本大學生問問對中國的印象,十個有八個答「經濟發展迅速的鄰國」。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日本人就這麼蠢,全心全意要和某國一起死命對抗中國?真打起來,某國不一定元氣大傷,倒是日本,滿地廢墟是跑不了的。

對於日本來說,某國太遠,而中國太近。

以上是2014年的中日海軍實力對比,而在三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世界頂尖的新型驅逐艦055服役和大規模下餃子後,這個實力差距只會迅速拉大,而不會縮小。

你當日本人沒腦子,不清楚這些事?人家可是跟中國人一樣的實用主義民族,什麼時候敵對什麼時候友好,自己心裡還沒點X數?

為什麼之前就在中日韓即將成立的三國亞元自由貿易區胎死腹中,日本親華派首相野田佳彥迅速下台,原計划出任駐華大使的「中國通」死得不明不白?其後為什麼韓國又鬧薩德,使得中韓貿易陷入寒冬?

看到了這些,認為中日關係完全不關某國事的,你讓我怎麼說你好呢?

是誰在施加影響力,是誰在阻礙東亞資源配置整合,是誰在挑動三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互相對抗激化矛盾,我想大家都看得清楚。

不過放心,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此消彼長,河東河西,某國能夠投射到東亞的能量終歸是有限的,咱們就頂著某國「中國正在建設第一島鏈內的堡壘式海軍」的罵聲繼續走下去吧,將來,我們要整合西太平洋的所有人力和物質資源,同時推進一帶一路,成為「兼具陸權與海權的前所未有的大國和強國」。

畢竟,受某國圈養,專心於破壞中日關係的右翼是要得到清算的;琉球,是要換一支不會強姦少女的人民子弟兵來駐軍的;東亞,是要建立共榮圈的。

來一起大東亞共榮啊!

來一起大東亞共榮啊!

另外,無腦反日和無腦媚日的:

謝謝大家。


可能,並且這是中國崛起戰略最重要的一部分。

先上個圖,出處見水印:

當前中國太平洋側的地緣現狀如圖所示。

以下全部思想(和絕大部分文字)來自於誰在世界中心 (豆瓣),如果你覺得有道理,請盡量買一本實體書支持作者,謝謝。

我這個回答可以作為中日關係的萬金油回答,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地緣政治。

根據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

誰(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統一或整合了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邊緣地帶,誰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潛質的地區;

誰掌握了世界最具潛質的地區,誰就能成為歐亞大陸上的世界強國;

誰成為歐亞大陸上的世界強國,誰就會成為美國世界超強的有力挑戰者。

根據斯皮克曼的理論,在歐亞大陸兩端美國的兩個潛在的對手,一個叫「歐盟」,一個叫「中國」。

不過世界是的變化的,斯皮克曼的理論在目前需要得到一點修正(或說完善)。最起碼印度已經成長為另一個新邊緣地區,而俄國的衰退使得它與中國的結盟的可能性反而加大。

在上一個千年世界強國的爭奪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這並非是說印度洋沒有足夠的利益(相反印度洋的利益區相當集中),之所以重視度不夠,主要是印度洋地區以往並沒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強國。對於新世界的格局來說,最值得注意的當然還是上一個千年留下來的傳統優勢地區。時代在不斷的變化,在新千年中,低緯度地區和南半球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大國爭鬥的舞台已經由兩個主極(美俄)+兩個副極(歐中)的模式,變更為一個主極(美)+四個副極(歐中俄印)的模式。

兩塊「邊緣地區」聯合以後可以成為美國最強有力的挑戰者。簡單點說就是兩個副極地區聯合起來可以挑戰主極地區,問題是現在有四個副極。鑒於這四個副極都在歐亞大陸,我們不妨將這種爭鬥定義為如何有可能將世界的中心轉移回歐亞大陸。為此我們可以定出以下原則:

  1、無論主極副極,首先做的事情都是控制自己的地緣利益區。

  2、任何兩個副極如何聯合起來都會形成對主極地區(美國)強有力的挑戰,前提是另兩個副極地區處於中立狀態;

  3、如果主極地區和其中一個副極地區結成同盟(暫簡稱A同盟),則另外三個副極地區聯合起來(簡稱B同盟)才可以與之對抗。

  4、A、B同盟之間可能達成均勢,但做為挑戰者的B同盟只有在吸收三個「世界島外圍地區」中的一個之後,才有可能形成戰略優勢。而與這個新成員最近的副極地區將成為B同盟的領導者。

A同盟已經顯而易見的存在,那就是北約,B同盟不論從現實情況還是基於地緣和文化方面的原因(半個亞洲國家和兩個亞洲國家),都只能是中印俄。

事實上在兩極對抗時期中國並沒有什麼機會,鑒於中國的「邊緣地區」國家的身份,中國倒向任何一方都將對另一方造成極大的威協。但鑒於當時的實力,不管倒向哪一方都只能做配角。

中國的機會是從蘇聯的解體開始的,如果俄國仍是強大的主極地區,中國並不會與之結盟,因為做為一個有想法的大國,強大的俄國始終對於中國的現實威協要大於美國。不過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蘇聯的解體讓「中心地帶」對中國的壓力驟然減輕,戰略優勢倒向了邊緣地區,這個時候的結盟是中國可以接受的,也是雙方所需要的。俄國需要保住它剩下的戰略影響力,而中國需要擴展自己的戰略空間,而這些都需要面對共同的對手——美國。

關於中俄印三國的同盟是相對平等的,即不會出現歐—美聯盟那樣一主一仆的情況。並且這個同盟目前的主旨在於合作,共同發展經濟,維護地區穩定。至於和美國的對抗是潛在的,說穿了重點是經濟利益的爭奪。美國的利益範圍已經達到了頂峰,無論誰崛起都會分他一杯羹,所以中俄印的「連橫」是大勢所趨,當然美國一定會施展他慣用的「合縱」之策,雙方的博弈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至於挑戰成功所需要的終極因素——「世界島外圍地區」,只能是日本。有三個原因:

  1、日本對於在「新世界島」同盟(美英澳日歐)中是唯一的非「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之外的文化,雖然他極力想脫亞入歐,但這身黃皮哪那麼容易洗白。

  2、由於地緣的關係,日本與中國(或說與亞洲)有足夠的歷史淵源。

  3、雖然中日有很不愉快的過去,但究其根本是因為日本「崇強欺弱」的思想在做怪。換句話說日本並不忌諱臣服於大陸國家,但前提是你必須是強者。日本對於唐的敬畏,對於美國的服從都是源於他的務實態度。所以對於日本你並不需要主動去做什麼,如果你的實力真的有一天強過他許多,你最起碼有可能讓他保持中立。

答主註:由於教育和歷史的原因很多人對日本和日本人抱有負面看法,但是我個人看來並沒有必要,日本只是抓住了它歷史上崛起的唯一機會並失敗了,而這個機會是中國給它的。而只要中國不再給它這個機會,日本永遠是一個做小弟的絕佳對象。日本現在是美國的小弟,正是因為美國的強大使得美中差距達到了無視中日之間的距離優勢的地步,而不是其他原因。要警惕的並不是日本的反水,而是中國自己不要衰弱。

東亞地區現在主要的政治關係集中在東部。依北緯30度線又可以南北劃分為兩部分。北部為「東北亞」地區(蒙古高原除外),涉及的地區按國家來說有中、俄、朝、韓、日,是東亞地緣政治的重點。南部為南〈東海〉地區,涉及的地區有中國大陸、台灣、琉球群島。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就是中日之間的矛盾。

目前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中國可以直接介入歐亞大陸中心事物(絲綢之路),能夠從被動干擾的地位轉變為主動介入的角色。美國已經充分意識到中國的這一優勢了。特別是中國在與「歐亞大陸中心國家」的俄國結成同盟後,這一優勢已經足以抵消甚至超過美國在大西洋上的海岸線所具有的地緣作用。

而在太平洋上的海岸線,中國看似與美國不分伯仲,但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

中國與美國的這一差別就是第一島鏈,或者說主要就是東亞地區的外島部分。正是這一島鏈的存在使得中國面向的是一片「海」而不是真正的「洋」,而這阻礙中國與美國在太平洋上達成均勢的「東亞外島鏈涉及到三個地區(地緣上的分類):日本四島——琉球群島——台灣島。由於美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使得中美兩國在太平洋上的地緣優勢對比由理論上的1:1降低為1:2,甚至更低。

因此如何解決這一外島地區對中國的封鎖成為中國在地緣優緣結構上壓倒美國的勝負手。

鑒於琉球已歸日本,而台灣問題尚未解決,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調合北京——東京——台北三方的關係,或稱二國三方的關係。

東亞的外島從南到北主要包括:台灣——琉球——日本本土(九洲/四國/本洲/北海道四島)——千島群島——庫頁島,這一個地緣區。如果加上最北部的堪察加半島,可以說這條「東亞外島鏈」是由這五個半島嶼(群島)構成的。

而這條島鏈又將與大陸中間的水域隔成了5個內海區域。從北到南分別是鄂霍次克海(中國古稱「北海」)、日本海、東海,三個區域。大陸地區需要通過這些內海進入「太平洋」,而只有控制了這些外島才有可能控制這些內海。

中國未來的核心盟友,不是俄國,也不是印度,更不是東盟那些小弟。最佳人選是日本——朝鮮半島。

中國如果想最終挑戰成功,就必須將對面的「新世界島外圍地區」從美國的陣營中拉過來。很顯然,這個潛在的盟友是日本。

由於日本在中國東出太平洋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中國如果想成為世界中心,就必須將它拉入自己的陣營,並與之結為類似美歐聯盟那樣的緊密的關係。鑒於朝鮮半島在連接大陸與外島之間所起的重要作用,這個緊密聯盟中也必須加上它(如果半島倒向外部勢力,那麼即使中日結成同盟,那也不足以保證安全)。

基於對日本民族性的分析,這種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前提是中國必須足夠強大,日本並不忌諱臣服於中國,但他只尊敬強者。

至於朝鮮半島,並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躋身於這樣一個核心團隊,對它的國際地們提升不無好處(就象那隻躲在老虎背後的狐狸一樣)。日本和韓國之前存在著的矛盾遠遠大於和中國之間的,而這一點更能使他們期望從中國那裡獲得更大的支持,以爭奪老二的位置。

如果中日半島(無法預知這個統一國家將來的名稱,就先用半島代替)能夠結成緊密的同盟,那麼他將是做為核心層存在,當然這其中的主導是中國。如果要給這個核心層取一個時髦的名稱可以叫做「東亞和諧圈」,不過這個名字對於志存高遠的中國來說顯得過於平和,還是叫「東亞核心圈」比較好。

題主,希望以上內容能回答你的問題,中國和日本是可能成為最鐵的盟國的,因為這是中國要崛起最可能最現實的發展方向。時間上我們這一代很幸運,應該可以看到這個戰略的結果。

註:以下是整體戰略方向,雖然是題外話,也列出來吧,僅供參考。

核心圈之外還需要有外圍地區,就是中國(或說核心圈)的地緣利益區——東南亞地區;這個地區所處的地位雖然不高,但是是最接近核心圈的,也必須是最可靠的。所以如果核心圈比作第一層,這一地區則是第二層。

再往外還需要同盟,根據「新世界島理論」聯盟的對象是世界島中心地區的國家,加上南邊緣地帶國家。也就是以俄國、印度為主加上中亞、南亞地區的其他國家。這些國家處在第三層同盟,就象社團里那些堂主一樣,儘管他們的地位要高於大哥後面的小弟,但忠誠度卻並不是最高的,要隨時提防他們自立山頭和投靠其他「有組織犯罪集團」

基於以上設想,中國要對針對上述地區所處的地位施以不同的影響力,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很多方面配合。

當然中國還需要在非洲、中東、拉美等地區尋找一些外圍的小弟。

最後再強調一下,以上全部思想(和絕大部分文字)來自於誰在世界中心 (豆瓣),如果你覺得有道理,請盡量買一本實體書支持作者,謝謝。


不光可能,而且是非常有可能成為盟國。這樣一說,很多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和不懂世事的孩子們肯定炸鍋了,不過您別急,接著往下看:

弄清這個問題,你得先了解日本和日本人。魯斯肯尼迪克特所著《菊與刀》一書可謂了解日本國民性格的必讀作品。內容暫不贅述,直接說結論。結論是,日本人身上兼具菊花與刀劍兩種品格,這兩種看似完全矛盾的事物,奇蹟般的同時出現在了日本人身上。日本人是矛盾的:生活中大部分日本人是如此的謙遜且彬彬有禮,以致於你很難去厭惡他,然而一旦脫去表層的外衣,日本人就可以變成「流氓」與野獸,二戰時日本士兵的殘暴與血腥眾所周知,而島國的Tokyo hot更是讓世界人民大飽眼福。謙卑與殘暴,有禮而下流,兩種不可能的屬性,在一個民族身上「完美結合」。

日本人還是忠誠的,有時甚至是愚忠。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士兵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苦苦支撐,令美軍每攻佔一處島嶼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在彈盡糧絕之際,不惜集體自殺,以謝皇恩。而當日本天皇承認戰敗後,所有的士兵又集體投降,絕對遵從天皇的命令。以致於佔領日本本土的美軍都沒料到,日本人居然如此配合。

日本人更是敬畏強者的。想獲得日本人的尊重,你必須比他強大。在日本本土投下兩顆原子彈的美國人得到了尊重,秋風掃落葉般的處理掉了幾十萬關東軍的蘇聯(俄羅斯)得到了尊重,而中國想取得同樣的尊重,必須要在文化上重新引領它,或者在戰場上狠狠教訓它。換言之,日本不會和它所認為的比它弱小的國家做盟友,只會依附強者。英日同盟如此,德日同盟如此,美日同盟亦然。

第二,中國一定會重新成為日本眼中的強者。看待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我們要放寬歷史的視界,把兩國關係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檢驗。歷史上,中華文明是所有文明當中,唯一一個沒有中斷過的。近代以來,中國逐漸衰落,日本佔據上峰,從明治維新算起,距今不過二百年左右的時間。二百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同滄海之一瞬。進入21世紀後,中國重新煥發生機,逐漸恢復自己在歷史中應有的地位,並在中日關係的互動當中,重新掌握主動權。

日本之所以仍然敵視中國,原因有三:一是中國還不夠強大,二是日本不想承認原本比自己落後的國家超越了自己,三是背後擁有美國爸爸。但從雙方目前的發展前景來看,時間是中國的朋友,是日本的敵人。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只需要一個節點,一個關鍵的節點,一個由量變引起質變的節點,日本就會改變自己的既定政策,恢復尊崇中國的歷史傳統。這樣的節點可能是一場戰爭,可能是一次旨在重新確立國際秩序的重要會議,也可能是任意一個偶然事件。歷史總在偶然之中存在著必然,又在必然之中摻雜著偶然。對此,我們可以腦洞大開,大膽暢想。

第三,國際關係中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二戰時曾一語道破天機:不要說英國是聯法抑德,如果情況變了,我們同樣可以聯德抑法。德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曾經說過,真正的政治家要克服情緒的影響,要具有冷靜的頭腦和恰如其分的判斷力,要以政治為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和「日本鬼子」較量了半生的小平同志,能夠為了國家利益去訪問日本,出生在舊社會的歷代領導人,能夠為了國家良好的外部環境,對日本進行「迎春之旅」、「暖春之旅」等數次訪問。說這是權宜之計也好,說這是忍辱負重也好,我只知道他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避免日本過早的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從而換來了今天這樣一個綜合國力遠超日本的中國。

所以真正的政治家是不會任由情感與情緒擺布的,那些完全被狹隘的民族情緒沖昏頭腦的人,那些認為中日之間會世代仇恨下去的人,是不能從事外交和政治行業的。政治家不能太多的顧及個人情感,國家的發展要始終依循理性的軌道。

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不該去過多的談論政治問題,更不能染指任何政治議題(這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更適合他們的,應該是坐在家裡的沙發上,任由情感的擺布,靜靜的去看那種好幾千集的韓劇。


以前看過一個說法,我很贊同,從日本到菲律賓再到馬六甲,現在是遏制我們的第一島鏈,但當我們強大起來之後,把美的勢力驅逐出去之後,卻可以成為地緣外圍最理想的防禦圈。


很有可能,英法殺了一百多年,今天英法什麼關係?德國是在攻陷的法國首都宣布統一的,今天德法什麼關係?中日如果能夠和解,起碼中國問鼎世界第一強國的時間會縮短三十年(我們假設有那麼一天)。再說除了侵略和道歉的問題,大家不是很喜歡日本(小)電影嗎,可見民間具有廣泛的交流基礎啊。


  鐵這種形容詞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上是不嚴肅的,因為無法給出定義或者標準,所以不談「鐵」與否的問題。我不贊同高票答案提到的亨廷頓的觀點,儘管曾經我也是這種觀點的信徒。

  把眼光放遠,不僅觀察近代史,而是觀察從中國和日本初次接觸直到現在的歷史,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結論。一般認為,日本在漢朝時期就和中國有往來,但是直到隋時,雙方的交流都比較少,儘管日本曾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之類傲慢的舉動,但雙方未爆發衝突,更談不上戰爭。唐高宗時的白江口之戰,唐與新羅大敗百濟和日本一方,使朝鮮半島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日本開始大規模學習中國,千年內未再向中國的主導權提出挑戰。元朝時,元軍遠征日本的計劃兩次因風暴失敗。16世紀後期,日本再次入侵中國東南沿海和朝鮮半島,儘管明政府此時已是風雨飄搖,日本依舊吃了大虧退回本土,直接導致豐臣政權兩代而亡和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從甲午海戰起,一步步侵略朝鮮半島和台灣、中國大陸,最終再次以大敗告終(當然這裡有個與之前的歷史很重要的不同是美、蘇這種外部強大力量的介入),這部分歷史大家都很熟悉,不談。

  概略的考察以上歷史,再以人類的科技水平尚未發展到可以星際殖民,必須依賴地球資源生存為前提條件,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日本通過朝鮮半島-琉球-台灣-菲律賓一線向亞洲大陸的擴張是其本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只會因為力量對比的關係或顯現或蟄伏,不會消失。日本這種本性,根源於其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市場有限,缺少戰略縱深和迴旋餘地,日本民族對於生存空間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幾乎是一種相沿千年的本能。從福澤諭吉、吉田松陰等指導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家和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政治家的言論和著作、文件中,可以看到這種深刻的本性,我不贊同亨廷頓的觀點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沒有看到日本的這種本性及其意義。二、日本列島自古至今再到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是中國的戰略目的,不是中國的力量在戰略上指向的方向。在古代,海洋更多是一種天然屏障而不是大通道,由於交通、通訊、運輸等條件的限制,中原政權難以對日本這樣的地方實現有效的控制和統治,同時在其他方向上更為有利可圖;而從現代到今後相當時間內,日本這樣的地方資源匱乏,國土狹小,市場有限,而且並不處於歐亞大陸的海上或陸上交通要道,中國不會把自己的主要資源投入到對日本列島的爭奪,東南亞和中亞才是中國的戰略關注點。但是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變數,那就是北冰洋解凍,北方航線開通,屆時日本和朝鮮半島都將成為這條戰略性航線上的重要節點,那時候的形勢將會有極大的不同。

  基於以上原因,要問中日之間能否消弭宿怨甚至結成同盟,從長期來看,教育反日也好,親日也好,日本輿論和民意親華也好反華也好,相互之間的國民感情親近還是疏遠,對歷史問題承認還是否認,意識形態分歧等等,都只是枝節因素,真正的關鍵是中國與日本的力量對比關係,當然,美國的力量消長及對待中日的態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中國明顯強於日本,則中國與日本可以和平共處(因為中國無意於日本而日本無力於中國),中國越是比日本強大,則雙方和平相處的可能越大,美國的態度就越不重要,同時日本和中國發展某種程度上的經濟和政治聯盟將會很有可能;如果中日力量相當或者日本更強,則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美國若自信能約束日本只對付中國而不至於反噬自己,那麼中日之間的關係將極為危險。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值得作為一個研究方向來論述了,哈哈。

筆者這裡只做一個假設,供大家參考。

假設,未來某一天,中美力量就旗鼓相當,以及中美最終走上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到了互相攻擊對方本土的地步,

你覺得日本會站在美國一邊還是中國一邊?

於中國,中國要想攻擊美國,就必須首先攻擊日本,要想攻擊美國本土,就必須首先摧毀日本本土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是摧毀美國在日本本土的對於中國軍事力量的防禦力量。

於美國,美國攻擊中國和攻擊日本的戰略耗費其實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日本站在美國一邊,死的更快,你覺得日本會站在哪一邊?


可能,非常可能。

只要日本與中國結盟的利益大於給美國當跟班,即可。

說什麼日本的民族精神呀,文化呀都特么沒用,國與國之間永遠只有利益!


日本之於天朝,就如同宜陽之於秦國。

南海之於天朝,就如同河西之於秦國。

朝韓、台灣之於天朝,就如同函谷關之於秦國。

天朝要實現偉大復興,此四處缺一不可。


老二老三結盟,還讓不讓別人玩了。中美同盟的可能性說不定更大點。


這是必然的,等到中國2025-2030左右,應該會把美國往外擠,日本倒向中國謀求國家正常化。中國則更方便挑戰美國。

這是黃種人對白種人的反擊,是儒家對基督的反擊,是東方對西方的反擊。


不可能,中國信任的盟友,要麼弱小到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且能以「事大」的姿態來迎合中國,要麼距離足夠遙遠。

日本這兩點都無法滿足。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希望中日能形成美英的關係。如果中日能夠抱團,技術和市場可以互補,東亞基本就是中日說了算,美歐沒機會插嘴,韓新等國得喝北風。


先說答案,中國和日本是可以成為盟友的。

因為日本人和中國人同屬於東亞蒙古人種,中日同源同種同文化,有結盟的先天條件。中日兩國作為世界最大兩個黃種人國家在白人掌控世界資源和各行業的話語權的情況下,未來的某一天要是黃種人(東亞的復興)想再次佔據世界話語權的情況下,結盟是必要的。為什麼現在結不了盟?個人的以下的幾點拙見;1.戰後西方世界對東亞有意無意的平衡安排(朝鮮的南北分治,美國現在對日有意無意的放縱,釣魚島的遺留問題等等)

2.日本對於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幾百年的優越感 還沒有消失,認為侵華戰爭是對中國的解放(中二的日本人,笑哭),還有現在中國的發展得到的實力還沒有匹配到現在應有的國際形象,直接導致日本對於中國現狀的無比糾結。所以這些釘子始終都是插在中日關係的刺

所以中日結盟前提是中國或日本一方佔有主導地位(以中國現在的體量和實力還不足以完全壓制日本或者讓它服氣),再者必須是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兩國氛圍良好下才是可能的。


最鐵的盟國,不可能。最起碼短時間不可能。

即便中國經濟量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政治上面也是,都非常困難。

中日問題目前不僅僅中日問題,更是中美問題。

日本目前被美國有幾點掐住鼻子的。

1軍隊,首先美國在日本是有駐軍的。而且每年日本除了無償提供土地外,還給美軍大量軍費,物質。

日本防衛省公開的「在日美軍相關經費2016年度預算」為185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6億元)。此外,從1978年開始,日本為駐日美軍提供「體貼預算」,從最初的62億日元猛增到1999年的2756億日元。在日本的要求下,2001年度以後「體貼預算」逐步減少,2016年為1920億日元。

這還不算無償為美軍提供的土地等資源。

加上目前日本還進口武器,主要來自美國。

在2002-2012年這十年間,日本武器進口額為1661億美元,年均進口額為150億美元。

故日本軍事核心部分基本被美國把控著,

加上日本政壇基本為美國馬首是瞻,形成很強大一股勢力。

要中日關係最鐵,必須把這股勢力土崩瓦解,目前看很難。

除非美軍主動撤軍,但如果不發生戰爭,美軍在日本失敗,這種情況極少見。

這股勢力基本只能通過戰爭瓦解。

其次,中日之間仇恨,誰做大哥,誰做小弟。

的確中國目前是強大了,可要知道GDP中國2010年才超過日本,之前日本遠超中國。

中國人覺得自己很強大,但日本不一定覺得中國自己強大。

中日之間的利益衝突,卻必然有方強勢,有方弱勢。

當然解決美軍問題後,這也好解決。

但中日之間仇恨是植根在中日人民心中的,

特別是中國,中國最恨的國家無疑是日本,抗日戰爭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實際上沒有得到太多好處;中國成為最鐵盟國,這段歷史怎麼緩解,不是寫寫那麼容易的。

必須日本承認錯誤,而且是全國性承認對中國侵華的錯誤。

但日本目前基本沒這樣做。

解決前面兩個問題,最難的問題來了:

日本資源非常少,甚至貧瘠。

大量需要從國外進口,但中國現在資源也需要從國外進口。

而且基本資源來源地都是衝突的。

比如日本最需要石油,主要是中東,70%來源於中東。鐵礦石等來源澳大利亞,巴西;澳大利亞美國的傳統友好勢力。

而現在基本航線被美國控制。

最關鍵來了日本現在糧食供給率只有39%,意味著日本如果靠著自己很難吃飽肚子,還大面積饑荒。

而日本糧食進口主要地方是美,法,澳,加。除開法國,美國基本控制日本糧食進口,比如加拿大,如果美國干涉他出口日本,絕對會同意。

澳大利亞也大概率同意。

那麼日本的糧食從哪裡來?

抱歉,中國自己糧食都不富裕,還要進口。日本又是近2億人口大國,不是幾百萬人,千萬餘人那種。

糧食從哪裡來?目前亞歐大陸是缺糧食的,非洲更是缺少。

而南美北美是美國人的後花園,大洋洲也基本靠那邊。

大批的糧食從哪裡來,日本可是世界頭號進口糧食大國。

你不解決糧食問題,你建立的政權分分鐘被顛覆,不用考慮。

那怕你拿著金子去引誘它,都沒用。

但中國在即使的將來可以保證本國的糧食安全已經是很努力的情況了,至於日本很難很難,你覺得中國可能向日本每年出口上億噸糧食嗎?大概率上講很難,除非科學突飛么么猛進,糧食產量大大提高。我學農業的,可能大家不知道目前糧食產量提高一個1%有多難,單產很難增加,但中國基本沒有空餘土地。

中日同盟,糧食不解決,就永遠不可能。

你講道理再好,政府也支撐不下去。

還有一點,大國之間沒有所謂最鐵盟國關係,特別是相鄰的大國,看中蘇,中俄關係就知道,衝突一直不斷,現在中俄關係好是因為有美國,否則難說。

你既然把美國勢力弄走了,不在日本了。日本還有自己小九九。

所以知乎前面答案很有道理,前提你必須解決以上幾點問題,否則是空談。


我傾向於,可以。

看這個圖,台灣終歸會歸我方掌控,屆時島嶼構成的鎖鏈將無法完整,日本無法形成完整的封鎖。

美國也鞭長莫及,美國海軍即便整體實力十分強大,也抵消不了中國海軍快速發展正在將中美之間的差距減小,雖然還是很大,但不再是鴻溝。

而日本距離美國太過遙遠,和日本相近的地方有中俄印三個大國,其中中國是個巨大無比的市場而印度是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市場。

將重心放在東亞和南亞對日本好處更大。

如果繼續向美國傾斜,就算強行不在乎來自俄羅斯的核武威懾,也要開始顧慮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正在擴大路上交通的能力,積極溝通亞歐兩塊大陸,軌道運輸雖然多方面不及海上交通,但是架不住人家速度快,而且可以一天走不止一車次。

你不合作,我就搶你機緣,除非日本敢將國運全部賭在美國之上。

好了,現在只有一個問題,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中日的歷史問題,這個問題只能靠日本單方面解決,而且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中國:日本日本,還有韓國我們搞個大東亞共榮圈吧。

日本:mmp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中日兩國關係源遠流長,文化傳統和價值觀有近似的地方,經濟上有一定的互補性。假如不是歷史遺留問題和政體、意識形態的不同,是有友好相處甚至某種意義上戰略合作的可能。

即便如此,兩國政府前幾年還認真坐在一起討論中日自由貿易區以及共同貨幣「亞元」的可能性。

當然這不是說日本這個國家就不需要警惕了,他們歷史上野心一直很大,有著東亞各主要民族共同的沙文主義。

唐朝時有白江口之戰,試圖登上大陸的日本人被碾壓。日本戰國時期結束後,豐臣秀吉第二次嘗試登陸大陸,甚至想做中國的「關白」,結果再一次被打敗。近代史上的紛爭就更不用說了。

但是需要注意到現在的日本和歷史上已經完全不同了,皇國霸業在年輕人那裡沒什麼市場,而且老齡化很嚴重,不復年輕氣盛了,整個國家市場在萎縮,勞動力不斷減少,而且日本也不太能像歐洲那樣去吸引非洲中東移民,這和他們價值觀差距太大。事實上日本移民主體是中、韓兩國為多。

現在日本右翼勢力還比較大,中國剛好強大到日本不得不警惕並挾美以自保,又沒強到到可以排擠美國勢力於東亞之外的程度。

有句古話「中華既安,四夷自服」,這在古代史上是很精闢準確的說法。即便現在還是可以適用於東亞地緣格局。一個統一的不落後於世界的中國,沒什麼國家會傻到全面入侵我們,唯一有實力這麼做的美國也完全沒有動機去這麼做,更不要說老齡化的日本。

假如兩國政治家以極大的決心和大智慧一一化解兩國之間歷史與現實的問題,不說成為法德那樣的關係,起碼做到前面所講的自由貿易區和共同貨幣,對兩國老百姓有百利而無一害。只不過兩國政客有沒有利益有沒有動機去做這件事罷了。

真要是不幸發生衝突,還不是兩國的底層百姓相互浴血殘殺,他們之間哪有需要拚命的緣由,讓湖南種田廣東血汗工廠工農子弟去和北海道漁民或東京銀座上班族去拚命?他們之間壓根不認識啊。按日本網民的話來說,要打就讓兩國高層自己拿著槍決鬥算了。

而且就算大獲全勝又怎麼?吞併日本?多出來一億要優待的少數民族同胞?為此犧牲數百萬年輕人的生命?

算啦,好好在一起做生意賺錢是最贊的。


沒有山姆大叔搗亂,中日韓同盟估計可以重返盛唐。


不可能

日本是美帝的直屬勢力範圍

文化政治和經濟上的真.直屬

中日成為「最鐵的盟國」的情況出現

意味著中國已經強大到了可以完全無視美帝的情況了

但是如果已經強到了完全無視美帝的地步

還要日本做你最鐵的盟國幹什麼?

一起反擊外星人嗎?

你打倒boss後還要和boss的小弟做最鐵的知心摯友?

那打boss的同伴算什麼?

高票答案的什麼中日結盟突破島鏈什麼的都是意淫,

日本是獎品,

大致定位和「美人只配強者擁有」的美人差不多

是成為強者後的獎勵,不是強者的夥伴。

注,沒任何否認日本價值的意思。


推薦閱讀:

你對張維為的中國信心怎麼看?
王金平到底和馬英九有什麼過節?
單說治安,在中國生活究竟有多安全?
如果中國失去了轉基因食品將會是怎樣的?
包頭這座城市怎麼樣?

TAG:日本 | 國際政治 | 地緣政治 | 中國 | 漢字文化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