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nfhifi所謂的耳機發燒科普視頻?

就是最近2jb里有帖子提到的那個搞什麼泥石流啊行業最後的良心啊什麼的那個b站up主,他們的視頻內容到底靠譜么?視頻直播里用兩片板板那樣的人工耳測大耳機到底可信度有多高?


想法挺好的其實,可惜水平確實不大行了。他做耳機評測什麼的甭管多不嚴謹,也算是有個相對固定的方法,從我個人角度來說覺得是相當「有創意」的一種做法。做得糙的問題我覺得可以理解,畢竟收益也不高,成本不可能高。本質上他和某些「論壇大神」一樣,都是一個參考系。對於大多數初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多看幾個參考系,看看哪個最接近自己的感覺,然後再回頭來看這個參考繫上其他器材的評價。純看他的視頻選購和看其他某位「大神」毒文選購沒有任何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大神可能懶得寫那些聽過但覺得不好的東西,而腦放君有什麼說什麼。

至於為什麼說水平不行,是因為他最近自己搞了個300B膽放,各種直播試聽,互動尋求網友意見,然後某一次居然在好幾個人提示下才意識到相位反了(聲音表現為結象完全散的,往兩邊靠,中間幾乎是空的)的問題。現場花了幾十分鐘開箱焊接調整完了一群粉絲說「怎麼聲場沒了,不如剛才好聽」……這粉絲質量也是沒誰了。其中還有個別幾個嚷嚷著團購、預訂什麼的,我只能說這些人說自己玩耳機不是裝B我是不信的……

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屬於稍微資深一點的燒友看到現場情況後聽10秒鐘就能判斷出來的問題,難度基本上和區分K3003和BEATS差不多。我當時看彈幕有好幾個人提到這個問題,然後有人還說幾個小時前就提到了,結果彈幕解釋了一大堆,腦放君才大概明白是個什麼情況。

說真的,這個專業性,實在欠缺得比較厲害。後來對於問題的分析、過程判斷等環節都做得不太好,先不說耳機,起碼對於整套系統的經驗是相當少。這種情況就打算設計生產300B,你就說是抄誰的方案改了改用的吧……還一群人說團購什麼的,這風氣真的很糟糕。

最近幾次「商業」上的想法說句實在話都挺惡劣的,包括某次引起巨大爭議的團購,還有耳放這事情。這確實讓我感覺相當不好,加上專業性上確實有很多硬傷,所以我不會推薦任何人去看他的視頻。

耳機評測基本沒有怎麼看過完整的一期,並且它評測的耳機其實大多數我都不是很有興趣(有興趣的基本都自己找來聽過)……這兩天可能挑兩個自己手頭有的耳機看看具體內容吧。

更新:看了兩期,K420和EXK,中間節選著看的。

有一個槽點是,在他自己的這種「測試」當中,HD800都不如K420好聽。

整體測試基本沒有信度可言,尤其是我發現他居然自己幾乎不直接聽這個耳機,而是通過HD800全程監聽收音!這簡直是慘絕人寰……除了極個別明顯的特點/問題能夠反應出來,這個耳機的水平是幾乎無法得到體現。單元距離耳朵越遠的耳機越吃虧。

可以這麼理解:拿著千元機到電影院里偷偷拍攝屏幕,然後把拍攝的短視頻放到一起和觀眾說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幾部電影的畫面效果。

EXK動圈動鐵需要猶豫一下,這個已經是對於耳機這個行業都太不熟悉了,「不看資料」這就好像說考試不複習是因為怕坊間傳聞中考試的重點不準。粉絲可以把他自己的結論匯總一下,看看一個多小時的節目信息量究竟有多大。

嗯,看起來比較真誠/草根不是「不友善辭彙」的理由。別的沒什麼可說的。

——————————————————————————————————————

小更新一波:他的視頻唯一比毒文好的一點是時間太長並且信息量太小,所以根本等於帶大家吹了一波牛,聽了幾首歌,實際上什麼也沒說。所謂的帶著大家來試聽,這個環節的問題不是說「多了一層失真」的問題,而是每一個耳機加入的失真都不同,這你告訴我能聽出什麼來?我給HD800加上一個200%的失真去和加了50%失真的K420比,你猜哪個更好聽?以及,你猜你聽到的聲音有多大參考價值?

這種幾乎零信息量的內容非說是「公正客觀」好像也沒什麼問題,畢竟也沒有偏向哪一方。反正也不會有燒友真的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看他的視頻,真去看他視頻選耳機的人我覺得也不可能是hifi燒友,本來就是個娛樂節目嘛,大家別太當真就行,別腦子一熱買他膽機之類的東西去充值智商稅了就好。

以及順便提一句,他本身應該不是任何品牌的經銷商,他搞的所謂的團購價格……如果沒有廠家違反價格/渠道政策的話,那你們自己去問一般來說也能拿得到類似的價格;如果你發現沒有一家代理願意給出那麼低的價格……那麼趕緊買吧說不定第二天就被舉報了2333

嘛,現在開始搞各種DIY了……也算是意料之中吧,小白圈到了,可以開始收割韭菜了。這套路簡直太熟悉了,這比鎚子還鎚子啊。一個耳放接線反了聽不出來的人打算自己做耳機了……這就好像理記出來開班教人新聞寫作一樣,只能說祝你們玩得開心了……

——————————————————————————————————————

NF 自己作為新晉 KOL,扛著大旗打倒老 KOL 自然是最佳選擇,但是自身表現出來的專業素養確實差了點,自然也會各種被噴,這個時候不能慌,反正絕大多數受眾一點相關知識沒有(當然有些 nfhifi 的粉絲耳朵也確實很讓人吃驚,當初耳放試聽直播有根線接反了誇聲場大,改正常了說不好聽……可惜沒截圖),帶波節奏把自己塑造成『我是為了你們好』『動了乳酪所以被黑』,多好。

大多數 KOL,包括林 sir(還記得白皮書嗎?其實和 NF 是一個套路),或者其他一些業內人士也都會說『線下試聽是王道』,但是為什麼在這裡就變成了『瞎扯淡的毒文』,而一個『瞎對比』的節目,就成了更好的選擇?從傳播形式上我可以理解這種更加直觀的媒介會給人更強的信任感,但是我確實沒想到效果會這麼好。之前在試聽會和 FIIl工作人員交流的時候我還特意提到過,新品牌想進入,尤其是想要打著親民的形象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廣方式就是市場教育,通過市場教育來滲透『標準』(本質上和當初小米做的事情有些類似)。雖然對方說有計劃,但是最終也沒有看到任何實際行動。反倒是 NFHIFI 證實了這個策略的有效性,也是挺有趣的。為什麼說這件事情是賣人設,其實根本上來說是『KOL話語權』與『消費者安全感』的博弈。

無論是什麼品類的市場,消費者中『菜鳥』都是佔據絕大多數,錢少(指的是在這個品類投入少,不意味著收入少)、知識少、話語權少。這也是為什麼會有 KOL的存在,就好像是購物指南、產品評測一樣,他們同時承擔著市場教育與推廣產品的功能。越小眾的市場,KOL 的話語權會越大,一個是因為相關資料少,一個是因為價格往往會很高,消費決策會更加猶豫,更希望『買到最好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會發生。

第一種誕生出來的KOL 一定是專業型,因為只有展現出自己對於這個品類足夠了解,才能夠得到大家的信任,才能夠擁有第一票粉絲。在這基礎上,廠家為了推廣會找合作,而 KOL 也會願意有些額外收入。對於 KOL 來說,風險主要是胡說八道造成的人設崩塌。

在一個行業有了一定發展,消費者選擇已經太多的情況下,知識壁壘和話語權的問題就會出現。有很多討論會讓新人一臉懵逼(比如牆插、電、線材以及各種『玄學』)。會有大量『菜鳥』覺得莫名其妙,將信將疑,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在知乎上也很常見類似的反應,比如『披薩不就是餅上撒點肉』『XX 噴霧和純凈水沒區別』『幾千塊的包成本就幾十元』『壕』等等,這些想法都來源於一種抗拒心理,拒絕承認『自己認為不值得』的東西是有價值、有道理的。在一個階層分化如此之大的社會之中,類似的防禦性心理是很正常的。

在這基礎上,就會有一部分人想著利用這樣的心理來賺錢。典型的例子就是『為發燒而生』的某個品牌(雖然槽點很多,但是總得來說還算是個正面例子)。在專業化之外,它更多依靠『直接對話消費者』、『性價比』、『行業破局者』來構建自己的形象,拚命打造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一方面是來自『性價比』帶來的滿足感,另一方面是『別人賣得那麼貴』的優越感(順便提一句後者這個心態其實很招黑,尤其是 underdog 品牌,這也是當初小米被噴了好多年屌絲品牌的原因)。這樣一個『我告訴你們這行業有好多黑幕,你看我又明白行業內幕又為你們著想,你們相信我就好了,其他你們根本沒有必要了解太多』的人設,本質上是為了製造一個『買我的東西絕對沒錯』的幻覺泡泡,能讓『菜鳥』們舒舒服服躺進去,而不需要再多花成本去研究對比。現在不少線下老年人保健品銷售也是類似的一個策略,利用的恰恰就是『無知但又對專家有懷疑』的不安全感。

林 sir 當初也是類似的一個發家之路,利用科普(白皮書)來製造人氣,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與消費者做大量溝通。另外一個有一陣很火也很有人氣的品牌阿思翠也是這個套路,從『最便宜的動鐵』am90開始進入大家視野,只不過東西太差除了個別型號賣得不錯,其他的根本不行,最後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要知道,這也就是十年以內的事情,只是這個行業最近發展確實太快,太多本可以『以史為鑒』的套路被玩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還都有不錯的效果。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


每次回答音響相關的問題都直接貼我們的節目,也是有點兒奇怪的……

總之NFHiFi 是個很有趣的現象,聲波飛行員持續關注的同時,也有不下10位主播都想聊聊這件事情,包括腦放君的節目策劃、測評方式、商業模式、耳機耳塞耳放的產品設計等等……第一期節目先貼在下面,這一期籠統地聊了聊《腦放時間》這檔節目的測試方式有沒有參考性,以及我們對腦放君言論的一些個人看法。

新的一期直播里腦放君已經回噴了我們,不過他明顯沒聽我們的節目,還是把之前他噴過的一位主播的觀點直接嫁接成了我們節目,選錯了靶子哈。在腦放君眼裡我們似乎是一個聊音響玄學的騙錢媒體。這也挺有意思的。

我們這不是一個系列diss,聲波飛行員對腦放君和他的節目也沒有任何官方的觀點和結論。我們只是想多聽聽音響圈裡對這個新形式的意見~

下面是第一期的節目鏈接(荔枝)和文案:

#065. 腦放君、NFHiFi 與高保真相聲《論捧逗》

耳機圈最近大事兒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魅族flow 的事兒還沒完,bilibili 當紅耳機發燒節目《腦放時間》又開啟了戰鬥模式。直播網紅燒友腦放君在自有節目《腦放時間》中噴了國內一大票人,引起軒然大波。加上腦放君作為科普自媒體又兼職器材經銷商,讓幾位飛行員看得雲里霧裡。我們腦子裡的問號包括:

用視頻直播和模擬人頭評測耳機是否靠譜?

腦放君與《腦放時間》是個什麼背景的節目?

為什麼sonic 老師和腦放君彷彿有似海深仇?

孟獲和凃總看了《腦放時間》之後為什麼覺得腦放君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究竟什麼樣的測試是有意義的?

怎樣掌握實驗設計中的控制變數?

HiFi 真的能用自然科學的實驗設計來做測試嗎?

腦放君又做科普(評測)又賣東西,這是不是直播圈粉騙錢?

《腦放時間》的結論究竟有沒有,有多少參考價值?

腦放君、NFHiFi 為什麼和VSONIC 的郁夏峰先生一見鍾情?

到底什麼是科學意義的測量?

什麼是高保真相聲?高保真相聲里逗哏捧哏哪個重要?

以上內容,你(理論上)都可以在本期內找到答案。

本期《聲波飛行員》獻給Homesick Alien 和啾仔,全體飛行員和老司機祝福這對新晉父母和他們的小女兒身體健康。

開場:Nouvelle Vague - Sweet and Tender Hooligan

插曲:The Growlers - Tell It How It Is

結尾曲:LCD Soundsystem - Call the Police


NF HiFi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HiFi類娛樂節目。真正的粉絲,比如我,更願意無聊時聽他在視頻直播里吹x聊天,而不是聽直播耳機的聲音。

所以我在此呼籲,所有nf的真愛粉都應該向我學習,正視這個節目娛樂的本質。不迷信不盲從應該是nf粉的行動綱領,迷信腦放和迷信智障某種意義上是一樣的,畢竟一粉頂十黑。如果大家都能正視這檔節目,那麼腦放就應該不會在HiFi圈那麼招黑了。

總而言之,腦放君給廣大沒條件試聽,也沒條件買的窮苦學生階級(包括但不局限於)一次摸到HiFi門檻的機會,滿足了部分人沒錢也想聽「好聲」的需求。如若要是以歐美法庭辯論類比HiFi,那麼nfHiFi的水平大概就像大學校園組的奇葩說吧。

慣例,邀請年邁的飛行員作答本體 @鳳凰院胸針

ps:願意聽腦放君閑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飛行員們產能不足。。。


我特地去看了幾期

覺得他評測的方式不是很嚴謹..分數我覺得也看看就好...陌生人妻人聲輸給了1A了~而且B側跟汪峰都比木饅頭好唷

重要的是他對待耳機的方式....

全部堆在一起擺滿桌子,

從架上摔下來,兩耳罩蹭來蹭去的

要是我的耳機被他這樣搞我就瘋了啊~~~~


我看了第一季的科普視頻和幾期直播。

我是14年入燒的,那時候我自己是一點一點看書,向多位老燒請教。他們無一例外告訴我,你一定要多聽。

聽了什麼樣的東西,就會理解什麼樣的詞語。

你吃過巧克力以後,再喝巧克力味的奶茶。你才能確定這個奶茶是巧克力味的。

當然奶茶也相當於失真,但是它依然是巧克力味的,雖然不那麼純正。可它終究是奶茶,你想吃巧克力還是要去買正兒八經的巧克力。

扯遠了,繼續說。

第一季的科普視頻大部分內容還是可以的。

但是我想說說我自己對於燒耳機的看法。

首先,不要什麼都依賴看視頻。

你得自己動腦子。

介紹各種名詞的含義,不看視頻都行。大家初中都學過物理啊,不明白的百度一下,也能看個大概,反正完全懂了你也不去做耳機。做耳機的哪有初燒。這種名詞解釋,我最不喜歡看知乎上的長篇大論。

煲機這種東西曆來爭議大,聽誰的都不一定對,自己的耳機,小聲點聽保護耳機和耳朵是應該的。至於別的,喜歡就留不喜歡就出啊。

線材,我在耳機店蹭聽實在不好意思找老闆要。。畢竟我啥也沒買,主要是買不起。。。最多買個耳機包。。所以我聽的不多,不過據我聽過的來看,區別是毫無疑問有的。

再說腦放君的直播,日常幺蛾子。

不過幺蛾子是挺有意思的,我看1a那期,耳罩裝不上去了,然後看直播的圍觀群眾一下多了……

吃面那次,我都忘了是直播啥耳機了。。。

幺蛾子就是玩玩,大家樂呵樂呵算了,都知道不是故意的。

如果我用1a聽1a的錄音,我聽到的是1a的聲音嗎?

感覺就像讓我喝奶茶味的奶茶。

可那不就是原味的奶茶啊。

然後我據此推理。

我自己的設備是銅夜壺,dt770pro。

我看直播聽到的東西是,

k3味的銅夜壺

1a味的銅夜壺

846味的銅夜壺

。。。

k3味的770

1a味的770

846味的770

……

對比一下,是有共同之處。

但是還是最好直接吃巧克力,實在沒吃過巧克力,喝點巧克力奶茶可以,如果你不喜歡,可能是你不愛喝奶茶,也可能是你不愛吃巧克力。

這樣,你再喝一下別的奶茶,如果還是不喜歡,那你討厭的應該是奶茶的味道。

比如,你用beats聽什麼都是悶糊。

如果你喜歡巧克力味奶茶,不喜歡別的味奶茶,可能巧克力會是你的真愛。

可能我說的也不是很有道理,但是我就是這麼玩的,我玩耳機我快樂就行了啊,我找到我真愛的耳機了啊。別忘了玩耳機的初衷是快樂。

最後,不裝逼可能沒人看我說的這麼多廢話了2333那就裝一下

圖片放倒了,我懶得改,略略略,你來打我呀( ̄▽ ̄)


相對於腦放,我更喜歡耳機國度的視頻,至少說話清亮很多。兩者都有致命的硬傷,就是玩的器材偏低端,值得剛入門的人看看,對於稍微玩深一點的都沒有必要。而大家壇里的幾大終極BOSS卻沒一個做視頻的,糾結原因可能是沒有精力。耳機以及周邊的音源放大器跟消費類電子產品非常不一樣,無法直接了當的跑分比較,所以二手保值率相當高。只有不斷的調整器材,才能獲取想要的聲音,這是無論看多少視頻都學不來的。


把科普摘了,丟人現眼的操作這是

道理說得是好聽,實際那樣去測耳機,聽耳機,分分鐘破壞了原本耳機的聲音,而且也聽不出什麼花,萬一收聽人拿的k240s之類的監聽耳機,怕是聽什麼都往中頻往人聲跑………

還敢出300b膽機,不信有這個能耐做。

果真腦放hifi,自娛自樂罷了


轉的圖,作者未知,若侵權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這玩意基本算不上科普,就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主播腦子空空,十句話里沒一句乾貨。

口號和理念是這玩意唯一可取的地方,可惜是個半瓶水在實際操作。做科普如果結果是誤人子弟浪費人時間,本質上和造謠反智有什麼區別。

什麼自己辭職就為了造福燒友,其實也不過是想搞搞個人崇拜,收割一波智商稅。想賺錢明著說嘛,做生意賺點合理利潤是正當的,把自己說成行業救世主就太可笑了。

PS: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這兩家公司的股東情況,挺好玩的。


觀念比結果重要

腦放的視頻其實看主要看觀念,基本上三觀還是正的,但是限於各種影響因素的成分太大,不要太苛求結果


首先聲明我是個初燒。玩了滿打滿算不到一年。

拿到金耳朵才沒幾天,證書還在郵寄。最近看了些腦放的節目。

我不太理解的是好多回答者,都抓著腦放人工耳回放聲音經過多重失真這件事。

那你叫他怎麼辦嘛,給每個觀眾都寄一個耳機?而且他自己在評測開始時,也會強調,這套系統經過多次音染會有失真,不代表耳機的真實聲音,只做和其他耳機的橫評對比使用。那實在覺得反感的觀眾老爺,聽到這段聲明,就把這段讓開,直接看片尾的結論好不好?讓觀眾實聽這塊,我覺得他已經盡自己力所能及來做了。而且最終對耳機的評價結論又不是基於觀眾聽到的聲音,是根據他自己實地監聽得來的。我覺得這蠻有意思的,比乾巴巴的坐在那裡對著鏡頭背稿子要有意思。

腦放這個人性格有點張狂,不太會低眉順眼,有些口無遮攔,容易得罪人。但是一個人一件事,為什麼不能看到那些好的點呢?每天一期,每次一個多小時,詳細地聽一款器材,跟足夠多的其他器材的橫評對比,這樣的hifi類節目,我以前沒見過。當然他的有些論點也不盡然對,比如線材無用論。。。但是這麼多優點還不夠么?

另,我加了他的個人微信,問過他幾次問題。每次他都會發一段長語音回答我的問題。沖這個態度,我給個贊。別的能有這種態度的,還有耳機吧的羊駝,學名形意拳學徒,也是有問必答,不裝逼,而且羊駝本人也特別能扯的一個人,我有次在小鬍子店裡還跟他聊了一下午(然而最近羊駝小鬍子和腦放也撕起來了2333333)。什麼?他們打起來我怎麼辦?還用問?拉架啊。

我們聽音樂玩器材,是個好事,大家祥和開心點,不是很好么?對不同觀點互相寬容點,多和諧。基友多了還能多蹭聽,多好啊。

前幾天私模a18到了,這幾天準備翹班去小鬍子店裡試試qp2r。。。有約一起的么23333


先亮觀點:nfhifi的耳機發燒科普視頻僅供參考,關鍵還是多聽各種品牌的耳機和儘可能高品質的音源,畢竟聽耳機這種東西,很多都是靠你的耳朵決定的,不宜過度依賴別人的觀點。

另:評論區裡面有人說「視頻是給我們這種不懂的 沒條件試聽的人看的」試聽的條件多了去了,比如說去甲苯乙醚之類的發燒耳機商店去蹭聽,反正現在蹭聽的一大把,店員早已經習慣了。如果沒有這種地方呢?某寶某貓有些店主搞試聽活動,交一定的押金,別人就把耳機快遞給你,然後收到耳機多久之後要把耳機寄回去,同時退押金。不懂?不懂就是要學啊,現在網上資料那麼多,而且知乎上的真·耳機/音響/音頻大神多了去了(不是跳大神的那種),可你們就是不肯去學,非要等著別人餵給你或者是自己白交學費才去學?

今天nfhifi出了一個Hi-Res和WAV的區別的視頻,作為自己設計過聲學實驗的人,在此怒答一發。

視頻封面Hi Res與WAV區別 Hi Res音質怎麼樣nfhifi腦放直播耳機評測bilibili.com視頻

這個視頻一開始就表明腦放菌的英文不好,Hi-Res讀成黑瑞死,WAV讀成擋的A微,而且這個標題本來就有問題,首先要從HiFi界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東西說起。

我們手中的數字音頻,都是通過脈衝編碼調製的方式,將模擬音頻信號進行採樣、量化,成為數字信號再保存入計算機中,以便計算機處理和通信傳輸。但是PCM仍存在問題:

可注意的是,在任何 PCM 系統中,本質上有兩種損害的來源:

在量化時,取樣必須迫於選擇接近哪一個整數值(即量化誤差)。

在樣本與樣本之間沒有任何資料,根據取樣原理,這代表任何頻率大於或等於 frac {1}{2}f_sf_s 即取樣頻率)的訊號,會產生失真,或者完全消失(aliasing error)。這又稱作奈奎斯特頻率(Nyquist frequency)。

由於所有樣本都依據時間取樣,重製時至關重要的便是一個準確的振盪器。如果編碼或解碼時,任何一方的振盪器不穩定,頻率漂移就會使輸出裝置的品質降低。如果兩方的頻率具有些微的差異,穩定的誤差對於品質而言並非巨大的問題。但一旦振盪器並非穩定的(即脈動的間距不相等),不論是音訊或者視訊上,都將造成巨大的失真。

來源:脈衝編碼調變 | Wikiwand

調製解調的過程不再贅述,詳情查閱《通信原理》。理論上,只要採樣率足夠大,WAV的比特率是無限的,但是由於音頻行業內需要統一數據機的標準(你不可能拿一個52kHz採樣率的CD在無SRC的CD機中無失真播放),所以如今音頻文件的採樣率大都是44.1kHz或48kHz的整數倍。

因此,個人認為腦放菌這個視頻的標題就有問題,還不如說Hi-Res音質和16bit/44.1kHz的CD音質做ABX實驗,看能不能聽出區別。

腦放菌提到的那個由索尼舉辦的比賽:快樂原音 - 快樂原音課堂首頁 不過索尼官網說的也有問題,應該說16bit/44.1kHz雙聲道的WAV和Hi-Res的辨別。而且腦放菌打開AU時新建混音項目時居然把Hi-Res的參數忘了,看到24bit/192kHz還感嘆不可能,可謂技術不精啊!然後就是日常出幺蛾子,不會用混音功能。而且用混音功能做實驗的時候忽略CD音源到假Hi-Res的轉換過程中的SRC環節,又引入了一個影響實驗的因素。各位燒友如果想要做這個實驗的話,首先需要通過頻譜圖保證你的Hi-Res音源是真正的Hi-Res音源,然後實驗時建議用foobar, 開WASAPI或ASIO輸出,同時需要安裝ABX插件。最後看頻譜圖發現,實驗用的Hi-Res音頻文件是用CD音質轉換出來的假的Hi-Res.

這個視頻還說讓我們和他一起比較CD音質和Hi-Res的區別呢,也許他不知道B站上傳的視頻中音頻部分若碼率過高,將被壓製成192kbps AAC, 即使你用的是採樣率達到192kHz的錄音系統,我們接收到的都是被壓制過的音頻。他在切換界面時我看了一下傳輸碼率,約為2.2Mbps. 注意,不是2MB/s. 這種實驗還是不做也罷,做了還是誤導燒友。本人建議燒友們還是去索尼實體店,使用他們能提供的最好的器材和最高品質的音源試聽。

跳著看完這期視頻,本人對nfhifi的技術水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nfhifi早期的腦放時間科普節目是有少量乾貨的,然後自從他開始做耳機評測直播之後,時間越來越長,動輒一兩小時,還不時出幺蛾子。這種視頻看看也罷,不建議作為購機參考,建議以實體試聽為準。

至於各種音頻格式的區別,我的結論是這樣的:有區別不一定能聽出來,能聽出來就有區別。比如有3杯含有污染物的水,一杯8ppm, 一杯10ppm, 一杯15ppm, 一般的儀器可以分清10ppm和15ppm,但是8ppm和10ppm的區別就需要稍微高端一點的儀器了。然後在實驗室經過某種處理之後,那杯15ppm的變成2ppm了,因為各種測量儀器存在死區,需要精密儀器才能檢測到這2ppm. 聽耳機也是這樣,滿電平可以聽出來區別,如果降了60dB之後就不是所有的設備和所有的人都能辨別的了,此處忽略掩蔽效應的影響。


要做到定量很難,定性還是有用的。當然聽到的肯定不是真是的聲音,但確定好不變因子來橫向對比可變因子還是能起到對比作用的。不變的就是他的功放,他的聲源,他的設備,他戴的耳機(測評耳機他肯定聽過的),網路傳輸,我們的耳機。唯一變的就是測評的耳機,有時是測試的音量。存在即合理,不論是什麼原因。覺得好就看,不好就不看。信則有,不信則無。世界觀不同,沒必要硬性碰撞。


近幾天才知道這個東西和這個人(偶爾在b站直播看到的)

直播蠻活躍的 雖然可能水平也就那樣(畢竟不是專業的)但是想法總歸是好的

如果早點看 我肯定會在這條路上少走彎路


有一定參考價值吧,畢竟用數據來評測比神馬「聲音更通透」之流的評價靠譜一些。但是吧,還是老生常談,感覺這個東西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機會還是親自去試聽最好了。


這種視頻就是給我們這種窮學生看的。我很喜歡啊。


不能算是粉絲 簡單看過 既然是科普級別的我覺得就是面向小白的 至少我覺得對我是有用的 感覺其他的回答感覺都是行家 但是我覺得普通的人想要買個好點的耳機應該不會花好長時間找真的耳機做對比 也不會有那個條件 我完整的看過他潛99那期 我作為小白的收穫也很明確一點是小米的圈鐵不好聽 我覺得的拿采聲儀器來模擬聽感其實是幫小白營造一個對比的條件吧 光說up主自己的聽感反而更不容易明白耳機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我沒別的意思 但是其他的回答滿滿的都是優越感 給我這個小白的感覺其實是一群頂尖的物理學者職責一個高中物理老師教的東西不夠到位一樣 我是小白 我覺得這種測評對我有用 能有個視頻作為參考選耳機 就行了吧 我覺得這也是這個節目的本來作用吧 我還是希望


看了幾期,感覺第一這個視頻製作者的主觀意識很強,給人一種他以為他以為的就是他以為的感覺,第二治治大舌頭,感覺他說話都能測試耳機的解析了。


14年入燒,其實也不算入燒,單純的hifi愛好者,對耳機沒什麼研究,買什麼樣的耳機完全取決於自己真機試聽,腦放君剛開始做的時候我也挺喜歡他的節目,不過後來彈幕看多了,覺得其實這跟毒文評測也沒多大差,就像前面大佬說的,就算排除掉傳輸導致的失真,自己用什麼耳機聽的心裡沒點b數么了,俗話說萬元以內聽個響,雖然這話說的很誇張,但是一千多的耳機也只能算hifi入門,hd800雖然素質不錯,但也不是完美的耳機,最完美的耳機就是自己的耳朵,想買耳機的朋友最好能去店裡試聽一下,喜歡什麼聲音就買什麼耳機,至於300b么,你開心就好


首先,我是90後學生黨,不是燒友,只是喜歡聽音樂罷了。我認為,nf的面相主要人群並不是hifi發燒友,是為了讓聽音樂的人用上自己好耳機,欣賞音樂。其中大部分是學生黨,所以b站直播是很好的途徑。面相的也都是小白,想初入燒的人群。再加上腦放君本身能力知識量有限,所以經常會出幺蛾子。所以好多圈內大佬看不慣。這很正常。

至於有人說,腦放是為了圈錢,騙小白。我只能說,b數自在人心,大學生,90後腦袋不比一般人差。

只要出發,目的是利民,科普的。利己也是情理之中。

大都是成年人,耳長在自己頭上,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是黑是吹,心裡都有秤。

腦放君是性情中人,想到什麼就說干就干,所以幺蛾子滿天飛,現在越來越多多大佬自發的給與支持,指導,與批評。這都是成長。。。不能說他會顛覆中國耳機界。但他為耳機界的發展創新成長,做出了很大努力。是個用心做事情的人。

還是一句話,b數自在人心!


簡單來講,腦放君其人不懂技術,對業內一知半解,又沒有科學精神,也不懂什麼叫實踐出真知,而b站小將們對耳機乃至hifi領域的了解,和貴乎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主要構成是那些入燒不久,對自己接觸的東西不完全了解的小朋友。

因此,腦放君能才在b站積攢大量的人氣,用他那一套設備和理解,可以說是貽笑大方,正如 @博雲 提到的,nfhifi娛樂性很足,專業性?

另一方面,腦放君是一個極富正義感的人,他對業內的黑暗(他以為的)深惡痛絕,一心想要將更多的小燒油從廠家,kol們的陷阱中解救出來,他的目的很簡單,讓更多人在消費時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讓小燒油們花更少的錢,聽到更好的聲音。

你以為我是要洗白腦放君嗎?

別鬧了?

你知道崔永元嗎?


推薦閱讀:

音箱擺位的問題?
發燒友們說的的「水電」和「火電」的區別是否確有其事?
《遙遠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自己設計的hifi音響是怎麼回事?
VLC 2.0.0 之後聲音飽和的現象,為何不算是一個 bug 或者設計缺陷?除了降低音量,還有什麼解決方法?

TAG:科普 | 耳機 | 音響 | Hi-F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