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了中興axon天機7的發布會,展示機設計獨特功能強大。之前中興有過幾次失敗案例,這次能翻身嗎?


個人感覺:希望不大。

說實話,相比華為依靠海軍去忽悠消費者,中興還算老老實實作東西的。如果踏實做事都不能翻身那麼確實有點令人遺憾。

可惜的是,做對的事情,永遠比把事情做對,更為重要。中興不明白那裡做得有問題,而且現在也不見得搞明白了。

1。品牌聲譽下降,為什麼?

一個典型的例子,中興在美國市場,份額在增加;而在國內市場已經下降到可以忽略了。對此中興老闆的反思,竟然是品牌在國內影響力不行。呵呵,只對了一半。「剁手興」的美名,確實影響了銷路。但這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更加根本的原因,其實他也提到了,就是品控問題和軟體問題,這些導致了品牌受損。品控問題,說實話不知道是我比較仔細抑或是運氣好,我用過的手機基本沒有自己壞掉的,所以不能深入。

主要說一下關於軟體問題。我覺得中興在中美市場表現的本質差異,還是因為在美國市場用的是原生Android,而中國市場自己的開發的ROM有點拿不出手。中興有不少機器,刷了CM等ROM之後都表現不俗。中興自己的ROM,基本上可以算「負優化」了。

簡單的例子有不少。比如MiFavor系統,曾經有「隱藏」App的功能,後來改沒了,這就是越做越差的絕好例子。又比如NubiaUI,在紅牛的版本裡面,自帶的管理工具「牛盾」和「電工」,會互相殺,而且不能互相加白名單。這種同室操戈的奇葩表現,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開發人員根本沒有做測試。僅僅是測試了自己的App,而沒有自己拿手機真的去使用一下。開發者都不用自己的產品,能相信它會做好么?雖然這些問題,有可能後來得到了修改,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機會只有一次!反正紅牛我退貨了,以後估計也不太會買了。

這次發布會,看得出來手機仍然是在追求高端的硬體配置,而事關軟體的優化,其實只有「拍照」和「語音」兩點,其他的都欠奉。這說明不但開發者不用自己的產品,其實老闆也不用,用的話就會發現一些發布會上沒說,但實際使用中高概率發生的問題。最簡單的例子「續航」。凡是依靠「軟體優化」來提高續航的,都不靠譜。因為如果軟體優化,不去做「阻止後台服務」和「切斷關聯喚醒」的話,只要安裝了BAT的應用,後台關聯喚醒加強制駐留內存,大規模耗電無可避免,除了加大電池以外別無選擇。認識不到這一點,說明他們並沒有象普通消費者那樣,安裝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應用,然後發現電量崩潰了。自己的東西自己都不用,能發現問題嗎?消費者不傻,發現廠家自己都不認真對待產品,那麼即使廣告吹噓得天花亂墜,心理也會打個折扣的。

2,手機領域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中興不重視ROM的開發和軟體生態,主要還是「賣硬體」的思維作祟,沒有認識到手機其實是個軟硬結合的產品,硬體只佔一半。賣硬體的表現就在於,一鎚子買賣手機賣出去就不管了。不要認為這是一句「理所當然」的話,直到現在,多數手機廠商仍然是這麼操作的,包括中興/聯想。總認為手機硬體是自己的產品,沒意識到裡面的ROM是個更重要的產品,所以作死都不冤。

小米帶來的衝擊,不單純是性價比,還有一個「經營用戶」的做法。從售後服務,變為用戶經營,是一個大的跨越。售後是解決問題的思路,自然問題越少越好,趕快把燙手山芋丟出去才是正經,於是消費者體驗到的是「不負責/踢皮球」。而用戶經營是主動的去「操縱用戶」,從用戶接觸到自己的產品,到消費到售後到新一輪的消費,其實都在廠商實現規劃好的藍圖裡面進行。看起來似乎是用戶積极參与,其實場地都是廠商劃好的,孫猴子跳不出如來佛祖的手心。消費者相信那個「參與感」的鬼話,作為管理者也相信才是有問題。那種參與感是被規划出來的,本質上是整個產品生存周期的控制,從以前的市場調查(昂貴/滯後)-〉規劃產品(跑偏)-〉生產-〉售後(背鍋),變為定製化設計(PPT發布)-〉按需生產(搶購)-〉快速反饋/反覆迭代(軟體更新)-〉收集數據(進入下一個周期),看似放權給消費者參與,其實正相反,控制範圍從上游到下游反而擴大了。

這個升級非同小可。它意味著即使有缺陷的產品,也可以通過事先溝通,以嘗鮮的方式推出而不會產生品質災難;意味著問題會被快速反饋/頻繁迭代所消解於無形之中;意味著不需要冒著很大風險推出產品然後被市場拋棄。也就是說,這個模式,在生產上解決了「生產什麼」的問題;在質量控制上,緩解了實際低於預期的落差;在售後方面,實現了硬體問題軟體解決(低成本)。所以中興老闆感嘆的問題,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固執而產生的,對策和方法早就擺在那裡,而且很多廠商都已經學會,誰叫中興自己不學習呢?

3。對策足夠有效么?

老闆在發布會上的表態,話中透著委屈,說明可能還是有一點執迷不悟。表面上看是沒有摸透消費者心理,實際上還是因為覺得「沒有必要」討好消費者。因為這個軟體迭代問題,需要成本,如果不能提供好處,誰會去做呢?現在被市場「逼迫」得低頭,不得不搞「雙周末更新」,但心裡有沒有真的搞明白呢?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對比:

問題解決得較好 + 控制嚴密不允許消費者折騰 = iOS

問題解決得不太好 + 控制開放,鼓勵消費者折騰 = MIUI

問題解決得不好 + 控制嚴密不允許消費者折騰 = 很多失敗的廠商,有名的比如Sony

拚設計,你能拼得過大法?人家多年的設計美譽度連Apple都要低頭。寶馬設計團隊算賣點,但解決不了問題。不解決軟體上的短板,設計再怎麼下功夫也經不起「豬隊友」拖後腿。

消費者表面上是在鼓噪「更新」,實際上是因為「有問題」,希望通過更新能解決問題。愛好者「折騰」手機,不但不是添亂,反而是幫助廠商解決問題。現在國內各廠商開始重視ROM算是有進步,以前很多消費者前腳買了華為中興的產品,後腳就去刷了MIUI。原因真的很簡單,ROM有問題不好用,而MIUI有更大的可能會通過不斷更新去解決這些問題。ROM作為一個軟體,實際上是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緩衝帶,必須要起到溝通和改善的橋樑作用,先有MIUI後有手機絕非偶然。事情的核心就在於此,是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的流程和範圍都發生了變化,軟體從附屬地位升格為核心/樞紐。

所以說,雙周末更新,只能算對策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只是臨時抱佛腳的話。什麼算完整對策,大致類似於改變軟硬失衡的策略,好好的打造軟體環境和生態,把消費者升級為自己的長期用戶。下定決心做出一個足夠拿出來對抗MIUI,大家會搶著去刷的ROM產品。而這個ROM產品,不是為了把天機賣出去而作的,是為了把消費者拉回來而作的,面向整個產品線的。所以我才不會重視他們強調的「拍照」和「語音」,這些太依賴於具體硬體了,普適性差。天機定位高端,價錢擺在那裡,多更新根本就是應有之義。問題在於其他產品呢?Nubia?Blade呢?會更新么?如果不會的話就說明根本還是沒有改變。

為何這麼講,因為消費者不僅僅是天機的消費者,而是中興的消費者,只要打著這個牌子,任何好的壞的都會被堆積在中興的品牌上面——————正如反思中提到的,哪怕一個系列產品出了問題,也是整個品牌聲譽受損。從天機入手打造明星產品沒有錯,但這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如果不能惠及其他系列產品的話,人們還是只能記得「剁手興」。

X。蛇足的總結

i。天機堆硬體足夠誠意,但是軟體短板才是一直以來的阿喀琉斯之踵。這個問題不徹底解決,天機硬體再強一倍又能如何。

ii。軟體重要體現了手機研發流程的重大變革,如果不能認清楚軟體作為客戶管理的核心,則以前犯過的錯誤仍然會重現。

iii。不要覺得其他系列可以暫緩/放一放,任何不良的反饋最終都會傷害品牌乃至於影響天機本身的努力。


作者:kgb1059

鏈接:中興和華為同為世界500強企業,並且手機都是副業,為什麼中興手機沒有華為的好?是不重視還是別的原因? - kgb1059 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華為的手機早年是不如中興的,不論出貨量還是熱賣的型號。

11年中興手機出貨量是華為的兩倍多,智能手機出貨量是華為的一倍半。中興的Blade U880在10年到11年賣的非常之好,剛出來的時候Blade是安卓機中的性價比之王。

轉折點在12年到13年這個時間段。

外部環境,以前中華酷聯大客戶合約機佔了相當大的份額,營銷上做的比較弱。13年移動決定減少4G合約機的數量和補貼,當時第一個悲劇的酷派。當時的華為對終端支持力度特別大,在市場營銷不佳、堅持使用自家不靠譜的CPU、13年開始廣鋪實體店面耗資不小、分離出互聯網品牌榮耀佔用大量資本,等等等等……撐到以Mate、P6出來以後局面一下子豁然開朗了。

中興對此反應時拓展海外,尤其是北美,對國內市場重視不夠;以機海戰術狂出低端智能機。13年一年智能機出貨量就4000w,但是利潤率特低。獃滯物料、UI優化不夠、品管失控,都是這一時期冒出來的。

內部環境,前面有人說余承東怎麼樣怎麼樣的,你們誰還記得何士友?

何士友打下今天中興手機的基礎,定製機模式是他開發出來的,今天中興手機最大利潤來源的北美市場,也是他當時開拓出來的。但在中興內部鬥爭中,何是失敗者。11年三季度到12年初中興組織架構調整,手機體系原是自收自支半獨立核算、自己掌控營銷系統,高層防手機體系如防賊,百般忌憚之下被史總收了手機體系的錢和權,排擠了何。這個舉措立即引起了手機體系內巨大的混亂,直到曾學忠上台後重新劃分出終端事業部,才算告一段落。

此外,中興的高層們還使出了釜底抽薪之計。為擺脫低端機的形象,搞出了子品牌Nubia,還定位成中高端。都知道nubia是中興子品牌,誰又知道這個子品牌的運營不屬於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屬於中興移動。中興移動的股權結構又非常複雜,控股的是中興通訊,大股東還有中興發展和聚賢投資,後兩家是什麼情況中興老員工都清楚。侯為貴的兒子又長期在中興移動干一把手。這個就是中興特色,牽涉到利用子公司,進行利益輸送的問題……

因此,12~13年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對手機體系的支持是非常不夠的。線上市場被努比亞人為瓜分;線下拓展,開實體店沒錢,宣傳廣告也沒錢,投資一個億做營銷居然能被公司作為大新聞;合約機前景又不佳。產品失去先機,且定位不明,典型就是星星1號和星星2號,對應本是華為P6/P7,然而……主打輕薄和高顏值的星星1號上市晚了,宣傳不夠,同等配置價格只要P6的六折依然賣的不好。到了星星2號,在雙面玻璃、外觀風格一致的情況下,非常莫名其妙的改為主打「語音手機」;屋漏偏逢連夜雨,製造質量又有問題,上市之初客退率奇高。這個型號總產量剛剛超過80k,真正賣出去的估計就呵呵呵了……

總之,內外因作用導致中興手機錯過了12~14年這一段,以後想在國內市場翻身,很難……


沒有人覺得它家的Axon外觀太丑了嗎?外觀設計要優雅,要簡潔,這樣才會耐看。這個手機給我看起來就好像是這麼生成的:甲「這個元素很漂亮,要加到手機上」乙「這個元素不錯,要加到手機上」……——到最後外觀上加的元素太多,反而不好看了。


請問發布會這麼多人,有人質疑黑邊嗎,耍猴呢。以丑為美反人類。


手機的話是小白,不過也想說說,感覺手機界有很多處在同一生態位的cp。以前的華為和中興貌似就是。但是如今兩者已經相去甚遠。

隨著智能終端落實到手機之上,以及國產手機的崛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聯想的發布會主題抄襲汪峰fiil耳機的「與聲俱來」?
為什麼榮威被年輕人推崇備至?
用微商做牛軋糖,大家有好的商業模式推薦嗎?
從公關公司轉到甲方會有什麼不適么?
哪些品牌的明星代言是成功或者失敗的?

TAG:手機 | 品牌營銷 | 發布會 | ZTE中興 | 旗艦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