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共和國是怎麼變成羅馬帝國的?


不想寫長篇大論,對我來說太浪費時間。我只想說明我同意鹽野七生在《羅馬人的故事》中的觀點,用我自己的話大致表述如下:

一、最主要的深層次原因:提高行政效率是大勢所趨。隨著羅馬共和國時期幾百年下來的大幅領土擴張,原先行之有效的元老院議事體制,在公元前一世紀,對於統治龐大的領土,已經顯得效率低下,或者可以說跟不上節奏了。歷史於是乎對羅馬無形中提出了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而帝制(請注意,從名義的嚴格意義上講,羅馬帝國從來沒有過「皇帝」,但是從實際意義上講,奧古斯都的精心改革把幾乎所有行政和軍事大權全部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在當時對外宣稱是「元首」和「第一公民」,但實際上相當於掌握了皇帝的實權,雖然與中國皇帝相比,權力還不那麼絕對化)則能夠滿足提高行政效率的最根本需求。這個我甚至建議你可以去參考一下美國總統自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以後主要是2個羅斯福以後總統權力大大增強的歷史例子。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二者的權力集中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二、另一個比較偏但也比較重要的原因。羅馬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進行了軍事改革,就是相當於義務兵役制改為僱傭兵役制,按照鹽野七生的說法,這跟當時羅馬社會的危機中的「失業」問題有關,這裡就不多說了,否則又要長篇大論。而僱傭兵役制的後果,就是慢慢的,軍隊的效忠會逐漸向私有化靠攏。馬略,蘇拉都是如此。當然最值得一提的當然還是愷撒。可以說,後來幫屋大維也就是奧古斯都打下一片天下的,幾乎主力都是當年跟隨愷撒打8年高盧戰爭的大部分軍官和士兵。這些軍隊,經歷了多年戰爭洗禮,戰鬥力超強,最重要的是,他們效忠愷撒和愷撒欽定的養子屋大維。這裡想說明的是,軍隊由原先向共和國效忠,轉而變為向單獨一個最高權威者效忠,這也是促成帝制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這恐怕源於當年的軍事改革。

其實還有其他很多原因,這裡都不一一多說了。就算沒有愷撒和奧古斯都,也會有其他人來開闢帝制,歷史的趨勢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何不去讀鹽野七生的羅馬?我這裡只是把她的冷飯炒了炒而已。


題主自問自答,在一答主的推薦下看了鹽野七生寫的《羅馬人的故事》系列叢書,目前只看到第七本但已經獲得了能夠說服自己的答案。

早期羅馬元首的合法性源於兩套身份,一套身份是近衛軍及軍隊承認他為「皇帝」,另一套是元老院和公民大會承認他為「第一公民」這就是奧古斯都靜心編織出的「虛偽共和」以掩蓋國家向帝制的過渡。

羅馬共和國早期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組成的三權分立(這或許只是現代人的誤解認為古羅馬存在三權分立)由於公民大會隨著羅馬地盤的擴大而衰弱而遭到破壞,尤其經布匿戰爭後元老院勢力十分強大其實已經將羅馬變成了寡頭制國家(其實本質一直都是),執政官最後已經淪落為元老院的代表無法做到分立。而能夠牽制元老院的其實是當時的平民大會選出的護民官擁有的一票否決權。而最初的羅馬皇帝即凱撒、屋大維這樣都是集軍權、和護民官這樣反體制因素權力和由執政官集權而來的獨裁官這樣體制內的緊急機制於一身的存在。

羅馬皇帝追根溯源其實並不源於元老院、公民大會和執政官三權的任何一方,而是整個三權體制外包出來的行政機構,隨後出現的皇帝的顧問團、近衛軍和皇帝行省一點一點以各種意外為契機將義大利以外的羅馬同盟國、同盟市和自治地區轉變為了羅馬的行省。羅馬共和國只是羅馬市和它的同盟國或同盟市,而羅馬帝國則應該只有首都羅馬和行省,這是兩者在表象上的最大差異。

因此很難說美國會重蹈古羅馬的轍,因為美國的議會權力過於強大,美國議會其實相當於實質上的元老院和起到完全作用的公民大會。美國總統的權力集中程度雖然比不上古羅馬獨裁官但要遠遠大於執政官但又受牽制於議會。真正不同的是古羅馬不存在最高法院和聯邦制,而這兩者能讓美國根基穩固,至少五十年里不會出現所謂「凱撒式改革」特朗普上任只是由公民大會一權出發在體制內運作的糾正現象。


我認為分析這個問題應當從當時羅馬共和國的具體背景和歷史規律兩方面著手。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應追溯到馬略與蘇拉時期。這兩人都對共和制的崩解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首先馬略的軍事改革是為國而戰的公民兵轉化為職業化的僱傭兵。馬略軍改既使兵源不再局限於羅馬公民,讓蠻族也加入了軍隊體系,完善了軍隊體制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也使軍隊向國家負責轉為了向支付薪水者負責(事實上軍隊變成了一種私人財富)。而蘇拉在黨爭勝利後直接成為了獨裁者。而這兩者的爭鬥也促進了共和制度的瓦解。加上當時整個國家的擴張也使得元老院這樣的機構無法及時控制整個國家,內耗更少的獨裁製更容易進行整個國家力量的調配。所以帝國的形成已是必然。

而從歷史規律來分析則會發現封建制度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必然。並且無論從縱向還是橫向來看就會發現沒有相應生產力的民主只會拖累社會的發展。初始羅馬共和國的民主是建立在剝削奴隸基礎之上的(正如古希臘的民主)。而民主的優越又是建立在公民普遍素質的基礎之上的(事實上我認為民主與封建的比較就是平民教育與精英教育的比較)。所以當國家擴張之後,無論是公民素質還是對奴隸的剝削都不足以支撐共和制度之後,制度的改變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羅馬非一日建成的」這句諺語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便把它當作了課本中的金科玉律,一股腦地全塞進自己的腦袋中去,即使對它的來源和意思懵懵懂懂。如果沒有意外地看到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這套書的話,我想我會和大多數人一樣仍然對那句住在我們腦海深處的話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雖不會因此而少了什麼,但若有人問起來,也不免會面露尷尬之色,終是不好。

我們絕大多人對西方歷史的認知來自於中學期歷史課本中簡之又簡的幾頁或者幾十頁的薄紙片,而在這些紙片中,關於羅馬的往往就只剩下了誕生與終結,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人剛出生就死掉了一樣,但卻完全忽略掉了他的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好像這些是起根本不存在一樣。不過轉念一想,這樣也很正常,誰會對自己祖國以外的歷史那麼感興趣了,誰會關注一個與自己沒有任何時間、空間聯繫的陌生國度的生老病死和興衰榮辱了。曾經我也像後者一樣想,但是,一個屹立了幾千年而不倒的國家難道沒有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嘛,一個強敵環伺的國家竟然在世界上存在這麼久難道不是個奇蹟么。決定一個國家能否長存的重要因素不外乎兩個——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我覺得我華夏遭受外敵入侵的機會和次數都比較少,高山、海洋這些天然屏障在中國的千年不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長存的原因更多的在於內部文化一直很連續,沒有從內部衰亡,而羅馬卻處在地理要衝,一直遭受著強敵的環伺和內部不同民族間的矛盾鬥爭,一個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國家存在千年之久,實在是一個壯舉,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和中國一樣,羅馬也是發源於神話傳說,維納斯女神的後裔建立了最初的羅馬,之後再數代人篳路藍縷的開拓,最終把羅馬建成了一個大帝國。這種發展路徑聽起來和俄羅斯的發展路徑有些相似,俄羅斯從最開始的俄羅斯公國向外擴張形成帝國;而羅馬從台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發展成一個帝國,兩者都是從一個小的個體成長為龐然大物,但如果細細觀察,就會發現,兩者的路徑很不同。首先:俄羅斯公國的擴張是在兩三百年的時間形成的,很像是大口下咽,而羅馬卻經歷了八九百年,是俄羅斯的兩三倍還多;這是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更接近於細嚼慢咽;其次,羅馬每佔領一個地方都會把當地的文化傳統添加到她自己的傳統之上,還會賦予被佔領地區人民的選舉權,在羅馬的統治者中,無論是共和時代的執政官還是帝國時代的皇帝,當中有許多都來源於被征服地區的人民,而後者基本上沒有出現;最後,正是源於以上的原因,使得羅馬就像是一國滿漢全席,把不同口味的東西成功地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說羅馬就像是位偉大的廚師。

羅馬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以前我很不懂宗教戰爭為何會發生,也不懂一些國家對於中國的一種不信任感。前者,宗教戰爭中死傷者不計其數,慘烈的十字教東征使得多少年輕的生命消逝,多少城鎮夷為平地。後者,不管我們說什麼,他們都有種懷疑。這兩者都與多神教和一神教有關係。在多神教中,神是可以有許多位的,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他想信奉的神;而在一神教中,神是唯一,是排他的,每個人不能信奉他以外的神。因此,在一神教掌權的地方,信徒們往往要摧毀不信仰這個神的人,哪怕你是不同宗教或是根本就不信教。多神教的羅馬把每個被征服地方民眾所信奉的神全部迎進了他們至高無上的神廟中,讓全羅馬人也可以自由的選擇信仰或不信仰他們。這種兼容並蓄的宗教政策和盛唐時期對人才的兼收並蓄有許多相似之處,正是這種東西讓羅馬成為輝煌的羅馬,讓唐朝成為瑰麗的大唐盛世。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兩個交流甚少的東西方國家因各自產生了包容、開放的心態,最後而成為輝煌,成為一個人人懷念的太平盛世。


劉仲敬:西方傳統中的帝國和國際關係中所謂的帝國主義,不是指的一個有皇帝的國家,而是指的在一個聯盟體系中,其中一個盟國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使其他名義上跟它平等的盟國在軍事上和外交上需要依靠它保護。這樣一個特殊的邦國通常是共和邦,因為只有共和邦,內部的憲制優勢才能使它發揮出這樣巨大的力量來。例如雅典帝國和羅馬帝國,它的核心都是共和國:所謂雅典帝國就是指的提洛同盟,雅典在提洛同盟中享有壓倒優勢,關係跟美國和它的北約盟國是非常相似的;所謂羅馬帝國也是指的羅馬及其盟友,羅馬本身恰好是一個共和國。所以帝國跟君主制本身是沒有關係的事情。它的實際意義很像是儒家政治學裡面的霸政,帝國就相當於是霸,一個有霸主的聯盟體系。

稱帝這件事情其實是東方傳統中才有的,在真實的羅馬歷史上並沒有產生過。我們都知道,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奧古斯都,他的法定稱號是princeps,就是第一公民,像拿破崙的第一執政官那樣。第一公民這個詞其實是西塞羅發明出來的,為了解決羅馬晚期憲法危機,他認為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行政首腦,於是就建立了一個第一公民制度。羅馬皇帝的真實頭銜實際上是保民官和元戎,也就是說,人民領袖和大軍的統帥。由於他掌握了這樣的權力,事實上他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從法律上講,他仍然是共和國的一個官員。所以羅馬帝國這件事情,實際上是只意味著,第一,羅馬共和國在國際體系中享有說一不二的權威,可以跟它的盟國和外國實施我們現在稱之為單邊主義的權力;第二,保民官和元戎的職位合一。

轉自劉阿姨 美國大選會帶來全球化逆轉嗎?


推薦閱讀:

從羅馬帝國到義大利,為什麼義大利人打仗水平可以這麼菜?
在東羅馬帝國的亞美尼亞人地位如何?
為什麼如今歐洲的天主教區域基本上和西羅馬帝國疆域重合?
如果哈德良大帝繼續執行圖拉真大帝的擴張策略,古羅馬帝國會不會統治歐亞非大陸?
羅馬帝國的羅馬城有城牆嗎?

TAG:歐洲歷史 | 羅馬 | 羅馬帝國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