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懂詠春的人看葉問電影是什麼體驗?

剛剛看完葉問3突發奇想便寫下這個問題,聽說知乎大神很多希望解答下謝謝。


無意中發現這道題,本人熱衷香港電影,兼職寫點電影劇本,身邊好友開設詠春武館,耳濡目染,略懂一些詠春拳理。

1.《葉問》電影里,為了視覺效果將詠春拳進行了改良,真正的詠春並沒有電影中那麼好看(詠春本就不適合用來表演,沒有大開大合的招式,更沒有像跆拳道一類的炫目腿法,詠春所秉承的理念更適合實戰)

2.甄子丹在電影里的詠春偏向於美國詠春,這裡說的美國詠春,並不是指詠春發源於美國,當李小龍在美國大火之後,截拳道和雙截棍開始被更多外國人認知,很多洋人會問,李小龍這麼一個身手了得的武學宗師,他的師父是怎樣的?截拳道的基礎理念都來自於詠春拳。葉問和詠春便走進了洋人的世界。

任何文化傳播到一個地方,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改變(比如咖喱起源於印度,印度咖喱辛辣,傳於日本後,日本咖喱少了辛辣,多了份果甜。)

其實這些本無可厚非,但甄子丹扮演的角色是葉問,某幾個瞬間還是有些讓人齣戲。

3.有句台詞「詠春,葉問,師承陳華順。」

這是在《葉問2》里出現的,和洪金寶對決時所說,按武行規矩,算是報師門。

由此順便說一下詠春拳的傳承之路。

起源一說一直眾說紛雲,我只說一下我聽到的最多的版本。

五枚師太-嚴詠春-梁二娣-梁贊-陳華順-葉問-李小龍、梁挺····

還有一些早期的詠春電影可以幫你去了解詠春,除了楊紫瓊的《詠春》外,還有《敗家仔》,《贊先生和找錢華》(這部講的就是梁贊和葉問師父陳華順)

4.《葉問3》里的八斬刀拍的太垃圾,八斬刀被拍成了菜刀,這點我真的有點受不了,我在影院都想跳起來說:媽蛋!八斬刀不是那麼用的!

說一句讓你們意外的話,詠春最早其實指的是刀法。

試想,功夫最早是用來幹嘛的?別說強身健體,在冷兵器時代,功夫就是用來殺敵的,是用來打仗的,所以沒有人會空手上戰場,所以現在很多功夫都是從戰場上流傳下來的,鐵線拳為什麼要帶上那麼重的鐵環(鐵線拳-周星馳《功夫》里的裁縫扮演者趙志凌是一位洪拳大師,師承林世榮,就是《黃飛鴻》系列裡的豬肉榮,他的師祖就是黃飛鴻)在民國時期前,沒有人空手練拳的。

洪拳大師趙志凌

木人樁是從刀樁演變來的,找不到刀樁的圖片,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廖凡主演的《師父》,這部電影是拍給真正懂武的人看的,外行會看的雲里霧裡的。

4.新手練習八斬刀應該用的是八斬刀的替代品,鐵尺,也叫十手。

這東西並沒有尖刺,是用來制敵,不傷敵的兵器,所以相對八斬刀很安全,用它來聯繫轉手,切換正反手。

傳入日本後演變了帶有尖刺的兵器叫做「サイ」(Sai),譯作「浪人叉」或「短叉」「十手」「筆架叉」,多為練空手道者使用。

想起忍者神龜了嗎?

5.詠春拳最精華的地方就是化解你的力道,連消帶打,貼身搏鬥,攻擊身體中線,這一點,電影里雖沒有完全講述,但表達的很好。這裡,順便說一下,為什麼要攻擊人的中線,貼身打時,中線的距離最短,另外,人身上最易受傷的地方都記住在中線,由上至下,天靈,眉心,鼻樑,人中,咽喉,心窩,丹田,下陰。

詠春很科學。

就說這麼多吧,可能答的有些偏題,望題主見諒,我只懂一點點詠春,只是喜歡挖掘它背後的故事,它留傳至今,發揚光大,我越發感到不僅僅是一種功夫,更是一種智慧。

知乎上肯定還有很多詠春大神,我只是個人見解,西聽東聊,一些愚見,還望海涵。

抱拳,行禮。

----------分割線-----------

補一張圖,關於八斬刀和鐵尺,右邊是我


大量詠春手法,個人感覺不錯。

除了打泰森那一蹲沒太懂,又不太好意思拿這個問師父....(電影院時猜想是不是看出泰森腿法是弱項,故意擺了個下不了拳的低架?敬等懂的師兄講解)

話說對戰泰森打得挺合理,打重量級拳王這個效果蠻正常。話說最後其實贏了半招,當然也是個人看法。

甄子丹打木人樁的時候馬轉得挺順,周身一體自如,相比張晉的一個片場打樁視頻,個人感覺更勝一籌。

六點半棍用身發力

八斬刀對決攤膀伏皆俱,看得挺爽。

樓梯對打一式腳法師父使過。

張晉打混混和踢館,總覺得大概混了其他拳種招數,但想想實戰這東西露出空擋,膝最優決不出腳,腳最佳決不用肘,也就很合理了。

總的來說我是看爽了,當然,個人水平不佳,只說個人感受,歡迎批評討論。


我在05年的時候開始學習詠春拳,《葉問》在08年的年底上畫。在我學習詠春拳到《葉問》上畫這3年間,可謂受盡歧視。因為詠春拳的動作簡單實用不花巧,沒有表演性,不像別的拳種大開大合,跳躍翻騰的吸引眼球。每次受邀去表演,總會被人質疑,怎麼夾著腿像一個女人,這麼站著不動怎麼打人。當《葉問》上映之後,我身邊的人終於見識到詠春拳的實戰性,也不再質疑了。

在《葉問》上畫之前,我的師兄弟對電影的期待都普遍不高,只是覺得終於要把李小龍的師傅擺上銀幕了。那時沒什麼人認識葉問,我們宣傳詠春的時候,都只會說:李小龍的師父是練詠春的,他截拳道的理念來自於詠春。而在《葉問》之前,也有《敗家仔》《詠春》《佛山贊師傅》等各種關於詠春的電視電影,但這些電視電影都反映平平,而沒想到《葉問》一出,詠春掀起一股熱潮,席捲全國。對於這股熱潮,我們都覺得很平常,當年詠春在國內不為人所知,但在國外卻是非常火,詠春是僅次於太極,第二多人學的中國武術。

甄子丹不愧為武打巨星,有很好的武術根基,把詠春的快速直接,連消帶打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很多人問我「詠春是不是真的那麼快」,其實真實的詠春比電影的更快更猛,但電影為了視覺性藝術性拉長了打鬥的時間,但真實情況是一般2、3秒內解決戰鬥。

說回電影。《葉問1》中甄子丹用的大多是膀攤伏配合子午捶(日字沖拳),而且都是正身馬,都是最基礎的詠春技法,簡單直接,而且幾乎沒有做特效,真實的詠春搏擊基本就像《葉問1》表現出來的那樣。(這裡插一句,很多人會認為招式越多越好,其實最簡單的東西是最實用,無論學了多少東西,最後都要返回到最基礎最簡單的東西上去。)我個人對電影能這麼真實的表現詠春覺得讚賞和佩服。《葉問2》中,甄子丹的詠春手法明顯多了不少,而且用了更多的剪接和特效。在甄子丹與洪金寶的八仙桌對戰的處理甚至有點像武俠片而不像武打片。《葉問3》沒看過,不發表評論。


《葉問1》還行,《葉問2》是胡扯,3還沒看……

詠春的八斬刀沒有反手刀→《師父》

~大陸地區詠春唯一認證,師承梁挺,張建誠師父

↑我朋友說的,謝邀。


我教練看的是午夜場,據他說看得過程中手很癢,也想衝上去一起打,整個過程覺得很燃。

我的感受也差不多,其實因為甄子丹用的應該是歐系詠春,和我們是同一系,他的動作還不錯,只是一些小瑕疵啦…比如葉問為他老婆打木人樁那一段,比如打泰森時那個莫名其妙的動作。

當然啦,電影終歸是電影,用我教練的一句話就是:電影里的人動作帥不說,體力好到沒朋友啦…


只記得當時師父和大師兄教我沖拳後的考試題之一是:

「看看《葉問1》中甄子丹打泰山堂那位師父時的沖拳有什麼問題。」

當時我在宿舍把那一段來來回回掰碎了看了兩天啊喂=,=


3感覺劇情什麼的都是瞎掰無內涵,但是作為功夫紀錄片,真的出色,前兩部作品大部分動作都是詠春中低端格鬥技巧,路人皆識,而3展示了很多詠春高級格鬥技巧,樓梯那腳,兩派詠春對打的標指,是比較少機會看到的,還有六點半棍法的彈棍用了幾次,很多人根本彈不出,沒有那勁力,估計電影道具下了手腳,而且武器對戰一般幾招決勝負,而因電影需要打了那麼久著實好看,而且有板有眼,百斬刀對決基本常人難得一見,詠春終極必殺技基本出刀見紅分勝負,真人對打那能打那麼久,也是電影需要拉長時間,但真的好看,而且很少機會看到。。。


甄子丹在葉問3中出拳的發勁明顯好過張晉,關於棍的使用,葉問3基本可以忽略,刀的對打僅僅是熱鬧,很多八斬刀的用法都沒有用到。不過總體還算好看。真的想學詠春,並且想從電影里吸取營養的,可以看看老片子,如「敗家仔」,電視劇「詠春」(有謝霆鋒的)那一部。網路上也有很多視頻,學個形沒問題,要認真學,還得有師傅教。


詠春很多最基本的意識沒有反映出來,如:

1. 兩點手;

2. 守中追身。

想看打得比較好的建議看「敗家仔」,洪金寶執導,尤其是其中林正英的打戲。

有空再補充


葉問3比葉問1,2多了很多技術性的東西,但是打起來不夠前兩部好體。比較驚喜的是用了很多及錚噶近身招數,及錚屬於標指裡面噶技術,腳法(摔技)系第三部也是用得很多,這個也是標指裡面的東西。但是從第一部翻第三部一直在打木人樁有意思嗎


想說的太多,就針張jin那綁手說說個人體會把。看得我雞皮都起了,僵,無放鬆,手型又不對。

綁,同膀。

在失去前手中線位置後的第二道防線,高中低三綁,接觸對手橋手後蠟打殺頸或其他,再配合腰馬,以身體整力消打。

綁手發力

攤綁伏都不能促力在肩,應在踭底(肘底),才有整體力。橋手出去了,肩沒松,重心易失,速度、穿透力也不大。張J那動作明顯就是促力了,手腕沒自然放鬆(手刀狀),丹哥就對。

綁手完整來講是個運動的過程,並不是一個死動作,綁的同時,前手標著對手中線,手骨外延以一條線去接觸(注意,是接觸,不是主動去切)對方,線對點,你懂的。配合腰馬,對手會有被彈飛的效果,為什麼?!這就是詠春特別的地方了,對手會受到向上的力向後的力,而這兩個力,是反作用力,是對手施予我方的力,省力。

「綁手莫停留」,一開始就給人橋,會讓別人借橋過三關,高手誘敵除外。

攤綁伏原理差不多,多用物理角度思考就好。詠春,易學難精,念頭要正!

個人陋見,只是了解 一點,不太懂。歡迎異議,共同探討。


大半夜不小心翻到這題,估計又要晚睡會…

葉問三很好看。我作為學了點詠春的人,看的很過癮。但也只能是過癮。

電影里動作,其實師父是都教了的。一起手就知道這個動作怎麼做,發力方式以及怎麼用。可是電影是會綵排的,為了動作好看、行雲流水、宗師氣度盡顯,會把動作最大美化,反覆的套招。所以會出現很多不合邏輯的發力以及怎麼打到要害都沒啥事的鏡頭。

我們這一系因有現代搏擊的融入,重實戰會比較多一些,所以在看打鬥的同時,也會在思考動作的可行性。就比如我很喜歡電梯那一段,葉問關門時熊黛林眼中展現的愛情讓我讚歎。雖然為了科普說詠春很能打,可以打泰拳,我很贊同。但是葉問站在台階上用二字鉗陽馬那個鏡頭,我要吐槽。稍微練過功的都知道啊,練功鉗陽馬,實戰前後馬。各種門派以及自由搏擊都是實戰前後站的(真若是有實戰站橫一的我沒見過,咱們一起探討下)重心不穩小碎步調整。好像第一部也有類似鏡頭。但是這個鏡頭卻是會誤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打架時鉗個馬往那一站,坐等完犢子吧。

不過,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練武之後到是反覆看。電影院第一遍我看睡著了(本來就沒睡好,還看得早場,哈哈)但是每練段時間就會拿出來看一遍。看的如痴如醉。並不是說兩電影誰好誰壞。風格不一樣。因為真正習武之後,可能會注重內修了。打個比方,《葉問》這個系列,是在展示武術的實戰以及好看,招式的目不暇接。不管練沒練過,適合大家看個熱鬧。那麼《一代宗師》卻是在闡述武的意義,一個時代武林的各宗師所奉行的道(其實兩部電影都有道理互通,只是側重點以及深度不一樣罷了)。

有人在回答里提到了電影《師父》,我覺得很認同。徐皓峰的電影在我看來是低配版王家衛(個人見解,噴我的話,我也是這麼認為,哈哈)。台詞以及講道理有很多王家衛的影子。看5遍王以及以後看無數遍感受都不一樣的王家衛,看徐皓峰3遍再做做功課基本就夠了。真正看實戰,徐皓峰的電影倒是真的能看到很多東西的(嘆服於承惠老先生在《箭士柳白猿》里展示的一身武藝以及經典鏡頭回馬槍,有興趣的各位可以找來看一下,我是反覆看都模仿不來)。

扯了那麼多還是認真說幾句吧。

實戰武術這種東西,其實不好看。因為以前是殺人技,講究最快的方式讓對方喪失戰鬥力或者死亡。所以說對敵時插眼、鎖喉、撩陰、吐吐沫、用牙咬並不是扯犢子。命都快沒了,哪兒那麼多規矩。

一膽二力三功夫,沒膽,技術再好沒用。

技術共享到今天,你會的,大家都會。那怎麼辦?只能回到拼身體素質。

一般出現街斗,練過的和沒練過的,一出手就知道差別很明顯。能在那打半個小時的,那叫電影。

配張照片吧(是有著規矩是嗎?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坐那瞎逼逼的?我不是很懂,這是二答。哈哈)

某天被我師兄拉著當靶子所拍,並不是怕疼,而是他打的真的疼。他幫我穿的。(是怕玩壞掉,為了更持久些吧?我還一直以為他疼我。)

以上。

以後應該會多回答這類問題吧,小透明求關注中…其實我算不喜歡打實戰的,因為我一直覺得我的敵人是自己內心底的一些障礙。也因為怕受傷,收不住。前段時間打實戰左邊肋骨中拳,發不了力,氣門出了問題,一個多月沒敢運動。到現在沒好清。耽誤事。

我默默的答題默默的走,歡迎指正。

不接受挑釁,

慫,怕受傷。


詠春拳既然是相傳為女性所創,自然有女性的特點,比如……

詠春無影手!!!!


1和2不說,對於葉問3里的刀和棍,我只能說我學的不是這麼用也不是這麼打的。。。沒有這麼大開大闔~


一邊看一邊想他們打人的手法和邏輯。


推薦閱讀:

降龍十八掌真的那麼厲害嗎?
怎麼學會御劍飛行?或者讓劍飛起來?
為什麼很多太監的武功那麼高?他們的師父是誰?
古代真的有武林高手嗎?真的會飛檐走壁,會輕功,有內力嗎?
中國古代武將如果到現代來,格鬥能力如何?

TAG:電影 | 香港電影 | 武功 | 詠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