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馬人的推進止於敘利亞,而亞歷山大則能夠到達印度?
還有就是相比之於繼業者戰爭,布匿戰爭的規模絕對不小,甚至可能展現了更高的國家組織動員能力和實力,是這樣嗎?
因為羅馬長期是一個以羅馬城(後來是義大利)為本土,對外靠扶持「同盟者」,合作者,依賴當地人精英實行間接統治的殖民帝國(所以在羅馬的境內你可以看到城邦,看到王國,這些依然被保留了)。既然本土在義大利,它的實際可控制範圍就是有局限的。它的版圖就是義大利影響力投射(主要是通過地中海的航運便利實現的)的邊界。
羅馬並非沒有能力打敗帕提亞,實際上歷史上有幾次對帕提亞的戰爭都是大勝,甚至可以說已經擊垮了帕提亞,但是除了圖拉真,沒有誰試圖把帕提亞的領土兼并。圖拉真的兼并事實證明也很不成功
相比之下,亞歷山大的征服其實和圖拉真的性質差不多,哪怕他不死,這種征服也很難轉化為穩定的統治,而且亞歷山大的「本土」畢竟是在希臘,算是在直面波斯的第一線,和羅馬那種「波斯只是遙遠東方無數緩衝國外的一個傳說」完全不同,會做出的選擇自然也不同。羅馬會滿足於收拾一下波斯讓它老實幾十年就好,亞歷山大有機會就會想要讓波斯永不超生。
後來拜占庭和薩珊的恩怨倒有點真正的老冤家的意思(之前帕提亞和羅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拜占庭的核心也在希臘,和薩珊在外高加索地區的爭鬥可以說直接事關核心利益。但是一來亞歷山大那樣的人恐怕不是幾代人里就一定能出一個的,二來薩珊也總有人傑出現雙方常常是你來我往各勝30年,三來拜占庭始終心懷西方,東方政策上終究還是以守為主,而薩珊實力上又要弱一籌,所以雙方鬥爭還是沒分出個生死。最終雙方賭上國運的一場戰爭結果還是兩敗俱傷,然後阿拉伯人就摘了個巨大的桃子。先從簡單介紹一下羅馬共和國及後繼的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向東擴張的情況。亞歷山大東征的時候,面對的是橫跨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及巴比倫的波斯帝國,而此時的波斯帝國處於衰落期。因此亞歷山大在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掃清了波斯的主力之後以比較快的速度就佔領了整個波斯帝國。而羅馬人在佔領了敘利亞之後,面對的是新興的帕提亞帝國(也叫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是公元前250年從亞歷山大大帝留下的繼業者王國之一塞琉古獨立出來的,到了公元前60年前後,已經佔領了原塞琉古王國東邊的大部,而此時的塞琉古也滅於羅馬之手,敘利亞成為了羅馬的一個行省,關於塞琉古及其他繼業者王國還有羅馬的一些簡介可以見我之前的回答:從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到羅馬帝國建立,這期間幾百年希臘文明經歷了什麼?是怎樣一步步被羅馬征服的? - 歷史
其疆域大概如圖所示(圖引自百度百科-帕提亞帝國:帕提亞帝國_百度百科):
在公元前54年,羅馬執政官,前三巨頭克拉蘇出征帕提亞。在公元前53年爆發的卡萊戰役中,七個軍團近4萬人的羅馬軍隊(大概34000軍團步兵,4000輕步兵,4000騎兵)被近1萬(9000弓騎兵,1000重騎兵)殲滅,僅1萬人逃回。後來的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圖拉真皇帝雖然也一度向東進軍,但也沒能消滅帕提亞帝國,繼任的哈德良皇帝選擇了與帕提亞帝國議和。後來在公元3世紀處取代了帕提亞帝國的薩珊波斯與東羅馬帝國圍繞敘利亞、埃及和小亞細亞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見下圖,公元400年的亞歐形勢,引自百度百科-薩珊王朝:薩珊王朝_百度百科),以上各地(見下下圖橫條紋部分,引自百度百科-薩珊王朝:薩珊王朝_百度百科),但東羅馬帝國也無法完全擊敗薩珊波斯。關於為什麼羅馬人歷時數百年也無法像亞歷山大大帝越過敘利亞向東繼續擴張,我認為主要原因有:
一是沒有絕對的軍事上的優勢。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波斯帝國大體還是一個農業的奴隸制帝國,其軍隊的作戰方式希臘化程度較高,是以重裝步兵和近戰騎兵為主力。但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部隊無論是是從精銳程度、採用戰法以及士氣等方面都要比波斯帝國的軍隊更勝一籌,在軍事方面具有直接的優勢。而到了羅馬人擴張的時候,在前期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時候,採用的是以軍團步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而當時的帕提亞帝國是以游牧民族為主體的國家,軍隊以騎兵為主,而且騎射的輕騎兵和肉搏的鐵甲騎兵都有,而且都經過訓練,不是烏合之眾。用步兵為主的部隊去進攻騎兵為主的部隊,雖然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至少不是佔優勢的,卡萊戰役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羅馬軍團就是在輕步兵和騎兵被引誘殲滅後活活被波斯弓騎兵的箭雨耗死的,當時帕提亞準備了上千匹駱駝運箭。在東羅馬帝國時期,雖然也建立強大的重裝騎兵部隊,但也沒有在與薩珊波斯的戰爭中獲得絕對的軍事上的優勢。二是距離統治重心太遠。不論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其統治區域是圍繞著整個地中海的,而且其核心區域是亞平寧半島,相對靠西。而當時的帕提亞帝國在東邊,離羅馬本土較遠,而且深居內陸,遠征起來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到了東羅馬帝國的時候,雖然統治重心東移,但國力遠不如以前鼎盛時期的羅馬,所以也無法繼續向東征服。而對於亞歷山大大帝來說,他所在的馬其頓相對靠東,而且在東征的過程中其統治中心不斷東移,到了最後直接就定都巴比倫了。另外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亞歷山大能夠征服不代表能長久的統治,要知道後來的塞琉古王國的第一位國王塞琉古是從巴比倫總督一職,從原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邊起家的,西邊的小亞細亞和敘利亞是在繼業者戰爭中打下的,但塞琉古最先丟掉的是東邊的領土。三是文化差異太大。小亞細亞、敘利亞包括埃及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之後羅馬征服之前大部分時間都由繼業者王國或其他希臘化國家統治,文化上與羅馬較為相近,而敘利亞再往東自公元前250年開始就被帕提亞帝國統治,與羅馬文化有明顯差異,自然更加難以征服。最後還有一點,也是一開始提到的,敘利亞一帶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時候屬於波斯帝國,而波斯帝國當時處於衰弱狀態,整個帝國幅員遼闊,民族文化成分複雜,向心力不強,在波斯帝國的主力被亞歷山大大帝擊敗後這一帶直接就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而之後羅馬人進軍到這裡的時候,面對的是文化相對統一,向心力更強的國家(相對原來波斯帝國而言,並不是絕對的強),自然更難以征服。
不是很好理解嘛,亞歷山大推過去了,死了之後帝國就沒了,羅馬人不想這麼干啊
因為亞歷山大沒打西邊?
推薦閱讀:
※如果漢尼拔沒有首先攻擊羅馬,羅馬會首先對迦太基發起進攻么?
※梵蒂岡有存在的意義嗎?
TAG: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