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什麼叫做人物臉譜化?構造人物時該如何避免?
我身為一個學動漫的也看過一丁點編劇書的學渣 胡亂寫寫我的理解
首先臉譜化在我看來可以理解為片面性或者說是 類型化但是首先我覺得片面性不一定是沒有用的主角不能是片面化 重要的配角也不能 再往下細分的不重要的 或是路人配角片面性興許就不是什麼壞事那怎麼樣是深層次的人物呢?
我一般喜歡稱作多維性性格分成三維一維性格就是你看到的角色的外在性格 看起來這個角色是什麼樣子的 舉個例子有個壯漢舉止投注都很勇敢 這是外人看見的性格特點 換句或說這可以假裝的二維性格可以總結為經歷導致的性格
比如剛剛那個勇敢的人把你拉到一旁 很真誠的告訴你他小時候的事,他時常被他爸毆打,所以他學習要強硬 要有男子氣概 不能慫 被自身經歷改變而改變養成的性格 就可以稱作是二維性格 換句話說 這種性格也可能隨著後來的事情而再次改變 也具有偽裝性三維性格是根深蒂固的人物性格
就是說人物真正的本來面目比如你跟那個男的講完了話 你們走出了談話的區域 突然出現了歹徒,你以為那個人高馬大的人會衝上去,但是轉過頭那個人已經跑了
這就是三維性格 只有當人物在需要馬上做出選擇的時候 三維性格才會顯現 一二維度的性格都可以用來掩蓋三維性格 因此三維性格才只會在突發緊急情況暴露 因為沒有時間去掩蓋所以說這個男人實則是膽小的 ,無論是由於小時候被他爸打,或是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努力的表演勇敢,他本質還是膽小的老師讓我們經常需要記住的一句話就是
抉擇展現性格
就是這個道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物就是人物所處的環境
想一下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扮演著多種多樣的角色在家裡是兒女,在學校是學生故事中的人物也要扮演多種多樣的角色人物有自我,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
不同的環境人物所處的矛盾衝突是不一樣的,人物會做出的抉擇又不一樣人物對不同的互動角色 比如老師,戀人,朋友等 的態度又會不一樣 那怎麼做到不讓人物性格跑偏的不像他自己呢?記住人物的多維性格設定再多問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站在人物的角度去思索問題看看日本的後宮動漫就知道了。主角和主角的女友們都是臉譜出來的。
非中文相關專業, 從讀者角度解答.
臉譜化可以從字面理解, 就是如同京劇戴上臉譜的人物一樣.
眾所周知, 京劇的各個臉譜是帶著特定的人物性格印記的, 引百度百科的一段紅色臉 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里的關羽、《斬經堂》里的吳漢。
其他:有諷刺意義,表示假好人。呂馬通:《亡烏江》關羽(紅整臉)黑色臉 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苟言笑,如「包公戲」里的包拯;又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里的張飛,「水滸戲」里的李逵。其他:表示陰陽中的陰,用於鬼魂。膚色較黑或面貌醜陋。張飛(黑十字門蝴蝶臉)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如:「三國戲」里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曹操(白整臉)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里的竇爾墩。竇爾墩(藍花三塊瓦臉)
紫色臉 表現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魚腸劍》中的專諸。
也就是說, 即使對上下文並無了解, 你也能通過臉譜來猜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
放在小說當中, 有個很典型的例子. 近來的網路宅向小說和中式輕小說中很喜歡使用來自日本輕小說和動漫的各種"三無(凌波麗)" "傲嬌(遠坂凜)" "病嬌(我妻由乃)" 等概念, 用於塑造人物.
這種做法面向的是對這種人物形象有一定了解的讀者, 正如同京劇的臉譜也是給看得懂的人看的.
由於在一些成功的作品當中, 已經圍繞這些概念塑造了一個相當深入人心的人物, 只要照著想像, 不需要多細緻的描寫, 一個類似的人物就能躍然紙上.
這種手法本來應當用於塑造一些著墨不多, 但性格特點突出的配角; 或者用於快速建立主角形象的輪廓, 後續再補充細節.
但很可惜, 相當多的一知半解的作者在它們的作品當中使用了大量的臉譜化角色作為主角, 不僅不對人物形象做補充, 還不斷對臉譜的細節進行細緻描述. 導致整個小說看起來都非常獃滯, 人物難以給人留下印象.
話說回來, 當年我年少不懂事的時候曾對人說過"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像關羽一樣的臉譜化形象". 今天寫這個回答的時候突然回想起來, 實在是大錯特錯. 關羽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形象, 關羽就是那張臉譜.群主的問題,可能是說小說或者戲劇電影中的人物一看就知道他是怎麼回事兒,沒意思。
經常有人說,文藝作品要寫人性的複雜。以前江青抓樣板戲,總結出來的塑造人物的規律,是好人就必須高大全,壞人又如何如何。這種搞法就是把人物都搞成臉譜化。
而且在革命文藝理論裡頭還有一個說法是反對寫中間人物。那麼,我來說說自己的經驗:怎麼表現人性的複雜的,怎麼寫「更接近真實生活「的人物,讓自己寫的小說中的人物不要臉譜化。我寫了一個小說,叫做《閨媛詩》。工科男的長篇處女作,可能是個很失敗的作品。不管他未來成功還是失敗,反正寫作的過程中是有經驗的。小說裡邊,寫了一個善良的紅衛兵司令。先聲明,這不是開玩笑。紅衛兵就是普通人,那個年代的適齡學生,沒有參加紅衛兵的人數是少數。所以,紅衛兵的確不可能是個個都壞得要死。這位紅衛兵司令本來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1966年之前是一位數學老師的得意門生,師生關係很好。1966年那個大規模革命運動爆發了,她參加了紅衛兵組織,並且成為了紅衛兵司令,當然她熱衷於打倒走資派,奪權等等,這叫做跟著偉大領袖幹革命嘛。她的數學老師是一個右派,那麼在這個學校的造反派紅衛兵每次要批鬥那些壞人的時候,她卻經常故意把她的這位右派老師派出去干別的事,比如說這一次讓他去給食堂拉煤,下一次叫他把廢銅爛鐵送到廢品站去。於是呢,在那場革命前幾年最亂的時候,雖然那位數學老師被關了牛棚(正確名稱應該是「思想改造學習班」),也被少數的幾次鬥爭過。但奇蹟是,在轟轟烈烈的運動中,他竟然在過去的好學生,現在的紅衛兵司令的暗中幫助下,逃脫了大部分的批鬥會,即使有限的幾次批鬥卻一次也沒有挨打,比其他的壞分子幸運不知道多少。這樣的紅衛兵司令(很普通的一所學校的若干支紅衛兵組織中某一派的「司令」,而且還心存善念),那個年代有沒有?肯定有。紅衛兵並不是都熱衷於打人的,應該說大多數紅衛兵沒有打人的動機和實際行為。說到這裡,順便提一句:北京「紅八月」那些倚仗紅色基因下狠手打人的,在全國紅衛兵中是特例,其人數同以千萬計的全體紅衛兵相比,絕對是極少數。《閨媛詩》對這個紅衛兵司令後來的事有交待。到了文革的後期,局勢漸漸恢復平靜,而她早就上山下鄉當知青,慢慢年紀大了,回不了城,招不成工,更別指望參軍或者去當工農兵學員上大學,也不願意在鄉下找對象。這時候,她的這位在學校里被監督改造的,限制使用的右派老師,還特意給她介紹了一位轉業軍人對象。這樣寫,是不是更真實?經歷過那段歷史人,會做出評價。藝術來源於生活,就是這樣的。
紅衛兵裡面有不少善良的人,至少情感正常的人。「紅衛兵「不應該臉譜化,每一個紅衛兵都是不同的個體。現在六十多歲七十歲的人,曾經的紅衛兵,他們個個兇殘無比嗎?不是。好人是大多數!總之,人性是複雜的,紅衛兵也一樣。再說,紅衛兵本身就有好多種類,高幹子弟紅衛兵與普通家庭出身的紅衛兵,早期的紅衛兵與後來紅衛兵大潮中的紅衛兵,差別大得很呢。推薦閱讀:
※如何把我們熟悉的古代神話串成一個故事?
※為什麼那些被抄襲的作者不起訴?比如被果果抄的,被唐七抄的,看了調色盤,證據充足,為何不起訴?
※你看過哪些比較新穎、少見的小說寫法?
※作家如何解決 writers block 問題?
※如何寫出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