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原版英文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偷著看。。。

不然被別人看到了都以為我在裝b

╮(╯▽╰)╭(難道六級都過不了還不讓看原版書了?)


下次這句話用到英語寫作中裝逼。

下次這個場景的時候我也用這個單詞裝逼。

有了一種英語寫作能力越來越好的自信。事實上,的確有效。


謝邀。

讀一本中文書是什麼體驗?各不相同對吧?主要還是要看你讀的是什麼書。

不裝比的說,我看過很多英文原版書,基本可以歸納這麼幾種體驗。

專業書:剛到英國的時候,迫不得已開始啃經濟學教材,每本都能當啞鈴,心裡大喊:多來點公式和圖表啊!看字太累了!看了大量專業書的所得就是,可以像看中文書一樣,掃描段落大意,從而偷懶略過不重要的內容。這個能力其實不難獲得,因為教材編得都非常有邏輯。

現代小說:至今不愛看,主要就是生詞太多,一個顏色10幾種說法,好多詞查了字典翻成中文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優美的描寫完全感受不到,真是委屈了書,還陶冶不了自己,拉倒吧,還是看翻譯的比較舒服。

古典小說:上大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自己找本英文書閱讀,學期末要交讀書筆記,我豬油蒙了心,找了一本麥克白,結果呢,學期末的時候去找老師,問問能不能換一本,不僅詞基本不認識,連語法句式都看不懂,非常懷疑自己這本其實不是英文版。

社科類:這個最近一直看,主要看了幾本個人遊記,地方志之類的歷史書籍。體驗就是作者的文化水平真的很不同。大學老師寫出來的和教士寫出來的文字明顯不同,能感覺到有些人有很高的修養但是刻意用很樸實的文字來寫作,而有些人就是修養不夠所以寫出來的文字很樸實,這兩種樸實是可以感到差別的。

寫得有點亂,大家隨便看看,對於想讀原版書的同學,我的建議就是start small。不要找大部頭,甚至可以不要找整本書,從網上的小塊文章,雜誌,報道開始讀,循序漸進,有一天,你會發現讀一本英文書這件事自然地發生了。需要忠告的則是,一定不要讀China daily這種中國人寫出來的英文。


看哈利波特英文版要比看中文版認真得多,投入得多。因為看中文看的快,很多對話刷刷刷刷就過了,一口氣刷完停不下來,只記得大體劇情,很多細節就被忽略過去。但是看英文版放慢速度,不停查詞,對話就看的很細,對人物的外貌、聲音、個性描寫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哈利波特對我而言真的很有意思,雖然理解書里建立世界觀的部分有些困難,比如介紹新活動新環境會用大量形容詞,查完單詞也難以拼一起想像。

但是對話簡單易懂,主角們的熒幕形象也深入人心,看書的時候會心裡自動播放主角們的聲音,很有意思。

辭彙量不大,而且辭彙難度是一部部慢慢增加的,就像是在陪著Harry成長。每部開頭部分看都有些無聊,因為各種前期鋪墊,主線劇情一步步展開後就很輕鬆擺脫麻瓜狀態!


看到題目高興地跑了進來,終於有我能答的問題了!

一開始看原版書的動力是想看一本沒有翻譯的小說,當時直接讀根本讀不下去,一句話要查三次單詞。正好當時對有聲小說產生了好奇,經常在豆瓣上看 @惡喵的奶爸的文章,也是從那裡知道了「透析法」的存在(聽起來怎麼這麼像賣安利?),一咬牙決定從簡單點的兒童讀物開始練級。其實我並沒有嚴格踐行透析法的要求,太急於求成,總是直接查了單詞就繼續往下讀,而沒有對新詞進行整理和鞏固,好在我閱讀速度比較快,慢慢的就記住了很多常用詞。不過兒童讀物畢竟太萌了,對我這種重口味吸引力不足,於是我歡樂的奔向了外國著名文學網站AO3……然後就開始漸漸擴大閱讀面,看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原版書。

前情提要的廢話居然說了這麼多。其實對我個人而言,原版書看多了的體驗就是慢慢地有點看不下去譯文了。如果譯者翻譯腔比較重的話,我馬上就會開始腦補這句話原文里的敘述應該是什麼樣的,然後就跳戲到天涯盡頭。所以現在看到有些感興趣的暢銷書譯文簡介,我都會默默記個書名然後找來原版先看看。閱讀英文原版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get到譯文里get不到的萌點吧,有些小描述翻譯過來總覺得怪怪的,失去了原文自然流暢的感覺。

哦對了,還有一個最深刻的體驗就是:經典名著類真是太!難!了!至少對我這種學渣大學生來說,用來入門分分鐘嚇跑。至今完整看完的一本名著類是我的大本命呼嘯山莊,還是打了無數粉絲專用雞血的。所以有想入英文原版坑的同志們一定要堅持找自己喜歡的題材,並且難度適中的書啊!


看中文書時有詞語次序顛倒症(我自己起的名字。。。)

探窺看成窺探。。。

林雷看成雷林。。。

何以笙簫默看成何以簫笙默。。。

(這兩個那個是正確的我還是靠輸入法知道的)

看英文書時就不會有這問題


去年中二地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和一本譯本。

感覺就像滿了8級,剛從新手村跑去魔法密林的感覺。


看過的英文原版書里專業書居多 偶爾看小說傳記類

剛開始看的時候進度特別慢 看了後面忘前面 沒幾頁就得查詞典往回翻 一本書看半年也是常有的事兒

後來看多了就感覺不到區別了 遇到不熟的詞會下意識跳過 基本不影響閱讀 有點兒像美劇看多了會看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看的版本沒字幕一樣

看完以後再用的時候檢索信息比中文書要慢 對非母語的敏感度還是差不少 所以看的時候還蠻建議做重點和標註的

題外話 讀翻譯的不好的中文版才是真痛苦 誤買過好幾本這種書 丟也不是送人也不是 真是尷尬


聽權威人士說看多點英文書過六級很容易,於是在大一時就開始看《偷書賊》全英文版

。。。。。

用了兩年,今天才看到第44頁,我六級還沒過。 吃了翔的非一般感覺。


大學時到圖書館借英文原版小說,入門級的看了《小王子》,《把信送給加西亞》,《長腿叔叔》,《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 《愛的教育》,另外有一個系列的大概5-6本吧,難度大概是高中英語水平,每一本都是單獨的一條主線的小說,主人公都是兒童歷險記之類的,看得津津有味,書名都忘記了,不過我有寫在一個小本子上,下次找到補充上。

印象最深刻的英語原版小說是看了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英文是:Moment in Peking,幾百頁,封面很好看,剛剛在噹噹上搜了一下,沒找到。

當時想挑戰一下自己,就借了,回去翻了幾頁,太難了,1個月過去了才看了20幾頁,我想想這樣不行啊,一定要看完!於是搬上我的《牛津高階詞典》(那時候還是第六版,如今已經到了十一版,瞬間暴露了年齡。。。。)找了本小本子記錄新單詞,就這樣看,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寫在本子上,註明頁碼,看完一章查一章,幾天以後,感覺沒那麼難了,而且慢慢進入故事情節,看完一章很想知道下一章的內容,讀啊讀,一天能看十幾二十頁了,效率也越來越高了,不認識的單詞好像越來越少了,不得不感嘆林語堂先生在英語和漢語上的文學造詣,書中有很多詩詞,讀起來真是一種享受,我就這樣沉浸在那戰火飛飛的故事裡不能自拔,很喜歡主人公木蘭,多年後得知有電視劇版本的京華煙雲,居然是趙薇演的木蘭,哈哈。。。。

看了英文版後,我又去圖書館找了本中文譯本,一對照,這譯文版根本不行嘛,翻譯的是什麼鬼?很多明顯的錯誤,數字都能翻譯錯誤,看著如同魚刺卡在喉嚨里那麼不舒服,而且譯本中的一些詞語和林語堂的原著含義相差甚遠,不忍直視。自此,我知道如果想讀國外名著,還得看原版。不過我有看過幾本80年代之前的老小說,前蘇聯原作者,翻譯成中文的,那翻譯水準和現在的相比高的不是一兩個檔次,佩服當年老翻譯家門的紮實文學功底,中文版讀起來都如行雲流水版順暢,感覺能置身於現場一樣真實,拿起來就不忍放下。


我覺得哪怕英語再好的中國人,讀英文原版還是比讀中文書累一些。


看兩句就去查單詞●﹏●


同樣周圍沒有天然英語環境的人來答一下。

第一次讀原版英文書是在大學,那會兒宿舍附近有很多盜版的英文書,10塊錢一本那種,那會買了本當時熱門的《暮光之城》(Twilight)當廁所讀物看,因為對此類書籍的情節不感興趣,純屬看著玩兒,記得當時會用非智能手機里的java軟體查單詞,查起來很費勁,但也算囫圇看完了,現在留下的唯一印象只有沃爾沃的英文是Volvo。

後來有看過一些英文電子書有&(中文版幾部的小時候看過很多遍已經很熟悉情節,本身遣詞造句也不難理解,適合小朋友看), 後來工作賺錢買得起正版書了,看過&,&,&等,綜合下來都是根據電影去看的原版書,所以感受就是和看中文小說一樣,電影劇本和原版會有很多不一樣,感受也會不一樣,避免不了來回比較,有的電影拍得更好,有的原著寫得更勝,主要看個人理解和喜好。

非消遣類的英文文章或者書籍看起來會比較認真,接觸較多的是英文類的新聞、郵件,偶爾會看和工作相關的專業性很強的pdf書籍(因為通常買不到原版紙質書,而且pdf文件在網上更易得),一方面主要看內容,另一方面看遣詞造句;英語國家的人寫的英文和英文半吊子的中國人寫的英文讀起來會有很明顯的差別,往往也能一眼看出來,前者的讀起來內心活動是「這句寫得真好」、「這種用法以前沒見過寫得真好」、「這個詞還能這麼用啊我得記一下」等等,遇到沒見過的單詞可以用軟體查(有道詞典的翻譯不行,但是查詞的功能還是很強大的),總之看起來很順暢。但能順暢看下來的前提是有足夠的單詞量,不然讀起來就會很吃力,內心的挫敗感很容易讓人走神讀不下去。對於記單詞,我一向不喜歡死記硬背,多看幾遍就能眼熟,眼熟了下次見它就能回憶起來認識它,如果忘記了意思再去查字典,然後再加深記憶,單詞就記住了。

個人認為依靠讀原版英文書或者看英文電影電視劇來學習英文的效率遠不及把自己扔去英語國家浸泡在英語環境里來得快。特別是工作了之後會發現如果不是在外企,英語幾乎用不到;如果在外企,老外的英文郵件可以多看看,不要害羞多和老外用英語交流。如果工作有需要用英語,平時多看多用多積累,如果工作不需要用英語,聽聽英文歌看看英文電影電視劇也是一種享受語言、體驗文化的過程,它不一定有用,如果能使你自己開心也挺好不是嗎?


一直喜歡和作者精神交流,雖然作者不可能真的回應我,我只能全憑想像。讀中文原版書,會想像作者寫到這裡是什麼樣的心情,會想告訴我什麼。讀中文譯本,會去體會譯者的學識和文采。讀過譯本再讀英文原版,感覺更貼近作者了。跳過譯本直接讀英文原版,其實除了有些生詞和難懂的句子以外,基本和讀中文原版沒什麼區別。感覺就像是:看!這就是大熊貓吃的那棵竹子!因為我沒見過大熊貓…


就像打戰,滿滿的困難與成就感


讀完一頁有一頁的歡喜。至少又熟悉了單詞。。。


沒有啥語言環境,看專業書,一開始感覺在做英語閱讀,除了剛剛開始要查專業辭彙以外覺得語句比語言考試的簡單多了(?)後來看著看著就習慣了,現在覺得看英語原著和看中文書沒有什麼區別……


感覺好累!

我正在讀一本屬於有點專業知識介紹的英文書,好像沒有人翻譯過,我很認真的做了筆記但依然怕會理解錯作者的意思。囧...


我為什麼喜歡看外文書呢?尤其是教材呢

難道我們編教材的能力不如人家嘛?

答案是肯定的!不如人家!差了去了

你看看人家寫的!看看人家配的圖!看看人家解釋的!看看國內的!恐怕你看的懂!寫的那麼拗口!有些知識還寫的故弄玄虛!複雜化!

所以一本接著一本!到現在能找到外文教材的先翻外文教材!打輔助才看國內的!所以英文書最好從本專業的教材入手!讀多了你看別的書也就有感覺了!就喜歡看英文書了

艹 寫的都是啥!前言不搭後語的不修改了 因為喝酒了!不改了睡覺!


是一個半小時只能讀完30頁的體驗。 讀《1984》的時候還能不查詞,看《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的時候簡直了…一面被情節吸引連夢裡都夢到過,一面看得實在是痛苦…心情複雜。 慢慢來吧。


推薦閱讀:

有什麼有趣的經濟類英文原版書推薦嗎?
有哪些節奏較快,情節特別抓人的英文小說?
有沒有什麼值得推薦的 500 頁英文原著?
怎麼開始看英文原版書?
閱讀英文書籍時應注意些什麼?應養成什麼習慣?

TAG:英文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