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魏瑪共和國?

如何評價1919-1933年間的德國「魏瑪共和國」


魏瑪共和國和第三共和國一樣是一個妥協的產物,1870年的法國有一個保守的想要建立君主制的政府和一個想要社會共和國的公社。1918年的柏林同樣有一個想要恢復帝制的極右翼和一個想要革命到底的左翼。之所以不說是極左翼是因為實際上uspd雖然左,但是也並不太極端。

第三共和國是在左和右的雙重壓力下妥協的產物,而魏瑪共和國也是在左和右的雙重壓力下妥協的產物。但是區別在於第三共和國實現了國家對軍隊的掌握,右翼雖然存在但是想要行動也依賴於投票和選舉,換句話說即使法國右翼想要恢復君主制,他們依然不得不遵循共和國的遊戲規則,政變和兵變是難以成功的,因為右翼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和一個鞏固的勢力。

但是魏瑪共和國不同魏瑪共和國的議會雖然是普選的但是它只是國家的互補統屬的幾種力量之一。在魏瑪共和國總統擁有非常法,可以不依賴於議會獨立行動,而國防軍雖然遭到凡爾賽合約的約束,卻始終在政府的有效監督之外,除非遭到議會過於強烈堅決的反抗,而總統又不願意保護,比如邀請皇儲檢閱軍隊演習的馮-西哥特將軍,軍隊的首腦才可能迫於議會的壓力辭職。

同樣的內閣總理也不對議會負責,預算和立法還有行政都可以依靠總統非常法,內閣可以依靠總統的支持作為沒有議會多數黨支持的超然內閣存在。所以魏瑪共和國從制度上說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制度更加保守,給右翼流出的後門更多。而且魏瑪的議會既沒有機會也沒有意願,在德國取得第三共和國所取得的那種優勢地位。在魏瑪共和國本來就不夠強大的議會裡還有過於強大的保守主義傾向。

弱小的民主制,再加上賠款,經濟危機,遇到了比第三共和國更加兇險的國內和國際局勢,同時遇到了強大的多的左翼和右翼的攻擊,最終被納粹摧毀。在魏瑪共和國德國人民沒有取得瓦爾德克-盧梭式的勝利,沒有一個在關鍵時刻團結起來的溫和左翼和溫和右翼的保衛共和國同盟。帝制崩潰時建立起來的脆弱的民主制度被軍官團、貴族官僚、大資產階級、以及他們選擇的作為復辟的白手套的納粹黨和作為復辟的輿論工具的民族主義狂潮吞沒了。

這個悲劇決定了德國再一次被捲入世界大戰的災難,製造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自己也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毀滅,國家被分割佔領,直到20世紀末才終於迎來統一。魏瑪共和國是一個在專制制度垮台之後匆忙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被內部的敵人和外部的環境所扼殺的悲劇。是德國20世紀整體悲劇的重要一環,也是人類二十世紀的苦難史的一個關鍵環節,德國人自身的奴性,協約國1919年沒有堅決的肢解德國的錯誤,造成了魏瑪共和國的悲劇,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講個段子吧,不過似乎不是很好笑的樣子?

魏瑪共和國草創之時,不少的大學教授都還有點遺老遺少的氣息,他們還很懷念君主制,不大瞧得起共和國。

過等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畢竟反抗不了就要學會享受(咦?),這些人對共和國的態度稍微好了一些,有了點合作的姿態,不過也好不到哪裡去,時人譏諷為「和共和國結婚了,但是沒有愛情」。

後來小鬍子全面掌權,文化界風氣一轉。很多教授都對小鬍子和他那一套理論不以為然,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些教授們在授課時迫於壓力只好用盡量用保守的民族主義理論來解釋自己的課程,然而nazi還是對他們很不爽。

等到柏林大學的校長由一個衝鋒隊員出身的獸醫擔任,順便開了八十多門獸醫相關的課程,中學裡新來的學生連歌德的名字都不會拼寫的時候,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謝邀,

1919年1月國民議會在魏瑪舉行會議,之所以去魏瑪,而不是在動蕩不安的柏林,是因為該地相對寧靜,而且在軍事上易於防守,但魏瑪國民議會的最困難的課題,不在於制定並提出《魏瑪憲法》,而在於應該同意或者反對簽署《凡爾賽和約》。

因為德國在1919年4月,以最後通牒的形式受到了現在的合約。

在凡爾賽和約里,德國在東、西、北部割讓的領土面積讓國民議會、政府和普通德國老百姓所震驚,同時,德國幾乎被完全解除了武裝,必須支付巨額賠款,不再擁有殖民地。

整份合約對德國的態度,不像是對待一個雖然打敗了但仍屬於國際共同體的戰爭對手,反倒是處置一名收到刑事判決書的被告。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 (德)塞巴斯蒂安.哈夫納

平民百姓、國民議會和政府當局的第一反應都是:不要簽字。

如果不簽字,在當時的情況下,協約國必將恢復敵對行為,揮軍東進,在遭遇不到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按照計劃佔領威悉河以西的領土,事實上,當時德國政府和國民議會憂心忡忡,害怕國家隨著佔領而被陷入分裂。

經歷了可怕的內鬥和一次政府改組後,德國在合約上簽字了——但這造成了一次魏瑪的「原罪」,在當時,魏瑪共和國被相當眾多的人群攻擊為賣國的共和。

尤其對比來看,這個共和制度一定程度上還是協約國強加給德國的,而前面的帝國給德意志帶來統一和榮耀。

共和國在各所大學和高級中學的處境最為不利,大學生和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和高中學生都頑固的反對共和、擁護帝制、充滿了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而我還可以用自己青少年時代的親身經驗對此作出證明。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 (德)塞巴斯蒂安.哈夫納

如果協約國在《凡爾賽和約》里寬容一些,魏瑪共和國後來的結局不會那麼糟糕。

魏瑪共和國前後僅僅延續了十四年,卻出現了三個明顯劃分的時期

在最初的幾年直到1924年,共和國看似註定著夭折的短壽;1925年到1929年之間是一段穩固和發展的時期;隨即突然在1930到1932年之間形成的崩壞時期,宛如被歐陽峰點穴的小龍女,被龍騎士希特勒奪去了寶貴的貞操。

從1920年左右到1924年左右,德意志混亂至極,重複發生了由左派和右派引發的政變、政治謀殺和內閣下台,這一切都上演於巨量通貨膨脹的歷史背景下,而通脹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政府為了擺脫巨量的戰爭賠款,這兩次社會災難都發生在這一時期。

接著,在1925年到1929年,共和制度似乎穩定了起來,艾伯特在1925年逝世後,首次舉行了合乎憲法的總統直選,但隱患已經根植於共和國深處,魏瑪共和國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不僅是艾伯特、興登堡或是原先第二帝國的統治階級,事實上還是魏瑪共和國的實際統治者,但他們從未真正接受這個新國家。

這時期的魏瑪共和國之所以穩定,是因為興登堡左右逢源的妥協形象,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年邁的雙肩之上。一旦興登堡逝世,這種表面上的穩定又回激發出裂痕。

這個時期通貨膨脹已經得到了遏制,經濟情況大為改善,外交方面也有斬獲:魯爾區已經獲得自由,還簽訂了《洛迦諾條約》。

然而不久,1929年10月經濟危機爆發,扯下了魏瑪共和國最大的的裂口。

在興登堡時代還是微不足道小黨的國社黨,在1930年9月成為了第二大黨,成為了國內政治的一股讓人不得不正視的新勢力。

伴隨著希特勒強大的人格特質、影響普羅大眾生活的經濟危機,以及德國國內驟然復甦的民族主義濫觴,讓納粹主義日益成為德國一股非常強大的政治勢力。

雖然這時候德國的右派勢力意圖重建君主政權和德皇體制,但是民主制度下的德國選民們需要一些「朝氣蓬勃」的新事物,而他們想要的,正巧也是他們後來得到的——希特勒的獨裁統治。

希特勒被任命為總理後,在1933年2月到7月這五個月里,幾乎獲得了所有的政治權力,而當國會縱火案發生後,共產黨議員被禁止進入國會,這讓國社黨第一次獲得了50%以上的絕大多數選票,甚至可以與各中產階級政黨一同享受三分之二選票,足夠修改憲法,讓國會自廢武功。

當時的德國人民普遍形成一種信念,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德意志再度團結的時代,而且他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領頭者——那位出身民間的元首將維護紀律與秩序、凝聚整個民族的力量,並且將德意志帶向新的而偉大的時代。

正是這種情緒,才使得希特勒在幾乎未遭抵抗之下,肅清整個政治舞台,同時創造出一個局面,使得除了他自己的組織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夠抗拒他的旨意或者阻撓他的計劃。

這時候魏瑪共和國真的壽終正寢了,直接死於選民的手裡。

魏瑪共和國覆亡的本身,屬於一種「不明不白」、「稀里糊塗」的過程,究其原因,就在於魏瑪國家是一個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國內外激烈的政治事變和亂局,勉強找到一個臨時的平衡點:議會民主制的共和國。

一旦左右派的相持力量此消彼長,或是民眾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也就必然處於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境地。即使魏瑪憲法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幾乎完善無疵的民主制度,但大家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她。

而更深刻的東西在於:魏瑪共和國沒有改變舊的第二帝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沒有人發自內心的擁護共和,以至於覆亡時候連哀樂也沒有。

最後,我對魏瑪共和國的評價是:生於「原罪」,死於民主。


【第一次認真回答問題,如有問題請海涵_(:з)∠)_】

德國民主的第一次真正嘗試,德國資產階級與容克貴族妥協的產物。

一戰結束後的內戰實質上是工人階級代表的社民黨左翼,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代表的社民黨右翼以及掌握國家武裝力量的容克貴族階級的混戰。

魏瑪共和國建立在一個撕裂的德國社會上,被壓制的無產階級左翼,孱弱的新興資產階級,轉型成為大資產階級的容克貴族以及復仇情緒爆炸的軍人階級【包含退伍軍人】。

魏瑪共和國社民黨右翼,黑歷史主要就是分裂前支持戰爭,鎮壓社民黨左翼,血腥鎮壓斯巴達克斯運動。但是在魏瑪共和國建國後也努力進行了經濟建設,在內外交困的時候同蘇聯建立了起了密切的貿易聯繫。只能說很不幸,這種措施遭遇了Great Depression。

很多人都把德國走出大蕭條完全歸功於希特勒,這是錯誤的。實質上在1932年年底至1933年年初的時候,德國經濟已經有了好轉的勢頭。魏瑪共和國中央黨內閣布呂寧執政時期還同法國達成了口頭諒解,其中包括減免凡爾賽債務以及國防軍擴軍至20W。

可以說,魏瑪共和國是德國的一個轉型期,由一個保守,階級森嚴的大資產階級君主國向一個相對開放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轉型的階段。依靠在19-29年依靠著國際力量壓制住了國內的左翼勢力以及以復仇主義為主導的法西斯右翼。

雖然魏瑪共和國是一個先天不足,後天發育不良的一戰條約產物。但是也做出了它應有的歷史貢獻,具有它自己的歷史意義——那就是德國真正意義上走出了德國資產階級民主代議制的第一步。

【黑紅金文明 黑白紅野蠻】


不自量力來冒個泡,拋磚引玉。

魏瑪共和國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先天不足腹背受敵,慘淡經營十幾年卻無法使德國擺脫民生凋敝人民痛苦的處境,得不到衷心擁護,最終只能被對大多數人更有誘惑力的納粹奪權並消滅。

1.最為擁護民主制度的社民黨(分裂後)雖然執政,但是力量弱小。比如魏瑪憲法的接生人、首任聯邦大總統艾伯特及他所屬的社民黨右翼,在保皇派和極右翼眼中是逼迫德皇退位向協約國投降的直接罪人,可憎程度與背後一刀的元兇左派不相上下,而且鎮壓了卡普政變和大大小小的右翼准軍事組織;在共產黨和社民黨眼中是竊取革命果實的叛徒和劊子手,而且鎮壓了巴伐利亞起義和大大小小的左派准軍事組織。這樣一個弱勢中央政府,在戰敗後經濟蕭條國土殘破的風雨飄搖中勉力維持民主政治秩序,真是難為他們了。若不是戰勝國的背書和放棄部分索賠並且給予德國援助,社民黨政府早就倒台了,然而這種背書也帶來了外國傀儡的糟糕名聲。同時,作為共和國制度下的受益人的基督教中央黨等黨派,在扯皮和爭權奪利時勇猛無比,甚至互相拆台;等到需要團結起來對抗企圖毀滅共和國的法西斯時卻先後不戰而降。至於德國共產黨,共產國際還在指揮他們給資產階級政府使勁搗蛋呢,更別說支持民主了。

2.有義務保衛憲法和民主制度的強力部門魏瑪防衛軍和共和國警察,卻與極右翼有曖昧的關係。在鎮壓左派的時候樂意從命,但對極右翼始終網開一面。其實極右翼更渴望毀滅這個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體制,而脫胎於帝國強力部門的防衛軍和警察系統天然對保皇和極權主義思潮有好感,甚至慫恿支持極右組織的活動,比如軍警對主要由退伍軍人組成的右翼民兵組織鋼盔團的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讓後者去干一些「臟活」。興登堡這個老保皇派更是毫不掩飾他對共和國的厭惡,作為共和國總統他滿心期待著廢太子復辟帝國。這樣的軍隊,在指望他們捍衛共和國時,當然會投奔出價更高的納粹。

3.共和國議會通過的若干法令的致命缺陷是共和國慢性自殺的深層原因。比如有一條:授權聯邦總理在請求大總統宣布緊急狀態的條件下可以不經過議會批准而繼續領導內閣並可以直接頒布某些緊急法令。雖然當時是為了平息此起彼伏的顛覆陰謀。施萊謝爾將軍在靠陰謀詭計幹掉一干對手如願成為總理後就當過一段時間的靠緊急狀態授權法令維持合法性的緊急狀態總理,被大家恥笑。後來希特勒上台,引用這一條讓納粹控制的議會授權他頒布法令取締除納粹黨以外的其他政黨;對有顛覆政府嫌疑的人進行「預防性逮捕」;宣布納粹黨的衝鋒隊是合法的輔助警察。。。納粹黨的合法性來源是魏瑪共和國議會的一項正式決議,這是自掘墳墓四個字的生動寫照。

手機碼字,先寫到這吧。


一戰後的德國,以及二戰後的德國、二戰後的日本,代表了一個現代國家在最極端的災難狀態下能夠表現出來的恢復力穩定性。雖然日子很苦,從上到下,從總統到公民都過的很委屈,但是一切都是在慢慢好起來的。

你讓我裁軍到10萬,我就執行精兵策略,把十萬人變成隨時擴編的精英部隊。你不讓我擴軍、進行軍事訓練,我就去和布爾什維克做交易,把部隊和生產線悄悄藏到蘇聯去。法國人要進佔魯爾區,來啊,反正英國和美國不會坐視你這麼乾的,到頭來還是得撤退。殖民地沒有就沒有了,好嘛,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能坐著看你們英法老牌帝國主義吃世界,楊基佬和毛熊可不一定能,我就等,等你們出事,1900年就會給布爾戰爭中的德蘭士瓦撒錢,以後還不會?殖民地獨立完,搞門戶開放,還不是美滋滋。坐看你起高樓,坐看你樓塌了,我就看著,遲早把你們熬死。

其實也真的熬死了,1960年代英法炸掉以後,沒殖民地的德國和日本就追上來了不是。

一定要記住,人心不散,全國上下的公民擰成一股,什麼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現代國家的抵抗力和恢復力,就是這麼強大。


謝邀

用三個詞來概括吧

軟弱、軟弱、軟弱

生於軟弱,歷經軟弱,死於軟弱

所謂妥協,也只是軟弱的一部分表現

妥協不是錯誤,妥協在很多時候是有必要的

但軟弱只會通向滅亡

要批評的也不是妥協,而是軟弱

勇氣、財富、智力、直覺、運氣等等,都是通向勝利的種種條件

獲得它們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擁有不妥協,堅持自己目的的決心

是這些條件里最簡單易得的一個

毋庸諱言,喂馬共和國的掌權者們,就是缺了這一點

有的人缺乏其它的條件,人們至少還會尊重他們,比如紹爾兄妹

喂馬共和國政府里的垃圾,是不配得到這樣的尊重的


【郵票里的魏瑪】

魏瑪共和國是以始亂終棄著稱,那麼這個混亂的肇始就是是1918年11月份以後施政的的德意志人民代表議會。

你看看,多亂乎,老樹發新枝么?

倉促成立的魏瑪共和國,什麼都是急就章。於是這個時期的郵票簡直就是加字改值的天堂,瞧,巴伐利亞沒用完的郵票,蓋幾個鉛字,全國通用。

魏瑪的先天不足就是經濟民生,惡性通貨膨脹夢魘般地貫穿了歷史,郵票面值的暴漲就可見一斑。100馬克改改就當10萬馬克了

實在撐不住了,直接印刷50億馬克了,那年月,誰都是億萬富翁。

好好搞經濟吧,慕尼黑趕緊策劃全國貿易展。

無奈啊,魏瑪政府弱得連萊茵魯爾區都丟了

就只好懷念過去的光輝歲月,把興登堡大元帥都抬出來了,呼喚神龍。

結果,集齊了以後,大元帥任命了元首,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一點淺見,輕噴。

本質上魏瑪共和國是一個右派和左派妥協的產物,而她的滅亡也是右派和某林茨屌絲的妥協。

魏瑪共和國誕生在一戰末期,德國人民無力維持戰爭而引發的十一月革命之中。革命推翻了德國的君主制(社民黨的主席艾伯特試圖讓巴登親王馬克斯當攝政王,馬克斯拒絕了),也使德國退出了一戰,1918年11月11日戰爭結束。

魏瑪共和國在從建立到滅亡的十四年中發生了許多事: 1919年初魏瑪共和國新任總統聯合軍隊鎮壓了斯巴達克黨人的起義,1919年5月與協約國簽訂了極為苛刻的《凡爾賽條約》,1920年卡普政變,1922年與俄國簽訂《拉巴洛條約》,1923年法國佔領魯爾,德國國內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啤酒館暴動;1924年,協約國為了防止德國崩潰通過了道威斯計劃;1925年,艾伯特去世,興登堡當選為總統。道威斯計劃短暫的刺激了德國的經濟,但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卻使德國遭受了非常困難的情況。在經濟困難之下中央黨的布呂寧政府採取了類似於1923年的方式——企圖通過通貨膨脹來減少德國給協約國的貸款,雖然布呂寧的目的達到了但是他也失去了興登堡對他的信任。由於經濟危機,納粹黨和共產黨的支持率迅速上升,1932年德國國會中納粹黨和共產黨加起來的席位過半(雖然他們不可能組成聯合政府),1933年興登堡不得不允許希特勒組閣,沒過多久發生的國會縱火案和長刀之夜使的希特勒和納粹黨掌握了德國內部的絕對權力。

雖然魏瑪共和國名義上是一個共和國,但是她其實是德國右派對社民黨的一種妥協罷了,國內企圖推翻共和國搞君主復辟的大有人在。國內有大量的保守的准軍事組織,殺死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的「自由軍團」就是其中之一。魏瑪憲法中就有部分方便右派復辟的條文——尤其是最後摧毀共和國的憲法第四十八條(簡單說就是總統可以按照基本法去選(qin)擇(dian)總理)。

1920年總統艾伯特要求國防軍領袖塞克特鎮壓卡普政變時 塞克特說:「國防軍不打國防軍」

艾伯特又質問道:「國防軍到地站在哪一邊?」

塞克特回答:「站在我這邊。」

1925年德國右派憑藉造勢使一戰英雄興登堡成為了總統,興登堡本人在戰時就是魯登道夫這樣的保守認為的傀儡,當選為總統時已經七十七歲高齡。

當1929年經濟危機到來之時,德國國內的企圖摧毀共和國的勢力急劇膨脹,納粹黨和共產黨的滋磁率急劇上升,1932年的總統選舉,希特勒的滋磁率為36.8%(這還是在眾政黨迫不得已滋磁興登堡的情況下)。德國國內右派也企圖加快復辟的速度,1932年6月,保守的巴本獲得興登堡的滋磁以憲法第四十八條成立了總統制內閣,並解散國會舉行國會大選。這一次,國會大選卻使國會中納粹黨和共產黨的議員加起來過半。在國會中巴本只得到企圖恢復帝制的德意志國家人民黨的支持,甚至成為了德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在議會上發言的總理(每當巴本準備發言納粹黨議員就有組織的的離開國會),國會甚至通過了對總理的不信任議案。

施萊歇爾推翻了巴本內閣之時他原計劃與社會民主黨人以及納粹黨左派的施特拉塞合作,但是社民黨拒不合作和施特拉塞在納粹黨內的失勢,略微偏向社會民主黨的政策使得國防軍內部都出現了反施萊歇爾的小團體,被替換的巴本企圖與希特勒合作來從新奪權。巴本最後同意與希特勒合作並作為希特勒的副總理(巴本認為希特勒在政治上沒有經驗會成為他本人的傀儡),1933年1月巴本說服了興登堡使他同意了希特勒成為總理,當施萊歇爾企圖讓興登堡同意再次解散國會時,興登堡拒絕了,於是希特勒—巴本內閣成立。這個內閣就是德國右派和希特勒妥協而產生的怪胎。

可是,希特勒並沒有成為巴本的傀儡,後來發生的國會縱火案還有長刀之夜等一系列動作使希特勒在興登堡授權之下摧毀了魏瑪共和國的民主(幾乎滿足了德國右派除了君主復辟意外的所有目標)。隨著興登堡在1934年去世,德國再也沒有人能阻擋希特勒了。


別的不談,只提供一個思路:單從法學角度來說很值得讚賞,魏瑪憲法是第一部現代憲法,具有里程碑意義。


母鴨窩裡硬塞幾隻雞蛋孵出幾隻小雞,過後下的還是鴨子


魏瑪共和國 不能滿足德國人民的基本需求。

德國人民最後通過魏瑪的民主找到了納粹。


一個讓擁護君主制度的法官解釋法律、讓在忠於舊政權的環境中培養起來的舊官員管理政府的共和國;一個消極地聽任反動的教師和教授教孩子們藐視現有的自由、贊成被美化的封建時代的共和國。……這個驚人的共和國向成千成萬名毫無顧忌地希望推翻共和國的前官員和文職人員支付了大量的津貼。


謝邀,還沒讀到德國史,沒有自信回答這個題,抱歉。


魏瑪算是德二模式「表面」崩潰後一次重建嘗試

相比德二主要特徵在於容克貴族地位有所下降,「表面上」的國家權力階層是資產階級

然而由於整個國家官僚機關和暴力機關仍然把握在容克貴族手裡,所以這幫名義上最高權力的資產階級也不得不忝著臉看容克貴族臉色行事

其結果就是,導致德二走向滅亡的發動機壓根就沒熄火,所以魏瑪這種國家實在是玩不下去的,也就是靠著美帝的金融擴張硬續了十幾年,然後在大通脹和金融危機兩次大震蕩以後徹底走向變質

如果說魏瑪時代有留下什麼正面的產物的話,那也就是這個了:

不然你們以為咱這個id是怎麼來的?魏瑪良心,德三智障豈是空口白話?


光一個包豪斯就不知道甩某帝國幾條街了!雖然包豪斯在美國發家,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在德國魏瑪時期誕生,,,而且之前還有貝倫斯呢,,,


以中國人的角度去看那段歷史無疑都是霧裡看花。


推薦閱讀:

19世紀,葡萄牙「Maria da Fonte」農民起義暴動是怎樣的?
天主教教宗是怎麼產生的?
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麼選出來的?
如何評價歷史版塊知乎用戶@whr?
羅馬天主教會對過去中世紀十字軍東征和迫害巫女這些黑暗歷史是什麼態度?

TAG:德國 | 歐洲歷史 | 世界歷史 | 德國歷史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