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幼兒交流的話語不刻板?
在幼兒園實習 ,總是被指導老師批評說我與孩子交流太成人化,語氣什麼的一點也不貼近孩子,不能很好的讓孩子接受,可是我天生說話就是這樣直來直去,想讓自己的話語變得生動形象,可是就是不知道該怎樣表達。
之前在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家庭研究小組的Facebook官網上看到一則相關的內容,現在搬運過來,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跟幼兒交談?
Author: 香港教育學院 執業言語治療師羅頌華博士不少研究顯示,家長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Topping、Dekhinet和Zeedky(2011)綜合過往1750份文獻,歸納出三個能有效促進零至三歲幼兒語言發展的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與幼兒對話的方法」,當中包括五大原則:
(一)跟幼兒說任何事情
雖然零至三歲的幼兒未必能以說話回應家長,但家長應善用任何情境,多與幼兒說話,家長可以:-形容自己及幼兒的動作(「媽媽飲水﹗」)-形容自己及幼兒看到的事物(「有麻雀呀﹗」)-形容自己及幼兒的感受(「BB好開心﹗」)值得留意的是:家長須要先吸引幼兒的關注(attention),再跟幼兒說話。因為幼兒必須專註於當時的環境及家長的說話,才能有效學習。(二)跟隨幼兒的喜好
家長宜依照幼兒的喜好發展話題。如果幼兒喜歡火車,家長可以跟幼兒多說火車的事情,以提升幼兒說話的動機。家長亦可以依照幼兒當下的興趣開展話題。例如,當幼兒正在凝望一群鴨子,家長可以說關於鴨子的事情。例如:「有鴨子呀﹗在游泳喎﹗」(三)不要問過多的「是非題」
「是非題」並不是最理想的提問方式。以在公園看見鴨子為例,如果家長問:「是不是有鴨子呀?」,幼兒只會回應「是。」。這樣家長便失去擴展話題的機會。家長可以運用「開放式問題」(open question)去詢問幼兒,因為這些問題能刺激幼兒思考及應用語言。例如,家長可以詢問幼兒「有什麼呀?」及「在哪裡呀?」等等。
(四)多說一點,再多說一點
家長在親子互動時的說話次數與幼兒的語言能力有正面關係:親子交流越多,幼兒的語言能力就越高﹗Weitzman和Greenberg(2002)進一步點出:幼兒未必能處理太長或太複雜的句子。所以家長應該依照幼兒的能力,用單字或短句和幼兒溝通。(五)享受與幼兒互動
正面的親子關係才是成就幼兒成長的關鍵﹗家長不要把親子互動變成一項工作。 學習在親子互動中當然重要,但喜悅和愛護更是重點。家長可以運用不同的音調及聲線吸引幼兒,讓幼兒感受到互動的喜悅。切勿忘記歡笑。文獻出處:Topping, K., Dekhinet, R., Zeedky, S. (2011). Hindrances for parents in enhancing child languag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3, 413-455.Weitzman, E., Greenberg, J. (2002). Learning language and loving it: A guide to promoting children』s social,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2nd ed). Toronto: The Hanen Centre.首先題主, 你把交流不通歸結為天生說話直來直去,恰恰說明你沒發現問題的根源在哪兒。
在我看來,與孩子講話就得「直來直去」,但要說他們能聽懂的話。如果想傳達的含義比較複雜,在講之前先在腦里轉化成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容,一句講不明白就分幾句講,每句話都聽懂了,合起來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你的問題不是講話方式,而是走心了沒?
有時候我們容易站在成人的立場,用自以為簡單的語言與孩子講話,實際上這是成人的無禮。
舉個栗子,我家孩子大班時在紙上畫畫,把紙擦破了,他一下就哭了。在大人眼中是多小的一件事啊,破了就破了唄,可如果我是孩子,我會覺得原本可以做好卻搞砸了,太沮喪了以至於不能接受,於是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你告訴他:不要緊,小事情。
他絕對聽不進去的。
你說你沒講道理嗎?不是,你試圖向他解釋為小事情難過不值得。
你說你講話方式太刻板了嗎?也不是,你在溫和地安慰他。
可是對你來說的小事,對孩子來說卻是大事,所以儘管你用了很溫和的語氣來安慰他,他仍然不能釋懷。有的家長安慰幾次後就發火了:我都說了是小事,大不了給你重買一本書!然後順便批評下孩子的不懂事。
結果怎樣呢?孩子迫於壓力不再哭了,但內心的疙瘩並沒有解開。
那麼,我是怎麼做的呢?
在與孩子講話的時候,必須先以他的方式看待事物,這樣你才會獲得孩子視角,然後在此基礎上考慮以什麼方式組織語言。一般我不用「車車」、「坐坐」之類的媽媽語與孩子們溝通,因為我畢竟還要起到引導語言能力發展的作用,但是孩子們能聽懂。
你還要講得直白,若再能有趣些就更好了。一個講話直接卻無趣的大人,不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就算被你用教具吸引住了,也持續不了多久。
我始終認為,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必須先放下成人的無禮,從觀念上、從行動上。如果你真喜歡教育這份工作,那就拋棄「我天生講話直來直去」的理由,從學做一個小孩開始,接近孩子,理解孩子,做到了你講話就不刻板了。
要麼把自己當小孩兒 要麼把他們當大人
指導老師自己太成人化,所以看什麼都覺得成人化
我與你,而不是我與它,孩子們不是你溝通的目的。
參見馬丁·布伯的《我與你》啊?我一直在琢磨為什麼一跟閨女說話就開啟弱智模式,怎麼才能像個正常人一樣、讓她有平等感地和她交流。完全相反的煩惱阿~~~
巧用「媽媽語」具體運用是把音調提高,把語調誇大,用短句子,盡量語言簡單化,語法必須正確。
多用疊字或者電報語,多用名詞,少用動詞和代詞。
題主可以一試。最後建議題主去百度下金龜子或者其他少兒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的語言。盡量和孩子們相似,他們才會很喜歡你!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戴上面具,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
和我玩耍可以幫助你提升普通話口語。。幼兒版。。。
有愛,一切皆在
我想現在這指正一個好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就是和孩子說話不要用疊字!!!就是和孩子說話不要用疊字!!!就是和孩子說話不要用疊字!!!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會和孩子一樣很萌,但那是小朋友言語發展的一個階段,如果你這樣和孩子交流那就會誤導他,讓他的語言發展很慢
試想一下別的小朋友可以較流利的進行語言表達時,你的小朋友是這樣的——————老師,我要喝水水,夠不到杯杯。那個書書那個畫畫沒有樹樹。知道哪裡奇怪了么好了,那我該如何跟孩子交流呢。首先,你要尊重他。平等的,就像他是你的朋友。語氣要溫柔,小朋友的世界裡對錯不是那麼分明,他做錯了不要大聲呵斥,要用平靜的語氣幫他指出。比如講一個故事,通過故事引導他去慢慢認識自己的錯誤小朋友說話時你要當一個好的傾聽者,即使他磕磕絆絆,你可以引導他的語言表達,但不要否定他的內容,好好保護他的美好世界吧。鼓勵他勇敢表達自己,並多做表揚,少做懲罰成為孩子世界裡的一員,在這個世界桌子會跑,樹會說話,鳥兒是美麗的仙女,一切都是美好的生命像媽媽一樣講話就好。媽媽有千萬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有千萬種,沒有哪一種是正確或錯誤。但你對待的那個孩子必須能GET到。
我覺得這是正確的。把他當一個大人他就會更像一個大人,能更快的成長
之前做過一篇英語閱讀,講父母用低齡化的語言與孩子交流反而會影響孩子智商和語言發育什麼的。能夠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就可以。不一定非得…貓貓…狗狗…吃飯飯…嗯還要有童心和熱情。
賣萌,就醬
推薦閱讀:
※有哪些幼兒教育類最經典的書推薦?
※請問如何引導三歲半說出實情?
※幼兒圖書繪本讀物推薦?心理,行為指導,豐富內心?
※真正對寶寶有利的幼教應該是什麼樣的?
※如何看待「熊孩子從 28 樓扔下 15 個啤酒瓶 屁股被家長打開花」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