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嬰兒建立安全感?

兩歲以下的寶寶,覺得安全和不安分別有哪些表現?父母如何幫助她建立安全感?期待各位爸爸媽媽和專業人士現身說法。


讓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狗屁理論見鬼去吧。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哭泣是ta表達需求的唯一方式,照顧人尤其是媽媽應該給予積極的回應。另外,建立寶寶的安全感,爸爸媽媽多陪伴是王道。


孩子安全感的發展

3個月-3歲:我能做我自己嗎?

總體來講,這個時期孩子開始學習分離和獨立,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時期,因為時段較長,我們在下面具體進行了細分。

  • 從會笑開始,孩子都會更多的嘗試分離和獨立,那麼,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比較穩定的建立。

    • 他想親密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跟他親密;
    • 想要幫助的時候,媽媽就能來幫助;
    • 而他想自己玩、做事情的時候,媽媽也允許並關注。

看不到媽媽是不擔心失去媽媽:媽媽不在身邊,媽媽的愛還在心裡。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有分離焦慮,上幼兒園不會哭太久、長時間不適應;長大後失戀、親人去世、遭遇挫折都不會承受不住。

3個月-10個月:更考驗媽媽有沒有安全感

孩子比以前已經長大了很多,已經可以笑了。這是一個分水嶺,孩子的自我意識從此開始萌芽。此時孩子開始學會一些自我安撫的方法,已經不像上一個階段那樣完全需要媽媽了。如吃手,或者迷戀一些替代物,像毛巾、柔軟有毛的玩具等。

這個時候考驗的是媽媽自己有沒有安全感,是否能夠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媽媽安全感不足,就會把放手看作失去,從而給孩子過多的照料和關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樣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礙了孩子分離和獨立。

10-16個月:交替嘗試親密與分離

這時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有突破性發展,慢慢學會了走路,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間。孩子開始更多的交替嘗試親密與分離,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跑到你身邊讓你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

最好的做法是:

  • 孩子要我們抱我們就抱;
  • 孩子想自己玩就讓他自己玩。

不好的做法是,跟著自己的情緒走:

  • 高興時想抱孩子,不管他想不想拉過來就抱;
  • 不高興時不想抱孩子,孩子要抱也不給。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沒有主動性,我們想抱的時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不想,我們就馬上放下,讓他自己玩。

正常情況下,經過多次的交替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會那麼粘人,也不會排斥別人抱他。

16個月-2歲:開始有自己的「脾氣」,更想自主嘗試

這時孩子開始嘗試更多的分離和親近,也開始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顯得不是那麼好理解。比如你幫他穿衣服,你穿好了,他脫下來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會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幫,你去幫他,幫多了,他又不耐煩、生氣。

其實孩子的心理是這樣的:

  • 他迫切的想要自己嘗試;
  • 當他不會、不能的時候,又迫切的想要你的幫助和支持;
  • 但是又不允許你過多地參與,因為那樣他會感到你干涉和妨礙了他的自主嘗試。

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跟著孩子的需要走:

  • 他要自己做,就讓他自己做,他沒主動要我們幫助,我們就不參與,無論他做成什麼樣;
  • 他要幫助,我們就馬上去幫,他覺得夠了,我們就停手,再讓他自己做。

不要在意一時一事的結果,而要重視這個過程。

2歲-3歲:保證孩子的探索活動,不要放大威脅

這時期需要格外提醒的就是:不要放大威脅。

孩子生活經驗匱乏,對什麼東西都充滿興趣,不太了解水、火、電、煤氣、攀高等危險因素的存在。如果大人毫不在意,那孩子是危險的;但是不能因噎廢食,過分保護。

比較好的做法是:讓孩子適當的嘗試,用各種方法讓孩子了解到危險,而不是嚴厲的禁止。比如,熱水,可以在飲水機上燙一小下;比如電,可以創造一個條件讓孩子觸摸不危險、但有足以讓孩子不舒服的電流(如某些打火機的電流點火器)。

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動應該被保證,遇到危險因素,也正好是孩子了解危險、增長知識和能力的機會。

4-5歲:我夠好嗎?

從四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已逐漸完善,孩子開始有「我」的概念。這個「我」是一個嶄新的「我」,孩子會非常關注這個「我」夠不夠好,這就像作家寫完第一篇小說、建築家建好第一棟建築特別關心這些作品的反響一樣。

這個「我」又是相當稚嫩的「我」,在自我認知和評價方面非常依賴他人,非常需要他人的讚美、肯定和認同。而最主要的他人就是父母,其中爸爸的影響力通常又大大的超過媽媽。這對爸爸提出了兩點要求:

  • 一、爸爸的自我滿意度;
  • 二、爸爸需接納孩子跟自己不一樣。

http://xinya.me


雖然沒有當過父母,從心理學角度來看

1,對於孩子的需求敏感,並且及時且恰當的滿足,孩子的是否飢餓,溫度是否合適等。

2,給於孩子豐富的外界信息,多與孩子交流互動,可以多給孩子們玩具,讓孩子經歷不同的情景環境。

3,注意親密關係形成的關鍵期,一般是6,7個月之前這個階段,需要細心的呵護。

當然我覺得題主有心來問這個問題,那麼我覺得題主對孩子比較細心和重視,一般來說,在這種養育的環境下,安全感不會太差。


不論是嬰兒,幼兒孩子兒童,最好的家庭教育,愛的最大來源就是

爸爸愛媽媽

換句話就是父母相愛

這樣的家庭充盈著愛,安心,這樣的家庭堅不可摧,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讓孩子從小就浸泡在愛里長大,以後也會是一個溫暖的人吧。


堅持母乳,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哦。

新生兒最需要與母親肌膚接觸,而母嬰之間的觸覺交流最直接體現為母親哺乳。哺乳不僅能為嬰兒提供生長發育的營養,更為其觸覺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條件,同時還可對其智力發育起到促進作用。晚上與孩子共眠,是情感交流的最好時機,可以讓孩子充分享受撫慰,消除孤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引起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系統一系列的良性反應,從而促進嬰兒身心的健康發育。該院曾經接診過一位在孤兒院長大的3歲兒童,由於早期缺乏與母親的肌膚交流,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內向,容易焦慮和緊張。

  現在很多家庭會請月子保姆,儘管她們經驗豐富,但卻不能替代母親的作用。完全將孩子的餵養照顧責任推給保姆,勢必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對孩子的情緒、智力發育和心理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在孩子最需要肌膚接觸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孩子的需求,增加親子依戀,親情交融,從而提高小兒的適應能力、運動、語言和社會交往能。


多和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交流呢


家長可以考慮帶孩子去早教中心學習哦。早教的重要性已經被許多生理研究結果所印證。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其中0到3歲是寶寶早教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給寶寶進行早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0-6歲期間,寶寶會經歷口唇敏感期、手腳敏感期、空間敏感期、否定敏感期、物權敏感期、身份確定的敏感期、語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等等,早期的教育對孩子度過各種敏感期非常有幫助。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首先,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爸爸愛媽媽,父母愛老人,不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打架。再小的孩子都會明白髮生了什麼事,而懂點事的孩子會認為「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所以爸爸媽媽吵架了」。

其次,從新生兒到兩歲期間,多抱抱沒什麼不好。哭聲免疫理論我是不贊成的,除了高興以外,孩子的所有情緒都只有哭叫,父母的安慰是良藥。身體接觸可以讓寶寶感到父母的愛。有看過個說法,孩子吃飽穿暖屁屁乾淨卻哭個不停,那就是需要大人抱抱,此時緊緊(不能太緊)擁抱他8s以上,就可以止哭。親測有效。

最後,孩子不會說話,從和媽媽一體,到獨立於媽媽,再成長發育,探索世界,我建議在隔絕開絕對危險的前提下盡量給予自由寬鬆的環境,以及寬容的對待。我女兒說想要媽媽抱抱,就抱,不想下來,就接著抱,一般都會被玩具遊戲吸引很快下來的。很多時候他們只是需要確認父母愛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都不會太缺乏安全感,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有一天你突然發現,那個腳跟腳的愛哭鬼,居然可以自己在客廳玩玩具待很久而不尋找媽媽了。


讓他多看到你


父母心安,孩子可以感覺到你的愛和溫暖。


推薦閱讀:

給小嬰兒送 1000 元以下的禮物,送什麼會比較有新意?
有什麼嬰兒用品的品牌值得推薦?
嬰兒從幾個月開始把尿合適呢?
家裡的小孩聽古典音樂時總是哭鬧怎麼辦?
怎麼能讓嬰兒睡的更久?

TAG:育兒 | 嬰兒 | 兒童心理學 | 寶寶樹 | 新生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