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從分餐制過渡到合餐制的時期、原因和背景是什麼?
01-14
中國古代從有據可考開始,主流的飲食形式一直是分餐制,即類似於現在西餐的一人一份的方式。而從某個時期開始則變成了如今中餐流行的合餐制。那麼這種飲食習慣的變化,是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其原因和背景是什麼?
私以為源於民族融合。飲食習慣的改變實際上是家居潮流的變化。所有人都是坐著吃飯的。那麼在「胡床」流行之前,中國人說的坐都是「正坐」,即屁股坐在小腿肚子上,這樣在一張桌子上合餐會很不方便。
經過魏晉南北朝,連年戰亂造成的民族大融合,使得高腳桌椅在漢族家庭中普及。這些傢具才是合餐制的先決條件。
題主如果要問具體年代,其實還可以從餐具來看,早先的漢人因為沒有高腳傢具,吃飯辦公都席地而坐,那麼他們的桌子也是很低矮的,就像我們今天大學單人床上放筆記本的小桌那種。那麼低矮的桌子,為了吃飯方便,就只能增高食具了。所以秦漢可以看到的飲具,茶具,食具都是高腳的。而到唐宋時期,因為高腳桌椅的出現,漢人吃飯時嘴和桌面的距離已經很短了,再用高腳餐具就有點不方便了,於是低矮精緻的承物器具便開始流行至今,才有了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這種逆天的國寶~跑偏了啊。。。。總結:分餐到合餐,民族融合為其轉變奠定了條件。但合餐的內在原因還是中國小農經濟造成的血緣家庭觀念。可以理解為中國人很早就想合餐了,只是胡床的傳入給了我們合餐的能力。這也能解釋為何西方沒有出現合餐。為什麼我覺得合餐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菜譜太過豐盛,分餐吃著不過癮啊……
周朝開始貴族有嚴格的分餐,周公用禮來約束人,規範封建等級。貧民就不知道了。
至少分餐,合餐一直是並存的。而宋朝則是合餐比較固定的時候,宋朝經貿比較發達,出現了比較發達的餐飲業,酒桌文化估計也比較發達,那個時候公共場合也開始出現比較多的合餐,畢竟合餐更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嘛。而且經過五代十國,門閥士族泯滅,盛行科舉,寒族崛起!宋朝成為一個更扁平的社會,底層讀書人也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寒族盛行的合餐慢慢取代了分餐。當然也有很多人說南北朝至宋,高腳桌椅的普及對合餐的普及有很大影響的,但是歐洲人很早就高腳餐桌,盛行的卻是分餐。由此可見,這種說法不靠譜。宋朝時候還出現了一個逗比職業「白席人」。
《東京夢華錄》卷四「筵會假賃」:凡民間吉凶筵會,椅桌陳設,器皿合盤,酒檐動使之類,自有茶酒司管賃。吃食下酒,自有廚司。以至托盤、下請書、安排坐次、尊前執事、歌說勸酒,謂之「白席人」。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八:「北方民家吉凶輒有相禮者,謂之白席,多鄙俚可笑。」甚至還會把」相禮「對象的行為唱出來。「韓魏公自樞密歸鄴。赴一姻家禮席,偶取盤中一荔枝欲啖之,白席者遮唱曰:『資政吃荔枝,請眾客同吃荔枝。』魏公憎其喋喋,因置之不復取。白席者又曰:『資政惡發也,請眾客放下荔枝。』」 真真的奇葩了~說回正題,比較正式的場合還是會分餐,包括明朝也是如此。直到清朝的時候,連朝廷宴會都變成會食了。當然啦,皇帝還得是單獨的。最直觀的證據就是各種古人的宴會圖。至於說什麼合餐是野蠻人陋習的,想必有些人佝僂的時間長了,一看西方人分餐就覺得高大上。
相較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會食合餐。大家圍在一桌一起享用食物,其樂融融記得從哪裡看到過,漢族是分餐到合餐,西方以前合餐改成分餐了。希望方家能細細分說
唐宋時代的中國人吃飯是分餐的。
至於後來會變成一個碗里吃菜則是偉大的民族大融合的結果。
類似的文明倒退的例子還有很多, 例如宋朝時期的中國婦女有法律承認的私產和繼承權(奩產),還可以自主決定離合與改嫁。一是因為傢具的演變,高桌大椅的出現;二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影響。
你講的都是富人生活,窮人都是蹲著吃飯,也無所謂分餐合餐,一個鍋里攪
人生多了,盤不夠用
把一盤菜炒好了再分成好幾份再多洗好幾套盤子不麻煩嗎? 所以應該是飲食習慣自然的改變
推薦閱讀:
※關於蔣介石的有意思的照片?
※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徵服的情況?
※導致羅馬軍團在條頓堡森林戰役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哪些歷史劇毀人三觀?
※撞球為什麼擺成菱形或三角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