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openstack的部署架構的一點兒疑問?

在open stack的官網當中看到的是Networking Option 1: Provider networks和Networking Option 2: Self-service networks這兩種模式,這兩種都是計算、控制、存儲三類節點

但是在實際我看到網路上的相關說法都說流行的部署模式是將network作為單獨的節點,很想知道這三者那一類部署效果比較好,目前沒有看明白?


按照OpenStack文檔和實際的經驗來看,一般是將節點分為四類,控制(controller node),網路(network node),計算(compute node),存儲(storage node)。這四類節點並沒有排他性,也就是說可以將四類節點部署在不同的伺服器上,也可以將四類節點部署在一個伺服器上。這裡的節點(node),可以理解成服務的集合,服務可以理解成提供功能的一個個進程。例如圖中的一個個小方塊。四類節點只是對OpenStack的所有進程做了一個分類。至於實際部署時,哪個伺服器要部署什麼進程,成為什麼節點,完全取決於你的部署規模和實際的環境。比如:

  • 在我的開發環境,我是將控制,網路,計算,存儲都部署在一個虛擬機上,通常成為all-in-one。這種模式下,能部署的虛機數完全取決於我的虛機性能。
  • 在微型環境,為了部署更多的虛機,會將計算節點分出去,這樣環境中就有兩類伺服器,控制節點伺服器和計算節點伺服器。這裡的控制節伺服器點包含了controller+network+storage。但是,network和storage都是數據層面的服務,它們帶來的負載本身是不可預期的,它們可能會給伺服器帶來高的負載甚至造成宕機。將它們與控制層面的controller服務放在一起,不論是佔用伺服器的資源還是宕機,都有影響controller服務的可能。而controller作為整個openstack的核心,應當儘可能保證其不受影響。題主的兩個圖都屬於controller+network的部署模式,雖然storage被分出去了,但是仍然存在上面的問題。這種部署模式只適用於前期模型驗證(POC)。
  • 中小型環境,為了降低各類節點間的影響,會進一步分離,一般是將controller,network,storage,compute都單獨部署在不同的伺服器上(還會配合keepalived或者pacemaker實現一定的HA,這個就不展開了)。這個時候避免了2中的問題,數據層面的network,storage,自己負載高,那就高了,Controller仍然可以安穩掌握全局。

但是這麼做就沒問題了嗎?不一定。因為集中的網路節點帶來了單點故障(SPOF)和發卡流量(hair-pin)。如果想繼續擴大openstack集群的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 在大型環境,單點故障和發卡流量帶來的問題尤其嚴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會將一部分network node功能下發到compute node伺服器。例如下圖中,採用了DVR的network node只有一個SNAT服務。其他的L3,DHCP,Metadata都放在了計算節點。在一些其他項目,例如Dragonflow,甚至可以去掉network node。VMware NSX在配合OpenStack工作的時候,也沒有network node的概念。


說了這麼多,該不該有network node,取決於部署規模和環境。所謂的流行的將network作為單獨節點部署,也只是適用於中小環境。現在的趨勢是分散式部署network服務。


推薦閱讀:

哪裡有Openstack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下載?
準備學習 OpenStack,眾位大神有哪些教材推薦和經驗傳授?
openstack入門的書該看什麼,求推薦?
openstack未來發展前景怎樣?
Kubernetes和OpenStack到底是什麼關係?

TAG:OpenSt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