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PAK-FA(T-50/蘇-57)第二階段動力系統項目129(產品30)首飛?

12月5日,產品30型發動機在蘇-57(052號機)上首飛,試飛員為謝爾蓋·博格丹,試飛時間長達17分鐘


哪能港,是不是Izd.30,先打個問號吧。

視頻截圖上只能看到一個新的尾噴而已。

從圖上看這個新的鋸齒形nozzle很像是上個月12號還是13號在Авиационный форум AVIAFORUM.RU上流出的那個(而不是禮炮廠里的那個3D-PYBBN樣品),原Po大概一兩天之後就被和諧了,爆料人說這個nozzle是Su-57的正牌,給117用的(而不是30)。

我說的是這個:

至於這個噴管會不會流用到30上暫時不得而知。

所以左舷的這台發動機是真.Izd 30 還是換了新噴管的117,暫時不太好判斷。

雖然是UAC的官方消息,也要小心fake news,給你看的東西不一定就和描述完全一致。


謝邀。

產品30 的突然出現,說實話我被嚇到了。

儘管產品30之前的進度比較正常,但我一直認為應該在18年上天。

也許俄羅斯不能忍受Su-57的進展速度,決心像當年的Su-27那樣強推該項目。產品30的出現也意味著Su-57的研發即將進入新的階段。不出意料的話,新構型的Su-57應該很快就會出現。

產品30作為Su-57的目標發動機,對標的是美國的F-119。儘管已定型多年,F-119依然是一型極其優秀的發動機。推重比,可靠性還是壽命,都相當出色。但過去了20年,俄羅斯的航空業經歷了近十年的沉寂後,在普京的推動下,慢慢開始恢復自己的研發能力。今天的俄羅斯拿出一台部分的指標低於F-119,但總體持平或超越F-119的發動機,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我不認為這是117換尾噴管。禮炮廠建廠105周年的照片中,帶有鋸齒形尾噴管的新發動機和這次Su-57上的產品30結構完全不同。禮炮的新發動機更像拆了整流罩的F100。

圖為禮炮的新發動機

圖為F100


傳說

噗噗噗,看來 @多稜鏡 先生語文是真心不好

顯然, @多稜鏡 先生甚至沒有看懂我的意思

這個問題的核心,和潛艇吃水毛關係都沒有

潛艇從內陸船廠焊接完畢後,是需要用大型駁船和後勤船隊來運送到北德文斯克的

潛艇噸位真正影響的是大型駁船的吃水深度

而這才是受內陸運河限制的根本原因

噗噗噗噗

以下引用原К-493號艇長的回憶

「在蘇軍內部的對抗演習和潛艇對抗訓練中,705型潛艇都能夠輕鬆勝過裝備性能更好聲吶和噪音更低的671РТМ型核潛艇(V-3級)。仰仗出色的水下機動性,705型核潛艇能夠從容地閃避迎面襲來的敵方魚雷,並迅速佔據有利陣位發起反擊。」

「在對付比聲吶性能比671РТМ型更好的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時,我們會主動在航行過程中暴露自己,以引起洛杉磯級核潛艇的注意,然後突然改為靜音潛航。這時洛杉磯級核潛艇為了搜尋我們的蹤跡只能加速機動,我們正好藉此探知該潛艇的位置。另外,為了掩護己方的戰略核潛艇,洛杉磯級核潛艇也會經常暴露自己的行蹤,反過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曾將計就計,以洛杉磯級為線索,成功捕捉到敵戰略核潛艇的蹤跡。」

首先恭喜大將,在某禿頭普羅丟瑟的幫助下成功出道

https://tieba.baidu.com/p/5469720456?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qqfriend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9.0.8.0st=1512653306unique=4E9C929F298906D2606BB9E4F9EA9A90

奧保鞏大將您也配粉毛?

大將玩的好一手偷換概念,只提殼體材質不提殼體厚度和構型,還有臉把那一票球形/半球形厚度半徑比在5%以上的深潛器拉出來比較。

按照大將的思路,美系60年代末的單殼體的海豚和NR-1用著HY-80都有900+/700+的潛深,看來一定是美國人在吹牛逼嘍,垃圾般的80鋼艇怎麼可能比AK-25/29/32潛深還大?

毛系三代艇,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初,海軍司令部就將裝備導彈與魚雷的第三代核潛艇的戰術技術要求下達給了國防部第1中央科學研究所,要求制定新潛艇的戰技術任務書。參與的方案一共有11份,最終方案於1972年3月31日被蘇聯海軍司令С.Г.戈爾什科夫批准,新潛艇將配備4具533毫米及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並擁有800米的最大下潛深度。

這個時候,大將口中的孔雀石在搞什麼呢?

當然是以降低噪音特徵為主要目的的991

而在991的5個設計方案中,無論是Ⅰ/ⅠA號方案(全48-T17鈦合金方案)還是II/IIA號方案(48-T17+AK32),都在設計時便考慮到了鈦合金的使用,而五個方案中噸位最小的I號方案(4800噸)和全AK-32的III號方案(5900噸)在保證最大潛深均為600米的情況下,噸位差距足足達到了1100噸

大將看來還不是無可救藥,但這裡顯然刻意忽視掉了一個事情

鈦合金在殼體上的運用,是建立在和高強度鋼保持同樣下潛深度的基礎上維持了較輕的噸位和較好的機動性

而在這方面最高的體現,莫過於大將口中的705,那我也來啰嗦兩句好了

705的設計,可以追溯到1960年6月23日,蘇共中央和部長會議聯合下發了研製試驗型綜合自動化高速反潛魚雷潛艇705型的第704-290號決議

工程代號「天琴座」

水面排水量約1500噸,水下最大航速約45節,下潛深度不小於400米,艇員人數少於5人,自持力為50天

大將可能不知道,143所在草案設計階段時就發現艇體結構、全艦系統、螺旋槳軸、部分配件及管路使用鈦合金材料,不但可以減小排水量,且能夠保證 705 型核潛艇的下潛深度達到 500 米左右,比原本高強度鋼方案多出100米冗餘深度

500米左右

剛剛是誰說的不直接影響深度來著?

當然了,我們口中的705可能和大將眼中的705不是一個位面的

來,先跟我讀

ПЛАРТ

魚雷導彈核潛艇

至於您口中的「反航母巡航導彈核潛艇」

АРПРРК

飛航導彈水下核巡洋艦

請問您說的是哪個位面的混血種705呢?

60年2月烏斯基諾夫,戈爾什科夫,科托夫,和亞歷山德羅夫開會的時候可是明確指出該艇主要任務是針對敵方SSBN的獵殺

第704-290號決議可是明確寫著

「試驗型綜合自動化高速反潛魚雷潛艇705型」

瞎幾把扯淡也要有個限度吧

真當葉尼塞河是擺設?

至於大潛深……

當年針項目沒開始的時候693初設可是1000米起步的哦

半吊子水平也敢出來吹逼了?

來,我們繼續

大將這就很搞笑了

也許在大將的位面,945出了紅色索爾莫沃是要直接下水一路開進太平洋的

大將怕是不知道紅色索爾莫沃造好的945是要通過駁船走內河航道(奧卡河)拉到入海口的北德文斯克再進行舾裝的

為了控制噸位在7400以下

72年的945/800被砍成了945/600

74年的945M被砍成了945A/600

即便是945АБ也沒能把800潛深救回來

到底是誰該多讀讀書?

您家紅色索爾莫沃在1977年2月之前有能力處理鈦合金建造?

75年開始的兩年準備期被你吃了?

列寧廠為啥要放棄945任務?

為啥紅色索爾莫沃為了搶957會改成957T?

沒有需求那個船廠會傻逼一般專門造兩座各三工段的船台還有家鈦合金專用加工車間?

畢竟是用鍵盤造HY80海狼的大將,看著HY100的SSN21/22和HY130的SSN23的現成品也能裝看不見

21/22是焊接出問題了,怎麼了?

K-239焊接照樣花式裂縫導致回爐重造晚了4年才下水您怎麼不提了?

已經有661建造經驗的北德文斯克給705做前期技術試驗時實體艙段剛性連接點完全毀壞,焊接部位出現裂痕您怎麼不提了?

大將啊

大將啊

大將啊

真當換個馬甲我們就認不出來?

這就很爆笑了

微博是09年上線的

重兵器吧是11年竹子創立的

你這是哪個位面的微博?哪個位面的貼吧?

差點忘了,您在重吧最早發言記錄都在15年了

最後,這句話還要回贈給您


這應該屬於產品30發動機飛行試驗的一部分,不代表產品30已經完成,AL-31F在1979年就裝機試飛,到1985年才通過國家鑒定試驗。要完成產品30到底會花多少時間呢?這是一個問題。

當然,目前俄羅斯確實比我國快了一步,因為WS-15發動機還沒走到飛行試驗的階段(個人認為一年內會開始飛行試驗,即2019年1月前),但一時領先不代表能領先到終點。


以毛子一貫的吹牛逼風格,我實在懷疑這玩意到底是不是那個所謂18噸的產品30。

說不定只是和TG上次殲20那個新發動機差不多,殲20上次實驗那玩意也是鋸齒屁股,10月份飛的,據相關人士爆料是太行增推版,14噸以上的玩意。

如果這次是毛子吹牛逼(有可能),那也不能說明什麼。

如果不是毛子吹牛逼,說明毛子在新發動機,即產品30上比我們的渦扇15快了一步,當然我們的渦扇15應該明年就差不多可以試飛了,也沒有比毛子慢到哪裡去。

至於慢一年對於現在的TG來說還真的是個小問題。

T50(蘇57原型機)比殲20早試飛一年(2010年1月29日),到現在影兒都沒有。

殲20是2011年1月11日試飛,現在已經裝備部隊有一年了,蘇57最快可能要2019年(能不能達到這個速度還是很懸)。

並且蘇57那幾個技術有沒有解決還是個大問題,畢竟發動機還可以吃老本,其他一系列技術連蘇聯都沒研製多少,不知道你俄羅斯從哪裡吃。


1,俄羅斯還是有些老底的,土鱉還是有不少欠賬的,特別是在機械、材料、工藝、工程經驗等相關領域。這是產品30進度領先ws15的原因。

2,然而俄羅斯沒錢了人才老了,土鱉這邊追的很快,這就是T50開始進度領先J20,後來進度被J20反超的原因。

3,一款發動機從裝機試飛到正式定型的周期,並不比一款飛機從首飛到入列的周期短。誰(的發動機)笑到最後,還有待觀察。

4,但T50是很難笑到最後了,即便產品30能壓過ws15。隱身、航電、信息對抗、高性能彈藥,樣樣要補課。從最近楊總師的講話來看,這些指標更重要。

5,數據真沒啥好說的,ws15的國內論文都是隻言片語,甚至矛盾,從論文提到的進氣量和四代發動機的普遍單位流量推力推算,大概17噸,和產品30差不多。毛子發動機重量計算一直有不明水分,經常把乾重當濕重糊弄人。不猜也罷,反正定型的時候肯定和現在不一樣。

6,至於怎樣看待這次試飛,我感覺最主要是俄羅斯航空界鬆了一口氣吧。


毛子用頭做出來的發動機嗎?2333333

毛子現在還在拿用MAZAK的垃圾廠當示範廠呢!毛子你有種買幾套斯達拉格啊?

毛子你自己技術牛逼,有種做一台和國產KTurboM3000一樣的機床出來呀?

MAZAK這垃圾的功率和扭矩,鈦合金葉片一年產一片吧?

MAZAK這垃圾的功率和扭矩,鈦合金葉片一年產一片吧?

MAZAK這垃圾的功率和扭矩,鈦合金葉片一年產一片吧?

(重要的話要說三遍,評論區一堆看不懂這句話的)

坐等「火冒三丈.jpg」

(誰有T72/T90殉爆那個圖啊?

突破透平葉片加工專機,大連科德邁出萬里長征第一步 -科工力量

為了滿足透平葉片加工的苛刻要求,透平葉片加工專機一般都要求同時具備大功率、大扭矩、高轉速、高給進速度和高穩定、高精度的特性,而大功率、大扭矩、高轉速和高給進速度的強力切削往往和高穩定、高精度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因此透平葉片加工專機對核心關鍵零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並且必須採取一些特殊設計。

……………………

可以看到,LX451除了最大加工尺寸略小(工件最大長度2800mm,最大直徑600mm),電主軸功率和扭矩(28kW/181Nm)遜色於KTurboM3000之外,其他的核心和關鍵性能指標都佔有絕對優勢。

其電主軸最大轉速可達18000r/min;最大平移給進速度為50m/min,比KTurboM3000快2/3;B軸的最大擺動速度達60r/min,也大於KTurboM3000的50r/min;在精度方面,LX451的平移定位精度可達0.009mm,角度定位精度可達6″;尤其是在重複定位精度這一關係到加工精度穩定性的核心指標上,LX451的表現更是可以用「令人咋舌」來形容:平移重複定位精度達0.0028mm,而角度重複定位精度也達到驚人了4″,也就是說LX在平移和旋轉軸上的重複定位誤差都不超過KTurboM3000的六成,有的指標甚至不超過KTurboM3000的三分之一,這樣的精度穩定性在當今世界的同類設備中可謂無與倫比。

另外,儘管使用了西門子840D數控系統,但斯達拉格的數控系統里都帶有自己開發的優化模塊,尤其是在2005年收購英國自適應加工演算法開發商TTL(Toolroom

Technology Ltd.)之後,斯達拉格在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加工演算法方面的積澱已遠非其他廠商能望其項背。

知乎用戶:su-57和J-20哪個更強一點?

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說發動機發動機發動機,耳朵都聽起繭了。造發動機需要啥?數控機床啊。誰家機床最好啊?瑞士斯達拉格啊!(發動機葉片製造視頻,有人說發動機葉片不需要機加工?視頻標題的blade是啥意思?粉末冶金啥的弄出來的葉片胚料,並不代表它不需要機加工)

這瑞士的高級貨,你毛子買得起嗎?(別給我扯借口說什麼禁運!瑞士人只認錢!)毛子你拿山崎MAZAK給我懟一個四代發動機葉片出來呀?我估計毛子懟出一片,咱們都能懟出10片了。

你可以說咱們發動機垃圾,行,我沒意見,那連一台斯達拉格都 買不起 的毛子,是不是更垃圾?

鱔魚面:用高中知識告訴你 殲-20到底用的什麼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葉片形狀極為複雜,在生產出毛坯後,還需要大量的精密加工,可以說航空發動機的性能正比於其加工設備的性能。國際上技術水平稍差的機床公司,是有能力生產加工三代、三代半發動機的加工設備的,例如俄羅斯就是使用的日本山崎MAZAK機床。

至於第四代發動機,由於加工難度極大,當年還叫斯達拉格海科特(Starragheckert)的斯達拉格專門為F-119的製造研發了著名的「超級星座」葉輪加工專機,超過其他對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第四代發動機葉輪加工設備生產商,同時它還深度參與了F-119、F-135和LEAP-X等發動機的製造工藝規範的制定。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今天的斯達拉格為了配合我國的「兩機專項」,專門研發了針對透平式動力機械零部件製造的新一代柔性加工中心,並同樣深度參與了我國兩機專項中最重要的那些型號的製造工藝的研發。

斯達拉格集團向媒體展示為中航工業量身定製的針對透平式動力機械零部件製造的柔性加工中心,請注意中文展板上中航工業的logo,以及相關中方人員(現在相關單位已轉屬中國航發)。視頻展示了加工中心對碳纖維複合材料葉片的強大加工能力,還可以加工多種尺寸多種形狀的鈦合金、高溫合金和特種陶瓷等材質的葉片,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先進的渦輪葉片智能柔性生產線。(視頻鏈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4118285)

從斯達拉格近二十五年的歷史可以看出,F-119的生產設備已經落後了我們10年,那麼WS-15的性能指標肯定高於F-119(壽命指標還暫時落後)。實際上在2016年,WS-15的製造工藝已經分批刊載在《航空製造技術》上,這一大批複雜工藝只可能是用於第四代發動機。這些論文的公開發表,說明WS-15的各項新型工藝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即將進入工藝定型環節,也就是說在WS-15在航展前已經完成了設計定型。

實際上,在殲-20表演之後的大半年裡,央視不止一次說過殲-20使用了國產發動機,不過這大半年裡「毛髮黨」們 「WS-15發動機要在2030年才能定型生產」 的這類話仍然能夠大行其道,這大概是因為一個謊言,需要更多謊言來掩飾吧?


「這是帝國最後的榮光。」

上周末,俄羅斯米格設計局總設計師在辦公樓自殺未遂。已經切斷了自己喉嚨,被同事發現,及時送往醫院,成功脫離生命危險。https://xw.qq.com/cmsid/20171201A0DQXZ00

蘇57的問題真不是發動機推力大一些就可以解決的。0.4㎡的RCS,你在給他上大推力發動機都沒用,因為人家又不會跟你狗斗。

產品30真正適合是用在Su35上面,成為最強三代半。用在蘇57這樣粗燥的平台上面,有些浪費了。蘇57這個平台是沒救了,產品30算是推銷給印度的一個賣點吧。

希望印度人趕緊剁手買買買,別他媽猶豫了,拯救一下俄羅斯的重工業。

目前產品30發動機的具體壽命,經濟性,維護性也不清楚。現在發動機不但要推力大,還要求經濟性,壽命長。總體上,俄羅斯發動機項目確實要比中國目前做的好。但潛力有限,沒有希望趕上美國。

俄羅斯憋出了產品30,那麼大飛機的PD14可能也有點譜了,但千萬不能指望他們能趕上美國。現在俄羅斯畢竟還是准盟友,俄羅斯太弱對我們也是不利的。要是我們的CJ成熟時比較晚,有PD14可以用的話,我想中國空軍還是心動的。畢竟戰略運輸機方面我們太缺乏了。

然而我們也絕對不能指望俄羅斯有什麼實質的進步,要追趕美國,必須靠我們自己。WS15和CJ2000是我們硬著頭皮也必須自己發展下去的。必須要做好。

最後,恭喜俄國的發動機科研人員。這確實是俄羅斯最近難得的一件喜事。


印度空軍發來賀電


謝邀 這種飛機問題可能需要邀請一名機務來回答顯得更專業~


武陵人以捕魚為業,zhihuer也繼承了這一傳統


第一:這個動力系統的真實性存疑。

第二:T50是否夠格競標的關鍵點還真不好說是動力系統,它那個布局誰看誰蛋疼。

第三:三哥啊趕緊加錢吧!俄羅斯廁所沒紙啦!


推薦閱讀:

普京是不是靠戰爭給自己的總統位置續命?
最近俄羅斯特工大膽在街頭露面,並大部分被政府發配邊疆,這是否是陰謀?
一戰時期俄羅斯軍隊表現如何?
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是不是很失敗?
如何看待普京視察軍工廠時軍官拉斷所察汽車門把手這一事件?

TAG:軍事 | 航空發動機 | 航空 | 俄羅斯 | 俄羅斯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