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有一碗特色的面或粉嗎?


嗯,先上段來自網路的資料,然後再從一個土生土長山西人的角度逐一評價啦^W^

「一、煮食類用開水煮熟後加佐菜食用的麵食品

【鏟片片】高粱面製品。將面和好放到手板上麵食工具,類似乒乓球 拍形狀的手板,木製,用小平鏟鏟入鍋內,煮熟後加菜。

【握溜溜】高粱面製品。將面和稀,用手緊握麵糰,順指縫流入鍋內煮熟,食用時加菜與佐料。

【搓魚兒】高粱面或小麥面制以約玉米粒大小麵糰用兩手掌搓圓、壓扁,形似小魚,煮熟後加菜食。

【撥孤兒】高粱面製品。將和好的面拍扁,放在手板上,用筷子順板邊擠成細條入鍋,煮熟後加菜食用。

【切板板】高粱面或玉米面製品。將面和得軟硬適中,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扁後,用刀切成細薄片直入鍋內,煮熟加菜食用。

【流流尖】豆面製品。將豆面和稀,用筷子挑上流入鍋內,稍煮即成,食用時配佐料。

【和子飯】玉米面或高粱面製品。將面和勻,用礤子把蘿蔔、瓜等擦成絲兒或片兒的工具,四周木架呈井字形,中間有一凸起金屬片,上有扁平狀小孔,翹起的鱗狀部分為薄刃片,把面擦入鍋內,與稀飯同煮,食用時加佐料。

【擦圪蚪】高粱面製品。用礤子將面擦成扁形長條狀入鍋煮熟,食時加菜、佐料。

【抿圪蚪】高粱面、粉製品。將和好的面放在抿床。麵食工具,基本結構與礤子相似,不同之處在於,中間為銅片,銅片上的小孔呈 小圓形上,用木質抿拐子與抿床配套使用的工具反覆擠壓,擠下圓形圓條,於沸水煮熟,食用時加各種菜肴與佐料。

【捏餑餑】高粱面製品。工具,圓形片,上有小圓孔,用木塞擠壓可將面壓成小短條狀,與抿床作用相同擠成細短條煮熟,食時加佐料和菜。

【河撈撈】蕎面、高粱面製品。 將面和好,用河撈床壓入沸水中煮熟,加菜、佐料食用。

【碗撥孤兒】高粱面製品。將面和稀,放入碗內,用筷子順碗邊擠入鍋內煮熟。食用時加菜、佐料。

【糊糊】玉米面、製品。將面均勻撒入鐵鍋內正在加熱的涼水中,用擀杖或小平鏟不斷攪動,使漸熟而不糊鍋,呈涼粉狀,吃時加「蘸水水」(佐料水)紅柿或醋加蔥、蒜、辣椒等滾熬而成。這是百姓愛吃的家鄉麵食。

【圪朵朵】玉米面、高粱面或蕎面製品。將面和得較硬,取黃豆粒大小麵糰,用拇指在另一手掌上加壓滑行,呈捲曲狀入沸水中煮。食用時加入湯菜佐料。

【拖魚兒】玉米面、高粱面制 品。把面和成糊狀,將菜一般用白 菜、青菜等綠葉蔬菜蘸上面糊在開水鍋中氽一氽。把食物放入沸水裡稍微一 煮,蘸調料水食用。

【包皮面】又名銀裹金小麥面、 玉米面、高粱面製品。將小麥面擀成圓形薄片,中間包入玉米面或高粱面 片,壓扁擀成薄片,切條後入鍋,食用時加菜。

【忽突突】高粱面製品。將菜煮成七八成熟,放入切好的面,煮熟直接食用。

【煮疙瘩】將粗玉米面和好後, 拍成拇指厚、直徑約四厘米的圓形片,入鍋同小米稀飯同煮,食用時與湯一起吃,就鹹菜。

二、蒸食類即用籠屜蒸熟後食用的麵食

【谷來】玉米面、高粱面製品。 將豆角、山藥蛋、加麵粉搓成小顆粒狀入籠蒸熟後,或 直接食用,或用油炒後食用。

【石窩窩】高粱面用沸水和好, 將小塊面拍成手掌大小的薄片入籠蒸熟,出籠後切成細薄片,加菜或放佐料水食用,也可炒著吃。

【螺絲】高粱面或莜麵製品。將面用沸水和好,將拇指大小麵糰搓成兩頭尖的小魚形薄片,壓扁,用小平鏟在秸箅用高粱秸做成的圓形箅子上擠壓成螺絲狀入籠蒸熟,蘸「蘸水 水」調料水,用西紅柿等熬成食用。

【窩窩頭】將粗玉米面用涼水和好,做成小球狀,入籠蒸熟即可食用,就鹹菜。

【蒸圪搓】將高粱面用沸水和好,取拇指大麵糰,在案板上搓成一 尺長、兩頭尖的細圓條,入籠蒸熟, 加佐料水、鹽、辣椒、蒜水食用。

【餾圪蚪】將高粱面用沸水和好,用礤子擦成捲曲小片狀,上籠蒸 熟後,加黃菜、佐料水、辣椒、蒜水 食用。

【煙突突】將高粱面用沸水和好,擀成薄片,捲成筒形,入籠蒸熟後切成細條,加佐料食用。

【黃日】即發糕。將磨成細粉狀 的玉米面和好,發酵後加糖上籠蒸 熟,就鹹菜食用。

【栲栳栳】高粱面或莜麵用沸水和好,用兩手或大理石板將小麵糰擠 壓成貝殼、筒狀、螺絲等形狀,蒸熟 後加佐料水食用。

【糊沓沓】玉米面製品。將面與擦成絲的西葫蘆和成稠狀 的麵糊,加入佐料,放到鏊子上翻烤,熟後直接食用。這是最具平遙特 色的食品之一。

【撥爛子】高粱面製品。將面加水攪拌成約高粱顆粒大小付蒸,出籠。微炒即可食用,食時就鹹菜。

【菜角角】高粱面製品。將面用沸水和好,擀成圓形薄片,中間包入 用胡蘿蔔做成的餡兒,捏成圓錐形, 蒸熟食用。

【菜蛋蛋】將黑菜或山藥絲加面 和勻,捏成雞蛋般大小,上籠蒸熟 後,蘸調和汁食用。

【黑菜圪搓搓】將黑菜與高粱面 加水和勻,製成小魚形上籠蒸,熟後 蘸調和水食用。此食品也被淘汰。

【黑菜窩窩】將黑菜與高粱面和 勻,捏成甘薯大小的圓狀物,入籠蒸 熟即可。舊時食品,已淘汰。

【豆腐渣窩窩】豆腐渣與高粱面 製品。將豆腐渣稍加面、佐料拌勻, 捏成窩頭形蒸熟,直接食用。

三、爐食類即用鏊子烙成的食

【火燒】玉米面製品。將細玉米 面加油、水和勻,做成餅子形狀後放 鏊子上烤熟。

【黃兒煎】將玉米面加佐料和稀,用勺舀到燒熱的鏊上,用攤子攤平烤熟,直接食用。」

————————————————————

別看上面寫這麼多,其實很多都是幾十年前山西土著喜歡吃的。。我點了點,這裡面我吃過3以上的,也就是十樣左右。

1.和子飯。這個其實就是麵條小米和各種菜「融嘟嘟」(山西方言)煮一鍋好嗎?!只不過,各地做法不甚相同,而具體到各家口味又有些許差異。(有的會熬得麵條很「寡」,而有的會熬得湯與面很「融」~兩種各有各的香~)總之,是冬天很普遍的一種晚餐湯飯啦!——倘若要評選家的味道,首要必須是它!最暖胃最舒心!

2.擦圪蚪(其實就是擦蝌蚪方言版)。這個不敢恭維啊~反正我姥姥最愛,她七十多了牙口不好,吃麵條什麼的雖不費力但不爽,於是——一有機會她就擦啊我擦!我感覺面之所以好吃就是在於勁道,但這種麵食很軟很糯,個人不喜歡,但推薦給老年人~

3.抿圪蚪。這個不錯,奶奶喜歡做。但是太久沒吃抱歉我記不太清它的樣子=_=至於與2的區別,好像是用的面不一樣,等我查證了再改正~

4.糊糊。這個一年四季都經常吃的說!做得好了真心好吃到爆啊!因為是糊糊,所以入口綿綿的,微甜,暖到心底~冬天喝最暖身體了~同樣推薦給牙口不好的老人~食材是玉米面,粗糧挺補~

5.煮疙瘩。這個姥姥奶奶都拿手,其實就是玉米面和成小圓餅狀,內夾少許糖,下進粥啊湯啊。這個不太好做,得老輩出馬,內包的糖挺重要。但我其實不太喜歡玉米面微苦的味道~這個看個人喜好~

6.黃日。嗯超級好吃不多說!不過不是特色,別地兒也有。

7.栲栳栳。沁源縣特色啊,超贊。姥姥沁源人。但該麵食未來略擔憂,因為失傳可能性不小,即使本地人也很少吃到了~十幾年了我就吃過兩次~但是真的很好吃為什麼沒人賣呢!唉!

8.撥爛子。姥姥愛做。山西本地人吃的也不多。我,依舊不喜歡=_=

下來說說比較大眾的吧~猛然發現順序略不對~

1.刀削麵。這個不能更愛啊,吃一輩子都不膩!面片呈四方型,比一般面硬些,勁道,配上澆上「臊子」好吃到不行~啊口水~

2.餄烙。今天看了眼《舌尖上的中國》就拍到這種麵食,用特製的一種壓餄烙的壓子,槓桿原理壓出園條面。既然是壓出來的可見它的勁道是很足的~口水~

3.貓耳朵。這個能怎麼沒有呢!摔!貓耳朵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個像貓耳朵的面……片?(不恰當,請自行腦補貓耳朵的樣子,很形象的)好吃在有嚼勁~不行大愛這個~

先寫到這兒,全部手機打不能配圖~話說你們好意思不給個贊嗎~有時間再補充= ̄ω ̄=


有啊,新疆的炒米粉,只有新疆人知道,誰吃誰知道。

PS:每次假期一回家都要和朋友約好去吃……


廣西南寧,老友粉。

——————以下為百度——————

陳大培是南寧老友粉技藝傳承人之一,與老友粉有著很深的情感。他介紹,南寧老友粉有著一段有趣的來歷:據說在上世紀30年代,有一患風寒感冒、胃口不開的食友,到酒樓找大師傅給他煮點面吃。師傅獨出心裁,用爆香的豆豉、蒜茸、辣椒、酸筍、醋、胡椒粉、碎豬肉混合在一起煮了一碗麵條。熱、辣、酸、香的麵條頓時使他食慾倍增,還發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食客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來」的牌幅,「老友面」從此得名並日漸揚名各地。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新疆炒米粉


廣西,桂林。

桂林米粉。

實際上如果有的選我並不太喜歡吃桂林米粉,我更喜歡柳州螺螄粉。

對的,柳州螺螄粉,被北方人吐槽是一股大便味道的黑暗料理的粉。

我的大愛啊!


(修改問題字數不能超過3000字,於是搬到評論里來了)

不知道中國的每個城市是不是都有一碗當地的特色麵條或是粉呢?作為一個粉面愛好者非常想知道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名面名粉外,還有哪些散布在大城小鎮的美味粉面呢?

快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家鄉的那碗麵條或粉吧,或是你最愛的那一碗也可以。

如果方便的話可以附上圖片,沒有也沒關係,我會根據大家的回答去網上找圖片,然後整理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 (現已有20多種,歡迎補充,多圖慎點)

我先來,我的家鄉貴陽最有名的就是腸旺面啦~

  • 腸旺面又稱腸益面,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漢族風味麵食。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腸」即豬大腸,「旺」則是豬血,加上麵條,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腸旺」是「常旺」的諧音,寓意吉祥。貴陽市區內各小吃街均有賣。 腸旺面的特色還在於它的麵條製作工藝有些特別。腸旺面所用的麵條為手工雞蛋麵條。製作時用上等麵粉500克,加入4個雞蛋、少許食用鹼及適量清水,經反覆揉搓製成水調麵糰。然後將麵糰放在特製的案板上,經反覆摺疊擠壓製成薄如綢緞的麵皮,再用豆粉作撲粉撒在麵皮上,將麵皮摺疊起來切成細絲狀。整個操作過程有「三翻四搭九道切」之說。 麵條口感相當的勁道~ 歡迎大家來貴陽吃呀

  • 一樓答主:浙江湖州 爆魚面 (百度百科上面相關介紹不是很多,歡迎添加~)

    • 二樓答主:貴州羊肉粉, 羊肉粉是貴州省的民間小吃,是當今貴州人早餐的主食。羊肉粉起源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早些時候是很少吃羊肉的,羊一般都只用作民間祭祀用,人們不吃羊肉,是因為嗅不慣羊的那種膻味。八十年代初以後,人們逐漸摸索出用芫荽和蒜避膻的方法,羊肉粉的生意才開始紅火起來。滾燙的羊肉湯,火辣辣的油辣椒,細膩的肉片,再配以白玉般的米線,一碗羊肉粉,直叫吃粉人一身大汗淋漓,意猶未盡。(其中遵義和水城的羊肉粉最有名哦)

    • 三樓答主:廣東竹升面, 竹升面是廣東省漢族傳統麵食,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竹升面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麵條、雲吞皮的一類麵食。看起來簡單,但每個環節都很講究。選用的「竹升」太大,壓打出來的麵食軟硬適中;太細會使麵條沒彈性。通常用手搓面處理後,用「竹升」壓打1.5-2小時。(到了廣東果然就好清淡啊)

    • 四樓答主: 南昌牛骨粉

    • 五樓答主:武漢熱乾麵,是武漢市頗具特色的漢族小吃。原本是武漢的地方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歡迎。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也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諸多人喜歡的麵食之一。

      熱乾麵與北京的炸醬麵、河南的燴面、山西的刀削麵、陝西的臊子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麵食。熱乾麵的麵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漢熱乾麵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世界。

    • 六樓答主:西安 biangbiang面(百度百科上也是用拼音替代的,實在打不出來) 陝西關中民間傳統風味麵食,特指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通常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麵條。

    • 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傳統麵食,以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最流行。也是西府(今陝西省寶雞市)名小吃。陝西省臊子面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 七樓答主:陝西 懶麻食

    • 八樓答主:浙江台州 薑湯面, 台州的代表性麵食 。它的精彩之處除了豐富的澆頭(有蝦干、豬肉絲、筍絲、香菇、金針菜、荷包蛋、豆腐皮子、青菜、蟶子等),還在於它微辛濃郁的湯——帶著薑汁特有的香味。

    • 九樓答主:新疆炒米粉

    • 11樓答主:皖北 雜麵條, 雜麵就是大豆玉米紅薯這些五穀雜糧的麵粉做成的麵條,放上老家的乾菜如芝麻葉,雞湯作為湯汁,吃的時候根據個人口味佐以辣椒油,芝麻油。

    • 皖北太和板面 , 板面起源於三國時期,是安徽太和縣的特色麵食。以上等麵粉做面胚,以羊肉、等幾十種香料做湯料。有著吃到嘴裡濃香辣的美味,更有散發十里飄香的香味。讓人有種欲罷不能,不得不吃的衝動。

    • 12樓答主:山西 刀削麵, 漢族麵食。流行於北方。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 13樓答主: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是蘭州著名風味小吃。傳說起源於唐代,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一說正宗的蘭州牛肉麵起源,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所始創的,其製作的五大步奏無論從選料、和面、醒面,還是溜條和拉麵,都巧妙地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麵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圖片來源於馬蜂窩 瘋峰峰)

    ---------------------------------------------我再把所有我知道的補充一下----------------------------------------------------

    • 陽春麵, 漢族特色麵食。又稱光面或清湯麵,是指一種不加上任何菜肴配料而只有湯的麵條,常見於中國上海地區。煮這種面的麵條一般沒有規限,細如龍鬚面或者粗如寬面均可使用。陽春麵的名稱起源於農曆十月的別稱「小陽春」。相傳由於這種面的價格是十分錢一碗,因此被冠以陽春麵的美名。一說是因為有雞蛋和蒜苗,雞蛋代表太陽,蒜苗代表春天,所以冠以陽春麵。(圖片 By酸菜兔)

    • 杭州 雪菜肉絲麵

    • 溫州 海鮮面

    • 福建 沙茶麵, 沙茶麵是印尼著名的面類小吃,而中國的沙茶麵發源於福建,其妙處在湯頭。主料之一的沙茶是選用上等的大骨,經拌鹽腌制兩個月以上,再磨細,將蝦醬、蒜頭醬按先後順序加入沸油炸透,待冷卻後加入五香粉、咖哩粉、辣椒粉、芝麻、花生醬等製成。

    • 廣東 腸粉,腸粉起源於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咸、甜兩種,咸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廣東腸粉主要流派有兩種,一種是布拉腸粉,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

    • 桂林米粉 ,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 雲南 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漢族小吃,屬滇菜系。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地區。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 所屬菜系滇菜。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這才是正宗過橋米線該有的樣子啊!)

    • 四川 宜賓燃面, 燃面是四川省宜賓地區最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名小吃之一,原名敘府燃面,舊稱油條面,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小吃選用當地優質水麵條為主料,以宜賓黃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干,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

    • 成都 擔擔麵, 漢族特色麵食。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說自貢小吃,起源於自貢)。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麵條細薄,滷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 重慶 酸辣粉,是四川、重慶等地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 「酸辣粉」主粉由紅薯,紅苕,豌豆按比例調和,然後由農家用傳統手工漏制而成。酸辣粉源於四川民間,取食材至當地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酸辣粉的來歷,廣泛流傳著這樣的典故。四川、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當時是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三人結義後, 桃園的主人專門為他們做的飯菜,選了當時比較為人喜歡的紅苕粉做主料,寓意這三人的友情像這粉條一樣綿長,又加了一種特辣的小尖椒,和老壇酸菜以及紅糖與黃蓮在裡面,劉備的意思是要讓三人明白酸甜苦辣都不怕,四川酸辣粉、重慶酸辣粉由此演變而來。

    • 貴陽 花溪牛肉粉,發源地貴陽花溪地區,是貴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其獨特的湯料,由多種名貴中草藥精心嚴格製作,做出的牛肉粉與眾不同,湯鮮味美,肉香。吃過的人讚不絕口。花溪牛肉粉選用上等黃牛,精製米粉,多髓牛骨,熬成鮮濃原湯,加上爽滑的蒸氣米粉,配以醇香的牛肉,添上開胃的泡酸菜,點綴以新鮮芫荽,如果您能吃辣,加上貴州特有的香炒辣椒面,一碗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的牛肉粉躍然呈現。花溪牛肉粉風味獨特,受到人們的喜愛,除了品味以外,喝上一碗香氣誘人、鮮味濃郁的牛肉原湯也是一種美味的享受,人們都把它當做早餐、午餐、晚餐、休閑食品,隨時隨地都在吃。(真的真的,非常好吃,是貴陽為數不多沒有辣椒清淡的美味)

    • 河南燴面,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葷、素、湯、飯聚而有之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湯好麵筋,營養高。燴面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等。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面,是河南齊名的三大小吃。燴面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湯好麵筋,營養高。

    • 山西太原 打滷麵,打滷麵是山西一帶的漢族傳統麵食。山西太原打滷麵也較為有名,趙樹理的小說中亦有描述。華北地區各省也有該面。打滷麵的做法多樣,風味不一,用料也多種多樣,隨用料、做法不同,亦有不同風味。打滷麵分「清鹵」「混鹵」兩種,清鹵又叫氽兒鹵,混鹵又叫勾芡鹵,做法固然不同,吃到嘴裡滋味也兩樣。打鹵不論清混都講究好湯,清雞湯白肉湯羊肉湯都好,頂呱呱是口蘑丁熬的,湯清味正,是湯料中雋品。氽子鹵除了白肉或羊肉香菇,口蘑,乾蝦米,攤雞蛋, 鮮筍等一律切丁外,北平人還要放上點鹿角菜,最後灑上點新磨的白鬍椒,生鮮香菜,辣中帶鮮,才算作料齊全。

    • 北京 炸醬麵, 漢族麵食。流行於北京 、天津,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也有麵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 「過水麵」。

    • 江蘇鎮江 鍋蓋面, 又稱伙面,是江蘇省鎮江市家喻戶曉的地方漢族傳統麵食。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以獨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藝、混合型的口味,2009年10月在天津「第十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八屆國際美食博覽會」上,喜獲「中華老字號百年名小吃金鼎獎」,已成功申報為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吉林 延吉冷麵, 是馳名國內外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民族食品。其中尤以蕎麥麵冷麵為著稱。一般用牛肉湯或雞湯,佐以辣白菜、肉片、雞蛋、黃瓜絲、梨條、蔥絲、辣椒、味精、鹽等。食用時,先在碗內放少量涼湯與適量麵條,再放入佐料,最後再次澆湯。

    • 江蘇 崑山 奧灶面,是江蘇崑山漢族名點之一,屬於蘇菜系。到蘇州崑山遊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麵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鹵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

    • 杭州片兒川 , 片兒川是浙江杭州地區一種著名的漢族傳統湯麵,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餘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於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後回味無窮。片兒川的價格適中(一般在10-15元人民幣左右),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

    • 南京 鴨血粉絲, 鴨血粉絲湯是南京著名的風味小吃,由鴨血、鴨腸、鴨肝等加入鴨湯和粉絲製成。口感鮮香,爽口宜人。鴨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福建建甌,豆漿粉。建甌人特有的早餐——豆漿粉。他們把豆漿作為青米粉條的好湯料,用醬油、紅酒、味精、薑末、蔥花作調料加上一碗燙熟的米粉,這味傳統美食即名豆漿粉粉。豆漿粉的調料,醬油、紅酒、味精、芝麻油均由店家加好。蔥花、薑末、辣椒則置桌前,隨顧客需要自己選加。豆漿粉是建甌特有的,是除去建甌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

    豆漿粉風味獨特,在於選料、製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當天製作的「生粉」,粉條粗細要適中,製作豆漿要選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細。開水沖漿,濾去豆渣,下鍋煮沸。豆漿的濃淡最緊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燙米粉,再沖豆漿,後加調料。粉條要燙透,豆漿要熱夠。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以前小學上學的時候早飯都是去街邊的粉店吃豆漿粉,現在出來上大學了,每次回家之後早起吃豆漿粉都是假期的任務之一,雖然早上根本爬不起來。這已經代表了家鄉的味道。

    PS:大部分人不知道建甌,順便科普下。建甌古代為建州府。福建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大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古代建甌還是個大城市呢,現在沒落了。


    看來沒扯到我的家鄉的特色粉和面啊,哈哈哈,不過也是,地小不出名,也沒啥營銷手段來推廣,不過味道簡直就是棒極了。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對家鄉特色的過分渲染,不過好不好吃,吃了就知道。

    本人湖南常德人,前幾天看到叫獸易小星在韓寒的one一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湖南米粉的文章,裡面有提到「湖南米粉也會有不同流派,出名的是常德牛肉米粉」,好了,這便是我要提到的家鄉特色粉:湖南常德牛肉米粉(該粉為常德米粉的一類,不過最為出名,吃得也最多,顧只介紹這個)。在此也歡迎大家看完本人回答後去品嘗一番,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說到這兒先上個圖:

    然後我再繼續談。常德牛肉粉,其粉為米粉,大家常看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或者天天向上就會聽到何炅或汪涵用常德話說一句:你是要七圓滴,還是七扁滴(「七」為吃的常德方言)。當中的「圓」和「扁」便是對常德米粉的一種描述,所謂「圓」就是圓柱型米粉,如上圖所示,這也是常德米粉乃至整個湖南米粉吃的最多的,不過常德米粉並不限於此。在常德牛肉米粉中(或常德米粉)分為兩類粉、一類面,兩類粉有前面提到的「圓」粉,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米粉,而另一種則是「扁」粉,當然在當地並不會這樣說,在常德地區統稱為米面,在湖北湖南其他地區有稱為寬(米)粉的。(如下圖)

    (這是常德牛肉米面,也屬於常德牛肉米粉中的一類)

    然後,是面,此面非北方的拉麵,而是一種叫做「麥面」的面,其中手工麥面味道最佳,吃起來相當有勁道。雖然牛肉麥面不屬於粉,但是同樣歸在常德牛肉米粉中,其口味口感甚至不亞於米粉和米面。

    上面是簡單的介紹了下常德牛肉米粉的三個品種。接著便是她的兩大作法:有湯(最為普通和吃的最多的),和干挑(即干拌面)。帶湯的,通常去粉館吃不用特別說,只要說來一碗牛肉粉即可。其湯濃,味重,油厚,成紅色,帶牛肉味,好的粉店的湯都是用牛肉熬出來的,在湖南常德,只要是正宗常德牛肉米粉店(在此推薦一家最有名氣的:常德津市牛肉米粉店和常德津市劉聾子牛肉米粉店,也就是說常德市最有名的牛肉粉要屬津市市的。)就不用擔心其是否用的是地溝油,是否用的是正宗牛肉,湯是否是牛肉湯,這個完全不用擔心。好的湯粉,牛肉也是純的,有時候食客們還會加一個滷蛋。

    接下來是干挑(干拌面)。關於干挑,也就是不加湯的,雖沒有牛肉湯的滋潤,味道同樣值得讚歎。不過干挑還得是面(個人觀點),如果是米粉或米面其口感和味道會差一些,而用的是麥面的話就不一樣的。個人認為是不亞於四川擔擔麵和武漢熱乾麵的(各有千秋吧,哈哈哈)。關於牛肉乾挑麥面對於學生外賣黨來說也是最易攜帶的,曾經高中一段事件我幾乎每天早上都吃干挑麥面,那口感簡直讓人。。。。(諒解諒解,個人情感泄漏了不好意思,哈哈。)

    湖南常德牛肉米粉知名度貌似僅限於湖南,外地人幾乎都不知道,並且擴散也不廣,但其口味絕不亞於所謂的全國十大粉或者面。

    再次歡迎大家去品嘗。(貌似北京有比較正宗的,聽說在那兒吃的都是我們常德人,還沒有什麼外地人去吃。)


    炒米粉這玩意暫時還代表不了新疆吧,要說王道毫無疑問得是拌面雙雄、揪片子、納仁跟黃面烤肉好不好

    過油肉拌面:

    碎肉拌面:

    揪片子:

    納仁(馬肉的!!!):

    黃面烤肉:


    欽州二馬路豬腳粉


    過橋米線

    毋須多言了吧


    我大西安 biang biang面唄~

    再送上一發三合一臊子面~


    浙江湖州 爆魚面

    南潯雙交面_南潯特產南潯雙交面專題


    川味麵條。。。。四川都沒有的「川味麵條」

    鄒城川味麵條_百度百科


    南昌炒粉和拌粉。

    早上吃的時候配上瓦罐湯,感覺一整天都是元氣滿滿。

    南昌炒粉和拌粉做法也很簡單噠,炒粉大火炒肉絲(也可放雞蛋噠),加青菜,放米粉,翻炒後加醬油和鹽就好,其他材料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拌粉的話江西人一般說腌粉,煮熟的米粉在開水中燙過撈出,加入鹹菜蘿蔔乾醬油鹽辣椒蔥姜蒜什麼的再用筷子拌均勻就可以開吃了。

    這兩樣雖然做法都看起來很簡單,似乎不成特色,但是只有吃過的人才懂其中的美妙哇!!!尤其是米粉,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

    高中時的早餐十有八九都被這兩樣佔據了。

    就算在外面也會時常想起,而回家的時候必吃這兩樣。

    大學在廣西讀,桂林米粉和柳州螺螄粉還有南寧老友粉我就不說啦,說一個較為冷門的:融安濾粉。

    真的好好吃噠,算得上是當地的特色了。濾粉是用磨好的米漿濾出粉條現場製作的,每次吃大大一碗~不過今年剛畢業離開了廣西感覺以後都不太可能吃到濾粉了。


    湖南魚粉

    衡陽臨湘江,古人多以打漁為生,漸漸的便有了魚粉。魚粉主要看的是魚,魚一定要現宰現煮,否則就失去了魚粉的鮮香,魚塊要切得適當,否則影響口感。再配上絲瓜、魚蛋羹,這一碗魚粉就是非常棒的一頓了!!!


    我是新疆人,我確實愛吃米粉,但我覺得最有特色的新疆麵食絕對是拉條子,又叫拌面!過油肉拌面!


    薑湯面,註:圖片來自於網路。配菜什麼的其實也不是特定的,按個人喜歡可以隨便加加的。


    廣西柳州融安縣濾粉


    安徽巢湖 泥鰍下挂面

    舌尖里提到的蕪湖小刀面我們這裡也有


    推薦閱讀:

    如何認真的去設置一個問卷調查的問題?
    王家明美是誰?
    如何評價格拉蘇蒂?
    最勁爆的玩具是什麼?
    你心中最漂亮、最經典的手錶是哪一款?

    TAG:美食 | 調查類問題 | 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