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羅馬、法蘭克王國跟秦朝走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這能不能算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羅馬帝國的兩個兒子成了2個國家,法蘭克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兒子分裂成了3個國家,秦國也很大地盤,形成了書同文,車同軌的局面…
我又要老生常談羅馬沒分裂的事情了,懶得多說,看看我以前的答案吧
如果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不分裂,那未來的歷史會如何走向? - lzhalzx 的回答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和土耳其帝國有關係嗎??如果有的話,是什麼關係 - lzhalzx 的回答
好了,不管你怎麼看待羅馬「分裂」吧,總之為什麼他們要弄出兩個皇帝,弄出東西區別來?
首先,羅馬文化上始終不能統一,東方的希臘文化,無論從文化的發展還是希臘人/希臘化的其他民族人口數量來說都要強於拉丁文化和拉丁人,羅馬雖然政治上征服了他們,但是文化上做不到。實際上希臘人對拉丁人多少還是有點見蠻子的瞧不起。就像滿清不可能實現對漢人的同化一樣。但是另一方面,拉丁文化也不是什麼非常落後野蠻的文化,它相對也是很有活力和影響力的,而且擅於從希臘文化中吸取養分。這樣的兩個差距不大的文化,弱勢的一方又佔有政治優勢,最終在古典羅馬的400年間也沒能實現互相同化或者融合.
假如說中國古代征服了印度,估計也會是類似的情況吧,文化的體量到了一定級別就很難被整體同化了,而政治上的穩定是不可能永遠保持的。從這種意義上說,羅馬最終藉助基督教實現的超越了民族和文化範疇的「普世帝國/普世教會」的集體認同,是要超越了當時任何其他國家的,堪比今日的「美國夢」。
政治上說,羅馬有多個皇帝,各管一塊,本質上的原因就是簡簡單單的「管不過來」而已。羅馬的領土面積,全盛時期據說有590萬平方公里,實際上正常時候是400~500萬平方公里之間,再加上一個體量巨大的「內湖」地中海,要統治整個帝國,對於古代交通條件來說是存在困難的。誠然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其實比路上要更為便利,但是面積擺在那裡,畢竟不是瞬移過去的。
同時期的秦漢的領土面積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大——網上很多網文吹漢朝上千萬乃至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姑且不吐槽那些西伯利亞荒地能不能納入版圖,就算納入,也不在有效管理的範圍內,只說在「中央集權」範圍內的面積,其實並不誇張。而羅馬之所以弄出多個皇帝來,本意就是想實現對全國有效的直接管理。
有人可能要問,羅馬帝國自奧古斯都以後的200多年,就算只有一個皇帝,全國也沒出什麼特別大的亂子啊?沒錯。但是那時候的羅馬並沒有有效的全國行政體系,「中央政府」(如果組織那麼混亂的東西也能稱為政府的話)只能控制核心的義大利,而全國各個行省則由總督統治。總督雖然由中央任命,但是在地方上卻擁有廣泛的權利而且不被中央有效監督——換句話說,這個時期的羅馬其實是一個「殖民帝國」,各個行省和義大利的關係就和18世紀的殖民地和本土一樣鬆散。自然皇帝要管的事情也少,只管打仗就是了——要知道,羅馬的皇帝本身就是從軍事領袖演變而來的,身為皇帝,親自帶兵打仗可以說是義務和責任。到了三世紀危機,整個羅馬的體制從上到下都崩潰的差不多了,這可以說是奧古斯都建立元首制時候就埋下的隱患,當然也有人為因素的加速,這裡就不討論了。總之,到戴克里先基本結束三世紀危機以後,他就開始著手改革,建立一個新的,有效的行政體制。到君士坦丁大帝時代,新的「單一制帝國」基本建成了。
「君士坦丁體制」的特點大概有1.完善中央官僚體系 2.中央節制地方 3.軍政分離 4.軍事指揮和軍事後勤分離 等等。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些特點很熟悉。沒錯,這些特點其實和我國秦以後的中央集權趨勢不謀而合。在這種情況下,羅馬的中央政府才算是真正成型,中央要處理的政務壓力也就大大增加了。而這個時期羅馬的外部環境已經相當惡化,東方西方的邊境都在受到挑戰,傳統上皇帝又要親自帶兵出征,因此單獨一個皇帝管理整個國家已經不現實。而之所以會出現多個平級的皇帝共同擔任國家元首,分別治理國家的不同部分,確實是有出於羅馬文化傳統的部分,如果在中國就可能是任命高級別的軍政一體的地方長官(類似x省總督這樣的)鎮守一方邊境。
事實上君士坦丁建立的體制下是沒有第二個正皇帝(奧古斯都)的,他任命有副帝凱撒,但是這時的凱撒沒有組建自己政府的權利,更像是一個超級地方官。這和戴克里先最初搞四帝共治的時候兩個奧古斯都兩個凱撒一人一套班子的情況是不同的。
然而君士坦丁的體制在後來尤里安時期的混亂中被破壞了,這裡面的歷史就不詳述了,總之尤里安被刺殺後留下的是中央政府癱瘓,地方行政亂套,西方空虛被日耳曼人入侵,東方和波斯戰爭正打到一半的大爛攤子。繼任的皇帝瓦倫蒂尼安為了解決危機,任命弟弟瓦倫斯為皇帝,然後兩兄弟各帶一軍分赴東西去控制局勢去了,這也是羅馬從4世紀復興再次走向危機的關頭。此後羅馬幾十年年內一直處於外部危機,皇帝忙著打仗,體制依然混亂不堪。直到狄奧多西大帝成為東部皇帝,然後在東部重建了君士坦丁體系。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多數幾乎就是當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父子作為的翻版。但是他得到西部的時間太晚了,沒有時間再重建西部的體制了——這一點導致了他死後帝國東西部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狄奧多西死後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兒子,東部雖然連續兩代都是主少國疑,但是還是平平穩穩走下來了,而西部在狄奧多西死後沒幾年就發生了將領專權,內訌,阿拉里克被逼反,然後放開邊境引哥特同族入境,攻陷羅馬的破事。不到20年西部就不可收拾,此後就不斷在內戰中被蠻族僱傭軍侵佔治權,80年就折騰沒了偌大的半個帝國。不得不說,這和西部沒能建立起合理的政治體系,沒有對軍權的制約是有直接聯繫的。但是可以看到此後東部帝國以相對穩定的機制運作了數百年,其實東部本身也有很多的民族問題,還有非常嚴重的宗教爭端(基督教各派的一些破事,不詳述了)但是也沒因此出什麼大亂子,直到和波斯人一次國運級的戰爭之後元氣未復被阿拉伯大擴張打了個措手不及,大量失去土地,帝國的行政體制也為了適應戰時要求發生了變化,具體不說了,總之東帝國(或者更習慣的說,拜占庭帝國)始終不是封建式的國家,絕大部分時期有完整的官僚體系和強勢的中央政府,可以說和中國的相似點是比較多的。
至於法蘭克那邊,必須說,封建體制固然造成中央弱勢,王權衰落,但是並不見得容易導致分裂,神羅王權如此衰微,地方自主權如此之高,但是半死不活的名義上挺了小1000年也沒發生那種一個國家一分為三的事情。這個事情必須得說確實是法蘭克人的文化傳統,再偉大的大帝也遭不住法蘭克人根深蒂固的諸子平分家產的觀念。
古羅馬帝國無論是東西分家還是四帝共治,都是因為奴隸制國家走到了盡頭。
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根本原因是歐洲最初的封建統治者自己實力弱小,接收到的是被戰火徹底摧毀的歐洲,宗教勢力又遠遠大於王權。於是幾乎難以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自然和我國古代不同。
說白了,沒能力、沒錢、沒籠絡人心的世俗學說。政治上和經濟上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蠻族取代羅馬帝國是生產力落後的民族取代生產力先進的民族。蠻族的生產力水平無力支持羅馬式的帝國上層建築結構,被迫採用在生產關係上相比之下更倒退的分封制度;而中國則是以生產關係上更先進的帝國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所以歐洲的中央集權跟中國是比不了的。
文化上 泛羅馬地區只是實現了「羅馬和平(Pax Romana)」,而秦朝則是通過極端手段實現了真正的文化大一統。羅馬眾神殿包容所有被征服地區的神的同時也就弱化了羅馬正統宗教的力量(康士坦丁之後無羅馬XD),而到了後羅馬時期,歐洲強大的神權反而成為了與世俗政治權利抗衡的力量從而阻礙了地區間的政治統一,而秦朝時期泛華夏地區的意識形態的同質性不是泛羅馬地區能比的。再有一個就是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即使在面積廣大的中國不同的地區口音差異巨大的情況下象形文字的使用不受讀音的影響,導致書同文的文化認同;相比之下泛羅馬地區的字母文字音形一體,這就導致在讀音地區差異化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拉丁語無法在民間普及。羅馬帝國還在時帝國的非核心地區也只是上流社會會使用拉丁語和希臘語,廣大底層還是使用當地語言的,羅馬帝國玩完以後拉丁語也就只能靠著教宗撐著了,所以歐洲的文化認同跟中國是比不了的。
總結:題主問的文化上的因素,一個是文字系統,一個是宗教力量(即與王權抗衡的神權力量)。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經濟佔主要因素。推薦閱讀:
※同時代的秦直道(或者秦朝公路系統)和羅馬大道相比,哪一個在工程學上更優越?
※史上最強的王朝是秦帝國嗎?
※關於秦朝的歷史和秦人的起源及華夏民族的概念?
※東周時期周天子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