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你繼續留在發達國家生活?

提這個問題的緣由:

在 出國後,發現哪些國內的事物對比當地讓你不感覺自卑而值得驕傲?這個問題中,

大家提到了在發達國家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很多並不如國內,那是什麼原因讓你繼續呆在發達國家呢?


自由

來自於農村小鎮,聽多了

「女孩子讀書讀得好有什麼用。」

「讓你出國你爸媽可真捨得。」

「研究生?博士?嫁得出去嗎?」

「女孩子規規矩矩,找個好男人就行了」

「你出國之後越來越會打扮了哈?我女兒是肯定不讓她出國的。「

每次回國拜訪人或被人拜訪都是折磨。


大概是因為身為一個女孩子卻喜歡上另一個女孩子

匿了

看到評論有人不理解……

其實外人怎麼包容理解或者看不起真的無所謂的

說實話 來自家人的偏激反應才是真正讓人傷心的

一邊是至親 一邊是摯愛 要我放棄哪邊都不可能

國外也沒有三姑六婆 不會鄙夷你硬是要你相親或者連帶鄙視你的爹媽

就算不開門見山說喜歡同性 應付相親也是很煩的

我跟妹子在國外 住一起 偶爾爹媽過來玩玩 像是得了兩個女兒 真的挺好挺幸福的


實在可不明白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有什麼好吸引愛國小將們 (特別喜歡 @艾自由 說的這個詞,引用一下)舉刀來噴的。

我的回答都是我經歷過的所見所聞,真實而中肯。

有人就很奇葩的把我和「他的人民」割裂開了。雖說我並不生氣,但依然有種貽笑大方的感覺。

請小將們要噴之前看看我回答的最後兩段再噴不遲。

再說優越感的問題。

我為什麼不能有優越感?

我受良好的教育,家裡也不窮,素質和公共意識也是我引以為豪的。這有什麼問題?

中國的小白領對著工地上揮灑汗水的民工們還優越感十足呢,我對於國內一部分不講素質不講公共意識不守規則的人為什麼就不能有優越感?

這個問題只是問每個有著國外經歷人各自的看法,和什麼愛國主義扯不上半毛錢關係好嗎。

很歡迎評論和我討論中國的進步(比如有知友和我說杭州有不少車讓人,我有機會一定去見識下),也歡迎討論為什麼中外會有這種差距,但就是不要在這發揮你的愛國情懷。

若你真愛國,就請做好自己的本分,遵紀守法,從自己開始提升素質,才有資格談愛國。

不服來戰。

===========================================

哎我又崩潰了。

發現讓人不吹毛求疵咬文嚼字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

請諸位評論前先認識到一點:

我說的這些,是我在北美看到的普遍情況 vs 國內看到的普遍情況。

「普遍」的定義知道么?是大部分,大多數,而不是全部!

引用一些我評論里回復的話:

知友評論:這和中國不一樣,你看看中國多少行人在馬路上,外國大街上哪兒有多少人?國外也不都這樣吧?好多國家和中國一樣,讓行人的多還是不讓的國家多呢

如果你認為是人多人少的問題那我無話可說。 中國司機從來沒有想過要讓行人,不管是一個兩個還是一群。 綠燈時,同方向行人也是綠燈,在中國轉彎的車什麼時候停下來讓行人過去先的?我沒見過。我在青島還差點被大巴撞飛,我綠燈我走我的,大巴右轉才不管我。 有次我在多倫多開車經過商業街,在stop sign等了十分鐘就是為了讓行人過馬路。 國外人少國內人多所以國外車讓行人國內就不該讓? 請解釋一下你的邏輯。 當然我也承認,國內行人的素質也是讓人火大的。所以惡劣的社會現象形成,肯定不是單方面造成的。 希望你不要用如此膚淺的角度看問題,會讓人嗤之以鼻的。我只說我身處北美的所聞所見。

的確每個國家都有不讓行人的人,但是在中國佔90%以上,在北美則佔10%以下。

我們不能把人家的少數抓出來和我們的大多數比,尤其是這種並不值得誇讚的事情。

難道我們要用別人稀少的缺點來掩飾我們大大的缺點么?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可以從數據和比例直接體現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被人說「素質低」,就是因為我們的「大多數」沒辦法和別人的「大多數」比。

這感覺就好像「小明天生奇醜,臉上有顆痣。但他覺得很正常,因為還有一個好看的朋友臉上也有一樣的痣,小明說:你憑什麼嫌棄我的痣?」一樣可笑。

有沒有痣不是重點,重點是小明真的很醜,哪怕有著一樣的痣,也否定不了他的丑。

知友評論:「如果不是馬路上密集的camera,我相信中國人根本不會理那些所謂的交規的。」同理,如果不是大量的ticket和fine,我相信美國人根本不會理會那些所謂的交規的。

不,北美的fine是嚴重,但是前提是你被抓。

北美極少設置camera,都幾乎靠警察人力發現違規現象。

但是在中國,幾乎每個路口都有camera。

stop sign其實是最靠自覺也最簡單的交規。

尤其在夜晚,沒什麼人也沒什麼車的時候,這邊的車還是會在stop sign停下,然後再走。

我在加拿大開車三年,遇見警察的情況不多,在沒有警察的地方大家普遍還是很自覺的。

就說如果國內有個紅綠燈壞了,如果沒有警察指揮,會不會亂成一鍋粥?

生活在國內的人,什麼都不需要說,答案都在心中了。

我們自己做的不好,就要承認。不夠自覺,也要承認,這雖然不是好事,但也不是什麼羞恥的事。

讓人覺得羞恥的是有錯不願意改,還從別人身上找毛病來美化自己的行為。

只有認識到這些,才能真正進步啊。

真正有實質上的改善的,目前所知就是杭州,深圳也不錯。

我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好。

既然曾經壞的風氣可以流行,那麼慢慢好的風氣也可以流行。

進步是必然,就怕死要面子鑽牛角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真正的改變從每個人做起。

===========================================

原答案:

首先來張我大學的照片開開胃,手機拍攝沒有經過後期處理的。

===========================================

March 26更新:

其實說到國內外很多的不同,我想著重說說交通方面的。

最最本質的不同就是,在北美,行人永遠是優先的。

我們考駕照路試的時候,如果沒有讓行人,是被定為dangerous driving,是直接fail的。

無論在任何地方,有沒有紅綠燈,有沒有人行道,就算行人闖了紅燈,你也要讓。

尤其是在沒有紅綠燈或者明確標識的情況下,就能完全體現一個國家人民的素質以及氛圍。

上圖是我們學校圖書館附近的一個T字路口。

Stop sign是為了讓車根據不同方向的車停頓等待,起到紅綠燈一般的作用,這個很靠自覺。

這裡只有一條行人通過的小路,但是沒有任何「wait for pedestrian」的標識。

但是所有的車經過這裡都會先在stop sign停,對面的stop sign是在那個紅色大車的位置。假如這時有行人通過,哪怕通過了stop sign到了小路面前的這輛白車,也會自覺停下讓行人通過。

再說關於stop sign的一個作用:如果某個路口的紅綠燈壞了,所有來自四個方向的車都會自動把壞掉的紅綠燈當成stop sign然後根據先後方向的順序一輛輛通過。

我不敢想像這要在中國會變成什麼樣。

有次我在中國開車,左轉的時候行人綠燈要過馬路,我習慣性的等行人先過。

但是後面的車馬上就瘋狂的按喇叭嗶我,我不走他就不停按。

我心頭怒火中燒,堅決等行人都過我才走。

我覺得在交通方面就可以體現一個社會的整體氛圍以及人們的素質底線。

很多東西都是靠自律,尊重。

這點我在國內看不到。

如果不是馬路上密集的camera,我相信中國人根本不會理那些所謂的交規的。

===========================================

最初版本:

小時候在美國上了一段時間小學。

一陣驚異,彷彿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

在學校:

為什麼他們沒什麼作業?

為什麼老師更在意你對一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逼你背書?

為什麼他們的娛樂和活動器材那麼多?

為什麼上課可以自己決定能不能上廁所而不用向老師報告?

為什麼我們的黃校車到哪都像國內領導用車一樣到處受到特殊照顧?

生活中:

媽媽,為什麼沒有人隨地吐痰呀?

為什麼街道那麼乾淨呀?

為什麼美國人都那麼講禮貌,時時刻刻都在講sorry,excuse me,還有thank you呀?

為什麼走在路上會有不認識的叔叔阿姨會對我們微笑啊?

那時小小的我,對於這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度,心裡有好多好多的為什麼。

但是不管心裡有多少疑問,我一直最喜歡的就是:媽媽不能隨便像在國內一樣揍我啦!

因為在這裡打孩子是犯法的。

我可以隨便吃零食玩耍,如果惹媽媽生氣就跑到房東奶奶那裡去~

再多疑問也好,那時心裡就默默決定了,以後長大要一直留在國外,享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自由和諧之光。

===========================================

現在在加拿大上大學,也算圓了小時候的願望。

對於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幾乎無異的行為,我早已習以為常卻一直樂在其中。

公車上地鐵上,身強力壯的人們能不坐就不坐。

每輛公交車都可以調整高度方便行動不便的人上下車。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禮貌謙和。

人們在任何需要等待的地方都會自覺排隊而不會有人插隊。

走在前面的人永遠會為後面的人推門或者拉門直到對方穿過。

電影院從來沒有人打電話,我遇到過在電影院開鈴聲講電話的都是中國人,好奇怪。

每天都可以遇到生活周邊的陌生人為我露出微笑。

開車大家都守規則,行人永遠優先,我想換線不會有人死都不讓。

上街不用小心翼翼抓住包,因為沒有人會來偷。

環境真好,空氣真清新,天空真藍。

===========================================

我想,在國外生活真的是很棒。

但是每次我回國,回家,不管天氣如何,我心裡都難以抑制那種激動。

愛之深責之切。

家永遠都是家,任何世外桃源般的國外也無法消磨遊子那顆想歸家的心。

如果你聽到有人說,想要在國外生活。

請不要鄙視他們,也不要諷刺他們。

他們只是想去更加得到尊重,更加自由,更加優質的環境生活。

這並不會讓他們忘了他們真正的家在何方。


把用於揣摩別人心思、打探別人秘密、指導別人生活的精力放在發展自己身上,這個社會會澄澈很多。

感受大致如此。

=====3.30補充======

(讀畢 @艾自由的文字,忽然想多寫些什麼。)

從美國回國後的1-2月,總會經歷深深的「逆文化震撼」,嚴重時偶有抑鬱。這種「逆文化震撼」,總是讓我有和別人傾訴的慾望,但最後總是作罷,而寫在日記本里。其原因是,我找不到和他們交流的基礎,甚至連心境也沒有,包括父母。

我習慣性向這個世界發問,出國之前是,在國外時是,回國後仍舊是,但得到的答案卻處在不同的問答框架下。在國內時,我不能夠很好地運用有一種叫「邏輯」的東西,而心生憤怒。走在馬路上,看到橫穿馬路的人群和肆意鳴笛的車輛,我疑問,甚至有些許質問的意味:「他們為什麼不走斑馬線?車輛為什麼橫衝直撞,猛按喇叭?」父母不吱聲,而是繞過這個問題去提及別的。或者他們說:「看那邊有一條被人踩出的小路,說明其他人也走的。」然而問題的關鍵,不是在於橫穿馬路這件事本身對不對,而無關他人的做法嗎?

平日里也和同學交流,談及對作弊的看法。他們說:「要是不作弊,來年就要補考,很麻煩。但是我作弊也是有度的,弄及格就行,不會抄個滿分的。」然而,作弊不是首先應該在「有/無」的框架下討論,而非「少/多」的框架下進行嗎?

說到網路,有些同學的態度是:「那些網站我用不到,朝鮮不也用不了么,信息比我們還閉塞。」填寫老師的評價,他們也大都隨意填寫。可是,了解信息,監督和評價他人,這是你們的權力啊。

他們很巧妙地繞開了對事物本質、現象本身的探討。探究合理性時,只停留在現象層面,用存在於別人身上的現象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現象,甚至是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他們甚至阻撓我思考,覺得沒有意義,十分無趣,事情就是這樣,思考過多無益。然而在國外時,我的任何一個問題,總是得到直接的回答,交流中也激發了我的新想法。

後來我逐漸意識到,「公私」觀念在許多中國人身上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亂的。對於每一位他者,我們能做的,僅是給予建議,然後任其自己決定。同時,他們也不能很好地區分「觀點」「事實」(這其實也是「公私」觀念模糊的表現:「事實」即「公」,「觀點」即「私」),這也導致了他們不能夠很好地分析問題,自然解決問題更無從談起。

我不苛責他們。教育從未直接講過該如何思考問題,也未留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去體驗、經歷自己的生活。


國外有很多不如國內,但是卻有更多的東西要比國內好。

國外那種以人為本的,既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確實讓人舒服的地方。國內可能好,可能更牛,但是卻讓人很不舒服。

工作環境

上班時間可以選擇,8點-10點之間選一個時間上班,相對應某點下班。如果知道會遲到,和自己的領導報告一下,當天晚些回去就可以了。公司不鼓勵加班,如果一定要求加班,必須有加班費。允許隨意走動,喝茶,與他人交流,只要不影響到他人工作即可。當然自己也必須保證自己的工作進度。

另外有一定非常重要,就是大家相互必須有禮貌,上級對待下級是不允許大聲教訓/辱罵的,部門間相互諮詢也是和和氣氣的。

另外,看得出我工作單位的管理模式是以鼓勵和獎勵為主的,而不是以懲罰和教訓教育為手段的。所以沒有扣工資一說。

自己有水平,在加上這樣的工作環境,誰願意離開這樣的工作壞境。在加上喜歡被鼓勵和獎勵,而不喜歡被懲罰和教育,這樣的工作很適合自己。

駕車

國內從來沒有開過車。但是做過國內車,大路上,公交車開到30,很多地方限速都是40,50的。自行車和汽車混行,路上風險大大加大了。如果讓道,可能無法行使,所以大家都搶道,甚至是和路人搶道。走人行道和人行橫道都很危險。(國內搶道盛行的狀態下,紅燈還允許小轉彎,還讓不讓人走人行橫道了)

國外小路沒有路標就是50,大路默認是60,很多地方沒有紅綠燈,所以有一套讓道規則,大家都規規矩矩的讓道。所以開車比較容易,車速也行。但最最重要的是車一定會讓行人和自行車的。所以開車的人車開得順暢,走路的人走的安全。

藝術之都

國內路上看到拉二胡的一定是要飯的,國外在路上拉二胡的是街頭表演。在步行街上見過各種藝術表演,個人比較喜歡吉他和電子鋼琴。還有很多台灣人在街頭上做各種藝術品(畫畫,工藝等),

周末,只要有空,可以直接去CBD找到自己喜歡的街頭藝術,然後就坐下欣賞表演吧。喜歡藝術的人,住在藝術之都是一種幸福

國外適合什麼樣的人

其實上面幾點並不能說明國外一定比國內好,因為國內也有國內的好的地方,很多人對國外的好沒有興趣,而對國內的好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有「國內好臟好亂好快活」之感。比方說有的人工作不是坐辦公室的,對藝術沒有興趣,也討厭開車,對對上級表揚和激勵無喜,更喜歡上級的批評來鞭策自己,那麼國外根本沒有啥吸引力。有些人,感到國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就是因為對親情,人際關係感受很深,對好山好水無感。這樣的人生活在國外是一種痛苦

所以選擇留在國外的人就是因為國外生活合適自己的興趣合適自己的生活風格。如果不擅長人際交往,不擅長看眼色,不擅長人多來事,不喜歡等級森嚴的制度,不喜歡跑親戚,不愛訪友,不愛交際,不愛靠背景走後門,喜歡嚴謹,喜歡按規矩辦事,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熱愛生活的人。那麼的確很合適在國外生活。這樣的人生活在國外是一種幸福


我決定在美國呆下來純粹是因為我是女人。這裡沒有什麼性別歧視年齡歧視,至少沒有人敢明著來。在平等的環境里待久了,我已經完全無法忍受國內性別觀念和明目張胆的性別歧視。

update: 看來樓上幾位高票答案以及其後的評論,我決定來更新一下。

我從不懷疑中國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我不願意用人生最好的十幾年去賭這個可能。人生的黃金年華本就短暫,我只想選擇一條風險小一些的、舒適一些的路。我也不懷疑有一天美國會衰落。我會告訴我的子女:這個星球上沒有完美的地方,但總有更好一點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你在這個國家呆得感到壓抑,那就離開這裡,去讓你感到愉快的地方。此心安處即吾鄉。


在美國,女強人不是一個負面辭彙。

每次回國和之前的朋友見面:

- 你不怕被「剩」下么?

- 你去當律師,誰敢娶你?那麼能吵架。當個HR唄,綿善,大家都想娶。

作為一個女人,沒有那麼大的結婚壓力。第一步永遠是個人發展,完成夢想。


我要回答

之前有被罵過 你為什麼呆在國外當二等公民啊?! 不回到自己的國家! 不愛國! 你忘了你是中國人嗎?!

二等公民? 這是哪裡來的詞兒?

我想要的生活質量 大概只有北上廣能滿足 可是回到北上廣 我沒有本地戶口 我才是二等公民吧!

在國外 我雖然是外國人 可是我看病不要錢 生孩子不要錢 政府還每月發給我錢養孩子 因為養孩子還可以免部分稅 3歲開始免費上學 不用買課本 只要交午餐錢和校服錢 不貴 不多的錢可以買個帶花園的別墅 政府部門就在我的電腦和電話里

在北上廣 我首先買房就是大問題 其次上學怎麼辦 借讀嗎 一直到高考?被打回原籍? 政府部門在高高在上的衙門裡啊 每次要辦事 真是還沒出門就開始頭疼 (我們家在三線小城市)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教育資源和教育觀念的先進性。

可能我自己就是貪圖新鮮、喜歡探索,大概真的會「活到老,學到老」,即便以後工作也打算申請part-time的學位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只有西方發達國家才能真正提供自由、靈活、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和平台。國內沒有什麼終生教育市場,硬軟體都差太多,有可能就是沒有發展到那一步,而且還有種觀念就是人到了一定歲數就不能再上學了,大家都趕著把學上完就再不碰書本了。當然這種現實和觀念極有可能是互為因果的。而我現在上課就在體驗著同學間國籍、文化、年齡、教育背景、工作經驗的多樣化,這都會為接受教育的過程增添許多趣味性且有利於讓人保持開放的心態,而我覺得open-mindedness是體現所謂「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

另外就是國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陌生人之間的防備和惡意真是讓我十分莫名。而往往在這種糟糕的關係里,你會發現每個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即便在親近的關係里,以愛之名互相綁架、互相傾軋也屢見不鮮,我對這種黏乎乎、苦哈哈、慘兮兮的人際狀態和感情模式非常反感。我也並不覺得國外的人更純良更友善,只是說我反而習慣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這種邊界感在我看來就是一種互相尊重。國內的陌生人見面總是喜歡打探對方年齡、教育、工作、資歷,以期迅速確定雙方的權力關係再決定一種態度,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一上來就問年齡然後有病一樣催人趕緊結婚的人比比皆是,而且你還不能覺得被冒犯了,不然就是你自己氣量小。

雖然其上是加了主觀感情在吐槽,但現實情況的確就是這麼惡劣和糟糕,而且我也並不是出國以後有了比對才有反感情緒,我估計任何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中國人對國內這種不尊重個體價值的環境都會不適應。


從出來留學開始,到現在已經在芬蘭呆了超過5年半的時間了,說說為何要留在這裡。

首先,在芬蘭有足夠的業餘時間。每天上班8個小時,周末不會有加班,每年有一個多月的帶薪假,而且IT行業有很多小公司可以在家裡工作。

其次,人和人相處比較簡單。芬蘭人非常誠實,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會扭扭捏捏不告訴你。芬蘭人雖然也有自己的小圈子,但所謂的走後門非常少,頂多就是在兩個競爭者具有相同條件的情況下,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那個而已。

然後是物價。作為歐元區物價最高的國家,芬蘭的人工費用超級昂貴,食品大部分也貴得離譜。但是其他日用品卻比較便宜,比如我在這邊很少購買超過25歐的牛仔褲,也很少購買超過30歐的襯衫,等等。芬蘭的電子產品比歐洲其他國家貴,但和大陸差不多,至於汽車就比大陸便宜一大截。房子也非常便宜,首都地區是全國最貴的,我買的連排別墅也就3300歐一平米,而全國第二大城市Tampere的話同樣的房子大概只要2000歐一平米。

至於其他的,芬蘭的環境非常好,福利也非常好,等等。

當然芬蘭也有不好的,比如漫長的冬季,內向的人群,酗酒的文化,隔壁還有個長期虎視眈眈的老毛子......但兩相比較,還是留下來更好。


因為確實更開心。幸福感得到了提升了,產生挫敗感的事情減少了。

這很可能只是個文化問題,跟什麼食品安全空氣質量完全沒有關係。就好像有些人更享受經商而有些人更喜歡做研究一樣,可能有些人的基因和從小的成長環境就讓他更容易地從某些事情上得到滿足感。同樣的,不同文化的生活體驗不一樣,某些文化的生活方式就能讓某些人感到更舒適。這是不需要推廣到普世的,對我適用的東西對你不一定適用。


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巴黎住過,在波爾多住過,在倫敦住過。也去過好幾個其它歐洲國家。上張圖先。

不講故事只總結,只說好處:(注意:只是總體來說,不是絕對的!)

國家民主。

開放自由,文明禮貌,尊重每個個體。人與人之間信任度較高。

社會甚少條條框框,沒有文化強迫,道德綁架,更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不會被人看不慣。反之回到中國,深感壓抑

環境美好,空氣清新,到處是美景。城市美麗精緻,乾乾淨淨,不沾塵土。基礎設施好,這一切完爆中國。

平均文化素質高,審美水平高,文化多元而包容,喜歡什麼都可以找到資源,找到同類,發展愛好。

娛樂豐富,好玩兒的地方,好玩兒的東西,好玩兒的人。

國民更加善良,樂於助人,有趣,開朗,幽默,可愛。性格平和明理,甚少爭端。跟這樣的人相處非常舒適。

不拜金,不媚權威,生活輕鬆,人際關係簡單。家庭關係更簡單。

按規矩辦事,有條理,托關係辦事的少,不腐敗。

食品安全,吃得衛生健康放心。

交通便利。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幾乎不會堵車的道路。

高水平的教育和學術。更輕鬆的工作。更多的假期。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空氣濕潤,氣候宜人。

世界各地美食薈萃。

文化資源極大豐富,書店博物館美術院畫廊劇院電影院要啥有啥。

沒有G F W。網速比中國快幾十倍。言論自由!(我這個發言都被審查了!!)

社會安定。犯罪率低。高福利,法律保障完善,生活有安全感。

申根國visa歐洲到處旅遊。passport幾乎可以通行全球。

本人無縫對接融入外國社會,至今難以融入中國社會。

最後說個缺點吧。缺點就是:除了上學,我在國外沒錢沒工作。否則,誰願意回……

----------------

p.s 看到有人居然認為中國人在國外是「二等公民」?!請不要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出國以後我才第一次體會到做一等公民的感覺!之前才……


本來我沒有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的,畢竟我是不想一輩子都待在國外的。但是看見高票答案,心裡就是有些不是滋味。

我為什麼要回國,我不是五毛,從來也沒被洗腦,但是我就是愛這個國家,哪怕她有再多的不好。反而,她所有的不好,都是我想要回來的原因,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是房子都是一磚一瓦蓋成的,一個國家也是一個一個人,一點點幫助她成長。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幫助世界變得更好啊,不要說這些話都被說爛了,它們就很虛所有人看著它只想發笑。其他國家的人都願意去幫助第三世界,而我,從私心裡,更願意看中國變得更好罷了。如果每個出國的人,每個看過其他國家的好的人都走了,那中國怎麼變好,剩下一堆瓦礫,就沒有人覺得心疼么。我看了最高票的答案,心裡疼疼的,中國就已經這麼不堪,讓人都想放棄了么,以前在我身邊的所有人都覺得我回答他們為什麼要回國的那句「我要回來報效祖國」是一句玩笑,沒錯,是有玩笑的意思,但是也放了真心實意在裡面。

人在世上,總是會遇見各種噁心的事情,你遇見的這些事情,可能真的剛好在中國。但是國外也有國外的不好。就像你不能定義一個人一樣,你也不能定義一個群體。美國人都是真善美么,沒有壞人沒有腦殘沒有強盜么,他們所有人就真的那麼開心樂呵過日子么。中國在成長,所以要我想去包容她,想要去心疼她。

這個國家有千萬不是,離開的理由也不盡相同,但留下的人,都要好好的幫助她慢慢地康復才對不是么。

不好意思,可能完全和題目的意思相反了,但是不吐不快。

----------------------------------------------------------------------------

算是更新吧,這是2000年和2011年(大概)經濟學人的封面,也是我所見過印象非常深刻的圖,非洲真的變得很好了么?完全和發達國家一樣了么?怎麼可能,貧困,飢餓,恐怖組織,哪一個不是仍然纏繞著非洲。但是你能否認他的努力么,從沒有希望到崛起,11年,一個人有多少11年,你就這麼堅信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中國有那麼悲劇么,上面的哪一個詞,你現在還能聽到國際上在形容中國。

二月的時候,我去了阿富汗大使館聽大使給我們演講。我問了他一個很傻的問題,我說你的國家幾乎就是一個完整的悲劇,你還愛她么?他大概是說,我的父親和舅舅在戰爭中被殺死了,我在這個國家待的幾年也是我人生中不幸的幾年,我甚至無家可歸過,但是我還是愛這個國家,我看見她在慢慢發展,我能看見她在努力,我想要幫助我的國家變得更好,變得強大。講起阿富汗,大家都會想起基地組織,想起動亂,想起戰爭,想起滿目瘡痍。但是還是有人沒有想著拋棄他,愛著他。

我去過不少大使館,中國,俄羅斯,英國,以後還回去更多的,阿富汗大使館是我去過的最簡陋的,只是兩層的小房子,但是我在裡面,聽到了我覺得最感動的答案。

中國曾經也是滿目瘡痍,還有人願意為她奮鬥,而現在明明已經很棒了,也在努力變得更好,她同樣需要她的人民愛護。那天從中國大使館回來,我的國外的同學問我,你覺得驕傲么,中國大使館這麼這麼漂亮。我很驕傲,真的。中國帶給我的意義,遠遠大於驕傲。

我初中以後就沒有上過語文課,但是初中艾青的這首詩,一直在紮根在我的印象里。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看到各位無論在美洲歐洲留下來,我都為諸位深深感到高興,我認為你們選擇留下來無非是克服了文化差異帶來的巨大的shock,得到了足以支撐自己活下來的一份薪資,或者是獲得了一份跨越種族國籍的愛情。

我為諸位感到高興,因為你們成功在或者即將成功在另外一個社會中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這份向未知境地所探索的過程,尋找,迷茫,settle down,正是人類最最最美妙的一點。

而我在公路上騎行,迎接朝霞晚霞,公路兩邊是美麗的樹林和草地,羊咩咩和牛哞哞。

越是沉靜下來的環境越是讓我思考我到底需要什麼。

因此我會與在座各位有不同的選擇,我最終歸去。

看透了世間最美的風景,落葉回到了樹根,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你變得成熟又美麗,熟悉的人對你說:回來了阿。這種過程,也正是人類最最最美妙的一點。

偏題了,可摺疊。


我在英國。挑了日記里的一些感想。

留學的苦是真的,所有事情都要自己解決,不然連飯都吃不上。但是這樣的生活也很美,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當你不得不去依靠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會發展得很快。這裡風景很美,以前我覺得,怎麼出國的孩子個個拍的照片都那麼好看,現在明白了,是因為真的很美。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被這樣的美驚艷到了。天很藍,樹很多,建築都不高卻每個都有歷史雕琢出來的美,比起中國一窩蜂建造起的毫無個性與歷史沉澱的高樓大廈要好太多。原諒我貧瘠的形容詞吧。

英國帥哥很多。大多數人的穿著都很好看。在審美的培養上,英國又領先一步。

今天的 welcome session 上,well-being 的代表講了如果有 disability 或覺得 stressed,可以去找他們。宿舍到處都有為 disabled people 準備的 accessible facilities,比如 toilet,bathroom都有方便殘障人士使用的。我乘坐的公交車都有很大空間的為殘障人士提供的座位。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上,發達國家確實領先。整個 welcome session 告訴我們,需要什麼幫助都可以找到對應的人,這一點也比中國更完善和主動一些,(無論是visa,career,volunteer,security)至少在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他們的 Student Advice 是獨立於學校運作的,在學生遇到問題時他們可以代表學生,與學校溝通。他們的確比我們更注重 Sport,在 newcastle 有各種體育社團和體育課程,至少在跑步機的數量上面也遠遠超過我原來的學校(大概全校才4部)。Go to Play 項目好像很有意思,你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如果你喜歡就留下,不喜歡就不用再去。

英國的確很注重安全,在 welcome session 上很具體地講了安全事項,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有防火門(我住的宿舍簡直是個迷宮。到我的房間要轉很多彎,加上或 push 或 pull 的防火門,一開始我確實迷路了),雖然平時走起來很不方便,但還是讓人安心很多。火警響起來的話,哪怕是false alarm也要所有人立刻跑到外面。晚上計程車司機送你到目的地,會看你進門再離開。

在這裡遇到的人大多都很善良。在國內超市問商品在哪裡,店員也許只會隨手一指,在這裡卻是直接把你帶到那裡。在 poundland 買油,1 pound for 2 packs 我只拿了一瓶,再去找怎麼也找不到,店員就直接幫我去拿,讓我 just stay there。我在路上擋住了路,後面的行人要走上來,我道了歉他卻只是拍拍我的肩,回頭說 It"s OK。在宿舍找不到我的 kitchen,officer 看到我在張望就直接帶我找到為止。街頭唱歌的人,彈吉他很好聽。他們會幫後面的人扶著門,當我也這麼做了,他們會說Thank you。在這裡聽到最多的就是 thank you 和sorry,哪怕這種禮貌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客套,也好過完全不說。

遇見的大多數人都很友好熱心。我總是在擔心著「這個會不會是騙人的」,結果每一次都是好好的。我知道防人之心不可無,可是不是因為在中國太容易被騙,提防別人提防了太久,都忘記了信任是一件多麼簡單而美好的事情。在一個超市買了東西,提著袋子去另一家超市總會擔心別人會不會懷疑我偷東西啊,想起以前中國有些超市進入前還要寄包,而在英國沒有人會懷疑你,人們默認選擇相信你。有一次拿著袋子從防盜報警門走過(當然英國是都有這種門的!不是說信任了就完全沒有安全機制),警報響了,旁邊的工作人員只是說這門太 sensitive,讓我打開袋子看了看,也沒有翻,說了句 don"t worry , I"ll just let you go.(因為他意識到這警報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緊張)就讓我們走了。不過我有一次去買東西店員還真忘了把防盜扣取走了,進 tesco 的時候還響了。

怎麼說呢,在這裡感覺是被信任、被關心的,一個陌生人也會對你致以善意的問候。我明白,也許這些都是出於禮貌,我明白在發達國家一個外國人只有到了工作時要與當地人競爭機會和資源時才能感覺到種族歧視,但我仍然不願意將這些信任和關心都歸結為表面敷衍的禮貌,我仍願意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善良,同時也明白人心可能的險惡。我們不能要求一個陌生人為一個陌生人傾盡所有,這不現實,我承認人的自利傾向,但自利並不等同於自私,一個陌生人願意在不損害他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幫助你,無論如何是件善事。一個陌生人在有可能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幫助你,更是善,但如果此時不幫,也不是惡。對人性寬容一些,定義善的標準低一些,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

看到上面有回答說:

因為這裡每個人都在為了能讓每個人生活地更好而努力,我意識到在這裡我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真的是這樣。特別是當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街頭彈吉他、唱歌的人們臉上幸福的笑容的時候,更是這麼覺得。


為什麼我願意繼續留在國外呢。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與我有相同的感覺就是,既然人只能活一次,如果只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一個國家豈不是太虧了。

顯然我不排斥在國內呆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直是我很認同的觀點。我也看到過很多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們在為了祖國而努力的同時也沒有外人看起來那麼光鮮。在國外再多的時間也不會讓我減少對曾經在北京上海大連成都青島寧波等等呆過很長一段時間地方的懷念。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一段時間之後,都會對自己有不同的規劃,就比如說現在在國外找個安逸的村子看看書學學習,在美國呆幾年也只是我很想體驗的一種生活而已。

我現在在國外一個靠近DC附近的村子,看著這裡的藍天白雲和新鮮的空氣,以及每天去世界文化遺產的學校校園轉轉,然後就去宅在辦公室或者家裡面真是一種好有趣的體驗。

世界這麼大,你總有太多的東西就算是花去一輩子的時間也走不到看不到。國內大部分的地方都去過了之後,那就繼續再一點一點把國外也看遍吧。

PS我覺得在美國去其他地方,例如歐洲,南美神馬的都比在國內時候方便好多的樣子~


喜歡上了同性,不出國的話,很難在一起,留在國內會有諸多問題

爸媽面對來自鄰里的壓力也會比較大


謝 @唐僧同志 邀請。其實被邀請前就看到這個問題,也寫了草稿,遲遲未發,因為覺得怎麼寫都不夠公允。我想我應該只能勉強參與回答這個問題——雖然在國外待了十幾年,但我覺得我只能代表這群人里的極小部分。但我同時又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我已經十幾年沒有在中國生活過,所以,我不會拿中國和國外做比較,不會做這種沒意思的事情。

不過看來我的答案幫不到大多數已經用點贊表達自己看法的人了,所以就把原文刪了。我猜他們點贊的動作是一種對中國的無奈和憤怒,和國外反倒沒什麼關係。

我只是說實話而已。如果你遠渡重洋只是為了逃離原來的生存環境,你是不會愛上你的新家的。你最終會 end up 在社交網路上不遺餘力地吐槽你的新家,什麼菜不好吃啊,人不好看啊,整天下雨啊……國外真不缺這種。

有的人到了哪都活得開心;有的人到了哪都活得不開心。


我看見就想來一發
其實第一名說的很好,但是我看到高速公路倒車,我會想這樣有多危險,這樣多不道德,今後我一定不會讓我及身邊的人這麼做。
我看到老人摔倒不會管別人扶不扶我會扶,一次性的袋子我也好久不用了。
我們那的辦理護照的姐姐人很好,幫我們這些初次的人辦。
我的叔叔已經換了三個姐姐了,最近這個是個研究生。我每次吃飯看著他,想著不會成為他這樣的人。
我們樓下整修小區,不給工人發口罩,我在淘寶訂了100隻,花了50塊。
我今年19,我相信這個社會,我相信很多有像我一樣年輕,一樣有這樣想法的人,我們會長大,我們會告訴身邊的人,今後的社會是怎麼樣,我們會知道什麼是對的錯的。
我們的社會很差,但是更需要你們這樣的人回來啊,你們怎麼可以離開呢?我怎麼可以離開呢?


推薦閱讀:

用英文名,遇到不讚許的外國人問為什麼不用中文名時,有哪些合適的回答?
紐西蘭對待小偷很寬容?
請問歐美國家衛生間的馬桶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濺水的情況嗎?
在美國買東西,6 元的給 11 元,收銀員會找回 5 元嗎?
英語如何形容老實?

TAG:文化差異 | 調查類問題 | 國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