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通俗地理解「戴維斯雙殺效應」?

查了下概念,感覺很是複雜:戴維斯雙殺效應


路邊有家做包子的小店,1年賺10萬塊,老闆人也勤快,希望擴大生意。這時候錢不夠,想找人投資。有個眼光長遠的投資人A跑來,說「我用20萬入股你家一半,按你現在的賺頭,我每年能賺5萬,要4年才回本,你也不算太虧。」老闆想著挺好,就達成交易。結果這個包子店經過兩年發展,共開了3家分店,當年賺了40萬,生意特別紅火。

如果把這個看成一個正常的股票交易,每年賺得10萬塊就是公司的Earning,A入股後預計每年能賺的5萬,就是Earning Per Share即EPS,回本需要的年數4就是P/E。

這時候有投機型的投資者B看中了包子市場,也想參一腳。A就對他說:「你看這包子鋪前年賺10萬,去年賺20萬,今年就能賺40萬,按這個趨勢明年能賺80萬,後年賺160萬,大後年就是320萬。我這一半股權賣你280萬,你用3年就能回本,我當年還是按照4年回本的價格賣來的呢。」B一想確實不錯,就花了280萬買斷了A手上的股權。

還是用股票交易來看,這一年包子公司的Earning是40萬,EPS是20萬,B開價280萬每股,這時候P/E值實際上是14倍,是A買進時P/E值的3.5倍。A賣出了他手上包子店的股票,兩年內賺了14倍,而公司在這兩年間的利潤只增長了4倍。對應戴維斯雙殺效應,A手上的股票價格增長不僅因為公司的Earning增長了,還因為投資者對公司的盈利預期的增長的樂觀估計,使得交易時的P/E值也增長了。A的投資收益,是EPS和PE都增長帶來的乘數效應。

但實際上如果B更精明一些,就知道A所說的每年翻倍的成長是不大可能持續性實現的。但投資者在面對高成長性的公司時,也時常會搞不清哪些增長是可持續性的,哪些是不可持續的。

在公司進入衰退期時,把這個故事反過來說一遍就好了。

PS:謝@韋昌明 昌明邀。我發現我好喜歡用包子來打比方啊╮(╯_╰)╭。

包子鋪收藏夾請戳:財務包子鋪


P=PE*E,三者分別為股價,市盈率(估值)和每股凈利潤。股價較高的股票,往往是自身盈利狀況好和投資者估值較高的共同作用。

戴維斯雙殺,即估值和每股凈利潤的下滑導致的股價暴跌。

舉例來說,某成長股,市盈率60倍以上,細分市場龍頭,被投資者寄予厚望。但在眾多投資機構繼續看漲的情況下,突然某次財報的發布揭開了「成長」的偽裝。之前風光無限的成長股由於宏觀經濟、行業或自身原因,每股利潤大跌。在PE不變的情況下股價暴跌。此後內幕不斷揭開,機構和散戶不斷拋售,估值也開始暴跌。在E和PE的共同作用下,股價開始漫漫熊途。

例子:中恆集團,華銳風電


對成長股而言,股價P=PE×EPS

PE叫市盈率,反映了股價和每股盈利(EPS)之間的倍數關係。通常而言,具備較高業績增長率的股票,市場給予它的PE就較高。這是因為,隨著每年的業績EPS的穩步增長,投資者回本的時間就會加快,每一年的PE就會被高速增長的業績消化掉。

華爾街和現在的A股市場,如何來給一個成長股進行PE的界定呢?通用的指標叫PEG,也就是市盈率PE相對於增長率G的倍數。理想情況下,PEG必須等於1。實際情況下,PE最好和最近2-5年的增長率的絕對數值相匹配。舉例來說,若公司常年的增長率在30%附近,那麼PE肯定在30附近。舉例子來說,海康威視(SZ002415)近3年來的凈利潤增長率在27%-36%範圍,那麼合理的PE就是30附近。如果熊市末端PE被殺到25倍了,可以大膽抄底買入,靜等回報。

我們再把上面那個公式細化一下:P=PE×EPS (n)= G× (1+G%)×EPS(n-1) 。

一般來說,對於過去歷史上實現了以G%高速增長的股票,市場會預計下一年依然保持高速增長,PE被抬得比較高。從第二個公式可以看出,實際上這時的股價P享受了業績高速增長帶來的雙倍效應。這是正面的情況,俗稱「戴維斯雙擊」。

炒股,實際上炒作的是「預期差」。如果財報公布,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低於預期的話,便會遭受到雙倍的負面效應,俗稱「戴維斯雙殺」。無論是該年的業績EPS(n),還是PE,都會因為低於預期的G,而迅速下跌,股價很可能一跌不回頭了。


說「戴維斯雙殺「之前還是得先說「戴維斯雙擊」,指的是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厚,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

P=EPS*PE——&>股價=每股收益*市盈率——&>股價受到企業盈利和企業估值產生的乘數效應的影響

在成長股成長的過程中PE和EPS都會增長,而最終股價增長的幅度是兩者增長倍數的乘積。

市盈率等於股價除以每股收益,也就是說市盈率其實是表示。每年A股市場EPS增長率很高的公司其實很多,但這些公司當年的股價卻未必上漲。那麼根據「PE=P/EPS」來說就每股收益EPS增加了,股價P沒什麼變化,市盈率PE降低了。這是因為PE除了反映估值水平外其實還反映了股民的預期,這種公司往往都是一些比較成熟的大公司,增長潛力小,股民給的預期低,所以他的PE很低。再比如牛市的時候股民預期很高,所以很多PE已經很高的公司的股票依然漲的很厲害;而熊市的時候一些PE很低,價值明顯被低估的公司的股票依然跌跌不休。

正是因為PE和股民的預期相關,因此當成長股快速成長時,股民的預期較高,因此較高PE增長得較快股民也能接受。可是當成長股增長開始減速時,直觀反映是EPS增長率降低甚至負增長,由此導致的是股民的預期降低,所以股價會下跌,而就算股價下跌導致了PE降低,但由於此時股民的預期很低他們依然會覺得此時的PE過高,還會急需看空。在這過程中EPS和PE雙降,而股價降低的幅度是兩者的乘積,故稱「戴維斯雙殺」。


通俗的話.....嗯... 股價把估值砸低了,估值帶著股價往下掉....反過來也行

然後就起不來了...你見過從樓頂把玩具彈簧扔下來的視頻吧~就是那樣~開始的時候上端往下掉,但是下端暫時不掉...後來彈簧上端碰不到下端...一起往下掉~

清華大學現在還有一個魔力彈簧自由落體的實驗教材,有空您可以去看看

當然不要理解為誰把誰帶下去了...傳導不是那樣的...僅僅是你觀察的時候是那樣的...

不知道題主對安全邊際和安全餘量這兩個概念有沒有興趣,一般來說估值會被看做價格的安全邊際,之間的差會被作為安全餘量,但是雙殺中邊際與價格共同下降沒有實現安全邊際的鉚定~

說下魔力彈簧自由落體實驗~

所謂魔力彈簧是一種玩具,它是簧絲截面近似為矩形且具有一定預收縮力的均勻

鋼製彈簧。實驗現象是:令其上端固定,彈簧則靠重力自然下垂,彈簧上各點皆處於

受力平衡和靜止狀態.若突然解除上端固定彈簧的拉力,彈簧段將自上而下依次收縮下

落.直至收縮下落至彈簧的最低端,然後彈簧作為一個整體以一定初速度向下作自由

落體運動。對比一段勻質不可伸縮柔繩,若上端固定令柔繩自然下垂且保持靜止,突

然解除上端固定柔繩的拉力,柔繩上的所有質元都將同步作自由落體運動。魔力彈簧

的下落與柔繩有明顯的差別。

彈簧具有預收縮力在本實驗中起著重要作用。預收縮力是經過特定工藝使彈簧在

簧圈處於收縮靠緊的狀態時彈簧內部仍然存在著的收縮彈性力。令彈簧平躺在光滑桌

面上,拉動其上任意位置使之伸開,鬆手後彈簧都會自動地收縮為一團,這可證明預收

縮力的存在;手持彈簧令其自然下垂,彈簧下端總有一小段的簧圈一直保持收縮靠緊

狀態不變,從這段彈簧的長度可以判斷預收縮力的大小。

彈簧在重力場中,彈簧上任意一x質元段都處於受力平衡狀態,其所受彈力與重

力平衡,彈簧上任意一點x處的張力都等於x點下方彈簧段所受的重力。當上端固定彈

簧的力突然消失時,彈簧上端的質元段的受力平衡被破壞,它將在重力和下方彈簧的

拉力的作用下加速向下運動,由於彈力與位移有關,上方質元段的加速運動使其自身

位移發生變化需要時間(有質量的物體在作有限加速運動時的位移不能突變)。因

此,當上方質元段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較下方的質元段的狀態不會馬上改變.整

個彈簧就像是一組多米諾骨牌一樣,彈簧元段由上而下依次收縮下落,而收縮下落尚

未到達的點的平衡狀態不會改變,收縮下落沒有到達的區域仍舊保持原狀靜止不動,

直到收縮下落至彈簧的最低端,然後彈簧作為一個整體以一定初速度向下作自由落體

運動.

由於彈簧具有預收縮力,彈簧質元段由靜止加入運動著的彈簧段後便不再分開而

一起運動,如同經歷了一次完全非彈性碰撞一樣。

有的研究員會說這隻股票回歸了理性....或者回歸了價值...


一般來說 增速約等於pe

20增速 20pe大致合理

雙擊就是 增速提升。。。原來20提高到40

eps提高了40%。。按照20pe算市值提高40%。。。但是增速提高到40的時候,合理pe應該在40。。。所以合理的估值應該給到1*1.4*2。。。這就是雙擊了,1業績提升2估值提升

雙殺就是業績估值同時下降。。。

比如以前30增長率給30pe,現在變成5增長率給5pe就雙殺了。。。


每股利潤上漲,帶來投資較高的預期,給予其較高的估值,這就是戴維斯雙擊;

戴維斯雙殺,就是每股利潤下降,投資者預期降低,估值降低.

每股利潤是EPS,估值可以用PE來衡量.

戴維斯雙擊/雙殺是一個普遍現象,不僅僅是需要做財報才可以,因為很多行業都是周期性的,在上漲周期會雙擊,下降周期會雙殺.

PS:老戴維斯喜歡保險股,小戴維斯喜歡銀行股.


只有盈利增長才能推動市盈率和股價上漲!(雙殺相反)股票價格=每股受益(公司凈利潤/總股數)*市盈率 假設公司股票價格現在每股受益為1元 市盈率為8 那麼股價P=1*8=8元 ,如果第二年利潤增加50% 那麼每股收益會變為1.5元 如果市盈率保持不變為8的話股價為12元 ,(這只是單擊),但是公司每股盈利增速會導致市場給出更高的市盈率例如12倍 這時股票就雙擊了(前提是其盈利有持續性,也就是至少下年可以保持)P=1.5*12=18元 ,股價由8元變為18元,雙殺相反,每股受益變少,市盈率變低(兩個相乘)形成雙擊!股價暴跌! (Anyway 雙殺 雙擊 都是市場給予股票價格和股票市盈率的乘數擴大效應)


一、Davis double-killing effect名字的來源

有關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由米國著名的投資人Davis家族稱作的「雙殺效應」。

二、Davis double-killing effect涉及的小概念

P=PE*EPS

P就是股價

EPS 是earning per share,每股盈利,也是每年可以賺的錢,比如說,公司今年賺了100萬,我當1%的股份,那我今年就是賺了1萬,那EPS就是1.

PE這個也有地方寫成P/E,就是一股,他現在的股價,是他現在每年盈利額的幾倍。如果是1倍,假如股價為10元,那他一年就能賺10元,那就是一年就能回本了。如果是4倍,假如股價依然是10元,那他一年才賺個2.5元,要四年才能回本。從這裡來看,PE是越低越划算滴。

三、Davis double-killing effect有兩種情況:

1、當預期公司利潤會漲時

當企業的利潤年年攀升,那麼EPS也是年年升,那股民看到後就會想買,此時股價能不升嗎?而且只會升得比EPS快。比如說,2010年,A公司的股價為10元,EPS為1元,PE為10。2011年,EPS漲至2元。2012年,漲至3元。好了,現在問題來了,2013年時,有股民很想很想買,那他就掛買單,此時由於預期好了,所以股民也許會在想,這一年EPS應會漲至4元。但股價可不是當初的10元,而是被推至20元了,此時PE為5。

從2010年的1倍PE至2013年5倍PE,此時賣出,其獲利率是相當可觀的。

2、當預期公司利潤會跌時

反之,如果公司收入利潤下降,如2014年EPS降到1元,市場預期可以迅速回歸,PE也許會從5倍回落到1倍,那麼股東的損失會非常大。

四、小結

Davis double-killing effect是通過市場對公司的市場預期,對股價的價格影響不只是1倍線性的幅度,而是幾倍的乘數幅度。


盈利好-&>看好-&>股價上升-&>更加看好,這是正反饋。到最後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不斷拉大的。戴維斯雙擊。

忽然盈利似乎下降了-&>股價下跌-&>看跌-&>股價下跌-&>更加看跌,負反饋。下跌的初期是理想和現實回歸的過程。下跌的末期是另外一個偏離。

個人感覺和索羅斯的反身性一個道理。


原始:P = P/E * E.

有:2*P = P/E * 2*E,此時戴維斯單殺。

2P/P = 2E/E = 1,線性單殺。

然而因為有了非理性人的參與,他們注意到E -&> 2E,賺錢了賺錢了都不知道咋去花,會進一步誘導P微增,即P++。此時,會誘導出類似4*P = 2*(P/E) * 2*E的平衡。

(4P/P) = 2 * (2E/E),完成雙殺。


上圖是C羅成名前,下圖是C羅成名後

C羅自身球技上升(盈利能力上升),粉絲對他的評價也從屌絲到男神(估值上升),這個過程就是「戴維斯雙擊」。

而戴維斯雙殺呢?中國有句成語叫「色衰而愛弛」,講的其實就是戴維斯雙殺的道理(原來戴維斯雙殺的創始人不是戴維斯而是我國的韓非子啊)。

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下一些曾經的女神女明星後來變大媽的對比圖片,體會下戴維斯雙殺的效果。鑒於我不願破壞自己心目中對曾經的女神們美好的回憶,所以我就不貼圖了。


就是在估值低的時候買入企業處於周期性底部的股票等待估值和企業盈利的恢復


買一手券商股,經歷一個牛熊周期就明白啦


很簡單,所謂的雙殺和雙擊,這個雙指的是企業利潤和市場估值。盈利提升,市場預期提升,簡單來說你企業盈利提升30%,市場再給你30%的獎勵,實際提升超60%。同理盈利下降30%,市場再給你30%的懲罰。

價值投資者,就是要在雙擊前潛伏。


就是每股收益和PE(也就是市場估值)雙雙下降,帶來的放大效應。


推薦閱讀:

國內民間借貸情況如何?可否投資(放貸)?
知乎上哪個大牛對於股票的見解是最有參考價值的?
e租寶靠不靠譜?背後後台堅挺嗎?
怎麼看待最近的房價漲跌言論盛興?
如果未來房地產行業不景氣,中國經濟靠什麼?

TAG:投資 | 證券投資 | 戴維斯雙殺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