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除了 timeline 形式,還有沒有更好的內容展示方式?

謝謝各位的幫助和討論,問題我沒表達清楚,我想問的不是說feed是用時間排序還是熱度排序之類的,是想問,我們要給用戶提供一條條的內容,現在時間軸的
縱向排列是身舒服的,但是一看就讓人覺得是微博,很難脫開這個已形成的認知,現在是想找到一種新的展示方式,不影響閱讀,使人瀏覽順暢,同時視覺上看著變
化很大。


原題主的具體問題是關於排版的,目前已有不錯的回答,我這裡就針對問題本身「Feed 除了 timeline 形式還有哪些形式」說說。

首先,什麼是 Feed ?

a web feed (or news feed) is a data format used for providing users with frequently updated content. Content distributors syndicate a web feed, thereby allowing users to subscribe to it.

從 Feed 的定義來看,有兩點值得注意:

1. Feed 是一種數據格式,用於給(訂閱的)用戶提供持續更新的內容;

2. 看似是 Push 內容給用戶的形式,實質是用戶自己主動選擇多個訂閱源,展示內容匯總的聚合器(典型代表是RSS)主動向伺服器請求內容,再以時間順序呈現到聚合器,是一種典型的 Pull Technology(定義如下):

Pull coding or client pull is a styl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where the initial request for data originates from the client, and then is responded to by the server.

所以,這樣來看,先前回答中的很多例子(搜索結果、智能排序、論壇、單個新聞類網站)中的那部分被我們認為是 Feed 的部分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 Feed。

圖:一個典型的 Feed Reader (Reeder 3 for Mac)界面,來自一個典型的程序員

然而,雖然早期的 Feed 典型是 RSS,現在使用的人相對已經比較少了(大名鼎鼎的 Google Reader 都關了)。而大多數90後(比如我)第一次見到類似 Feed 的東西大概是從 Path、人人、微博這類社交產品上。2006年 Facebook 第一次提出了 News Feed 這個新東西,可以說是從此重新定義了 Feed 這個詞的含義。今天聽 @JJ Ying 他們的播客中也提到了對 RSS 的熱情逐漸淡去因為歸根結底他們更加在乎的是產生內容的人而不是內容本身,只要關注對了人,經過篩選的內容總會源源不斷的湧現。

Facebook 首頁的 News Feed 可以看做一個新型聚合器,訂閱源的是你的好友或 Follow 的公眾人物,內容是他們公開發布的動態。當好友數量較多且活躍時,就可以收到不斷更新的內容,這是我們最常見的 Feed 形式。微博、知乎也類似。姑且稱為 Feed 2.0 吧。

Feed 2.0 的特點在我看來是,不再純粹遵循上面的定義,具體表現為:

1. 內容中摻雜著非訂閱源的內容,如 Facebook 中的廣告,微博中的推廣內容;

2. 內容不再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如智能排序、知乎實驗室版本的首頁動態等;

3. 聚合器不再基於萬維網,內容以 HTML 這種樸素而開放的形式傳輸,而是相對封閉,因訂閱源來自平台中的真實用戶,所以用戶都必須登錄才能查看訂閱內容,而內容的產生也都基於平台的賬號系統和規則。

在這樣的基礎下,我們再來討論內容展示的形式。

時間是 Feed 所遵循的終極維度,因為內容的更新是不斷向伺服器發出請求的結果。

在Facebook中,個人頁面除了 Timeline ,還有 About 以及 Photo 等頁面內容,但只有 Timeline 頁面真正算得上是 Feed。

可以說,Timeline 是 Feed 最原始最直覺也最基本的展示形式,如果說有更好的,那也是在 Timeline 的基礎上做設計。

比如,除了一溜煙的無限下拉外,可以將內容歸類並添加導航。

如 Facebook Timeline 邊上有按照年份的歸類,點擊一下就可以直接跳回 2010 年;

Medium 給訂閱源打標籤並分類存放,用戶從導航進入到特定類別查看其下的 Feed 內容;

另外還有知乎、Quora 之類的智能排序,大方向上仍舊是基於時間先後,但是不是嚴格遵循時間順序,在一定的範圍內會根據推薦機制強勢插入時間上並不是「最近」的內容。

至於在 Timeline 的規則下,是以卡片形式、瀑布形式、對話形式還是雜誌形式來展示需根據產品定位設計,不再贅述。

總的來說,Feed 是一種用戶主動訂閱和索取信息的方式,但是對於將要看到的內容並不會有特別明確的預期(不同於搜索),尤其在現在人們無時無刻在用手機「殺時間」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效率準確性並不是內容排序中優先順序最高的,而感興趣才是。

參考鏈接:

Web feed

Facebook features


先說說feed的元信息吧

feed的核心是內容,其次會有可能有:

內容產生的時間

內容產生的地點

內容的發布者

分類(tag)

其中內容是核心,依附於內容的還有更小的元信息

例如互聯網上常見的設計,被頂的次數、被轉發的次數、被評論的次數等都是內容下的更小的元信息

討論feed的形式其實就是討論內容和所有的元信息組合組合之後的如何組織並展示

請允許我這麼定義(實在找不到更準確的表達方式了):

feed就是在若干條件限制下的內容展示

百度搜索結果就是一種feed,條件是關鍵詞以及後台演算法(網易花田把徵友搜索條件做成了feed)

人人網上的好友的新鮮事兒就是一種feed,條件是你好友動態的時間排序

google reader中的內容流就是一種feed,條件是訂閱的文章的時間排序

以上的feed是一維

打開你的團購客戶端,搜索附近的團購,你會看到兩種展示,一種是按照距離排序的一維的列表

一種就是在地圖上顯示的團購信息,可以生動的看到內容所在的位置

這種地圖上顯示的feed就是二維

當你跳出虛擬地圖,站到了真正的土地上,看到了活生生的世界,你眼前的feed是立體的(比三維更多),有地理信息,有商家店面信息,有顧客人流信息,有停車位信息,等等,有數不盡的元信息(這些都是限制條件)

回到上面的問題,除了timeline有沒有更好的內容展示形式,取決與用戶如何快速準確得到想要的信息

搜索如果是時間排序,微博如果是按照轉發數量排序,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很顯然用戶就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是一維的排序,要不是依據一個元信息進行排序,例如時間、距離、價格,要不就是兩種以上的元信息進行排序(無限種組合,所謂的智能排序),用戶對一維的排序是有個心裡預期的,當你打破這種預期,就會對用戶造成困擾,比較噁心的例子如:

搜索的結果排序(在結果前把廣告植入進去)

新浪微博的智能排序(打亂時間,用戶的心理預期收到干擾)

淘寶商品價格排序(很多淘寶店主都定一個很低價格,比如某某數碼相機799,但進去後發現799的沒貨,其實是999)

類似的商業手段屢試不爽


我覺得首先不應該為了追求樣式上的創新而創造新樣式。如果題主能把項目的更多方面納入考慮,一定能想出更適合該項目而且有所創新的樣式。

比如使用場景(電腦還是手機?),內容形式(文字還是圖片甚至一組圖片?或者圖文混排?哪個更重要?),平台屬性(新聞式還是社交式,或說發布人跟消息本身哪個更重要?),你希望訪客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一兩則重點內容?還是許多或所有內容?),你希望讓訪客做什麼(參與熱烈的討論?隨手翻翻?馬克收藏?),等等等等。

按照這個思路去想,就能明白@Lunula 回答的三種流行樣式里,為什麼微博是微博的樣子,pinterest是pinterest的樣子,flipboard是flipboard的樣子。

總之要創新不是從UI開始,而是從IA、到UX、最後才UI,水到渠成~

順便我覺得前面的大多數答案,雖然沒有按照題主期望的給出樣式創新的建議,但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引導樣式設計。


內容展示方式」不是指排序方法吧...

說說我所了解的「內容展示方式」:

  1. Timeline :經典,符合人類習慣。
  2. Pinterest類:Pin(圖釘)+Interest(興趣),用圖釘釘在釘板,適合圖片展示。
  3. FLipBoard類:雜誌式展示。


看屏幕大小及單條feed的內容多寡。

在手機屏幕上卡片式的縱向feed是比較合理的。


如果按題主的意思,排序方式並不是核心討論點,那麼就可以分析大概從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其一,內容形式的劃分有哪些?因為不同的內容形式,展示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其二,內容展示方式有哪些?如果沒有跑偏,則這就是用戶真正想要了解的答案。

那麼我們首先需要明白以下兩個問題。

Q1:如今社區內容大概有哪些形式?

A1:據我所知,目前主流社區有文字(包括文章、投票、活動、鏈接等)、2D圖片、3D圖片(如「Seene3D攝影」,感覺不是什麼3D,有點扭曲圖片的趕腳)、語音、視頻、地圖(「Waze」)等。

Q2:用戶活躍最高的是什麼內容形式?

A2:改變用戶習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此多年以來,圖文一直在社區產品中佔據主要地位,對於新起的微視頻,語音在信息流中並沒有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討論範圍限制能發多種內容形式的產品上,比如facebook,朋友圈,google+等)。

好了,我們就拿圖文形式做栗子,回答題主真正問的問題。

Q3:圖文的內容形式除了縱向的時間(其實題主表達並不準確,因為目前很多縱向的內容並完全是以時間展示,例如知乎的feed流)方式以外,還有哪些展現方式?

A3:那我就簡單列出幾個供題主參考:

1.橫向滑動瀏覽(如「ZAKER新聞雜誌」的閱讀方式,「最美應用」的推薦app)

2.下拉動畫切換內容,有個GitHub開源例子:chiemy/JellyViewPager · GitHub有動畫演示圖文內容

3.知識圖譜形式,有點類似下圖的思維導圖,但不是全局閱讀,而是一次只能觀看一個節點,具體app以想不起了

4.網格形式也是非常流行的,模塊化清晰

5.按一下按鈕推薦一條,類似氣泡一樣冒出來

5.縱向的呈現之聊天形式,和普通的feed流還是比較大的區別,體驗還是很不錯(如「same」)

---------------腦洞大開---------------

針對不同人群會有怎樣的設計呢?

盲人大哥:內容是可以摸出來的。

程序猿:內容是隱藏在某段代碼里的,需要自己腦袋運行一遍才可以看。

遊戲玩家:通關某遊戲(遊戲也是一種展示圖文的方式)後可以根據線索尋找【內容】所在。

說不定大家可以直接啃內容,這樣就可以消化了(西遊記,石頭哥就這樣乾的)。


1.Timeline

是最經典的Feed流,微信朋友圈就是嚴格按照此形式

2.重力排序演算法

熱度+時間

有一個經典的演算法

logZ代表內容的熱度:比如瀏覽量,點贊數(贊—踩的數量)

yt代表內容的新舊程度,yt值越大代表內容越新,yt等於一個初始時間減內容發布的時間。

這個演算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智能推薦

這個比較複雜,牛逼的公司牛逼的演算法,比如今天頭條,微博,Twitter。

參考:Reddit演算法


微博的內容還很輕,140字內。

可以看一下稍微再重一點的形式:Sign up | Tumblr;

以及:Medium

主要還是看主體內容是一個什麼樣的布局,面向的用戶和產品定位。

舉個例子:

微博的圖文是分離的,沒有版式的布局。所以有9圖的一個固定結構在裡面。

medium,縱向布局,他的內容,就是文章,blog,是有固定的格式,有標題,章節的。所以他的布局,不是分離的一塊一塊的。會有標題以及文章的部分預覽。

tumblr,介於twitter和Facebook之間,內容上長短無限制,輕博客,沒有固定的格式,所以有點像微博,內容塊的形式出現,但是,同時沒有了內容長度的限制,也可以進行文章的段落的編寫,所以是有文章布局在每一個動態裡面的。

其他的,我覺得區分,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在裡面,看了太多微博,很容易使自己的設計風格同質化,思維不能放開。


我是從需求面來看,而非技術層次。先鋪陳一下我的想法起源:2011年哈佛商學院教授(Michale Lucas)做了一個研究:Reviews, Reputation, and Revenue: The Case of Yelp.com -
Working Paper

1-Yelp的食客評級能夠重大影響餐飲店的生意。每一顆星可以增加銷售5% -9% 之間。

2-有帶留言的星,比無留言的更有效

3-經常點評人所評的星,比其它人留下的星更有效

4-伴有照片的星,比無敵更有效

竊議:在用戶點評的年代裡,Feed的展開方式可以參考上述的1-4公式。

以下是提問:我想搭建一個RSS爬器,去讀大眾點評的客戶review,技術上能否實現?


很顯然還是通過時間來排序比較好。

更好的方式,各個網站已經在嘗試了,比如智能分析一下你的操作方法,自動去掉一些沒有意義的通知,或者自動根據你的習慣對某些feed進行操作,還有就是壓縮feed (有xxx,xxx,xxx等三名用戶回復了您)


推薦閱讀:

設計師的職業病有哪些?
在魅族FRDC工作(或實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想把特殊服務的推薦卡設計高大上一點,應該怎麼設計?
有哪些產品或者功能是用戶以一種設計者從未想過的方式在使用?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平台把頭像改為圓形?

TAG:互聯網產品 | 互聯網產品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 時間線Time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