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通信壟斷嗎?

韓國網路平均200兆,國內平均4兆,差別之大。通信壟斷沒有激烈競爭,科技系統發展之慢令人擔憂。


中國有3個電信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但由於ZF插手的事務比較多,所以電信業沒有完全遵從市場規則,主要是還是根據行政命令來經營。

ZF因眾所周知的原因限制民營和外資參與,同時又希望電信業保持良性競爭,促進共同發展,故先後搞出幾家運營商來負責不同的具體業務。還給他們規定業務範圍、信號的標準等。

最近的例子就是強制分配3G標準,中國移動:TD-SCDMA、中國聯通:WCDMA、中國電信:CDMA2000,結果呢?移動3G慘敗,沒辦法,只好跑去發展4G了。讓移動自己選的話,他才不選TD呢,傻瘋了啊。往遠了說,當年「中國電信」為什麼使勁發展落後的小靈通,還不是政策逼的。還有當年電信業重組,移動吃掉鐵通也就罷了,聯通合併網通,談何容易啊。這不都是行政命令么,哪裡有半點市場規則可言。

綜上所述,中國電信業的壟斷,不是某個運營商壟斷,而是行政壟斷。


毫無疑問,國內的通信市場是壟斷的,而且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們提供的服務與收費都是令人很不滿意的。

但是畢竟套用一句老話,有基本國情嘛。

1.起步晚,無論是運營還是技術,當我們進行通信建設的時候,在華為和中興出現之前,技術都是進口的,愛立信、思科、摩托羅拉掙錢錢都是嘩嘩的,雖然現在在很多核心技術上我們仍舊無法自給自足,但是不可否認中國人也在逐漸找到的話語權了。

2.國內用戶使用差異太大。好的高端用戶大多數在城市,但是中國人口裡面,農村的佔了大多數,而且農村地方大,這就使得運營商投入建設網路的時候會有差異,但是由於交通的便利,到處都有人去,有差異的網路建設又會造成不好的用戶體驗,這就是現在3G建設的一些問題。

3.寬頻。。。,就是和中國油價一樣,貴。。。。

4.現在大家都希望放開通信市場,但是實際上個人覺得,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在中國,民營資本進入公網服務可能性還是很小的,雖然有些小的如長城、愛普等寬頻提供商,但感覺他們完全是大客戶租賃帶寬的角色,三大運營商說掐死就掐死了。不開放,有保護市場的原因,也有信息安全的原因,雖然目前中國通信的保密性非常非常差,據小道消息,國內的GSM、CDMA很容易被竊聽,沒有試過,但是這是通信論壇上(C114)被討論了。。。

5.除了寬頻,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移動上網,包括WLAN,重要的一個原因,當運營商建設好網路後,使用率並不高,我們使用Internet服務的時候,優秀的資源提供商和網路應用並不多,大部分人是刷微博、微信,所需要的帶寬並不大,在線視頻所需要流量又太大。(目前移動流量費用很貴,而且目測不會降,在線視頻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普及,因為一旦放開,需要的帶寬實在太大,就目前的網路建設情況,運營商負荷不起)


說起通信行業運營商壟斷,我只想說大家看看20年來身邊的物價,有哪樣東西是從未漲價反而逐年降價的,只有一樣…….那就是「電話費」!

當20年前只有一家固網運營商、一家移動運營商時那是壟斷,但20年來當一家公司的收入及員工薪金逐年下降還被稱為壟斷企業時,我只能說這家公司壟斷的太失敗了。


關於運營商,我想說幾點:

1.目前國內各種生活成本都在上漲,唯獨通信資費不斷下降,網路質量及網路覆蓋在不斷改善;

3.由於某些原因,運營商被迫在農村甚至很多人煙稀少的地方建了許多基站,利用率低的令人髮指,相關費用不可避免要分攤;

4.關於中移動,3G網路問題根源在哪兒想必大家清楚,畢竟制式的選擇不是市場行為,為自主創新埋單(無論是否自主創新不談,但企業利益實實在在受損);

5.網路信號:基站沒信號罵,有基站要拆;

6.不少客戶缺少契約精神,總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出來罵街;

7.最近比較火的微信事件,原本是討論想騰訊收費(事實上騰訊才是互聯網行業事實壟斷,騰訊做啥啥死),騰訊後向收費(廣告投放)再解決成本問題,但被扭曲了,用常識想想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樓主說得的三大運營商吧。個人覺得通信是不是壟斷不是看運營商有沒壟斷地位,而是有沒有利用這些壟斷地位進行壟斷行為。所以:1、有人已經提到了,同樣是壟斷行業,為什麼物價都在漲,通信資費反而在降呢?2、兩桶油和銀行業的資費調整都是內部調整,統一漲價,用戶啞巴吃黃連。而通信業卻是互相競爭,降價促銷。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個人覺得,通信業所有壟斷地位,卻沒有壟斷行為。想想當年騰訊強制大家卸載360的歷史吧,那才是壟斷行為。


通信行業必須是國家壟斷的。

而被國家壟斷之後是否會影響通信行業的發展呢?

就技術而言,我們的設備廠商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國內的進口設備也在不斷被替換。民用上不會差距太大。軍用領域各個國家發展到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反正和壟不壟斷無關。

就國內民用通信發展的進程而言,這塊實際上是應該由政府決定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就是工信部沒有做好規劃造成的,從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就算我全部給你光網改造了,人人家裡都100M寬頻,除了下片,能給國家造成什麼貢獻呢?這部分的投入就完全浪費了。

安全形度而言,三大運營商永遠不會受制於反政府勢力,各種重要信息至少只會掌握在政府手裡。

啊,還有,國家免掉了運營商的頻率使用費,不然利潤大打折扣。就沒錢2G-3G-4G的進化了的說。

至於上面說的,不上調資費啥的,因為確實利潤空間很大,暫時不用跟著通脹,也不是運營商領導善良啥的。

移動被強壓TD-SCDMA雖然不爽,但聯通也沒用好WCDMA,果然是效率低下的國企。

所以,壟斷就壟斷唄。哪個企業進來能負擔的起每年幾百億的建設費用和國內錯綜複雜的社會情況呢。


LZ說通信競爭不激烈,你每年大學開學的時候,去校園裡看看就知道了。然後看看三大運營商的前身就知道了。。


挖墳,電信行業改革至今,我也沒有看到任何不壟斷的跡象。

還有農村和城市建設問題,資費應該是有生長就有萎縮。可以調整資費,人多就各種便宜。人少就是當漲價。而不是沒人就降價人多就收費。今日事,今日做。


行政壟斷


通信業有點兒大,咱分開說吧,簡單分成設備商和運營商。

設備商沒什麼可說的,大浪淘沙現在就那麼幾家子了,愛立信華為思科中興諾西,等等。。。以為有限的觀察來看,市場份額來說,景德鎮內幾家大的都差不多,鎮子外面基本上是思科愛立信的天下,華為在趕超。

我覺得可能題主的意思是運營商。運營商以我有限的了解來看,沒有不壟斷的。國外的也一樣,性質是民營,可是你稍微了解一下就會發現這些運營商在所在國家的地位一點不比移不動連不通低,都是大財閥,吐口吐沫都能聽著響。

聊幾個我知道的。香港的電訊盈科老闆是李澤楷,李嘉誠大公子。他們家多有錢?有個略微誇張的說法,你在香港買一碗車仔面都有好幾塊要流進李家口袋。Virgin Mobile。能養的起航空公司和跨國電信的集團,這是什麼水平?T-mobile,是T-system的電信運營商公司,T-system在德國的水平大概類似IBM在美國?總之大衙門。Rogers,Telus,Bell Canada,這三家企業的老總每年收入都能排在全加拿大前20的樣子,比他們更靠前的基本都是賣能源的。ATT也是在美國能和IBM相提並論的大航母企業了。這些企業說話有時候感覺比省、州政府都頂用,每年那麼多稅真不是白交的,呵呵。

如果有興趣的話,請嘗試搜索下各國網民們對運營商的吐槽,會發現移不動連不通實際上有時候還挺有節操的,有的事情他們的智商還真干不出來。溫哥華有個小伙在自己家裡呆的好好的,手機居然被扣了漫遊費,當月花費220加幣,那錢他現在應該還沒掰扯清楚呢。我在紐約朋友家裡,這傢伙有錢,住曼哈頓上東區,他用的ATT,他在家的時候手機動不動就沒信號。

當然,拋開平均收入談話費貴不貴這顯然是耍流氓,我就拿碼農來說吧,北美碼農一個月5千塊,一個月的稅前有30%(這個雖然是估值但真不是純粹的口胡,美國個稅不低),一個月亂七八糟到手了三千多塊,一般來說手機費要交個50塊的話能享受到的服務差不多就是本市通話簡訊+幾十兆一百兆的流量,但帳面上這麼寫,實際繳費的數字時候常常出乎意料,基本你的套餐是50一個月就差不多交60,當然因人而異。但這樣看划算是因為國外碼農的收入不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數不能算太便宜。

目前來看我個人認為運營商表現最好的是香港地區的運營商們。服務、費用、態度等等。但是由於香港特區自身的特殊性,香港特區參與競爭的運營商我隨手就數出來了六七家,而且港島上就那麼六七百萬人,大家都得玩命搶人啊。即使是李嘉誠手下的和訊黃埔也無法確立壟斷地位。


第一次發不會,提的問題沒顯示出來。

我的問題是,怎樣解決國內通信壟斷的方法。


屬於寡頭壟斷


推薦閱讀:

隨著用戶越來越處於一種隨時在線的狀態,現在IM及社交工具的用戶「在線狀態」這個功能還是恰當的設計么?還如果砍掉,你覺得有多大影響?
通信基站在爆炸中受損,用什麼措施來保持通信順暢?
如何評論美國對中興制裁的事情?
坐標僅由-1 和 1 組成,且兩兩垂直的n維向量最多有多少個?
NOMA-MIMO是什麼?(非正交多址接入)?

TAG:通信 | 電信 | 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