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派對在中國無法流行起來?


1:民族文化不一樣,大家不會也不喜歡當眾跳舞,不懂音樂,沒有跑趴的習慣,和陌生人初識交往技巧欠佳,總之就是圈子文化不濃烈,這個需要時間來慢慢培養。

2:還有組織者的經驗缺乏,有很多大牌的派對,公關公司把精力放在物料成列和現場布置上面,對於派對核心的溝通交流部分,有心無力,大多請明星來,站一下,拍拍照就走,其他人傻站著不知道該幹嘛。

對普羅大眾來說,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在用力打扮,然後在背景牆前面照個像了吧。

3:派對核心的溝通和介紹認識部分,完全都忘記了,大部分公關公司也沒有這個能力來運籌這個部分,

4:找我們公司做吧,我們可以做好一個好P ARTY。


因為我國有「聚眾淫亂」罪


因為我國有飯局。

個人更喜歡飯局,可以實現持續而直接的交流,也適合各種性格的人。


1. 性格原因。國人的性格相對內斂,派對的形式不容易流行起來。在國外陌生人碰面互相微笑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中國你要是沖著別人微笑一下,對方一定嚇一跳。

2. 空間原因。因為國外的那種派對多數都在個人家裡舉辦有足夠大的空間,而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都住著小面積的公寓里,很難舉辦起派對來。


中國有中國式的派對(自行理解吧,不難想像的)

國外的點頭之交比中國的多

還有題主你真的喜歡那種不怎麼熟的人湊一塊玩兒(進一步的我不說了)的那種派對嗎?

能說說為什麼喜歡嗎?

那麼題主你應該再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外國的那種酒文化在中國流行不起來?

老外在酒吧貌似沒怎麼聽說過有很多拼酒的,倒是有很多拿著一杯酒

很裝地吹一晚上牛的,這個角度看,老外比中國人愛聊天得多了

只不過他們可能不會一直聊家長里短······

題主怎麼看?


先上百度百科的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8135.htm:

派對(PARTY) 即「宴會,聚會」的意思。派對通常是社會中的人們聚在一起打算主要用於慶祝和休閑的一種方式。當有一些派對派對是因為宗教和季節性的原因, 通常派對都是由個人舉辦的, 而不是因為文化的原因。派對舉辦的場地非常的簡單在家中就可以進行,當然也可以隆重一點在一些特殊的場合進行。但是無論怎樣派對的基調總是令人愉快的。

人們派對可以放鬆自己的身心,和同伴一起盡情的玩耍,快樂就是人們在派對中的感受。同時派對為各種各樣的人在社會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機會。人們在派對上可以結交不同的朋友,通常這些朋友都有著不同的文化,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了解更多的來自不同地區的人的文化和生活習俗。

所以,要看你如何定義「派對」這個詞。如果按照以上的定義,其實中國處處、時時、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在派對,只要你不糾結於是什麼形式。


簡單講,老外的party是為了釋放,國人的聚會更多需要戴上社交面具。既然需要端著點,那自然坐下來不動彈的方式適合中國人。

先來看下,何為外國人的party:

1、花樣萬變,怎麼鬧騰怎麼來,可以說party上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不能做的。想跳就蹦躂蹦躂,不管是狂野獨舞,還是一群人扭動腰肢熱辣high舞,嗓子需要釋放來就隨性大叫兩聲,不用擔心被笑話,因為大家只會覺得你很會玩,玩得很開心,看著你開心,別人也更開心更加不跟你不見外。

2、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只要聚會,必定有吃有喝,老外們的party上,以喝各種洋酒和小食為主,邊鬧騰邊喝酒助興。杯觥交錯,嬉笑怒罵,拉拉扯扯,開開玩笑,再加上些彼此間的身體上的近距離接觸,自然關係一下子拉近太多。

總之,在激情奔放的音樂氛圍中,在亢奮的酒精微醺狀態下,這種可站可坐可躺可唱可跳可二人私密或多人隨意幹啥的形式,很是讓人卸下其他場合的嚴謹態度,得到能量的的自由釋放。要知道,同樣的一批人,讓他們換個場所,比如學校,比如公司,可就跟換了個人似的,那低調勁兒,那優雅格調,完全讓人看不出是之前party上見過的那個瘋子。

一句話,他們的party,追求瘋癲中得到釋放;他們的party,重點在純粹的玩鬧中和朋友走得更親近。

而我們中國人的聚會為什麼就沒法這樣,就非得一幫人圍著個桌子吃飯(拋開北上廣的半洋鬼子們不談),:

1. 中國大陸文化比較講究中庸和內斂。尤其是對於集體主義的社會,價值觀趨同的環境中,比較冒頭、自由的人,公眾場合里想發出特別聲音的人,反倒有可能被當作不低調的異類,被人吐槽二貨(珍惜那些在飯桌上的逗逼們吧,他們可是在拿自己的繩命來活躍氣氛逗大家開心啊);

2. 對聚會的目的不同,歐美老外辦party,基本上是圖個自己開心;而勤奮的國人通常是帶著任務和目的赴宴的,我們要談事情,要借著吃飯來籠絡人心。


中國往年長了說 有餐桌文化 往年輕了說 有卡拉ok,這兩樣歐美都沒有啊

我也參加過外國人的party 覺得一點也不好玩 太吵 沒法好好聊天 陌生人也都是聊些戶口本問題 當然,朋友之間小範圍的party還是不錯的,不過那個和國內聚會就比較類似了


我說說在法國看到的情況是,大部分開始工作和部分正在讀大學年輕人都是和父母分開住的,不太遠的每個周末回父母家,比較遠的就放長假才回。所以約一幫朋友去自己家裡玩很方便,但國內大多跟父母一起住,怎麼玩得起來。這大概也是在國內聚會時總是去KTV的一大原因吧,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才玩得開阿。


僅談個人感受和理解,不喜勿噴...

個人理解: 目的性

國外的目的性比較簡單:喝酒,自HI(跳舞),419

基本每個派對都由這3股勢力組成。 加上歪果仁 多才多藝 能歌善舞...

別忘了西方人還自帶種族天賦: 酒後自HI

(僅參加過英國普通學生派對...不一定具備代表性)

國內的派對 參與者目的性更為複雜,加上中國人又有含蓄內斂的優點(不太善於表現自己) ,自然很難玩到一起,玩的盡興。

哦對了...只有天知道他們為什麼喜歡在派對展示自己的奢侈品...

(僅參與過國內少數的派對也不一定具備代表性)


沒看過這幅畫?


我覺得這個問題,最本質還是文化背景不同。其實中國不流行party,不一定是壞事。本來現在的整體情況就是,西方的文化,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對中國人有極大影響。如果西方式的狂歡party也流行起來,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就更加西化了。

事實上,縱觀歷史,中國傳統的聚會也是非常有意義、有趣味的,具體可以參照《韓熙載夜宴圖》,直觀的畫面讓人看到中國式「宴會」的特點。各種詩詞歌賦也有描述,例如耳熟能詳的《蘭亭集序》中描述的以流水傳杯,飲酒賦詩。《紅樓夢》中擊鼓傳花,輪流講段子,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中國人舉行宴會的方式,與西方的狂歡性質不同,但是並不缺少意趣。此外,並不贊同中國人因為含蓄,導致不喜歡跳出圈子結交友人。《論語》是被我們掛在嘴邊的,開篇第一句正是說的這個,雖然每個個體性格不同,但熱情好客,喜愛結交友人是中國人骨子裡的特質,含蓄不代表排斥。

與其討論在中國有沒有興起西方式party的可能,不如想想如何提升中國人整體的內在素養,喚醒靈魂深處對風雅事物的追求,繼承傳統聚會的特徵,結合今日特點,有所創新,相信之後的中國式聚會將不會再是單純的吃飯喝酒,單是圖熱鬧而空無內容了。


1.國人很難在不看電視,不吃正餐,不打麻將的情況下,一堆人站著坐著聊天氣氛嗨還不尷尬。聊著聊著客套,沒話說。

2.並不是所有場地都適合派對,建議是中間要有一塊空地但周圍要有高桌子。放的開,還有安全感。

3.食物問題,食物太過正經,爆米花,小蛋糕,小餅乾,各種酒,水果,沙拉,冰激凌才是party的主角啊。

4.動機不純。


1.中國大部分人嗨不起來,組織者怕參與者嗨不起來尷尬,參與者怕組織者叫來的人不熟而尷尬。

2.要好玩全無冷場太考策劃的人啦,首先你的主題要夠吸引玩什麼怎麼玩,其次要拉到一波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還要找到合適的地方(空間大小啦各種設備啊酒水等等),跟著還要能調動氣氛,如果是在自己家,害怕鄰居投訴、收場子的工作也要自己包辦~

現在互聯網幾乎能承包一切,也許有個APP就能幫你搞定這些~~


先不說為啥在中國流行不起來,就說老外為啥老能辦party吧,總結起來有以下個原因:

1、思想開放

我把這一條擺在第一位,因為我覺得思想的開放是最重要的。外國人喜歡追求一些新的想法,新的事物,但是不同於中國人的是,他們不僅追求,還容易接受。比如說,如果你在中國的家庭聚會上邀請一對同性戀朋友參加,你的父母表面上不會說啥,估計人一走,門一關,就要進行思想教育加八卦求解了。思想開放,能讓氣氛隨時處於比較流動歡愉的狀態,大家見面打個招呼,聊聊自己的愛好、見解、規劃等等,不僅能增長見識,也不會受到一些傳統思想的禁錮,暢所欲言。

當然了,不排除很多老外去參加party也是為了拓展異性資源,看上了就立馬啪啪啪(畢竟電影上都是這麼放的)~

2、經濟發達

經濟的發展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思想解放程度起著根本的作用,中國人有句話「飽暖而思淫慾」,話糙理不糙,只有手頭上寬裕了,才能想到思想上的交流。畢竟沒錢,你都不好意思去社交對吧,假如見到的都是有目的性去撩妹的,那就白花錢也沒撈回本了!

3、業餘愛好很多

業餘愛好多造就的好處就是,在party上有的聊,什麼去哪裡旅遊啊、朝聖啊、衝浪啊,或者又遇見啥,但是我覺得老外活的那麼樂呵,應該跟不怎麼群聚負能量有關,談一談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蠻好的,最看不慣中國人到哪裡都是吐槽加詆毀,樂趣也就這麼點了~

4、房子夠大,人夠少

敲黑板!人外國人住的都是三層複式小別墅,還自帶小花園和越野車,家四周都是花草樹木,把長條木桌往院子里一搬,白桌布一鋪,撒點花瓣,點個蠟燭,音樂一響,滿滿的情懷,有才有藝的還樂於為大家彈鋼琴助興,再跳一段雙人舞,美呆!開個車又很容易找到野餐的好地方,畢竟人少,環境又棒~

請自行腦補一群中國人為了開party開車去郊區花一千多塊租小洋房玩上半天的情景,我還是回老家看看田園風光吧~

中國人為啥就沒法開party呢,並不是沒法開,其實中國人也經常聚會的,但是我們在聚會上都幹嘛了呢?

總結起來是:

1、喝酒猜拳

2、喝醉了稱兄道弟/打群架(豪爽!!)

3、飯後搓麻將+一桌人吞雲吐霧+老婆在後面收拾殘局

4、以AA製為恥,就算再窮,也要裝一把(都別跟我搶,這頓我請了)!

5、沒啥別的聊的,無非就是身邊的新聞八卦或者房市、股市、工作,外加集體吐槽

6、大家都很窮,也沒時間,996的生活,還能抽空開party的也是神人/有錢人~

7、互相看不慣,攀比,嫉妒,女的見面就比包包,比化妝品,比首飾,比男友,男的見面就車子、房子、票子、馬子、升職加薪、一夜情、黃段子,別說我太直接,我們身邊的現狀就是這樣。

8、自助餐?no!no!no!火鍋陪串串走起!一群人嘴上吃的油漬馬虎的,看著不優雅,一嘴大蒜味也不適合異性社交,得了吧哥們,就別紅酒配火鍋撩妹子了~~


民族特性,中國人雖然也有開派對的,但只是走了個形式,社會背景、民族背景差異和社交習慣差異,是很難將美國那套派對精髓給發揮出來的。

------------------------------------------------

稍微推薦一下我司開發的產品,派對組織利器—組隊君,迅速幫助組織者敲定聚會的時間和形式,感興趣的可以體驗試試!

組隊君:http://www.zuduijun.com?src=56cd29ccc24aa8005205160d


在一線城市太多這樣的派對,只是目前二三線城市都在萌芽階段,還是看有沒人在推廣了


美國人很喜歡派對,以至於二戰關鍵時期還搞了幾次燒烤大會,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美國陸軍航空兵在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的指導下,美國官兵兩次在日本東京進行了烤乳豬大狂歡,一次性烤乳豬近十萬頭,兩次共烤乳豬近二十萬頭,載入史冊。。。


還是國人傳統觀念和歷史文化導致的。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已經感覺很 fash了


因為目前我們年輕人休閑的方式有如下幾種,KTV、電影、酒吧、聚餐、運動。

電影、聚餐選擇的人最多。

愛運動的人會去健身,打球。

KTV是同學、同事、朋友聚會的場所,也算是一個友情派對。

而酒吧,由於之前的輿論宣傳,風評不太好,阻礙了一部分人的選擇,去的比較少。

派對為什麼在中國不能流行起來可能是因為,像我這種和陌生人只能進行簡單交流,甚至假性親密交流都做不到的人太多了。

我們一直被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說活,所以我們真的不會這項和陌生人說話的技能了,在派對這種陌生人更多的場合,沒有辦法融入派對。

但是愛派對的人可以去搜索閃啪FlashParty這個App,每天晚上都會更新很多派對,找派對就靠這個啦!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玩知乎的優越感?
哪一刻你覺得自己特無恥?
班加羅爾治安如何?
怎樣才能過上長期旅遊的生活?

TAG:生活 | 文化差異 | 活動策劃 | 派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