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為什麼成功?

iPad 開始上市時被批愚蠢,「連石頭都不如」,為什麼現在123都出了都賣得好到爆?


iPad 剛亮相的時候,所獲得的譏諷可比現在的 iPhone 6 大多了。大多數人之前之前自己會拿到一個9寸的,運行OSX的電腦,而不是一個9寸的,運行iOS的平板。各種媒體直接把iPhone屏幕拼貼在一起嘲諷蘋果——就跟現在做的差不多。

我也以為會拿到一個平板狀態的OSX設備,因此看到之後還是失望了一陣兒,但好在我這個人比較相信權威,覺得這大公司上千號人想了三四年,應該比我想得明白,因此還是托朋友在美國買了一個——這時候就要說到第二個關鍵點,它便宜……我記得是499美元?大概是4000塊錢左右,對於一款看起來 「拿到手立刻進入科幻片」 的設備來說,實在算得上是便宜。美國人也是這麼想的,我記得一度所有的安卓平板都比 iPad 貴,實在悲壯,令人為之心塞,而且直到現在好像都沒什麼人敢說 iPad 太貴。

關於OSX的操作迷思,我是在iPad上玩過《運輸大亨》的電腦復刻版後才理解蘋果的想法的,簡單來說,在平板上使用為滑鼠設計的操作方式就是災難。這麼看起來我相信他們還是有道理的。

我當然不覺得蘋果事事都對(比如iTunes,你就沒法說服我那是個好東西),但是在平板電腦上他們幹得可比其他廠家堅決多了。當時微軟的Tablet PC已經推廣了一段日子了,始終沒戲,論性能沒的說,我從IBM X41T用到X61T,辦公絕無問題,電容筆裝個Wacom的驅動就有512級壓感。可是當我拿著iPad往床上一躺,或者往馬桶上一坐的時候,瞬間就忘掉了X61T……

說白了,當人們回到家裡,坐在沙發上,想乾的事兒就只有那麼多,看看網頁,刷刷微博,看看書,看看視頻,打會兒遊戲,沒了。iPad的應用逐漸滿足了這些需求,不會為了 「哎呀如果用戶躺著的時候忽然想發6000字的郵件怎麼辦?」 「如果用戶在馬桶上忽然想手繪一張原畫怎麼辦?」 這種極小概率的事件硬加上一個鍵盤或一支觸控筆。

我覺得專註、大膽捨棄是 iPad 成功的關鍵。當然蘋果所擁有的技術積累以及App Store生態圈則是成功所必須的條件——不說別的,10小時續航,我當時就感慨 「終於不用掛著充電線躺在床上看書了。」


這個問題去看喬布斯的訪談里都有答案。跟蘋果的光環沒啥關係,微軟當時的光環比蘋果大得多,做了10年的tablet還是失敗了。喬布斯總結的經驗是用戶體驗上關鍵是要用手指控制而不是筆(if you need a stylus, you』ve already failed.)。但這樣就失去了滑鼠點的精度,所以PC的操作系統不能用,所有的應用也都要重新設計。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原話見華爾街日報記載的訪談內容:http://classroom.wsj.com/cre/2012/02/24/ill-tell-you-a-secret/

「What I remember telling you on the tablet was that handwriting was probably the slowest input method ever invented and that it was doomed to failure. What we tried to do was reimagine the tablet. I think Microsoft did a lot of interesting work on the tablet. What we』ve done is not compete with what they did. You know, they』re completely stylus based. What we said was, if you need a stylus, you』ve already failed.

That drove everything. Their tablet PC was based on a PC. Had all the expense of a PC. Had the battery life of a PC. Had the weight of a PC. It used a PC operating system. It really needed the precision of the type of an arrow of a cursor.

The minute you throw a stylus out, you cannot get that precision. Therefore, you need to have totally different software. So you can』t use a PC operating system, and you have to bite the bullet and say, we』re going to have to create this from scratch because all the PC apps won』t work without being rewritten anyway. So, we built a very different animal.」

裡邊還有一段關於ipad帶來的影響的回答,他談到了ipad是「魔幻的」,便攜、無線、10小時電池,ipad可以讓用戶和互聯網、媒體、應用、內容等有著更直接和親密的聯繫。

「People laugh at me because I have used the phrase 「magical」 to describe the iPad. But it』s what I really think. You have a much more direct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rnet and media, your apps, your content. It』s like some intermediate thing has been removed and stripped away.

Is it the direct action? Is it the fact that you can move it all around? Is it the fact that you have no cables and 10-hour battery life? I don』t know. It』s all these things plus other things which I don』t understand yet. I think we』re just scratching the surface on the kind of apps we can build for it. I think one can create a lot of content on the tablet.」


那方寸之地能改變太多


我能說就是屏幕尺寸控制得恰到好處么。

見過太多太多的人在用智能手機的時候說「屏幕太小還是回去用電腦看吧」,很多人批評 iPad 說打字被實體鍵盤怒艹、在上面辦公就是個笑話、充其量只是個玩具罷了blabla……這些誠然是 iPad 所比不上傳統筆記本的地方,但是從很多人說「屏幕太小還是回去用電腦看吧」就應該能得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用筆記本干這樣那樣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只需要的是它較大的屏幕。斯科特·福斯特爾在 iPad 初代的宣傳片的時候就說過"iPad is the best way to browse the web",確實,iPad 上Safari的重要程度對我而言佔到了80%以上,iPad最核心的元素就是display, 也難怪當年蘋果甚至不顧SoC性能不足帶不動高分配也要馬上推進Retina屏的 the new iPad上市。很多時候不要想著 iPad能用來「生產」什麼,而想想看 iPad能「展示」什麼,它的定位自然會很明確。

此外軟硬合一的策略以及App Store唯一合法獲得應用的途經使得 iPad上專為平板優化的第三方應用在體驗和質量上都遠勝於同類產品,不過iOS優良的生態圈以及安卓那些亂七八糟的國產毒瘤軟體和碎片化問題都是後話了,蘋果勝在交互,幾乎每一個偉大的人機交互方式上的創新都是蘋果做的,而一旦新的交互方式出現是很容易被其他廠商借鑒的,這也是當今iPhone與其他智能手機差距越來越小的和不斷增加的蘋果唱衰者的原因。


大屏的體驗實在是遠超小屏,記得ipad剛出來時,就有媒體諷刺不過是大一號的iphone,但是實際體驗過之後,ipad在閱讀,遊戲,續航上實在超出iphone太多,特別是閱讀和續航,是很多依賴傳統書籍的人轉向了電子書,電子文檔


為什麼有了iPhone、iPad才有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市場的真正繁榮?


因為pc的功能對於解決某些問題是冗餘的,iPad做不了的事情,是真正電腦應該去做的,凡事iPad做得到的,pc機就是冗餘的。比如回復這篇回答,難道我要為了寫這幾個字,開2分鐘電腦?

在 iPad以前,需求沒有被分化,現在有了,那麼就會被分化成兩種需求。而且我相信這兩種需求會分化的更明顯,就像學科的分化。


  當年為微軟開發平板電腦的技術人員當中,有一位是喬布斯妻子勞倫·鮑威爾(Laurene Powell)的好友。他曾邀請喬布斯和鮑威爾出席他50歲的生日聚會。艾薩克森表示,喬布斯很不情願的參加了妻子好友的那場生日聚會。在聚會中,東家向喬布斯談到了微軟的平板電腦,並稱它將會有多麼偉大。

  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喬布斯對此回憶說:「那個傢伙纏著我說微軟將會如何用這個平板電腦軟體完全的改變世界,並消滅所有的筆記本電腦。蘋果應當通過授權使用微軟的軟體。但是他的這款設備大錯特錯。它還有使用了觸控筆。一旦這種設備採用了觸控筆,肯定要玩完。這次晚宴可能是他第十次跟我提到微軟的平板電腦,我對此已經煩透了。回到家後我曾說,『去XXX的,讓我來給他展示下平板電腦應當是什麼樣子。』」

  喬布斯表示,第二天他便去了公司要求設計出一款不帶有鍵盤或觸控筆的多點觸控平板電腦。6個月之後,他得到了該款產品的原型。只不過蘋果並沒有急於推出這款產品,而是縮小比例推出了iPhone手機。後來,蘋果才發布了iPad。

這就是喬布斯能看到未來十年的能力。


只在拉屎的時候用,而且自從有了ipad,我再也沒認真拉過屎


它是現在我唯一一個不用問質量就買的平板電腦


試著回答一下,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

首先即開即用的體驗實在是太棒了。點亮屏幕就能用,立馬上手看書、上網、查資料啥的。而開個電腦或筆記本,即使換了ssd,也沒這麼快吧。

其次,流暢的操作體驗。要是劃個屏,開個應用就卡成翔,那不分分鐘想摔了。

此外,海量的高質量應用。有龐大且活躍的生態區,保證了應用的豐富性。由於只是用手操作,這就要求開發者開發出易操作的app。

最後就是產品定位的問題了,人家就是來和傳統pc搶娛樂功能(主要)的;以更好的體驗成功挖掘出了用戶的潛在需求。


便宜。。。特別是mini

性價比那叫一個高

安利給很多朋友了

用過都說好!


有多少人買了ipad,然後壓箱底呢!你就知道是不是成功了,有時候不是我們需要用,而是給人看


為什麼成功?我媽和我姥姥都能用iPad

我覺得這就是原因


總是用不壞,身邊很多朋友的 iPad1,iPad2,iPad3 還在愉快的使用中。。。


原因就幾個:

1、滿足了介於筆記本和手機之間的空檔需求,實際點說就是便攜性和體驗的平衡點,再具體點就是在馬桶上看電影。。。這是pad能成功的客觀條件,也就是背景。

看到有人說6p搶佔了pad的市場,我想說丫的用過pad或者mini么?根本互不相干好么?

2、ios本身的生態系統和體驗都極佳,為ipad設計的應用和遊戲大部分也體驗非常不錯,尤其是遊戲,精品很多。當然了,上網、瀏覽網頁等方面體驗略微不如手機。這是pad能成功的自身主觀條件。

3、價格便宜,續航給力,設計漂亮。

其實,第二點是ipad和所有安卓平板的最最最最最最主要區別,用安卓平板的已經哭暈在廁所。所以要買安卓平板的,我勸你三思。

有人說有了大屏手機為啥還要用pad?原因有幾個:

1、大屏手機的大屏,我個人認為6寸已經是極限,否則真心不能算做手機,也不太想當做手機來用了。很多人會認為6寸和7.9寸貌似很接近了,但你用過才會發現兩者的屏幕大小差距極大,體驗上完全是2個level。

所以,當你需要使用較大屏幕時,pad更適合的多。

2、物理設備分離的使用準則。

手機當前的續航是個大問題,所以我比較喜歡在手機上使用電話、社交方面的功能,而娛樂、學習的功能都放到pad來做。一來手機的電不容易用完,不用一直擔心充電問題;二來pad做娛樂和學習也確實體驗更好。

當然,分離也要有個限度,現在人基本不會把聽歌這樣簡單的需求再分離出去了,所以從體驗來說,分2個設備是比較合適的做法,畢竟娛樂真心佔了相當大一部分使用場景,好吧,其實是主要場景。

總結,pad便攜用起來感覺真心爽,尤其是mini,體驗很爽,用上之後連大屏手機都不想碰了。

以上。


便宜

以2800左右的價格,能拿到最新 最潮 最好用的平板。你說怎麼能不大賣呢…

橫向對此一個iPod iPhone的價格 ,這個超高性價比的感覺更強烈了


iPad的好在於不管你突然想幹個什麼事,它總能立刻給你最好的體驗。


正在使用ipad air並一直保持較高的使用頻率。所以只是單純從自己的使用角度的角度來回答。

以前接觸過國產寨版和三星的7寸平板。雖然這些平板在價格上與ipad不具可比性,但是在實打實的保證了續航時間的基礎之上還能保持出色的便攜性和出色的瀏覽體驗,亮屏即用,不亮屏基本不耗電,我覺得目前能做到的平板只有ipad。不過,這只是從使用頻率較高的用戶的痛點來講的,對於拿著把平板當成床頭設備的用戶來說,這一點影響似乎並不大,應該有更多的平板設備可供選擇。

啰嗦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句話:平板續航哪家強?╮( ̄▽ ̄)╭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原因:iPad是世界上第一個具備實用性並擁有良好用戶體驗的平板電腦。


推薦閱讀:

iPad mini用電容筆做筆記效果怎麼樣?
iPad Air 值得買來看電子書(PDF)嗎?
iPad air2購買後和使用中需要注意什麼?
讀金融用Windows筆記本電腦還是iPad好啊?
iPad 或 Kindle 改變了你之前的閱讀習慣嗎?

TAG:iPad | 成功 | 蘋果公司AppleInc | 為什麼X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