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英劇崇尚「三集片」(迷你劇)?

發現最近的許多英劇,如神探夏洛克,遠大前程,黑鏡等等的集數都是三集,為什麼做成那麼短的集數呢?


英劇的「迷你」與英國電視台的收入來源有關。在英國,市場份額最大的電視台仍然是BBC。BBC屬於公共電視台,並不依賴廣告收入為生,而是通過面向全國強制收取的「收視授權費」維持運營。英國每戶需繳納145.5英鎊年費,這比美國HBO頻道的年費還要高出一截。

捧著「金飯碗」,不用擔心得罪廣告主,也不用考慮收入問題,這讓英國的電視製作人員有更大的自由度,製作商業味道相對較小且編劇水準相對較高的電視節目。

美國有3億人口,英國只有6100萬,而兩國的人均年收入在2011年大抵相當。因此,無論收入來源是廣告、收視費還是影碟等周邊產品,英國電視劇的回報都相對較低。這導致英劇預算有限,無法獨立支撐較長劇集的製作。即便是《泰坦尼克號》這樣的迷你劇,也要與美國的電視機構合拍。

美國的幾大廣播電視網(ABC、FOX、NBC)主要靠廣告收入支撐,因此必須做出儘可能長的劇集,賣出儘可能多的廣告,讓大品牌儘可能的滿意。同時,他們還要儘可能地讓劇集成為常青樹,轉賣給儘可能多的地方電視台,反覆播出。在過去數年中,包括《豪斯醫生》和《絕望的主婦》在內的多部美劇,都舉辦了「100集慶功宴」,對於英劇來說,這是難以想像的。

兩國觀眾對於「季」的理解也有很大不同。在美國的廣播電視網中,每季電視劇的長度是22集左右;在美國付費電視頻道(如HBO、AMC、Showtime)中,平均每季約13集;在英國觀眾眼中,「季」的普遍長度是6集。

英劇更短的時間跨度為觀眾和製片方都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首先,觀眾不用付出極大的精力,去「追」劇集,並在各種季後賽和節假日導致的「劇集間歇期」後,趕到電視機前,接上之前的進度。

其次,劇集的創作者也不必將劇情線索過度拉長,把故事寫完即可,以免像《越獄》、《超能英雄》等美劇一樣成為「爛尾」;他們也不需要為了每年一季的市場考慮,在準備不足的狀態下倉促上馬——BBC的《神探夏洛克》就將2012年完全空出,作為第三季的準備期。

相比之下,英劇更接近於HBO和AMC的風格——每季集數少,每集質量高,沒有漫長的休息期,也沒有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最後一季。這與美國廣播電視網的劇集截然不同。

摘自《南方周末 - 一寸短,一寸險——迷你英劇的入侵》


只說說Sherlock吧。

因為夏洛克必須以風衣出場,一年倫敦能穿風衣的時間估計四至六個月左右,只夠做三集。


英劇簡短乾脆,不拖沓的劇情看了不膩。


一個出的TV Movie,你見誰家電影系列一個故事一個主題弄出22集的?

一個出的是肥皂劇的升級版,不拖長點兒怎麼賣廣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像《梅林傳奇》這種很幼稚的兒童劇在中國成年人里會有不小的觀眾群?
英國 private school , public school有什麼區別聯繫?
有什麼精緻的英劇推薦?
對英劇BBC出的《失落十三年》有什麼想法?
如何分析英劇《Fearless》片頭?

TAG: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