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喬布斯說的蘋果是技術(Technology)和人文(Liberal Arts)的結合?


技術滿足需求,人文構造體驗(體驗達成品牌)。


我之前看到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說喬布斯的:

給冰冷的科技注入人性的美感 —— Instill beauty of humanism into Cold Steel.

我自己的感覺是,人文的感知決定你產品的深度和感染力,而科技的領先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你手上的Macbook Pro、iPhone等等跟同類產品都有很大的不同,你覺得她們不在是一堆金屬片,而帶有浪漫、美好等象徵,這種人文關懷就是單純技術達不到的。

同時,iPhone的電容式觸摸屏至今我也沒有發現其它的廠家有更好的類似產品,這也說明其科技領先獨步全球。

蘋果的成果,是軟體和硬體偉大結合的勝利,也是科技與人文偉大交織的勝利。


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it"s technology married with liberal arts married with humanities that makes our heart sing.

喬布斯有很多次說到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比如2001年接受NHK採訪時的這段話很好地解釋了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我們一直希望蘋果公司站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叉口,我們希望可以把人文元素帶入到這些產品中。在生活中,會有有很多阻力迫使人們每天按部就班循規蹈矩,讓人們忘記了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忘記了我們有獨一無二的感覺和視角。現在整個計算機產業忘記了人文方面,只在意技術方面,很多人認為頻率越高內存越大越好。但是我們覺得還有完全不同的另外一面,就是你用這些產品來幹什麼,除了表格和處理器之外,我們還能不能用這些產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能不能通過音樂,視頻,照片等更加豐富的方式來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他問主持人說,你有照相機嗎?

主持人回答說,有。

他接著問,回頭你會用照相機來瀏覽照片嗎?

主持人回答說,不會。

喬布斯說:是的,人們不會再回頭用照相機瀏覽照片,因為那樣很無聊。我給你舉個例子,我給我的孩子們照了一些照片,然後我自己用iMovie做了一個三分鐘的小短片,給照片加了一些文字,配上了一段我最喜歡的音樂,然後我把這個短片放給我的妻子看,當時她感動得哭了。現在我們已經有100萬用戶用iMovie製作小視頻,雖然有些人做的並沒有其他人的好,但是這些短片都讓人很動情。但是我們整個產業,從來沒有人注意過這一方面。他們一直跟顧客說的只有產品的參數。但是我們認為有很多比參數重要得多的東西。

目錄 從喬布斯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好的精神與品質?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參考資料

2001 Steve Jobs on NHK


關於這句話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過份強調技術,輕視人文。美國也是如此。

但喬布斯不是這樣。他是真的相信這句話。大部分網際網路人不是。例如,Evan Williams 不是。


本質上是「技術」「人性」的融合。

喬布斯乾的事情能夠是這樣的: 在計算機和人類之間建一座溝通的橋樑, 使雙方優雅地溝通

比爾蓋茨乾的事情是這樣的:在計算機和人類之間建一座溝通的橋樑 ,僅能明白對方,達到溝通的目的即可。


技術是實現突破的基礎,人文是永遠的追求。

圓角矩形:工程師比爾阿特金森想出一個絕妙的用平方根畫橢圓的辦法,眾人讚不絕口,喬布斯卻得寸進尺:為何不畫個圓角矩形?圓角矩形在現實生活中更為普遍。阿特金森面露難色,但仍答應一試。果然,兩天後,圓角矩形實現。

iPod:在蘋果之前,音樂公司從未想過單曲售賣的方式,只提供月度訂閱,喬布斯的iTunes實現了用戶可以方便、合法地在網上購買自己喜歡的音樂,在技術上提供支持;在人文方面,他在iPod外包裝上寫下」Don"t steal music「宣揚尊重製作者的理念,並且想方設法說服迪倫等他認為真正重要的音樂人將自己的作品放入iTunes。在其他競爭者停留在宣稱自己的容量是多少多少之時,蘋果的人文范兒就體現出來了」能裝1000首歌「。微軟迅速跟進,仿製了Zunes,但卻無果而終,喬布斯鄙視地說」他們不像我們這樣熱愛音樂和藝術「。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人和工具的關係[1]。

蘋果的技術和人文的結合,在我看來,體現在它一直致力於製造最好的「工具」,而不是「玩意」、甚至「工藝品」和「奢侈品」——雖然蘋果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工藝很有「首飾」的感覺。

這也就是蘋果為什麼在介紹產品甚少涉及技術參數,而是喜歡強調你可以用它幹什麼。比如最早 iPod 的包裝上,寫的是可以存多少首歌,而不是多少 GB 快閃記憶體。蘋果產品的價值體現在使用中,蘋果強調你要去用它的產品,而不是用套子、膜什麼的把它們保護,隔絕起來。產品去創造內容,或消費內容。

蘋果要去改變一個行業,就先去給它的主意製造最好的硬體和軟體。比如 Mac 改變了桌面出版、設計行業,iPod 改變了音樂行業、iPad 改變了圖書行業和教育等。蘋果的產品天生是用來做內容的載體,去改變內容的生產、分發和消費。

相比之下,其他公司的產品,大部分停留在「玩意」的層面,人們甚少關心去用它做點什麼。也許它們被設計、製造得也很精美,但放在我的手中,像一個易碎的「工藝品」,我也許會把玩觀賞,但我沒有用的慾望;而拿到蘋果的產品以後,我有一種強烈的慾望去觸摸它,去用它。像一支鉛筆一樣,我不會因為越用越短而擔心,因為那就是它被製造出來的目的。

在回答「哪些數據曾經顛覆你的認知?」這個問題[2]的時候,我用這張圖片作了答案。從這個數據可見,iPhone 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照相的積極性,使更多的普通的人可以變成攝影師,使更多的瞬間被記錄,被分享。可在智能手機之前,卡片機雖然很普及,卻沒有造成這樣的現象。

當我們談到「電視」的時候,談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概念,甚至完全不是一個技術概念。可是電腦普及了這麼長時間,始終沒能成為一個「電視」一樣的存在。我覺得,除了蘋果,似乎其他公司都沒有為這個過程做過貢獻。從現今人們使用手機和電腦的習慣就可以看出,我們花了多長時間去解決電腦的問題而不是用電腦去解決問題?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所謂「技術(Technology)和人文(Liberal Arts)的結合」。蘋果懂得技術的意義,是去做工具,去做人的身體的一部分,去做(人文)內容的載體。這種努力,終極目標,也許是讓人們感覺不到工具的存在[3]。

[1] 參考「MacBook Air 的鍵盤需要蓋上鍵盤膜嗎?」這個問題下的兩個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69614/answer/15236988 |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69614/answer/15281209

[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67555/answer/15793136

[3] 我可以在使用我的 iPod 和 Kindle 的時候有這種感覺,覺得自己的身體直接接觸了唱片和書。但是 Kindle 的問題是,他在製造工藝不好,不能持續地給人這種感覺。


這是由蘋果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又或者說喬布斯自己所決定的。

沃茲是技術極客。喬布斯除了是技術極客以外,還是藝術或者說精神或者說人文極客。

當年很多人迷列儂、迪倫,但像喬布斯這麼極端又能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的,也不是很多。

蘋果產品,一直熱衷於衝擊技術前列,包括它的專賣店。同時,因為喬布斯的執著,又極端追求美感和易用。

蘋果公司,吸引了一大批在力和美上都追求極端的人。而這兩種追求的集合吸引了非常多消費者自身的慾望,或者說人類本有的慾望:)


四個字總結:客戶視角。

用題目的兩個詞來說,就是科技為人文服務,這句話的本質和諾基亞的「科技以人為本」我認為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這種說法逼格更高一點罷了。

客戶視角這個理念,其實是適用於各個行業的,尤其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很多優秀的公司也都在主張著這一點,包括已經倒掉的諾基亞。所以真正讓喬布斯牛逼的不是這個理念本身,而是他真正充分實踐了這個理念。

別小看這個樸素的真理,實踐過程中它會遇到很多的敵人,我簡單列舉幾個:

1、被其它優勢侵佔。當一個公司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往往會忽略或者放棄客戶視角。

2、「客戶」被狹義為「領導「

3、僅僅是被動的滿足需求而非創造需求

4、不夠注重細節、不夠敏感、缺乏想像力和對更好生活的饑渴度

跳出蘋果,以上情況在各行各業都可以找到一些正反面教材,而正面的總是很少數的,我想這才是喬布斯牛逼的真正原因吧。


是不是說蘋果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呢? 感性地感知用戶,理性地用嚴格的數字執行出來。


技術是刻度,藝術是溫度。


個人愚見: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里有提到他在大學學的一門看似無用的書法課,卻在日後給他的蘋果創意帶來很多靈感,這本身是他的親身經歷。而且其實消費者買東西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這更多的需要從人文角度去分析。


最近在看喬布斯傳,喬幫主對於產品的執著,真的令我稱奇,這一句話「蘋果是技術(Technology)和人文(Liberal Arts)的結合「並不是喬幫主說過的唯一一句雄心壯志的話了,Technology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有效率,但是始終是枯燥的,有點常人無法接觸到的,人文(Liberal Arts)是美的詮釋,Technology+Liberal Arts教會了人們如何生活的更加有品質,更加有色彩,感激喬幫主。


最近有部文藝片,正是。。。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757776/

中文有時很難對應英文,正如東方思維之於西方。但哪怕只是因為語言的好奇,也足以激發有關Liberal Arts的思考。而好的問題,都值得不同階段不同心智下的省視。

搞清楚每個詞語的本源和限定也許能幫助思考吧 http://jiaren.org/2009/06/16/liberal-arts/


可以理解為差異營銷的一種

技術不可能成為永遠的壁壘,但是人可以。

以技術+人性來做產品的思路,使蘋果有別於同類產品。

蘋果的產品從來不是硬體的堆砌,更不是高檔材質的拼湊(如vertu)。我理解的蘋果產品是站在人性的需求上來尋求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有時並不是最佳,這是處於商業目的)。所以,在做產品之初,就明白了要提供什麼,怎樣提供,以及如何提供,到哪裡為止。這點是我最最佩服喬大爺的,他是個天才。他完全看透了人性,並利用這點把它轉化為利潤。


人文與人性是相通的,人性決定人的需求

技術是實現功能的工具

然而,技術需要學習需要投資

人性人人都具備,所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懂點人文

因此,人們容易重視自己辛苦得來的技術而忽略人文

辛苦得來的東西反而比與生俱來的次要?

我難以接受。

喬布斯用他的成功提醒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人性推動的


買了愛派迷你之後,經常用著用著就感動得很想哭。。。這種感動,就是「人文」的具體體現吧~~~能把一個冷冰冰的技術產品做得讓用戶邊用邊熱淚盈眶,段位再高也不過如此了。


技術上,蘋果推出了基於FreeBSD的Mac OSX操作系統,界面簡單美觀易用。率先使用鋁合金材料作為筆記本外殼,有效地減少了筆記本電腦的體積和重量,對於很多經常出差的人士來說,真是太爽了。

文化上,蘋果追求自由、追求個性、反對平庸,比如,CEO庫克公然宣布出櫃等


人文提供願景(什麼樣的東西是好的?)

技術幫你實現它(通過技術把好東西做出來)


技術為人服務,一切的一切以人為本~


推薦閱讀:

iPad Pro是設計師最好的選擇嗎?
假如蘋果(Apple Inc.)收購了三星電子的手機部門?
你怎樣看待拿父母的錢買蘋果電腦?
iPhone SE 如今可以再戰三年嗎?
如何關閉iOS 11自動更新推送,iPhone 5S 真心不想被負優化?

TAG: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