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率的使用 Evernote 的 Notebook ?

通常,我會針對某主題或某項目建立Notebook,但Notebook越來越多,已有泛濫趨勢,卻又常有某條信息不知歸到哪個Notebook下的困擾。

故有此問。


個人的一些愚見,也在學習、發開修正中??

我覺得首先要先弄清定位。

你希望EN能為你做些什麼,哪些內容是你希望能夠記錄在裡面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Evernote的定位是,個人知識管理+收藏庫。我希望任何能為我所用的信息、資料、知識都能集中記錄在這麼一個軟體平台中。更專業的領域交給更專業的工具,比如時間管理交給OmniFocus,個人財務管理交給隨手記,項目管理交給OmniPlan??

使用筆記本分類加Tag搭配的方式進行管理。

Tag:比較私人化,方便自己就好,在這裡就只提一下「Know X」的用法。

What:事實(是什麼),新聞等資訊及統計信息

Why:規律、原則、規則(為什麼),分析管理方法。理論性強一些

How:方法、能力、技藝(怎麼做),原理、研究報告。實踐多一些

Who:專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誰在做),專家、專業機構。

Where:渠道、來源(哪裡有),知識、資訊網站。

對條目進行第一次分析,先判斷出內容屬於哪種「Know X」類別,打上對應的tag,然後將內容放到適合的筆記本分類中。

提供我的筆記本分類方式供參考,基本上已經涵蓋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所有筆記本 (系統默認)

@Inbox (GTD概念中,任何未經處理的內容,會臨時存放在這裡,等有時間繼續孵化,設置為默認筆記本)

AA-事業 (筆記本組)

--00-會議記錄

--01-項目管理

--02-互聯網

--03-辦公技巧

BB-生活

--00-日記 (晨間日記)

--01-樂(要看的電影,漫畫,各種休閑娛樂方式,享樂為主)

--02-活(生活,各類和日常生活貼切的內容)

--03-衣

--04-食(菜譜,餐廳,美食研究)

--05-住(租房,買房,看房記錄,裝修)

--06-行(旅遊,出行方式,遊記)

CC-學習

--00-靈感記錄(夢記,一閃而過的靈感,妄想)

--01-時間管理

--02-知識管理

--03-思維訓練(邏輯、數學、抽象)

--04-語言訓練(英語、日語;概括、複述)

--05-讀書筆記

--06-為人處世

--07-學無止境(不會分類的內容 -_-~!)

--99-國學研究

DD-人脈

EE-財富

--00-理財(知識、方法)

--01-投資

--02-賬本(隨手記導出的內容可以在這裡備份待查)

FF-健康

--00-健康(知識、方法)

--01-鍛煉

--02-養生

--03-保健

--04-減肥

GG-興趣

--00-興趣(知識、方法)

--01-購物(購物清單、願望清單)

--02-閱讀(準備看的書,初步了解,朋友推薦)

--03-藝術

--04-攝影

--05-音樂

--06-科技

--07-應用程序

--08-產品

--09-有趣

--10-動漫

--11-遊戲

HH-書籤

YY-廣告 (從事的行業,單獨開一個分類)

--00-廣告資料

--01-廣告創意

--02-廣告策略

--03-廣告媒介

--04-廣告公關

不同性格不同工種都會都在使用方式上有較大分歧吧,這點在EN官方論壇里貌似也是的。。。


首先設定自己在生活和工作的角色和興趣點。然後相應建立幾個筆記本跟蹤。參考文章http://michaelhyatt.com/how-to-organize-evernote-for-maximum-efficiency.html


在這個問題下已經回答過一遍,Evernote的tag功能如何使用最有效?做個搬運工~

寫在前面

以下是我的evernote使用方法的目的

  • 知識(筆記)要轉化為行為才有用(actionable),杜絕read it never

  • 簡化(筆記本數量,標籤數量,簡化搜索流程)

  • 啟發,來自siri與context 在gtd 里的應用

即 當你搜索自己想做的事情,或目前的(精力)狀態 反饋 對應的todo清單筆記 .

注:這篇文章所推薦的evernote 使用方法 主要基於mac版evernote的 TAG搜索 功能.(windows 也可以採用如下方法,只是在使用上有所局限,可以試用後根據自身使用習慣調整)

相對於筆記本的分類方法 Tag擁有:交叉.靈活,多維度 等優點.

在介紹Tag系統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筆記本列表

1@inbox 作為搜集箱 收集未處理的筆記

我的處理流程(根據GTD)是將2分鐘可以完成任務轉入 Action Inbox.

其他的actionable的轉入waiting projects .除此以外的筆記轉入reference,以tag作為區分.(在下面的內容里會講到)

注:(project 筆記中

10000小時長期 筆記 是長期需要努力以達到10000小時為目的任務

Active Projects 即當前的項目

Waiting Projects 非激活狀態的項目)

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因為大多數人的筆記本會以筆記的領域細分,如

但這樣分類,有以下幾個缺點:

  1. 在這樣龐雜的分類面前我們的筆記只會越積越多而難得再去重新整理內化.

  2. 不夠靈活,eg 如果一篇文章 即是關於商業的又是關於人文的,我們應該把它放入哪本筆記本,商業,還是人文?

所以這裡我想通過搜索和Tag的應用解決以上的幾個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優化evernote知識管理

Tag 的應用

使用前提:tag的應用在mac下,當你點擊標籤頁面的時候,與其相關的標籤就會,高亮(說明有一個以上筆記同時擁有 "點擊的標籤"與"高亮標籤")如:

注:tag命名盡量用英文,拼音字母,或者以數字開頭,便於搜索.

通過Tag 設立一下幾個組標籤

1.1優先等級系統

1.2精力管理系統(主要的搜索反饋的行動系統)

1.3評分系統(給筆記資料分級評分)

1.4記憶系統

1.5地點

1.6常規分類(如 音樂 電影 ,菜譜,心理,商業etc)

1.1優先等級系統

如:

當你把筆記按標籤排列的時候,筆記自然按輕重緩急的順序排列

在你處理批量任務的時候,這個特點可以幫你很好的由最重要緊急的任務開始做.1.2精力管理系統

這個精力管理的啟發源於Aaron Swartz(這裡向其英年早逝表示默哀)的一篇文章

高效的真正秘密在於傾聽身體的聲音。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做有趣的事情。這看起來如此簡單,沒有任何花哨的言語,也不需要堅強的意志力,更不像那些人生導師的忠告。聽從內心看起來就像常識,但社會的羈絆使得我們都誤入歧途。

英文版:HOWTO: Be more productive (Aaron Swartz"s Raw Thought)

中文版:提高效率的秘訣

這裡我把精力 分為精力充沛到low(低氣壓),我們可以把看書,學習等需要主動投入的todos 放入第一個標籤里,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時候學習,效果最好.看電影等可以被動享受的放入第二個標籤作為學習工作後的獎勵.

而把可以幫助你擺脫"低氣壓"的文章或是方法(比如,跑步等)放入 "LOW" 這個標籤下

這樣我就可以通過對自己的精力狀態的感覺,在搜索欄輸入 c 或者 l ,選擇這幾的狀態,以選擇可以做的事情

這個與GTD 軟體中的context(情景)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可以把context 分類標籤加進去,你就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選擇不同的任務.

1.3評分系統(給筆記資料評分)

這個可以給文章資料評分,也可以給音樂,書籍評分等等.跟其他標籤一起使用會用意想不到的效果~

1.4記憶系統

如:

如果碰到需要記憶的筆記內容,第一天背完以後放入mem1,第二天背完放入mem2,到了第六天背完放入mem6 並分別設定提醒.

這個1 2 6 15 30 天的記憶設置符合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加以調整.

這個系統有待完善,如有好的意見,請不吝賜教.

1.5地點 如英國中國上海等等

等等

這個選項主要是配合我的旅行類筆記使用的,比如我有:"where to eat"這個標籤來記錄各地好吃的餐廳….(吃貨)…,平時看到想要去嘗試的可以標上where to eat 標籤和地點如"上海"標籤,扔到reference筆記本里.當我到了某地,比如上海,點擊標籤欄里的shanghai,travel 和where to eat 標籤就會高亮……然後我就知道去哪裡吃了...

1.6常規分類(如 音樂 電影 ,菜譜,心理,商業etc)

當你在標籤里而不是在筆記本中設置分類,這時標籤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當你點擊 "psychology心理"這個標籤的時候,如圖

高亮的"Entrepreneur 企業","case 案例",與"電子商務"三個標籤高亮,說明擁有這三個標籤的筆記里有與心理相關的文章. 這時按住 command鍵.再點擊"Entrepreneur 企業".我就找到了與企業相關的心理學應用的case.

如果evernote對tag進行改進,這個tag就可以想腦圖一般進行頭腦風暴了

windows用戶目前還沒有標籤高亮的功能,可以嘗試通過搜索一個或多個標籤達到類似的效果.這是我這幾年使用evernote的心得,歡迎指正.


2012-9-26更新。同類筆記超過7條以上再考慮單獨建筆記本,沒有特殊需要的筆記,按時間歸類即可。

2012-7-11

更新。如果有需要把一條筆記放到不同筆記本里去的問題,其實也很好解決。一個筆記本里放筆記,還有一個放筆記的鏈接就好了。

瑣碎的信息可以先不分類,或者粗分一下工作和生活,然後按時間建立筆記本,我的經驗是每個月建一個。如果在筆記本里發現某個主題收集了大量資料,及時新建專題筆記本,原來在月筆記的資料也可以不挪,反正有搜索功能。如果一開始就明確知道項目有很多內容,一開始就可新建專題筆記本,如果建了段時間發現沒什麼內容,那就及時把內容挪到該月的筆記本里去。如果在多個專題里需要同一份資料,可以鏈接引用,根據需要也可以再複製一份,分別放到兩個筆記本。我的個人經驗是,按時間設立的筆記本是原始數據,定期的整理或者組織新的文章也好,大可以保留原始數據,就像財務報表,有了原始數據,通過設定,可以輸出各種各樣的圖表。


無他,定期歸類整理和閱讀,及時消化,比單純無節制的採集信息有效率得多。

信息泛濫時代,還是需要用人腦去消化這些知識,不然只是堆砌信息,那並非是屬於你自己的知識。


我的經驗:

  1. 設計的越複雜,使用起來就越不知所措,所以我盡量將我的evernote組織的簡單。
  2. 通常的信息有一定的時效性。舊的容查看的機會很小,而且有了搜索功能,很好找到之前的東西,所以不必將信息分類太細。
  3. 我盡量少的使用tag,盡量少新建note。雖然有的note會比較長,但比起眾多用tag標記note,相對好管理。

我有3個tag:1st stop,2011,reference。

  • 1st stop:放最新的東西。裡面有3個note:inbox,planner,unorganized。

    • inbox:具體的to do的事項。我只用evernote做筆記,並不做時間管理(我用things,ical做)。
    • planner:裡面分短期,中期,長期。定期的review這個note。
    • unorganized:放一些idea,和inbox不同,大多是零碎的,不能轉化為行動的,定期review
  • 2011:其實就是按照時間分的project。裡面包含這段時間做的項目。一個項目一般1-2個note。例如,A項目計劃,A項目資料。一個項目不會新建太多note,否則很難管理。
  • reference:資料。裡面的note主要有:會議記錄,data,worklog(記錄我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等。當然也可將一些備忘的東西放在裡面,如電話、管理賬戶等。


考慮這種問題應當回憶起記筆記的初衷,筆記多來自靈感的要求,由於頭腦記憶的不穩定性。所以需要通過將思維過程物化以求得獨立於大腦的精確記錄。

一條筆記,筆記本是筆記的載體空間,是物性的空間。而標簽則是直接關於內容關於筆記本身的主題。筆記本是硬性的歸類,而且通常和筆記的抽象內容是聯繫不大的。所以在筆記本的命名上應當避免過於抽象模糊的詞語,這些針對文本的描述並不適合筆記本,應當盡量在後期歸納在標簽之下。筆記本適合標記一些較為物質層面的且較為簡單的特徵,例如創作的時間或者地點等信息。

而標簽也不是用來給筆記寫綱要的工具,它不是為筆記服務的,標簽的服務對象是用戶創作筆記之後的使用行為,例如根據一個作業主題所搜羅設立的標簽。

無論是筆記本還是標簽,都應當避免出現描述筆記內容的行為,因為這些結構實在是太死板,太有條理了,你的筆記如果就這樣子被幾個單詞枷鎖住了的話那麼就不再有原本的生命力了。

對於內容的管理其實只需要運用搜索就行,而且平時做筆記的時候注意用詞的精準就好。

總結:

筆記本和標簽都不應該是指向記事內容的,而是放在用戶為核心的行為上

筆記本:用於記事之前給記事文本的環境作描述,比如「學習筆記」「網路摘錄」「稿子零件」之類。

搜索:指向記事內容文本,找什麼內容就直接搜索就行

標簽:用於記事之後方便再次調用——將具有同一主題相關性但並不一定在同一個筆記本內的筆記建立一個聚合 。

--------------------------------

Notebook的整理方式適合非此即彼可以明確區分的分類形式(很少吧),所以不宜多建,如你所說會導致混亂。

而:

  • Tag則相對靈活許多,適合於內容上知識的分類,因為絕大部分的內容很難划出一個明顯的界限且互相牽連。

  • Tag便於修改,不像筆記本刪了會連筆記一起刪了。

  • 同時Tag也方便自己對筆記做個大致的概括,方便用戶自己構建知識結構(在此我強烈推薦自己學著用思維導圖整理標籤,並且真心希望evernote哪天還真能整合這個強大功能)。

另外重要的,別忽視了Evernote的搜索功能!它可是連圖片上的文字都能給索引的傢伙!用它輔助標籤結構的建築感覺會很不錯。


我有三個notebook。

1,@Inbox 目前需要處理的事情,文檔等

2,@Someday 以後需要處理的事情,文檔等。

3,@Archives 處理過的1,2放入3做歸檔。

每周,每月複習一次。通過evernote強大的檢索功能來查看,很方便。

切記不要分的太細。 別讓evernote劫持了你。你才是信息的主宰。


Notebook不要多建,我認為這個是表示你關注的領域,越多就證明越不聚焦。應該允許自己的筆記處於混亂的結構,然後多用標籤進行分類


包括兩大類:關於自己的規劃 和 來自閱讀等的收穫

自己的規劃包括:

(1)每個月畫個大表記錄自己的每天主要做了些什麼(每周會根據這個寫一篇周記總結這一周的收穫與體會)

(2)計劃:未完成的和已完成的(已完成的並不會刪除,方便以後查詢)

收穫:

(1)圖片類:攝影、建築、設計、靈感

(2)IT:新技術新思想 好經驗好收穫

(3)生活:衣食住行

(4)閱讀:零碎的文字和感悟

好吧 我把我的收穫都放在這上面了

我覺得分大類還是挺有必要的,因為我會定期進行複習,分完大類之後可以更系統更節約時間的來複習


我大概是從2.0版本的evernote開始使用,那個時候evernote還是本地筆記,編輯功能也比現在強大強很多。

不過欣喜的是,evernote一直在進步,一直在貼近我們用戶的真實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功能的多而全。

在我使用evenote快4年的時間裡,我不斷的調整使用方法和反思自己使用evernote的真實需求,去理解evennote官方的軟體定位。所以我覺得我自己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用戶的心聲來說說我對evernote作為知識管理軟體的看法。

我主要從evernote的應用層面來闡述,我認為絕大部分用戶應該先從應用層面-功能層面-再回歸到應用層面來逐步學習使用evernote。正所謂殊途同歸,從本質上來說大家對一款筆記軟體的需求總是大同小異的。

大部分人開始使用evernote的理由,我想都差不多多少。要麼是為了收集資料,要麼是為了管理自己的知識。

說明一下我主要是從應用層面以及用戶的實際需求來闡述我的觀點:

大部分剛剛開始接觸evernote的用戶,都是用它來收集一些網頁文章或者碎片信息。

這裡面是使用evernote的第一個步驟,收集

正因為evernote的收集方式多種多樣,同時便捷簡單到你可以用手頭任意一種方式都可以收集才使得門檻很低,大家都願意去用它來收集資料,做知識管理。

你可以像一般人那樣複製拷貝到evernote裡面;你也可以直接用win+prtscreen快捷鍵直接截圖同時自動保存到evernote;你也可以用chrome擴展輕輕一點就上傳到evernote。

你也可以將你需要存儲的文章發到你的專屬evernote郵箱,或者@evernote的twitter賬號。

如果你經常使用GoogleReader,Pocket之類的軟體,你也可以直接通過ifttt自動將加星文章或者已經閱讀過的文章自動從後台傳到evernote。

你也可以將其他平台的數據導入evernote,比如onenote,比如各種附件,比如txt。

通過和outlook,mindmanager等軟體的集成,你也可以方便的導入evernote。

當然,如果你是用手機,你也可以錄音,拍照快速記錄信息,或者通過其他軟體如evernote hello和evernote food。


-Workflow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1 Collect. @Inbox

-&>

2 Organise. @Pub or @Archive

-&>

3 Review. Weekly/Monthly/Annually

-Task Management

@To-dos

Updated 201404


可以把暫時無法歸類的條目統統歸到misc類,歸類不必一下子分得太細。


分類很重要 但要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我的建議是系統的 長的材料可以整理在這裡 畢竟比較方便尋找和使用 零碎的不系統的 不易整理的材料就讓自己馬上消化 或者都放在一個note里 總之note不能太多 關鍵不是整理 應該先把知識記住 然後再整理 分類 存檔~


要善於利用標籤,在Evernote中標籤管理才是王道


推薦閱讀:

Evernote 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Evernote和zotero在功能上主要有哪些差別?
Evernote 的編輯器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下面這種圖在 Evernote 是如何畫出來的?
大家都用 Evernote 做什麼呢?

TAG:知識管理 | Evern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