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聽歌久了越來越挑剔了,閾值越來越高了?


口味確實挑剔過,不過現在已經沒什麼要求了。

只有兩點。

1.不是韓國歌

2.不能有哈哈哈的彷彿哮喘一般的換氣聲。

講真,不管旋律多動聽,歌手聲音多迷人,只要能聽到換氣聲到分分鐘切歌。


沒發現,只不過是口味發生偏移了而已。

甚至說,聽的越久、越多,越沒那麼挑剔。

多聽總是不錯的,無論喜歡與否。


當我們開始進入鄙視鏈的時候,我們的歌單越來越狹隘;

當我們只是為了聽歌這一單純的目的,我們的歌單會越來越豐富。

還有我不太明白題主說的閾值是指什麼意思。


會的哦,前提是你有沒有認真聽

我覺得現在世界上的歌手大致可以分為創作派和唱功派,基本上他們的樂迷也就這兩個大類型

前者的樂迷更喜歡創作歌手,他們更看重歌曲的樂理部分,旋律好不好聽,口不口水,玩的什麼曲風,專輯有沒有突破,對於唱功要求不大,不拖後腿就行了,比如說這位 @葉落思相依

而後者更偏向於歌手的演唱,現場都用了什麼技術,音域幾個八度,低音下探到哪,高音飈到哪,比如說這位 @黃卓立

你可能要說創作俱佳的怎麼分呢?但總有偏向的,就像玄幻小說中魔武雙修畢竟是鳳毛麟角

比如說林俊傑,聲樂老師明顯更肯定他一點:

而周杰倫則更受創作派的青睞:

強如MJ也是吹唱功的更多~

我覺得歌手決定歌迷的審美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當你喜歡一位歌手的時候,你就會想要去了解他,不知不覺間對一些乾貨和音樂常識掌握的也就越多(雖然還是業餘,但總不是瞎聽了),然後你可以大致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聽歌體系了,比如說聽周林陶王的鐘情RB的肯定很多,喜歡五月天的更偏向於樂隊流,聽方大同的,對歌曲的旋律就不是很看重了,有些甚至會脫坑,走向更大的世界,欣賞更多在這類型中表現出彩的歌手

重視歌手演唱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基本上大部分都會轉為歐美粉(誰讓那邊技術強的一大堆呢),歌手也可以細分為技術流,語感流,樂感流,技術流又是一個大類別,甚至嗓音類型也可以分成很多種,接著就慢慢尋找自己鐘意的咯~

所以像薛之謙這種創作唱功兩方面都不到10分,又不能提高歌迷審美的戰五渣(滿分500分靴靴),竟然能這麼火我是拒絕的→_→

接下來說說我,我個人是偏好創作派的,對RB,JAZZ和Post-Rock會很喜歡(哪怕有些聽不懂)對日漫op那種流行搖滾,華語抒情歌,以及歐美B榜歌曲已經沒什麼感覺了(有些做的特別好的還是很喜歡的),我現在對那種比較奇怪的歌更鐘情(也就是不符合聽眾習慣),像很多歌手專輯總會放一兩首這樣的來保證逼格以及對一些融合多種曲風的大雜燴情有獨鍾(當然也要做得好),這段日子瘋狂沉迷於Radiohead和椎名林檎,簡直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前是完全聽不進去的~)

另外由於我偶像是個創作俱佳的貨,所以我對歌手的唱功也是有底線的,像五月天真是頂多路人,這麼糟糕的唱功真的聽不下去(一直要糾結你的胸聲呢!你低音彆強行壓下去阿!你高音別扯著嗓子喊阿!你咬字別拖著呀!)

最後,聽歌不是讓你裝逼的,而是讓你豐富自己,大概懂一點,不至於說出沒腦子的話(什麼薛之謙和林俊傑一樣有才華,趙雷和李健一樣唱功都很優秀)

以及對音樂有一定的包容性,就像我不太喜歡嘻哈和EDM,但偶爾還是會聽聽,看完一部電影覺得音樂不錯會把原聲帶拿出來聽

當你聽到一首你覺得「很難聽」的歌的時候,想一下:這歌是真的難聽,還是以你的水平欣賞不來才會覺得難聽→_→


談談我自己吧,回想了一下自己從流行到金屬的音樂方面口味的變化,感覺我還是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

在我大概小學五年級之前MP3之類的還是奢侈品級別的東西,聽音樂的途徑基本只有兩個:DVD和電視節目。那時的我是周杰倫的迷弟,電視上他經常出現,家裡的唱片也是他的最多,他很多歌曲我都能張口就來。那時候的我的口味可以概括為:已周杰倫為主的流行歌曲。

五年級的時候知道了許嵩,一直喜歡到了大概初二的樣子。當時他的幾首歌《多餘的解釋》《清明雨上》《廬州月》等等,在當時的初中生小學生中是很火的。我當時對許嵩真的是迷的不行,可以說完全超過了之前對周杰倫的喜愛,而在那時周杰倫在我這裡已經徹底涼了。那時候我的網癮很大,幾乎每天都去黑網吧上網,所以獲取音樂也變得更加簡單,扣扣音樂大概是那是最受歡迎的網路播放器吧。那時我的音樂口味只有許嵩,其它一概無感。

對許嵩的喜愛一直持續到了他的第四張專輯《夢遊計》發行後幾個月的樣子,漸漸對許嵩失去了興趣。那是正當《我是歌手》熱播,不得不說這檔節目對於我的音樂品味的提升有很大幫助。插句題外話,我感覺現在這檔節目已經越來越偏離當初的路線了。與此同時我第三次喜歡上了一個明星:陳奕迅。這時我的音樂口味可以概括為:《我是歌手》中的金曲+陳奕迅。

在我初三到高一之間的某個時間段,我認識了一個人,他極大的改變了我的音樂口味,完全扭轉了我聽音樂的方向,這個人就是瑪麗蓮曼森,金屬五小強之一。認識了這個人之後我的口味開始完全從流行轉到了搖滾,聽了一些國內土搖和外國的老搖滾。那時我還並沒有接觸到金屬樂(實際上我在認識了曼森的同時還認識了Cannibal Corpse 食人屍樂隊,不過這對當時還在聽流行的我完全接受不了),而曼森則成為了我喜歡過的最後一個明星。那時我的口味可以概括為:以曼森為主的各種搖滾樂。

在高二,我真正接觸到了金屬。入門團有兩個,英國的民謠黑Saor和國產黑金屬葬屍湖,現在看來這兩個樂隊確實很適合作為入門團來聽。漸漸聽膩了這兩個團之後我就開始尋找其他的黑金屬樂隊去聽,然而我發現大多數的黑金屬和這兩個團不一樣...(回想起來當時的我還是年輕哈哈)儘管這樣還是找到了很多當時能夠喜歡的團,黑麒,Pain,Imperium Dekadenz等。一直到了現在我大一,口味基本穩定在旋死,前衛,Djent,基黑和後搖。

犧牲午睡時間碼字不容易,順手點個贊吧。謝謝。


自己並沒有太大的這種感覺,可能是聽歌口味變動不大。

其實倒是聽的多了,發現的也就多了。

喜歡去一些音樂節或者live,有些本來聽一遍就過了的歌,會在現場找到不一樣的感覺,還是很神奇的。


我不知道你說的閾值是指什麼

對於我個人來說

聽歌越多,涉獵的範圍越廣,我的網易雲收藏從radiohead,到椎名林檎,到potishead,到貓廠,到gaga taylor,到遊戲配樂(金屬x中國風的三國無雙、潮到炸的p5),到東方project,到郭頂草東五月天

感覺上就是更能體會到每種不同類型音樂的好聽的點吧,有的音樂就是簡單地上耳朵,有的就是聽了想動起來,有的就是聽了感覺整個人漂浮在外太空,各種風格都有自己的優點

越來越不重視唱功,相比於唱功更加傾向於音色

旋律也是只要不刺耳就行,相比之下更加傾向於節奏和編曲

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吧

比如說都市民謠就聽得很少,明明就是編曲簡單的華語流行吧!


大概聽的歌多了,逐漸培養起了一些偏好,形成聽歌的舒適區。區外的可能就沒那麼能接受。

對一些同質化的音樂,除了特別喜歡的,可能就都pass了。


情感的問題吧,以前聽得歌少,每一首都很珍惜,有些歌也許重新再聽不是很好聽,但它們陪你走過時光,你對它們有感情。歌曲聽多了也不過是一些音節組成的旋律,類型涉獵廣了,聽到新歌就會失去新鮮感,失去新鮮感就很難對一首歌曲產生感情從而鍾愛了。


不知道什麼叫挑剔,還是喜歡聽歐美的歌,大部分都是節奏很強烈的。沒有用過網易雲,聽大家說的多麼好都沒有動過下載的想法。


聽歌聽久了還是喜歡聽老歌


個人覺得恰恰相反。本人32歲,離開學校已經10年加,不過每天還是能保持3到4個小時的聽歌時間。讀書時只聽搖滾,不喜歡其它類型的音樂,不是覺得其它類型音樂不酷而是聽搖滾樂能身心愉悅。

而現在我能在中午的時候聽中央台音樂頻道,長期播放鳳凰傳奇,降央卓瑪,格格,烏蘭圖雅等等這種風格的歌曲。猶記的以前當旁邊有稍微年紀稍大的長輩手機響起時大概播的都是她們的歌。那時是真的覺得為何會有人喜歡這種類型的音樂。而現在我竟也聽她們的歌並聽出了美感…

或許是我的年紀大了,

或許是我的音樂素養提高了?

嗯,我選第二個。


越來越難找到喜歡的歌,好不容易喜歡又因為反覆聽的多而厭煩。


不僅聽歌如此,其他事依然。成長本就是口味逐漸變重的過程。


說實話,現在越發的不再挑剔。

仔細想想,也沒什麼好挑的

節奏感強的,輕柔的,基本通吃

可能是變懶了吧


謝邀

我來講講自己這方面的經歷吧

我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類似manager的職業,所以從小沒什麼好的音樂氛圍,小學我媽帶我去聽郎朗的音樂會,我覺得好難聽……小學到初中因為看動漫的關係(柯南、火影、海賊、龍珠),聽的音樂都是動漫的ed、op……

初三有了智能手機,後來上了高中就通過音樂app聽音樂,開始聽Beyond、Zard、XJapan、玉置浩二、德永英明、尾崎豐、披頭士、槍花、還有一些純音樂……

高二開始聽朴樹、許巍、李健、平克弗洛伊德、大門、坂本龍一……

然後接觸了吉他就開始聽押尾、gin、tommy……

後來開始讀文學和詩,這讓我對音樂也有了新的認識,這也是為什麼大門在我心裡是最厲害的樂隊,吉姆莫里森是如此的偉大……

直到現在音樂依然是我唯一想從事和奉獻的領域,我也在努力著……

當我錯過太陽時我沒有哭泣,所以我不想再錯過群星了。


翻了翻這個問題的各種答案 發現大家都是聽音樂領域的大佬 各種樂種張口就來

我一個隨便聽聽流行歌曲的小透明瑟瑟發抖

95生的我 聽著周杰倫長大 聽歌的記憶從小學時的復讀機到中學的MP3再到後來竟然一直沒有斷過 後來理所當然地傳承下來

現在帶著以前的記憶落戶到雲村也算悠然自在 下載過很多音樂軟體 酷狗酷我QQ蝦米 但覺得都沒有雲村好用 雲村的氛圍也是最好的

對聽音樂也是在間歇性瘋狂想聽和間歇性連耳機都不知道扔到哪去之間徘徊

周杰倫的歌很多以前覺得一般的 現在再聽感覺完全不一樣 像聽一首新歌 艾薇兒的歌太適合旅行的路上聽了 以前覺的粵語歌很難接受 現在聽到一些比如喜帖街 鍾無艷 也覺得怎麼這麼有味道

其他的歐美歌需要淘 有的時候偶然在一個視頻里或者廣告里聽到旋律和嗓音就一瞬間覺得怎麼這麼好聽 趕緊抓緊時間找到bgm是什麼 找到後標個桃心 日後時常聽聽 感覺很不錯

韓國歌 受一個好朋友的影響 只聽bigbang的 但這個組合的歌也只有少數歌聽起來讓我覺得怎麼這麼好聽 然後大部分歌聽起來就是哇靠 這唱的是什麼啊

聽歌時間長了 有個煩惱是以前覺得很好聽 絕對聽不膩的歌竟然也在慢慢變得不好聽 另外也很難淘到好聽的歐美歌了


沒發現吧,可能口味會發生變化,但是並不認為會有閥值高低這回事,比如我以前喜歡聽爵士和電子樂,後來有接觸了輕音樂和古風,也許可以說,我沒有那麼喜歡聽爵士了,但這並不能說明古風就比爵士更高級,對音樂來說來說,應該只有喜好之分,沒有高低之別。


有的歌不會,比如《lose yourself》


大家可能都是網易雲重度上癮者


推薦閱讀:

有知友了解Zard的主唱坂井泉水么?
為什麼日飯不喜歡愛豆來中國?
有哪些舞台表現力爆表的idol?
如何評價tokio(T團)?

TAG:歌曲 | 日本流行音樂J-P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