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華大基因 CEO 尹燁與梁冬在《覺者》節目中的對話?
視頻鏈接如下https://m.weibo.cn/1664321624/4167943090641258
如果要是從一個科研工作者的角度來講……需要argue或者勘誤或要求來源引用的地方未免太多了……
稍微說一個自己參與過的事情吧。尹燁提到『第一個人工合成的酵母』,是不存在的。有一個項目叫做SC 2.0,是『人工酵母基因組計劃』。他所提到的於華大發表工作,是人工基因組的一條染色體(2號染色體)。2號染色體既不是第一條被人工合成的酵母染色體,也遠遠不能說是『第一個人工合成的酵母』——即便是整個基因組都是純人工合成的,稱之為『第一個人工合成的酵母』也是不妥當的。甚至吧,『以前要有酵母爸爸酵母媽媽』這種表述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義務教育不太過關了(至少出芽生殖是初中一年級生物課程)。可以說是講述這個故事的人,對這個項目做的事情有比較重大的認知偏差了。
希望帶有科技公司、研究機構title的人,在參與公眾活動發表言論的時候,即便不能以科研工作者(當然許多人也並不是)的嚴謹的話語體系要求自己,也不要每兩分鐘就主觀故意或主管不故意地暴露出一個明顯的概念、認知或者邏輯錯誤,尤其是在描述自己所在科技公司或者研究機構的相關成果時更應該謹慎。
『誤導公眾』的影響是一方面,在專業屆頻頻引發對公司的專業性的質疑,恐怕也是頗為要命的。希望前東家在一定範圍內珍惜自己的羽毛,不要因為『騙子』『泡沫』『富士康』之類的評論已然很多,就這麼自暴自棄。
謝謝邀請。說實話,關於生命的話題太深奧、內涵太廣,任何一個細小的領域都有無數科學家在努力去破解。看了第一輯關於意識的訪談,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闡述意識和生命的關聯,只能談談自己對其中涉及的一些細節的看法。
尹燁的談論深入淺出,思維很敏捷。有些我很贊同,有些我覺得需要商榷。
贊同部分
- 意識是有物質載體的。2014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科學家發現了腦細胞在記憶過程中的作用(參見鳳凰科技報道:記憶一個單詞需要數十萬腦細胞,如下圖)。在記憶形成的過程中,肌動蛋白作為信號載體,以特定方式分布在神經元上。
2. 人的大腦在思維過程中是產生腦電波的。人只要活著,就會在大腦神經系統中會產生各種電位,被彙集記錄下來就是相應的腦電波。不同的腦電波反映出大腦的不同活動狀態,但是至今,人類還無法精確的解析腦電波所對應的思維活動。神經系統太複雜,光大腦神經元有860億個,即使部分參與信息的編輯,因為信息傳遞的指數關係(3個1/0開關的信息量是2×2×2),這個信息量是目前的計算機難以解答的。
3. 意識可以影響基因表達。很多研究論文已經表明了抑鬱與基因表達的關係。大家可以去搜相關論文。至於什麼意識能夠影響?影響程度?科學界依然在探索。
需要商榷的看法
- 關於尹燁提到的911事件對孕婦胎兒的抑鬱影響,我沒有找到相關論文,也對該結論表示懷疑。意識影響的基因表達能否遺傳?我仍然相信傳統理論:意識是在大腦產生的後天獲得性生理活動,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合成是先天性的遺傳信息活動。後天獲得性,不會遺傳,也不可能控制基因所表達的遺傳信息活動。胎兒在母親子宮發育的階段是很少有自主意識的,是無法影響嬰兒自身的基因表達的。母體因抑鬱而產生的基因表達改變是無法遺傳給孩子的。
- 『你天天覺得你乳腺有問題,它就會有問題的。」「母乳一定是夠的,如果你信。」 這兩個說法,我表示很難贊同。尹燁把一些客觀的生物現象都歸結為意識問題,有點過了。女性因乳腺炎等問題而無法哺乳的臨床案例太多太多,難道這些女性都有心理疾病?
- 『意識是一系列物質的結合』。大家可以想這麼一個問題,不可否認意識本身是有物質基礎的,是生物體的神經系統與外部環境做出反饋的結果。但是,但是,但是,如果意識沒有超越物質,那麼可不可以說,意識並不是人類本身自主的行為?而是環境和你自身的基因決定了你以後的任何行為?其實,關於意識的問題已經超越了生物學的範疇,牽扯到更深層次的物理,哲學等。
有一點尹燁雖未明確表示,但我覺得有誤導嫌疑。他所強調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界限被打破,來闡述人類現在無所不能的改變生命體等,我覺得太』狂妄『。我想表明的是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界限並不是無生命體與生命體的界限!生命是一種複雜自組織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由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並能夠與環境做出反饋,這不是簡單的有機物能做到的。
生命實在太奧秘,我等凡人還是要保持一顆敬畏的心。
更新分割線----------------------------------------------------------------------
看了第四輯,尹燁認為夫妻接吻就能互相同化有益消化細菌,因相似的菌群而導致夫妻相。說實話,有點被雷到了。
- 腸道微生物量占人體微生物總量的80%左右,胃液占剩下的大部分,口腔占的非常少。口腔的消化作用主要就是將食物中的澱粉轉化為麥芽糖,沒有什麼新花樣。
- 口腔細菌在接吻的時候互相交換,對方口中的有益細菌就能在另一個新環境下生存?有益細菌是一種寄生生物,長時間適應在特定的宿主個體上,在一個新環境下很可能很快消亡。即使有部分細菌能夠在對方口中存活,又能影響什麼呢?口腔中的有益細菌在通往消化道的路上能在強酸的胃液里存活嗎?除了一些強力的病菌,如幽門螺桿菌等。
所以,口腔細菌的作用被尹燁嚴重誇大。
夫妻相,沒有科學定論(本身就不確定是不是存在這麼一回事)。當然也有一些討論,可能來自於生活習慣、飲食等相似導致的食物能量、消化代謝等相似,從而各自體內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的吸收合成也趨於相似,自然會表現在人體的外貌上。另外,心理作用也不可忽視,夫妻多年的磨合,性格,一顰一笑都可能很接近,給人以同步的印象。
尹燁現在不只是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來接受這份訪談,可能會有一些吸引眼球的地方,希望不要太過火~
在華大基因工作期間,一直喜歡聽尹總的講座,歷史、經濟、醫學、攝影、科學、文學。。。包羅萬象。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涉獵的多了,難免深度不夠;尹總在喜馬拉雅的音頻節目《天方燁談》,明顯覺得深度不夠,估計是別人寫的稿子。尤其是講馬兜鈴酸、中藥材的兩集,不像一個做科學的人的觀點
和梁冬的對話,已經有點玄了,一提負熵,就分不清是民科還是大科學家了
覺的做為日理萬機的華大CEO,如果要做科普,還是要把領域集中到基因上,還是要重視科學性,不能玄
這個視頻對話很能吸引人,不管是偽科學還是民科,不管新不新鮮,我覺得有幾個觀點還是比較有趣的:
1。 細菌控制了地球上的生物,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
2。 生命就是能感知到有機和無機界限的一個事物。
3。 學習是為了讓自己不害怕未知。
其他諸如學的越多,反而會不惑,科學和藝術的融合,升維,負熵這些堆積在一起,沒講的很深刻是因為時間關係吧。覺得這個視頻應該會引起話題。。。
來人!給剪輯加雞腿!
大多數人並不在意真理是什麼,他們只想看新奇有趣的東西、有意思就好了,不可否認尹燁侃侃而談生動有趣,極富個人魅力,但是都是虛的,飄渺的,玄學化的,這不是一個正確對待科學應有的態度。某些人,生物課一個字都聽不進去,這會兒拍手叫好,對著玄學演說直呼深刻就知道這是什麼內容了,不喜歡生物的人喜歡看的生物小故事
學了高中生物就知道他不過是自以為是、自圓其說罷了。大家不要被他那副「我很流弊」的表情欺騙了。我可以逐句反駁他。
他說:接吻10秒,交換8千萬個菌群
這兩個數據毫無意義,因為不同時間這個數據差異會非常大。而且交換8千萬個菌群(菌群不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是什麼意思也看不懂。假設指的是交換8千萬種微生物,那不可能,至多數百種。如果說的是8千萬個,那絕對沒問題,實際上還不止。但他們的種類其實幾乎沒差別,因為口腔是人體的外部環境(進入血液、組織、細胞才叫體內),所以口腔里的菌多來自於外界環境,比如空氣,比如水,比如食物,生活在一個地方的人,口腔內的菌基本沒有差別,交換不交換有什麼關係。
關於「夫妻相」我們說有的情侶/夫妻一看就有夫妻相,但事實上是這樣嗎?他解釋說是因為菌群趨向於一致。不妨這樣問,所有的夫妻都有夫妻相嗎?顯然不是,那麼請告訴我,這些沒有夫妻相的人,他們的菌群怎麼了?所以這個解釋根本是強詞奪理。大家第一時間覺得很可信,可能是因為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明天看看能不能截圖,待續。他的相貌和口氣都無比神似羅振宇,羅滿口互聯網思維商業文明,梁滿口民科思維微生物文明
總感覺科學和迷信的界線被模糊了,信則有,不信則無。
沒看過對話,不過看到這個倒是很想吐槽某人的人品問題。不過為了社會和諧,我還是不說了,前華大廠工可以吐槽分享
只覺得那個剪輯配上bgm把訪談的效果好過有些網紅訪談千百倍。
剛剛看完四輯,於是想來搜一下大家的看法,反正作為一個生命科學門外漢來講,倒覺得尹燁老師把有深度且複雜的知識用較為簡單的語言描述出來,並且,感覺梁冬老師的提問,他每一個問題都能回答的信手拈來,真的是非常厲害了。不過還是想看看知乎大神們對這個視頻更深度的解說一下!(●"?"●)??以及,確確實實因為這個視頻對一門未接觸過的科學有了好奇心。
有一種「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 坐在井底的我,覺得自己已經擁有了世界。登頂山峰的人,可能才會真正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技術總是在不斷的否定中進步。現在所謂的『科學』,會不會才是最大的偽命題。
看好多人說華大是偽科學,但我看完覺得說的挺有深度的,可能與層次有關,畢竟只是一個本科小菜,所以想請站的更更高的大觸解讀一番。
我沒有任何的學術資格,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喜歡這樣的話題,也從中多少了解世界之大和生命的價值!支持!關注!
至少讓我一個初中畢業的人明白了他在講什麼,這個視頻是科普,不是做研究的直播
推薦閱讀:
※生物信息需要雲計算提供什麼樣的功能?
※目前基因測序體檢的風險是什麼?為什麼會被兩部委叫停?
※如何看待 Science 雜誌評論文章專門介紹了中國的測序公司華大基因?
※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獲取後應該怎麼分析?
※OneSeq二代測序報價平台的推出,對國內NGS測序與生信數據分析市場會造成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