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人基建狂魔的稟賦去開發澳大利亞,會是什麼結果?

假如澳大利亞沒有任何政權和他國人口,13億中國人以2017年的物質文明基礎,居住和開發澳大利亞這片荒涼的戈壁灘,會經營出什麼樣的結果?


還真以為中國有什麼基建狂魔的獨特「稟賦」

發展到這個階段必然出現的基建需求和建設能力而已

英法美德俄日誰沒經歷過這個階段

等到二三十年後

城市化趨勢基本停滯,需求減少

同時人力成本上升,如果不引進外籍廉價勞動力的話

發達國家面臨的基建設施年久失修的問題

一樣會降臨到中國頭上


題記

----從阿德萊德搬家到悉尼的路上,我們在無人區開了一小時車,前方出現一個荒野中孤零零的加油站,有超市,有廁所,超市裡有冷飲有零食有百貨,刷卡購買,廁所能沖水,抽水馬桶旁邊架子上還有免費的手紙......----

聽說貴乎沒寫文章就先要總結----說白了,世界上哪裡的人都不傻,都會採取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對策。

大城市建設: 因為物權關係複雜,沒有一個威權政府很難大規模基建,全世界都這樣,隨著北京在基層的影響力下降,也有這樣的趨勢。

交通的需求是由人口分布決定的。高鐵投入很大,需要有足夠的客流,澳洲人口分布模式跟中國很不一樣,全澳人口還沒有上海市多,但分布跨度比中國胡煥庸線以東的人口聚集區還大,城市沿海岸線散得很開,還不存在春運,高鐵無利可圖,如果一條高鐵年客流量只有100萬人次,那連維護費用都填不上。你看中國也不是還沒有修環塔里木高鐵嗎? 澳洲的人口分布方式跟南疆差不多的。

人口分布

不如給每個城市和縣城修建機場,用支線客機聯繫,其實澳洲正是這樣做的,很多中部荒野小鎮都有機場。其實中國西部也一樣,很多人口分散的地方也是有機場而無高鐵。

昆士蘭州的機場

因為獨佔一片大陸的海岸線,而且沒有大河入海泥沙淤積少,澳洲有眾多天然良港。主要城市都在海岸邊,因此就連鐵路運輸都不發達,大宗貨運採取海運,小宗貨運則是公路最合算。

澳洲港口,悉尼、墨爾本、黑德蘭港都是世界級的良港。

澳洲內陸公路四通八達,出了城限速都是110或120km,速度上確實是高速公路無疑。除了連接悉尼墨爾本的Hume highway以外這些公路大多沒有配置完備的隔離帶、綠化帶、服務區,因為這些公路車流量不大,周圍人煙稀少,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澳洲荒野中的公路,本人攝於A20 Sturt Highway

澳大利亞公路分布圖,出城以後基本都是110或120km限速

Hume Highway, 最像中國高速的高速,因為有足夠的人車流量支撐

說白了,世界上哪裡的人都不傻,都會採取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對策。中國人口高度集中在胡煥庸線以東,採取的一系列基建對策是適合中國的,但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

如果強行用中國東部、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這種人口稠密區的開發方式去投資,只會變成一個資金的無底洞,收入連維護費用的坑都填不上。實際上中國在西藏、新疆的基建方式跟內地十八省也是不一樣的,環塔里木高鐵還遙遙無期呢。

(解釋一下塔里木,雖然是隨便說說,不過也有地理上的道理,因為南疆人口~11 M,面積~ 1M km2,澳洲人口24 M,面積7.69 M km2,南疆的人口密度比澳洲還高2倍,塔里木盆地跟澳洲一樣,都是中央是沙漠,周圍一圈居住帶,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前面很多答案講殘疾人什麼的,我說點別的吧。

個人覺得澳洲基建特點不在新,而在完備,同時,其實也挺先進的。

這種基建的完備不僅僅體現在盲道等方面,以及之前有答案提到的每個景區都有觀景台,有衛生間,公園有燒烤爐等等,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澳大利亞,所謂不論首府或者偏遠小鎮,甚至沙漠里的居民的基礎生活質量都差不太多,可不僅僅指水電氣網,至少還有:

1、圖書館

澳大利亞每不論大小城市,每幾個社區基本上就會有一個公用的圖書館,所以不論你住哪裡,開車走差不多幾分鐘就能找到一圖書館(走路半小時到一小時吧,這地方人不興走路的)。圖書館規模如圖:

內部如下:

這是隨便搜到的一個社區圖書館,位於阿德萊德,這是圖書館官網:

City of Norwood Payneham St Peters

圖書館一般就一個一層樓的房子,但是服務的居民可能還不如國內一個小區多,所以足夠了。

這些社區圖書館全是免費開放,只要提供個地址就能辦卡,不提供地址的話,憑駕照護照(就是外國人也可以!)也能辦卡,就是許可權小一點,比如少借幾本書等等。辦卡免費,一旦辦卡,一次可以借幾本到十幾本到三十本書不等。裡面wifi,電腦免費用,系統很可能是最新的,澳洲人家在這方面非常趕時髦,反過來講也是設施先進的體現,列印的話花點錢。有的圖書館裡還有攝影棚,錄音棚,你在裡面自己帶著耳機製作音樂完全OK~其實圖書館的不少設施不辦卡也是免費用的。。。

圖書館藏不能說多豐富,不過至少各種小說小百科都有,來源有社區捐助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圖書館都有專門針對小孩子的科普讀物區,會特別好找。而且還經常有組織小孩學習小知識啊,做小手工的活動。也有針對成人的學習活動,針對老人的學習活動,學一學怎麼用高科技之類的。這些活動好多都是免費的!

2. 博物館藝術館

去過澳洲的童鞋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博物館、藝術館和圖書館是任何城鎮的標配,哪怕這鎮子就一條街(事實上大部分澳洲小城市都只有一到兩條街,真的,剩下的就是荒地了。。。),這三大件經常都是有的。如果一個城市由三條街以上規模,搞不好博物館藝術館還不止一座~

規模嘛,如圖:

這是維州內陸一小城市的博物館,以下是官網:

Ararat District Historical Society operating the Langi Morgala Museum - Victorian Collections

好像小了點兒。。。不過這城市一共一萬來人,還沒有國內有的村莊大,這規模的博物館這鎮子至少有三座,然後還有其它的文化展覽館~

這些博物館裡的藏品一般是一些城市的歷史文物(在咱們眼裡就是舊貨)或者地方特產,同時還有各種科普活動或者歷史活動之類的,和圖書館類似。很多博物館和藝術館也有針對未成年人的school tour,學校團吧,專門教育未成年人的,從自然歷史到人文思想,都有!

除了綜合類的博物館藝術館,專業類的博物館藝術館,比如破爛老爺車館(就是都銹透了的那種的破車),收割機博物館,居民手工藝術館等也是遍布全國,大城市就不說了,各個小城市經常能見到一兩座的。

另外找這種博物館一般要去每個城市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也是澳洲基建配套的一大亮點),很多博物館光憑外觀看不出來。。。

3. 公園

澳洲公園不像國內動不動就是若干畝濕地林地啊巴拉巴拉的。都是小公園,小綠地,大的一個足球場或者橄欖球場,小的不到一個藍球場。

大概就這樣子:

這公園(公共開放,不是國內小區那種的)貴在數量多,密度大,走幾步就有~每個社區基本全都有,還不見得只有一座,地圖上一大片。而且是不論大城市小城市,全有!很多小城市的這種公園還頗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兼職當地的歷史景點~

另外這類公園設施還很齊備,就像之前答案說的,要麼有娛樂設施啊,比如鞦韆滑梯之類的,如上圖,要麼有燒烤爐之類的,或者有專人修建的小花園,總之休閑娛樂剛剛好。

4. 體育設施

我之前有個答案講澳大利亞為何是體育強國的:

John Zhao:澳大利亞這樣一個人口小國為什麼體育較為強勁?

裡面提到澳大利亞每個社區都有各種體育的俱樂部,設備全是專業級別的。更重要的是,建立在這些硬體基礎上的,還有一整套平穩運轉的教練比賽體系。答案里以籃球為例有詳細描述,這裡就不重複了,如果簡單總結就是:

在澳洲人眼裡籃球是標準的室內運動,和乒乓球能算成一類的。咱們這邊呢?撞球也可以是室外運動,是這麼回事兒吧?

5. 各類活動設施

之前講的體育設施里的那一套可不僅僅體育有,音樂繪畫甚至演講、詩歌、cosplay(老外喜歡搞些中世紀角色扮演之類的遊戲)?手游,還有玩兒車的玩兒寵物的,反正能想到的文化活動,經常能在你住的附近輕鬆找到具有專業水準的場館。

還有各種比較「專業」的設施,

比如說這種狗公園:

這圖不太準確,看不出來,總之就一綠地,但是被圍起來了,或者是陷到地下的,然後旁邊立個牌子,就專門給狗放飛自我用的。

6. 網

澳大利亞幾個大城市的CBD,似乎全部都是全覆蓋wifi的。

除了硬體,還有軟體,澳洲各個機構,哪怕是上面講的就一小樓的博物館圖書館,都是有網站的,網站製作的也都還OK,再看看國內那一批官網,還有一批正規機構直接就沒網站的。

總之,澳洲基建普遍比較舊,施工慢,亂七八糟的槽點不少。但是,當地的基建也能夠做到種類完備,質量過硬,分布廣,密度大,全國全領域無死角。另外還有最重要的,這些設施背後都有一整套軟體體系對其進行支持,比如各種社區俱樂部啊,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組織的活動等等,這還不算私人的盈利和非盈利團體。澳大利亞的整個基建體系是滲入到每個居民日常生活中了。而這都不是幾年時間大幹快上就可以解決的。

再參考一下澳洲的那點兒人口,社會高度發達真不是一句空話。

同樣,我們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也真不是一句空話。


看你是著眼宏觀還是微觀了。

如果著眼宏觀,天朝完爆澳大利亞。

如果著眼微觀,澳大利亞完爆天朝。

什麼是宏觀?

高鐵、橋樑、隧道、機場、車站、港口、基站……這些屬於宏觀。

什麼是微觀?

廁所、盲道、人行道、規則……這些屬於微觀。

中國基建強大在於高速建造大型工程的能力,然而短板在於大工程內小細節的完善。

國內我去過很多外表富麗堂皇的機場、車站,走進廁所能令人滿意的屈指可數。國內的大路筆直寬闊,但是秩序稀爛。國內城市建設越來越好,但許多人行道和工地仍然是以極其粗放的方式在進行修建維護……我就不信你們沒見過高端寫字樓里騷臭的廁所和高檔商場旁邊崎嶇的人行道。

中國基建離差大,牛逼的世界領先,垃圾的還不如伊拉克。

澳洲基建離差小,從悉尼到南澳某個小村莊,所有的馬路牙子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澳洲牛逼的不是基建,而是人性化程度和秩序:能單側升降,方便輪椅的公交車;

公交車司機絕對不會趕著開車,一定會等所有人站穩扶好;

路口必定車讓人的道路規則;

極少加塞變道的交通秩序;

農村地區都乾淨衛生的廁所。

然而這一切不是沒有成本的,

公交司機的培訓和監督,

法規設定和實施,

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其他問題。

拿著手機批判容易,

但是改起來何其困難?

早上地鐵站里醉漢鬧事,

老警察好言好語攙著丫去派出所。

這是為何?

要在澳洲直接上銬子按在地上摩擦了,

為啥國內警察就慫?

還不是因為連帶成本太高了嘛。


如果沒有歐洲殖民的話,現代澳洲多半會被印尼吞併,輪不到中國什麼事情。

那麼假定題主的先決條件成立,澳洲就跟潘達利亞一樣一直藏在霧裡,也沒有土著居民,一直到2017年才被中國人發現,然後奇蹟般地在沒有非議的情況下一下子佔領全境從頭開發,那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澳洲最終的基礎建設和人口承載能力肯定會比現在的澳洲要強很多。

其實換成2017年的英國人來澳洲從頭開荒的話,那最終的建設成果肯定也要比現實世界的澳洲要強多了。原因無他:這bar實在太低了,而現代的科技和殖民時代無法同日而語。

澳洲的基礎建設論硬體的話基本就是國內二線城市的水準。四車道連隔離帶都沒有的所謂highway,最大12M一下雨就掉線的ADSL,城市大餅稍微攤大一點就要堵成狗,這些東西都沒法洗。對了悉尼這個辦過奧運會的地方,一直到2014年坐公交還是只能買紙票,第一條真正意義的現代地鐵要2024年才通車哦。高鐵?高鐵是什麼?

但這個比較並不公平。要知道澳洲的基礎建設格局,是二戰以前甚至殖民時代就已經定下來的了。悉尼的通勤鐵路的幾條幹線是100多年以前就修好了的。今天所謂的火車大站華人重鎮,多數中國晚清那年代就是商業中心,100年前是鄉下拋荒的地方,現在還是拋荒。哪怕是東海岸最繁榮的城市,都沒能連成都市圈,因為當年的建設能力只能做到那個程度了。更何況北領地之類的地方基本上就沒有開發過。各種膚色的移民來了一撥又一撥,基本都是定居在英國人已經開發好了的城市裡,美國開發西部的盛況在澳洲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戰後澳洲變成了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和收入水準世界領先(由奢入儉難了),加上工會勢力越做越大,得過且過的平庸政治文化,這些都是搞基礎建設的最大阻礙,何況翻新基建還要考慮以前留下的歷史包袱,結果就是基礎建設沒能再有革命性的進展,都是在現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老實說以澳洲這地理環境(幾乎就沒什麼平地)能補成今天這樣還算不錯了。

中國所謂的基建狂魔,與其說是天賦異稟,不如說是在和時間賽跑。因為等到收入水平上去了以後,現有的基建也會成型,既有的基建維護成本也會越來越大。之後再想有什麼本質提升就會困難很多,百年後被未來的新興國家超越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不過真的要是澳洲到現在才開始開發,要多久才開始能住人都是個問題。要知道澳洲開荒的頭幾十年可不是什麼好地方,除了犯人和窮光蛋都沒什麼人願意來,然後發現金子了來了很多淘金客人口才有起色(到現代礦產肯定都被中字頭獨佔,不會有普通人什麼事了)。自古自發的移民都是往已經建設好的地方走(比如鄉鎮人口進城),移民拓荒要是這麼容易的話,中國的邊疆問題早就解決了。


各位怕是被天朝最近的成就蒙住了雙眼。

國內確實大樓漂亮高速寬廣,但這些都是幾乎全新的。改開總共40年,所有的中國基建成果都在這40年里。

而澳村之所以叫澳村,就是因為東西舊。前面一個答案說所有後來的移民都是在最早的英國移民規劃好的圈子裡生活。這是句大實話。

比如阿德萊德。

Adelaide 現在的樣子,google map截圖

阿德萊德1837年的建設規劃圖

對比兩個圖看,有個毛線區別?180年不變說的就是他!

所以現在的阿德市區里,也依然可以找到不少差不多100年左右的建築。

評論有人說單給範圍不太厚道,補一個老建築吧。。。port Adelaide海關中心大樓1880年到現在。。依然可以照常使用。。

Port Adelaide海關中心大樓 1880

Port Adelaide 海關中心大樓 now

基礎建設之所以叫基礎建設,就因為它是一切的基礎啊!

我認為這才是合格基建的標準,不是說多大型多漂亮,而更應該從實用角度出發,看看能用多久。

中國的基建能力現在看起來確實很厲害,但50年以後再看呢?

不要說50年後了,現在回頭看90年代蓋的房子,還剩下多少?剩下的那些房子,裡面的居住環境又如何?

反正我隨手搜了一下百度,很多10-15年蓋的樓房,出事的都不少。。。

瀋陽16年無故牆體脫落的豆腐渣樓

所以,基建這東西,還是經歷了時間的檢驗之後,再來判斷是不是稟賦吧。。。


這是距離城市CBD直線四十公里,因難民島民著名的窮區logan區的一個公園,三萬多平的公園周末才二十來個人。

燒烤點免費永遠提供木材,還有免費電的鐵板燒,各種亭子和遊樂場設施,遊樂設施下鋪的沙子或者軟木屑或者膠粒,沒有任何一個遊樂場不鋪設防護,曾經在一個叢林里發現一個一周也沒一個小孩用的遊樂場也鋪的防護,河邊有棧橋釣魚,廁所除了紙,還有給糖尿病等廢棄針頭單獨的小箱子,這是全澳大利亞到處都有的基礎設施,是澳大利亞所有地方,不知你注意過么?

另一個華人社區的免費設施,

有很多關於國外的回答,旅遊的,學生的,沒真正兩邊生活的人,真的太偏激和片面了。

中國基建牛逼,但對人個體感受太差,人行道上停滿了車,人都走在馬路上。


講真,我在澳洲住了七八年,現在回國了,覺得自己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首先,除非你屬於「生長在北上廣,出國到澳洲」的一類人,要不你肯定覺得澳洲基建十分便利、健全(但不一定先進)。

總體來說,澳洲的基建除了沒高鐵和修路慢之外,沒什麼好黑的。我個人是認為用高速鐵路鏈接不同州的交通網路太適合澳洲了,但是由於各方博弈,一直沒建起來。但是評論區有很多異議,鑒於不是很相關就暫且不表。

剛來澳洲那幾年,也許是在堪培拉住久了,我一開始也是對悉尼/墨爾本的基建不屑一顧。比如沒自行車道,路上的坑要兩三個月才能填好之類的。

但漸漸熟悉澳洲,有空去各種偏遠地區、首府城市之間的小城鎮轉過之後,才真的是佩服澳洲基建的完善度。你能想像在國內隨便開幾十上百公里遇見的每一個偏僻景點的休息站都有殘障衛生間、衛生紙、乾淨的飲用水和求救按鈕?但凡是個海灘就能基本找到免費自助用的燒烤爐(而且直接在網上能查到)?每個你完全沒聽說過的小鎮都有很詳細的景點介紹手冊。

後來,回國之後到中小型城市轉一轉,再在國內開過長途、自駕游過,我就更覺得澳洲基建水平是多麼難得了。就拿交通指示牌來舉例吧:

除了高速公路修路的時候更新會慢,澳洲的交通指示牌真的是你開車的好幫手,是從司機的第一人稱角度設置的。只要你知道一個地名,絕大多數時候可以不用GPS就到達那個地點。但國內高速的交通指示牌存在很嚴重的埋下去不管、更新嚴重滯後、指示牌過於稀疏的問題。只跟著交通指示牌開,很容易走丟。

我很希望國內能引進更多的電子指示牌,可以在修路的時候進行更及時、有效的引導。


自行車道:自行車在澳洲完全不屬於通勤選項,在我看來完全是個lifestyle的選擇而已。在邊遠地區完全沒有存在的理由,在首府城市又會增加交通堵塞度,收益率完全是負的。更別提悉尼市中心全是坡啊!在悉尼開過車真是要被騎車的人煩死了。。。堪培拉市一直被譽為bike-friendly。但其實除了早晚高峰,堪培拉的人少到一出市中心就能在Northbourne Av. 上開出70公里的時速。除了湖邊一圈的自行車道,我平時根本看不見人用自行車道,太浪費錢了。

電信:澳洲的電信覆蓋率的確是不咋樣。但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翻翻Telstra的財報你就知道賠本也是有上限的。相比澳洲的人口密度,澳洲電信運營商已經挺努力了。


我們中國最近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本回答僅僅指出澳洲其實基建不錯的,在全世界也是頂級。主要把澳洲和北美歐洲比。不合中國比。

整個澳洲所有城市,盲人和殘疾人都出行通暢無阻。

在澳洲無論哪裡都能見到殘疾人和盲人在出行,他們上車,上地鐵,進入任何設施都很方便,居住過澳洲的都知道。

這還不提所有人都在隨時幫助殘疾人,這屬於社會氛圍基礎建設就不提了。

就這個全國城市設施對盲人和殘疾人無障礙,幾個國家能做到?

雖然我更喜歡美國和加拿大,但是澳洲基建,的確比北美多數地區都要強。

澳洲基建好的不止這一點,舉例這一點因為這一點最難做。

澳洲邊遠地區無人居住的地方,自然沒有基建,沒人的地方澳洲沒基建,那沒辦法。

我去過的地方只有瑞士少數地方的建設能到到澳洲水準。

所以按人口算,澳洲基建總體比北美都好太多了。


中國已經在積極配合開發澳洲基建了。

近幾年新南威爾士州在私有化一些政府財產,賣來的錢進入 Restart NSW基金用來開發新的基建項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poles and wires - 新南威爾士州的三個電網公司的私有化。

國家電網也有來積極競標。雖然輸掉了Transgrid,但是這三家中最大的Ausgrid,國家電網可是當仁不讓。

但是。。。

奈何他出價高,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直接否了國家電網和長江基建(CKI,李嘉誠的公司)的標。原因是有關國土安全。。。具體為什麼威脅國土安全也沒做出解釋。

那再說說建新的基建項目吧。

CKI前幾年投資建了悉尼的兩條收費隧道,旨在避開原本免費路上擁堵的交通。在悉尼的同學估計都熟悉,那兩條道就是Cross City Tunnel 和 Lane Cove Tunnel。

結果,建好之後,發現通車量還不到競標時估計的三分之一。。。

血賠之後低價賣給本土收費公路投資、運營的巨無霸 Transurban

估計李嘉誠在這兩次失敗經驗之後,已經對投資澳洲收費公路有心理陰影了吧。。。

說了這麼多,主要想表達的是,國內的基建類公司向海外投資時,不能把在國內的經驗原樣照搬過來。即使在國內是很成功的商業模式,換個國家很容易水土不服。

從短期來看,最好的做法是跟澳洲本地的公司組成consortium,一起投資、一起建設。或者可以更粗暴的直接收購澳洲的基建建築商,例如中國交建就在2015年收購了澳洲最大的基建建築商之一的John Holland。

長期嘛,當然就是在澳洲建分公司,慢慢做大吧。


坐標華北平原沿海地級市,現在老家村裡24小時自來水都辦不到,早上起來先用水桶接水備用;村東頭公路爛了好多年了,前幾個月剛修上,之前下雨就難走的很,這種事還很多,不知道你們哪來的自信吹中國基建狂魔。

有的答主還說什麼我們現在要優先方便健全人行動,因為健全人收益大,在你看來是不是人僅僅就是個產出價值的工具啊,不尊重殘疾人還這麼理直氣壯,建議國家以後派他去安慰生活不方便的殘疾人。


之前生活在北京,現在生活在墨爾本。

個人看來,中國基建最主要有三個特點。

  1. 規模大

基礎設施多為新建,自然新。

北京地鐵網現在長這樣

2021年長這樣

可是大家還記得10年前北京還只有4條地鐵錢嗎?一線、環線、八通和城鐵。命名都這樣簡單。事實上2007年10月7日,北京第五條地鐵線才開通,是為5號線。

規模大

北京地鐵的工作日日均客運量在1000萬人次以上。我們需要號稱全體墨爾本或悉尼(均不到500萬人口)人民每天至少搭乘2~3次metro,才能有相應的客流量。

除地鐵之外,還有高鐵、高速、光纖,新商圈及至新城區等等。

人多半喜新厭舊。近年來新設施湧現,發展速度又很快,而且大家心理預期就是按照現有的速度一直高速發展,自然成果喜人。

澳大利亞雖然建國時間不久,但是現代城市發展卻比北京開始得早,歷史包袱相對沉重。(墨爾本Metro/Train很多線路在清朝末期便已開始建造。)再加上人力成本高、供應鏈依賴進口,基建確實進展緩慢。

此外,澳洲人口規模有限,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邊際成本相當高,因此只能想辦法擴大經濟規模。然而澳洲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大抵是因為人口少、資源豐富,即人均佔有率高。況且澳洲大陸除海岸外,極度缺水。與其南轅北轍,不如先開發中西部內陸。


曾沿著A1驅車兩千公里,一路上發現即使百公里外只有一戶,也通水電網和公路,而且這樣的建設幾十年前就完成了;偏僻的小鎮也享受著和其他地方並無二致的服務。由衷地感嘆澳洲基建的偉大和不易,2000萬的人口支撐起如此龐大的國土。誠然中國的大城市已經是世界級的車水馬龍,但是我來自中東部省城一個下屬鄉村,前幾年才用上自來水,也見夠了小地方的髒亂差。


這個問題充分暴露了我國工業黨的盲目樂觀。

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出於節省淡水資源、保護環境、保障本土工人權益等因素考慮,是不在本國發展工業的。他們選擇將原材料運往中國,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製作成工業製成品,然後再運回澳大利亞。當然,付給中國人的工錢,澳大利亞需要想辦法回收。主要的方式就是發展投資移民、留學、旅遊、政治庇護、商業避稅、地產投機等服務業。

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作為去工業化的發達國家,主要靠三點:

第一就是祖宗靠武力佔據了大規模的土地和資源;

第二就是靠壟斷、商業間諜等行為,抬高原材料的價格;

第三就是靠服務業回收僱傭中國人生產工業品的工錢。

由於中澳貿易中,澳大利亞提供的是原材料,而中國提供的是商業製成品。所以就讓我國新興的本土溫和中右翼群體——工業黨,產生了中國不再受澳大利亞剝削的錯覺。

對此,我們需要重新複習一下中學的文科知識,殖民地為西方國家提供的是廉價資源、廉價勞動力和傾銷市場。首先,澳大利亞給我們提供的資源並不廉價;其次,我們依舊在為澳大利亞提供廉價勞動力;澳大利亞一直在向中國傾銷服務業。所以,我們依舊在被澳大利亞剝削。想要改變這一處境,必須要努力完成產業升級,切實提高普通工人的待遇

澳大利亞能夠用服務業,從中國回收工錢的前提是——中國的貧富差距,只有中國兩極分化,有錢人才能夠去澳大利亞投資移民、貪官才可以攜款潛逃、富二代才能夠去澳大利亞花巨資讀一個毫無含金量的專業鍍金。想要改變這一處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藏富於民,把財富留在中國境內。從這個角度講,中右翼的民族主義和中左翼的社會主義是可以調和,也必須調和的。

我國台灣地區的輿論宣傳中,喜歡強行將大國崛起和小民尊嚴對立在一起。事實上,只有大國崛起,才有小民尊嚴;只有小民尊嚴,才叫大國崛起。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絕不是對立的。我們不能上了台灣人的當。如果中國繼續要求小民燃燒自己、無私奉獻,其結果不會是中國通過工業化而擺脫西方的剝削,而是西方將找到除了工農業剪刀差以外,另一種剝削中國的方式。

總之,我們不能一邊嘲笑台灣,一邊眼看著我們的工人,在台資企業的剝削下不斷跳樓。


客觀的說吧,國內在基建的普及度方面和澳村真的是差遠了。至少澳洲在幾十年前就家家通水通電,鄉下手機信號滿格。在寧波奉化鄉下給祖上掃墓時經常收不到信號(聯通+移動都收不到),而Telstra的sim卡在塔斯馬尼亞南部深山老林里的小鎮都是信號滿格。對殘疾人的友善度也是澳洲較強。又比如,你到一個再鳥不拉屎的地方,那裡的醫院都是嶄新整潔的;那裡的學校和城裡的公立學校也沒有很大區別(除了師資、升學率和就讀人數),可能甚至硬體設施還好一些(畢竟被熊孩子摧殘的少)。

但是在其他(所有)方面,國內都強於澳洲。因為國內的基建比較新,加上悉尼這種城市的奇特地形(也不知道當年英國人怎麼想的),所以不少地方的路況肯定比澳村強的多了(堪培拉除外)。另外,中國還有得天獨厚的體制優勢,所以造東西的速度比國外快很多。我們家門口的路有一段時間比較坑坑窪窪,council花了兩個禮拜才修好。國內的話,估計用一兩個小時左右?

國內基建的工作量和澳村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澳村能用於基建的資金規模也和國內不是一個數量級。

至於很多回答提到的堵車問題 ——— 畢竟一百年前人家設計這些路的時候,全澳洲也才400萬人口,也沒想到今天會有500萬人擠在這麼一個地方。後發國家的優勢再次體現無遺~

如果中國來澳洲建設基建的話…可能會虧死吧?一輩子回不了本。別忘了,澳洲的高速公路(除了城內的那種)都是不收費的…

PS 給各位來澳洲旅遊的朋友們提醒一下:大城市還好,如果要去鄉下旅遊的話千萬不要用Telstra以外的服務商。Vodafone和Optus這種外國服務商在鄉下基本讓你手機變磚,只有Telstra這種國企才會在政府的威逼利誘下做到全國信號全覆蓋…


利益相關:Sydneysider.

今天恰好開車去距離悉尼幾百公里以外的小鎮上玩。當然也不是第一次開車Road Trip了。

直觀感受是,啊呀,這個路是窄,木有國內動不動高速四車道八車道的豪邁。有時候在山區確實沒有信號。也沒有…高鐵飛馳到中部和西部。

但是,對於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我覺得用中國來比較,是不是有點不太妥當啊。

他本身的定位,就不是一個人口大國和世界級強國的定位,儘管澳大利亞國民國際自豪感也可以說一點也不輸給天朝人。所以他的基建,很多答案都提到人口基數對比國土面積,大概是一個上海市的人口,基本對應於一整個中國的大小,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大開大合。說來也巧,今天還跟小夥伴一起討論,高鐵的事情,我在想,這麼一個巨型的工程,可以給澳大利亞帶來什麼好處。每節車廂一個人還是一天一班車。

其他答案也說,倒不如直接建機場。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因為人流量和全民信用體系的關係,機場乘機遠遠沒有中國那麼耽誤時間和複雜。算上路上時間架飛機時間,去主要的各個城市基本上是兩到五小時以內,為什麼需要高鐵呢。

再說一下今天直觀的感覺,我覺得其實澳洲的土地充分利用的非常好,我就不嘴炮,直接上一張我下午剛拍的航拍圖吧:

有樹木的地方是農場主住的地方,路的兩邊全是農場地,有畜牧用的,也有種植小麥等作物的。還有一條小路過去是一個城堡。你們可以看到,兩邊的地塊非常整齊劃一有序的種植。最關鍵的是,我們開了一整天,真的是一路上都是這樣的情況,一路上,幾乎是沒有一塊是荒廢的。為什麼呢,我們想停車去玩耍,幾乎就沒有找到沒有鐵絲網攔著的。

再說一說,我們住的這個距離悉尼開車需要整整半天的小鎮,我現在是住在這裡的一家motel,一秒鐘出熱水,整個房間非常乾淨,路上很少看到行人,大家以車代步。手機信號滿格,酒店Wi-Fi完美,兩分鐘路程以外以加油站為中心的快餐店和大型超市,超市跟悉尼的幾乎沒有差別,新鮮的水果蔬菜,培根火腿。

我看有在中國發展比較領先的互聯網領域的大V拿新疆和墨爾本比,雖然我們一直相互diss,以前墨爾本在我們吐槽里也好歹比一下北上廣深比一比,後來慢慢說成二線城市水平,現在只能和荒無人煙的新疆比較了,心疼墨村藝術館裡曾躺著的梵高的畫一秒,維洲下次要記得大興基建。

我們是村裡,哦對了,我們是來看油菜花的,那就對比一下中國比較知名的油菜花小鎮婺源吧。那裡恰好我也去過,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這樣的對標比較合適。

但是最基本的生活上的,直接或者間接和基建有關的東西,我覺得短期內婺源和我在的Cowra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的。

強國心態比不上玩累了一天,直接打開小鎮上最普通的Motel水龍頭一秒出熱水給我的最基本的滿足感。

儘管是兩車道和一車道為主,路況OK,全程基本是80—100公里的時速,我覺得其實挺夠用,沒有堵車,我們臨時停路邊遇到疑似豎中指行為(因為原則上不大好停),一切okay。

下午開車往回走,遇到農場主巡邏,寒暄了兩句,告訴我他倆Boy和我是校友。說完頭上一台農業用的小飛機飛過。我們不禁感嘆,這邊的「農民」是真富,下一代還能就讀這個國家最好的大學。

我又回想起類似的地方,中國的農民,婺源大客車堵在路上,只能找當時農忙結束,臨時騎著摩托車出來拉私活的婺源農民大哥,帶著我和當時的妹子馳騁在婺源的美景之間,到了另一個要被村民村頭站崗「強行被過路費」的村子,交完錢,還不知是心虛還是假裝合法的給了我一張發票。住的地方不說自來水能直接飲用,洗澡這些最基本的用戶體驗,真的是「冷暖自知」。

最頂級的東西,儘管醫學和少數領域是頂尖的,不可否認,有很多方面澳大利亞比天朝遜色,比如航空科技、高鐵技術等,甚至是澳大利亞的亞裔妹子(心塞,單身狗的吐槽)。其實很多答主的答案都在說明這個:但是回歸到每一個個體的發展程度和獲得的「生活人均基建指數」,我覺得還是要比中國好出一些。

現在回答好像寫日記一樣,再來一張今天的照片嘿嘿嘿,晚安,希望中國和澳大利亞都發展的越來越好。


這個問題很奇葩,中國那麼大一塊沙漠戈壁灘,現在也沒有開發,為什麼要跑到澳洲開發?

中國開發戈壁灘的水平我們也沒見過,你告訴我中國哪個城市是建造在沙漠上的?所以自然就沒法推導出開發澳洲沙漠會怎麼樣。話說這個世界上,成功在沙漠上從零到有建成大城市的只有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美國當年做基建狂魔的時候要比現在中國還厲害。

另外說幾句題外話,中國基建狂魔的一大優勢是人力和資源便宜,而且可以無視勞動法,一個月可以就休息兩天,澳洲的資源便宜,但是人力太貴,而且動不動就要追求休假。所以要麼你從中國派幾萬人力過來,要麼就只能把土著全抓了起來當奴隸使了。


這個問題可以拿去做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題主真的認為基建建設成什麼樣子是靠人的主觀意識決定的么?這簡直太不唯物主義了。

基建建設成什麼樣子純粹是由經濟發展水平和當地的人口密度,經濟結構,消費傾向等各方面決定的,和誰做這件事,說實在的,關係不大,除非做的人是個瘋子


別自嗨了。中國基礎設施比澳大利亞差太多了

鞋好不好,看的是合不合腳,而不是鞋多大。

中國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是因為過去百年虧欠人民太多,落後他國太多。就這還是大舉借債,勉強建上,面臨嚴重金融風險。事實上中國現階段的基礎設施根本不夠,與中國的人口數量完全不匹配。

舉例澳洲Regional city,人口數量怕連中國大點鎮子都比不上,大點也就差縣城級別。

然而,在澳洲這種幾萬人口的城市:

有機場,周航班數量幾十到上百都有視城市而定。

綜合性公立醫院,私立醫院數個,醫療質量非常高,就醫環境國內完全沒法比。

數萬人口城市在澳洲教育標準配備是:一到兩所綜合性大學,二到三所綜合性技術院校,小學中學教育沒數過,因為有全包的私立。

城市文化方面,數萬人口城市,帶座位體育場一到兩個,不帶座位的5—10個不等。籃球,足球,橄欖,網球,保齡球,賽車,游泳,體操均有專門的室內及室外場地。圖書館一般兩到三個,博物館,藝術中心,小型遊樂場,兒童樂園,劇院視城市定位及影響力不等。至於特色的集市,音樂節,慈善馬拉松等活動就不列舉了,市政府真的很用心在把幾萬人小城發展有聲有色了。

人均公園,綠地的數量更是碾壓所有國內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公園數量巨大,除此外,更用心的是會單獨建寵物公園,專門訓狗。自行車騎行道,遍布全市,公園免費燒烤台隨意使用。對了,國家公園目前我去過的都免費。

交通方面,歷史進程不同,私家車的國度,只要發展到一定地步,快速路一定會建,高速免費,出口連接所有住宅區。進而導致公共交通差,公交,火車100%有座位,如果客流量達到有人要站著,100%加車(悉尼,墨爾本不一定適用)。

還有更多方面,不一一列舉。論基礎設施,中國欠下的債多著呢。

————————————

說起來有人還不信,那上點圖。

所有圖片城市人口均低於10萬。

這是幾萬小鎮的圖書館,畫廊,博物館。

這是幾萬小鎮的癌症康復中心:

這是幾萬小鎮的周航班數和吞吐量:

這是幾萬小鎮的自行車道,綠地公園。

這個人口不到十萬的小鎮還是自己的銀行:

幾萬小鎮大學提供的專業:

更多的商業豐富度,就業豐富度就不一一列舉,有點腦子自己能搜。

集全國之力,打造樣板城市非常容易,但是讓每個地方享受同樣的基礎設施,活的同樣有尊嚴有價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盛世真的是,這麼隱晦的評論都被刪,回復某粉紅,請別說百姓不努力,你還不配。


推薦閱讀:

澳洲預科問題 在新南unsw和泰勒學院中糾結?
悉尼的諮詢公司在中國的培訓課程怎麼樣?
去澳洲留學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哪些?求解答!
把太極拳帶到澳大利亞會被當地人接受嗎?
在國外留學養寵物合適么?

TAG:中國人 | 基礎設施建設 | 澳大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