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是不是偽科學,現在的中醫好,還是古代的中醫好?

現在的中醫好,還是古代的中醫好。試問現在的中醫如果穿越到古代會不會成為名醫。謝謝


知乎,發現人類智商新極限

1.點穴拔牙論

2.用心救人論

3.通靈論

4.植物大戰殭屍論

5.氣血淤心論。

6.靈魂經絡論

7.這屆中醫不行論

8.亞麻籽油改基因論

9.直接開罵論

綜上所述。

現代中醫肯定比古代中醫強啊,不僅理論提的一個比一個牛逼,罵人也是一把好手。

中國人體質強過世界有望了。

---------7月13日更新-------

經過評論區的某位中醫學界代表批評教育,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原來網名都已經被中醫界開除醫籍了啊(滑稽)

所以,我拿點乾貨出來,比如震驚世界拿了諾貝爾獎的《肘後備急方》給大家看看。

卷二:治卒霍亂諸急方第十二

我就不用翻譯了吧(滑稽)

大豆寫字治瘧疾

抱大公雞治瘧疾

抓瘧鬼

以上為十分鐘百度節選資料。具體笑話請各位自行翻閱。

引用-《肘後備急方》公元341晉葛洪著。

----7月13日第二次更新-----

我哪裡批判中醫了?誰看看我批判中醫了?

(滑稽)

我只是把中醫粉們自己吹過的逼再拿回來給他們自己看而已啊(滑稽)

在中醫大師們的再三教導下,我又明白了自己的錯誤,這回我們來讀論文。

反物質經絡

陰陽學說和狹義相對論

來來來 @小柴胡湯 ,你要的正規論文(滑稽)

果然正統的中醫大師就是不一樣,看東西的眼光都高一點,比之前那些什麼靈魂啊點穴啊都高太多了。

誒……誰喊著"中醫和科學是兩個體系的東西!"來著……

是我幻聽嗎?


講個故事:

有個中醫叫王清任,王老先生一大愛好就是觀察屍體。傳染病來了就去觀察病死孩子的屍體,菜市口砍了腦袋就去觀察死犯人的屍體。觀察的多了就要著書立說,比如下面這段。

分為兩杈,入肺兩葉,每杈分九中杈,每中杈分九小杈,每小杈長數小枝,杈之盡頭處,並無孔竅,其形彷彿麒麟菜。

這個說的是肺部的氣管。

王清任在他的《醫林改錯》中也提到一些古人的錯誤認知,例如

其論肝,左右有兩經,即血管,從兩脅肋起,上貫頭目,下由少腹環繞陰器,至足大趾而止。既雲肝左右有兩經,何得又雲肝居於左,左脅屬肝?

由此可見,無論是按照王清任的觀點,還是按照他所反駁的古醫書,我們都可以明確的講:古代中醫所指的臟腑就是現代解剖學中的內臟,而現代中醫宣稱臟腑不同於西醫內臟完全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當然,即使是王清任寫的東西,與現代解剖學的結論依然是有出入的。但是我們不妨把自己代入到王清任的身上想想:我們沒有可靠的屍源,別人又不可能允許我們去掘他家人的墓,我們對於內髒的認知全都來自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發現的,沒有被深埋的屍體。而當我們發現屍體的時候屍體可能已經腐爛了不知道多少天,可能還被野狗咬過,在這樣的條件下肯定難免會有錯誤,那有什麼辦法?古代醫生能做到這一步真的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然再怎麼講,錯誤存在就是存在。現代中醫宣稱說所謂腎不是西醫里的腎,心不是西醫里的心,實際上只是在掩飾這種錯誤,完全不打算對病人的健康負責。

王清任的存在還說明另外一個問題:醫學一般來講應該是越新越好。那麼按道理來講現代中醫應該是優於古代中醫的。但問題是現在這些所謂的神醫們極端崇古,動不動就講黃帝內經怎麼怎麼樣。連中古中醫都不認。還老是腆著臉說中醫經過五千年檢驗。扯淡,黃帝內經早不知道被李時珍王清任們挑錯挑多少回了,時間檢驗個屁。

當然後面挑錯的這些人也難免有自己的問題,但我還是那句話:沒辦法。現代醫學檢驗藥物的那些手法他們根本沒法用呀。現代醫學第一步要做動物實驗。好嘛,你讓古中醫上哪抓小白鼠去?就算抓到了,這些老鼠自己不帶病就不錯了,還做什麼動物實驗?

雙盲實驗也是不可行的,且不說當時就沒人想到要這麼做(歐洲人也沒想到),就算有人想到了,上哪找病人去?現在我們可以靠便捷的交通集中一大批有相同病症的患者進行藥物實驗,但古人是做不到的,好不容易找了十來個病人倒有四個外傷三個感冒兩個心臟病,這在統計學上叫什麼?樣本量不足。

你讓古代中醫怎麼辦?只能是給病人吃點什麼,發現病好了就記下來,病沒好就證明不是葯。而病好了的這一部分當中可能有真的吃到有效葯的、靠自愈的、靠安慰劑效應的。有效葯當中可能又有危害太大的、藥效不如現代藥物的。所以真正有效的藥物恐怕沒有那麼多。

因此,如果真的對中藥進行雙盲,肯定有一大批藥物被排除出藥典,中醫們的收入會有可觀的下跌。我相信這是中藥不能雙盲實驗的真正原因。

然而時代不同了。

古代醫生或許很多時候真的就是靠安慰劑效應治病的。然而他們依然是名醫;現代中醫很多時候也是靠安慰劑效應治病,這就是徹頭徹尾的騙子。區別就是一個戴著鐐銬跳舞,而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拒絕科學。如果古代中醫們真的穿越到現在,大概會一百二十個大耳刮子打在這些不肖子孫臉上:MD我們不搞雙盲實驗是搞不起。你們能搞的起還不搞,不是謀財害命又是什麼?


那得看現在的中醫們西醫課程學的夠不夠紮實了。

項少龍穿越回去的時候,靠幾片抗生素都能把到妹子……

如果是龐博白大師和揣大師這種學過西醫的中醫穿越回去,分分鐘把扁鵲華佗張仲景虐成汪……

如果是鬼將軍這種正經中醫穿越回去的話……估計會被扁鵲忽悠成汪


其中一個回答@大青蛙說,中醫都是各種被人搞死的,文末說現代中醫不配和古人相提並論。

哈哈哈哈哈,容我先笑一會。

看病要的是啥,療效啊。

屠呦呦提取了一個青蒿素都能天下皆知,哪個中醫治哪個病療效顯著,要傳播開來有那麼難嗎?

但是當你問那些中醫小粉粉哪裡有療效顯著的中醫大夫是,這就很尷尬了。

一,醫術失傳了

二,神醫退休了。(@隱市廬主人,這大神的師傅是國醫,治癒了癌症和骨頭壞死等各種疑難雜症,還能用一米長的針來針灸,但是很不幸師傅退休了,治癒癌症的技術貌似也沒有流傳下來)

基本上,想遇上真正的中醫,你得要有那命。知乎上一大神@張天宇,他說帝都三甲的老中醫也就那麼一回事,屁都不懂。

患者想治病,找不到好的中醫,怎麼到你大青蛙這是別人要搞死你們中醫了呢?這分明就是你們一群庸醫出來搞死患者好不好。

病是你們醫生看,藥方是你們醫生開,小命都放你手裡了,你治不好病,怪患者咯,怪別人怎麼搞死你的四方湯咯。

另外很佩服你們這些把古人當神拜的,古人啥設備都沒,摸索出一些藥方的確是不簡單。但是現代人又是各種醫書各種學科各種設備各種博士碩士不好好利用好好鑽研,跑去揣摩古人聖意,這真的好么?

很不幸,我水平有限,沒看懂是高級黑,在這裡給誠摯給大青蛙道個歉。

三更,我和大青蛙不是一路人,不道歉了。


古代中醫不是科學,而是經驗。

現代的中醫,有人把其當科學,有人把其當經驗,但是更可怕的是把其當玄學的。

關鍵是經驗這東西,條件不變才是正解,條件一變,對錯就指不定了。古代農民春種秋收也是經驗,你不能說這個就是偽科學吧。但是,把水熱條件,其他條件一換,春種秋收就不靠譜了。所以現在農業研究影響植物的各種因素,然後理清這些關係,搞大棚種植,認為調整這些因素,這才是科學。

中醫這塊最嚴重的問題分別是抱著經驗主義和騙子。騙子沒啥好多說的。死硬經驗主義者就是咬著古典中醫理論不放。不肯定將中醫現代化科學化。不願意研究影響病人疾病的因素。古代中醫說xx葯能治療aa病,然後這些人就奉為圭臬了。既不去考慮條件因素是否變化,也不去考慮xx葯中到底是什麼成分生效的。如果全是這種人,中醫能發展起來才怪!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黃花蒿,古代中醫不乏記錄黃花蒿可以治療瘧疾的。結果有人說就是可以,然後問他為什麼可以,雙盲實驗了嗎?就支支吾吾說古典典籍上說的,就是對的。有的人去分離黃花蒿成分,挨個實驗每種成分的藥效。後面的還需要我多說嗎?諾貝爾醫學獎的青蒿素,大家都知道。

中醫當前最需要的是把過去積累下來的經驗通過科學的實驗方法,轉化為科學。至於實驗驗證中醫某部分錯了?那就錯了唄!老老實實承認,別學死硬經驗主義者!

PS:中醫的某些純理論,什麼陰陽五行氣臟。什麼古典典籍我沒看過不清楚,但是現代某些人寫的相關理論真的不能看。上面說的把中醫當玄學的就是這種人。


我的回答是古代中醫不是偽科學,現代中醫反而是偽科學!

因為古代啊,技術條件實在有限,從最早的「神農嘗百草」到後來的《本草綱目》說穿了,古代技術條件有限,古人用大無畏的精神,冒著被毒死的風險去以身試藥,在自己和病人身上一點一點的搜集少得可憐的經驗去治病救人,所以我對古代中醫懷著極大的敬意!

但現在呢?現在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的確,科技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我們應該本著遵循科學規律和人道主義的前提來看待醫學,在目前的科學條件下「廢醫驗葯」因為我們現在有比吃掉草葉和動物殼子煮的藥水更好的辦法了~

但是現在的中醫不認!就是我們明明有更直觀,更科學的方式不用,這我不能理解!你說這個能治療什麼病,沒問題,但是你要通過科學的分析證明,當時古代沒條件所以可以僅憑自己和先前的經驗去搞,但是現在什麼成分分析不出來呢,卻還走神秘主義路線,這就不對了!

再就是中醫也要遵循人道主義的精神,比如說「活熊取膽」和穿山甲片我就深惡痛絕,像這種全世界只有我們再用的東西,即殘忍又傷害珍稀野生動物我覺得應該用其它對動物和環境傷害更小的產品去替代,你比如阿膠,這玩意不就是補血嗎?我聽聞現在很多地方養驢剝皮之前要把這個驢打一頓讓它的皮膚充血然後再殺這是不是太殘忍了,你可以說我偽善,聖母婊,但我覺得即使是宰殺也要給對方最小的痛苦,這是符合國際主流屠宰方式的,你說阿膠補血,那麼枸杞不就是補血嗎?我們吃枸杞行不行?

再就是謹慎誠實的對待副作用,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西醫中國還是不夠詳細,很多國家副作用說明書都很多頁,而中醫更別提了,就一個「副作用尚不明確」萬一這人的病不能吃怎麼辦,萬一他過敏體質吃壞了怎麼辦,誰來負這個責任!

我不認為中醫一無是處,但是現在企業、正負大力發展把問題都掩蓋了,任何手段都能用,任何毒副作用都不講,這是什麼?為了個人利益不顧患者生死,無視人道主義,摒棄科學實驗,這叫什麼?「中醫黑」啊!


新聞里滿是日本極右翼亂改教材的事情。跑中醫話題下,又是一堆所謂「現代中醫」亂改教材的典型。

沒有所謂的「現代中醫」,道地藥材會成今天這個樣子么?

沒有所謂的「現代中醫」,四診湯方的應用率能低到現在這個程度?

沒有所謂的「現代中醫」,會有人罵中醫師和中西醫結合都是偽中醫?

承認道地藥材的地位,又把葯給弄死的,就是所謂的「現代中醫」;承認辯證論治地位,在臨床上又不怎麼用的,還是所謂「現代中醫」;說中醫是哲學體系,又一定要用科學去改造它的,依然是所謂「現代中醫」;一邊自稱自己是中醫,一遍又只用西醫給人看病,這都是所謂「現代中醫」。改革開放這40年來,所謂的「現代中醫」已經把之前立起來的東西逐個推倒了,體制內現在能用中醫思維給人看病的中醫不過寥寥3萬,再給西化派搞15-20年,中醫核心特徵將蕩然無存。

要問現在的中醫好還是古代的中醫好?呵呵,骨子裡連中醫都不能算的醫師,有資格和古代中醫相提並論么?


第一,中醫不存在理論。

人類藉由觀察實際存在的現象或邏輯推論,而得到某種學說。任何學說在未經社會實踐或科學試驗證明以前,只能屬於假說。如果假說能藉由大量可重現的觀察與實驗而驗證,並為眾多科學家認定,這項假說就可被稱為理論。

第二,沒有理論依據指導的中醫就是胡作非為。

中醫比偽科學更可怕。


我就說一個事情。

黃帝內經里有寫出,器官有大小形狀,經絡有長短。

而現代中醫的理論,是諢鐵樵搞出來的,腎不是腎,經絡不是血管。

是黃帝內經對,還是諢鐵樵對。

說諢鐵樵對的,為什麼那麼多中醫推薦別人看皇帝內經?黃帝內經里的器官根本不是諢鐵樵的器官。

說黃帝內經對的,那來解釋一下,腎和性功能沒有關係,腎虛為什麼影響勃起?


古代中醫好。

黃帝內經作為黃帝(大霧)的專著,5k年前一直就指導現代人的中醫中藥,現代人還有幾個能寫出如此恢宏巨著?彭祖活了800歲,肯定是按照我黃帝的養生秘方。孫思邈水平就低一點,只活了百十來歲,不過貴在大師晚年依舊為民去病啊,你看那些老西醫,到了70幾歲就雙手震顫,像得了帕金森一樣,只會在下面指手畫腳。絲毫沒有我老中醫的仙風道骨。


中國醫學通史/現代中醫學基礎理論體系的確立
中國醫學通史/現代中醫學基礎理論體系的確立 - A+醫學百科
(一) 陰陽學說

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醫界對陰陽學說的淵源、基本內容、性質、作用與地位等進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

例如任應秋在《陰陽五行》一書中,提出了陰陽學說「兩體合一」、「動靜升降」、「始終嗣續」、「兩極反覆」四大規律,以闡明陰陽的奧義。在各種中醫理論的教材和專著中,陰陽學說的基本觀點被歸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均可被分為陰陽兩大類,是萬事萬物的根本。陰和陽又是無限可分的。陰陽之間存在著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陰和陽又處於動態平衡之中。八十年代以後,學術界進一步從多學科來論證陰陽學說的科學性。如許多學者從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的角度來分析陰陽的對立、依存、消長、轉化。

九十年代以來,應用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來研究陰陽五行學說的熱潮已逐漸降溫,代之而興的是以陰陽五行學說來說明醫學和易理的關係。「醫易同源-太極」,太極圖的模式被認為可追溯中醫陰陽學說、健康和疾病觀的源起。雖然陰陽學說的科學性在現代不斷被從各個角度加以證實,但近年來也有人認為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束縛了中醫學在現代的發展,以致許多帶有先進科學性質的醫理,不是被排除在外,便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而融合在陰陽五行學說之中了。

(二)五行學說

五十年代以來,在關於五行學說爭論的過程中,對五行的來源及發展研究得比較明晰。繼承整理並挖掘五行學說的內涵,探討它的理論和實用價值,是五、六十年代相關研究的主要方面。但在1966年「文革」開始後,這方面的研究中斷了數年。

七十年代中後期以來,有關五行的討論增多。除討論五行學說的內容、五行在中醫臨床上的實用性、形成歷史等內容之外,更為多見的是把五行學說與控制論、系統論、電子計算機技術原理和方法聯繫起來。

八十年代的五行學說研究已不僅僅是把它作為一個哲學概念,而且也是作為自然科學的內容加以研究。從天文、氣象角度探討五行學說的研究者認為,天文概念的五行是指宇宙的自然節律;氣象概念的五行是指風火燥濕寒五氣的運動。天文氣象五行學說已成為中醫氣象學的重要內容,貫串於中醫基本理論各個方面。

九十年代以後,用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來研究五行學說的熱潮已降溫。有的學者認為哲學中的五行轉變為醫學上的五行,並不在於粗疏的形式類推,而是基於相當縝密的數學群論原理,故五行學說的生命力具有合理性與實用性。在大量的從各個角度闡釋五行學說的合理性、科學性的同時,也有學者冷靜地反思陰陽五行學說對當代中醫發展的消極影響,認為中醫五行學說雖然有其合理內核,但糟粕成分顯而易見,必須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改造。

(三)藏象學說

五十年代以後到「文革」前,中醫藏象理論研究主要運用的是傳統方法,如文獻考證或臨床驗證等。經過「文革」十年的沉寂之後的藏象學說研究,在傳統研究方法之外,又出現了用現代科學方法來研究藏象實質的新局面。

臟腑的文獻整理研究在六十年代就已是某些中醫研究機構的重要工作。七十年代中後期,脾胃的文獻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從文獻角度考證,中醫的脾包括現代醫學的脾和(或)胰,但其功能卻相當於現代生理學的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還涉及植物神經、內分泌、免疫、血液、代謝以及肌肉等方面的功能。從局部來看,還與胃腸局部變化、小腸吸收功能和胰腺功能關係較為密切。鑒於有關脾陽的論述較多,而脾陰則少有研究,故八十年代初有關研究從脾陰的含義與作用、脾陰虛的證候進行探討,並分析脾陰虛與胃陰虛的異同。

腎及其相關的命門、天癸的文獻學研究在五十年代以來逐漸深化。命門是近現代中醫學術界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現代中醫學術界多傾向於認為命門不是一個解剖實體,而是機體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總稱。對命門的生理功能的認識也趨於統一。與腎相關的另一個有爭議的內容是首見於《內經》的「天癸」。現代通過對「天癸」和腎中精氣的關係及其生理效應的爭議,認識逐漸趨於一致。六十年代通過文獻整理,將歷代對「天癸」的不同見解歸納為8種:①男精女血說;②月經說;③腎水說;④元陰說;⑤元精說;⑥腎間動氣說。其中腎水說、元陰說、元精說在現代中醫學術界仍深有影響。但現代學者對「天癸」的爭議更傾向於其生成來源。「天癸」來源有源於腎氣、源於腎水、元陰、源於腎所藏的精氣諸說。圍繞作為腎中精氣充盛到一定程度產物的「天癸」產生的爭議,主要還是理論上的,很少與臨床治療相聯繫。

(四)辨證論治理論

五十年代初期,朱顏、任應秋、秦伯未等老一輩醫家已經提出了辨證論治的體系概念。

關於辨證論治的「證」字的含義,以及「證」與「症」、「病」義界的劃分問題,八十年代以來對此爭論尤為激烈。爭論的結果並不在於幾個詞義的界定,而是進一步明確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內涵,為證的規範化研究鋪平了道路。1983年組織成立了「中醫證候規範研究」課題組,專門對證的概念及其規範化問題進行了研究。經過幾次會議的討論,在1990年「全國中醫病名與證候規範研討會」上已形成的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以一組相關癥狀與體征反映該階段的主要病變,揭示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關係。證與病有上下層次之別,「病」反映疾病全過程的本質,「證」反映疾病某一階段的本質,受疾病的特殊本質所制約。對將「證」歸屬於「病」的提法,也有的學者認為是一種觀念上的失誤。有關病、證的討論還在深入進行之中。

(五)治則治法理論

治則概念的拓寬,同時也就意味著內容範圍的擴大。印會河認為治則應包括治病求本。以平為期、調整陰陽、標本論治、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正治反治、治未病、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隨證治之等內容。姜春華曾提出「截斷扭轉」的治則,被認為是溫病治則的一定意義的突破和創新。他認為治療溫病不能拘泥於「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到氣才可清氣」的順應療法,主張採用先證而治,截斷扭轉的原則,即重用清熱解毒,抑制病原,使病程阻斷或縮短;早用苦寒攻下,迅速排出邪熱瘟毒,及時涼血化瘀。此理論經各地驗證,證明對中醫溫病的治療,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在某些治則的提法上現代仍存在爭議。如謂「月生無瀉,月滿無補」也屬治則。又謂在「三因制宜」之應外加一「因勢制宜」的治則等。

治法研究在現代一般中醫基礎理論書中很少提及,但治法卻是研究治則的基礎和落腳點。因而在建國後的第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醫學》中,將治則與治法並列。

治則的實驗研究不多,但治法的實驗研究卻不少。現代中醫治則、治法實驗研究多集中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等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莫過於活血祛瘀法。五十年代末以來,臨床運用活血祛瘀法治療的疾病非常廣泛,如心血管系統疾病、腦血管病、血管病、廣泛性瀰漫性微循環障礙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增生性病變、婦科病、各種炎症、各種疼痛,以及某些癌症等。與活血祛瘀法機理相關的實驗研究報道也很多。

(六)運氣學說

建國後的17年(1949-1966),五運六氣的研究還屬於比較深奧的問題。某些醫史學者將運氣學說作為歷史加以探討,追溯其源起和演變。其中以范行准先生《五運六氣說的來源》一文影響較大。此後范先生又在1961年印行的《中國醫學史略》一書中再次重申他對運氣學說的貶抑態度。儘管范先生把運氣學說稱之為「近於宿命論」的「式占」之術,但在建國後17年間,並不妨礙其他學者介紹或運用運氣學說。當時對運氣學說持肯定態度的學者可以自由地在報刊上撰文或出版專著來介紹五運六氣的基本知識。1959年,任應秋先生出版了《五運六氣》(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是為現代第一本運氣學說的入門之書。該書以《素問》七大論為本,系統討論了運氣學說的各有關問題。至1962年,該書已印刷了4次。1962年,胡海天先生於《廣東中醫》發表連載文章,作「五運六氣」的講座,在中醫界亦有一定的影響。

在當時對運氣學說有存、廢兩種意見的情況下,中醫學院的教材如何處理這部分內容的問題上也出現了爭議。最後折中的意見是將運氣學說以附篇的形式列於書末,由學員據自己的興趣加以取捨。對運氣七篇是否是《素問》原文也採取迴避方式。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教材中連五行學說也遭到嚴厲的批判,更不用說運氣學說了。它連上教材接受批判的資格也沒有。「文革」結束以後,運氣學說才又重新登大雅之堂。但這次運氣學說的命運非同昔比,它不僅在中醫界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而且也引起了某些其他學科人士的濃厚興趣和重視。研究運氣學說在七十年代末以來異乎尋常地成為熱門,研究專著也陸續問世。

八十年代以來,對運氣說持肯定態度的學者從理論文獻和實際驗證兩方面來進行確立自己的觀點。任應秋先生認為運氣學說「是中醫學在古代探討氣象運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即中醫氣象學。方葯中先生認為,運氣推算的「干支格局」,是古人對天象、氣候、物候、病候長期觀測的總結。它吸取了當時天文、地理、歷算、哲學知識,運用陰陽五行和干支的排列組合形式來加以表述。但是,運氣推算只是的部分內容,因此不能以現代氣象驗證的符合率來評價運氣學說的價值。

(七)體質學說

現代中醫體質研究最有意義工作是進行了中國人的體質群體調查。薛崇成以中醫氣質陰陽學說為依據,把人的性格分成太陽、太陰、少陽、少陰、陰陽和平5大類,再根據心理測試原理製成了陰陽分型的問卷,在全國進行調查。他制定的DY性格測驗表已通過國家級鑒定。

疾病與體質的關係是體質學說與臨床緊密相關的具體體現。有關某些疾病的產生與體質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異常體質和異常情志較正常體質人更容易患胃病。肺癌病人中,初步發現氣虛質的比例較大,這與中醫傳統的「肺主氣」是相吻合的。體質與體型、季節發病也有直接關係。

體質學說的實驗研究開展得還不多,但隨著研究向縱深發展,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研究者開始注意用實驗手段來探尋不同體質人群的生物學基礎。從現代病理學研究發現,痰濕體質的人其新陳代謝一般比較低下,脂肪代謝緩慢,而且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將多餘的膽固醇堆積在動脈壁上,從而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和冠心病。還有的研究從體質遺傳學角度,研究了廣東漢族健康人的中醫體質類型與HLA基因頻率分布的關係,獲得了不同體質類型的綜合性指標,反映了傳統中醫體質類型的遺傳及基本特徵,證實中醫體質類型的客觀性。

(八)中醫時間醫學

五十年代初,中國大陸的中醫發展迎來了一段黃金時期。在理論上,隨著《內經》研究的深入,時間醫學也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1955年,四川名醫吳擢仙在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時,向中央首長獻出了子午流注環周圖,引起了世人對時間針刺療法的關注。承淡安的《子午流注針法》、任應秋的《五運六氣》等著作相繼問世,時間醫學的研究已經開始露出端倪。然而六十年代中期「文革」的掀起,使剛露頭角的中醫時間醫學研究又沉寂下去。子午流注在「文革」中也被作為封建的、迷信的東西而無人敢問津。

七十年代末期,「文革」結束後迎來的科學的春天,是為發展這一古老的中醫理論的契機。現代時間生物學的興起,為中醫時間醫學的再度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八十年代是中醫時間醫學研究達到了一個的高峰,以「中醫時間醫學」為名的一門新的學科已基本形成。周銘心等的《中醫時間醫學》、胡劍北等的《中醫時間醫學》、劉炳權等的《古今時間醫學》、張年順等的《實用中醫時間醫學》相繼出版。運用文獻整理、臨床觀察、調查分析和實驗研究等手段對中醫時間醫學進行的研究,為闡明這一學科的科學性作了大量的工作。

大量的實驗或觀察用於揭示臟腑、經絡活動的節律。從四時死亡病種來看,肺心病多死於冬季,肝經病多死亡於春季,心經的病多死於夏季。

診斷方面,對常人脈象的觀察,結論是與「人氣」一日四時的變化規律相合。在疾病狀況下,正常節律則被破壞。四季變化與脈象的關係是:脈率是冬快夏慢,脈位是冬偏沉、夏顯浮,脈波幅是夏最高、冬最低,春秋處於過渡狀。

時間治療學方面,中醫則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根據這一原則,有的研究者在「夏至」開始給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服加味右歸丸,取得良好的效果。用藥的效果的確與時辰或季節有一定的關係。現代時間藥理學非常重視體內藥物酶的活性節律,因為所有的藥物包括中藥在內,進入體內後都要受到葯酶系的作用,從而影響其藥效和毒副作用。這說明中醫講究時間用藥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子午流注針法的研究在近十幾年中已有大量的研究。子午流注針法被認為是最明確的時間治療學內容。現子午流注針法已廣泛用於治療痛症、高血壓、癱瘓等40餘種疾病,大多數收到較好的療效。子午流注針法對心輸出量和心排出量的影響試驗中,運用肢體血流圖為指標,發現按時開穴施刺較隨機取穴組能顯著使舒張期延長,心率減慢。靈龜八法也是一種按時取穴法,用此法治療頭痛,其效果優於循經取穴組。

二、中醫診法的研究

(一) 腹診

十年動亂之前,對腹診注意不夠,很少有人專門論述。由於日本漢方醫界對腹診的起源曾有所涉及,從而引起了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並對此進行研究和論述。學者根據古代醫學經典的論述,認為腹診起源於我國;日本著名漢方學家大冢敬節則認為,日本漢方界的腹診可以分為難經派、傷寒派、折衷派等之不同,也說明其起源於我國。

隨著這些爭論的開展,使我國對腹診的研究迅速發展起來。1987年,我國召開了首屆全國中醫腹診專題學術研討會,交流了在腹診方面研究心得,使得這種診斷方法大大地繁榮起來,研究內容也十分廣泛。

近些年來,對腹診的研究,業已從單純臨證應用進而探素其客觀化的檢驗,如有人提出光電腹診儀的設想,通過用X射線熒光屏探測胃腸中含氣量的多寡,以判斷腹部脹滿的程度,還有的對群體進行了臨證調查研究,以使探索新的研究途徑與方法。

進入九十年代,腹診的研究有進一步的提高,表現在腹診技術的客觀化、標準化方面的探索和試驗。如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與清華大學有關部門研製的QZ-1型中醫腹診參數檢測儀,應用中醫理論,制定定量指標,對718例患者進行腹診檢查,提出了腹診的原理和新概念,對腹診進行了理論構建,為這一診斷方法的辨證數據化、定量化提供了新的依據。該研究課題組並編成《中國腹診》一書,從而使腹診這一古老的技術在診斷學上形成了獨立的體系,向一門獨立分支學科邁進。

(二)脈診

要客觀檢查患者的脈象,就要有檢查的器械,脈象檢測儀就是這種器械。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經有人設計簡單的脈象儀,對客觀檢查做了嘗試,由於影響脈象的因素很多,而且對脈象形成和構成脈象的各種條件也還沒有深入的了解,因而初期的脈象檢測儀器還不夠理想,但這畢竟為脈象的客觀化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十年「文革」期間,檢測儀的製作基本上處在停頓狀態。

改革開放以來,脈象檢測工作又重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並且有迅猛發展之勢。隨著電子工業技術水平的發展,檢測儀的設計與製作水平日益提高。早期的檢測儀是北京醫療儀器廠生產的BYS-14心脈儀,隨後有南昌八一無線電廠生產的MX-811液態換能器,上海醫療器械研究所曾製造出HMX-3C脈象換能器和MX-3脈象儀,它較以前的同類器械有較大進步,它能取得脈象、脈速、時差、取脈壓力等多種信號,它對脈象的採集、建立定型圖譜、有較好的作用。

在「六五」期間,中醫的脈象檢測儀的研製被列入攻關課題,此期間研製出來的MX-4C和MX-5多功能脈象儀,它們不僅能檢測脈象的波形、脈壓力、還可以檢測、貯存、列印脈道形態的示意圖,脈波--脈位趨勢圖及脈率趨勢圖,這些脈象圖可顯示脈位、脈幅、脈形、脈勢、脈寬和脈率等。

用脈象檢測儀所取得的脈象圖的判讀和分析,在八十年代取得一些成果,儘管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判讀標準,而只能用目測法讀出其拐點、幅值和時值,以了解脈動的頻率和節律,脈力的強弱,脈勢的虛實及脈象形態,並通過它來了解和測算或估計血管的彈性、外周阻力,脈象的勁弛、軟硬、滑澀等,但這些已為將來做出分析脈圖的統一方法打下了基礎。還有人做出「脈象信息計算機處理系統」,以自動採樣分析,並輸出包括脈率、面積及判別脈圖所必需的十多項通用的特徵值和擴充特徵值,以此確定脈象的類型,並以此繪出脈波圖、速率圖、從而使計算機在脈診中達到了實用的水平。此項成果也獲衛生部1985年科技成果二等獎。

研究工作者還對若干臨床上常見的脈象進行生理學和病理學的基礎研究。其中包括浮脈、沉脈、弦脈、滑脈、澀脈、芤脈、遲脈、數脈、結脈、代脈、促脈等。如對浮、沉脈的初步研究表明,動脈管壁的搏動幅度的加大,是出現浮脈的主要因素。如當管壁振幅較大時,取法壓力比較小,此時指感搏動明顯,脈位就顯得表淺但脈象的浮沉和此壓力大小並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

(三)舌診

「文革」期間,舌診研究與其他各項科研工作一樣,受到極大的干擾,陷入停頓狀態。

「文革」結束以後,舌診研究進入了繁榮時期,絕大部分研究工作幾乎都是在八十年代出現的,八十年代早期,有人報告了對大量正常舌象研究的結果。如陳澤霖通過對5403例正常人舌象的研究,孫遠嶺則板告了對2721例正常小兒的調查,提供了正常人的脈象報告。

八十年代早期還對舌脈進行了研究。早在1978年,就有人對舌脈做了初步研究,把其主幹的充盈度分成三度,即以十、二十、三十代表之。據作者統計,95%的正常人主幹的充盈度為十,其餘5%為 。而正常舌脈的顏色多為淡紫色。

隨著舌診研究的深入,極需對這些研究工作進行規範化,特別是有關舌診的詞語、舌的部位等進行統一。在這方面,上海的陳澤霖等做了較多的工作。他在1982年著成《舌診研究》一書,初步涉及這一工作,並公開出版。1984年,他們又發表了《有關舌診的統一名詞和舌上分部的規定(草案)》。

八十年代中期,又陸續有人對舌苔在流行性出血熱、急腹症的診斷價值做了報告,如認為流行性出血熱的舌質的發展是由淡紅而變紅或紫絳,而淡紅;而舌苔則由白、黃而變白;舌苔還由潤變干而再潤,其變化亦提示此病臨床上五個分期的發展規律。在急腹症中,舌象的變化基本上反映腹部病變感染程度,輕度炎症者,其舌質多淡紅,而紅絳舌則示腹內的化膿性及壞疽性病變;有些急腹症則表示炎症的性質,如在膽囊炎患者中,淡紅舌多示慢性炎症,而紅絳舌則示急性化膿感染。這些結論都經剖腹探查後證實。

九十年代以來,對舌象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如中國中醫研究院與清華大學有關部門合作,成功地研製成「中醫舌象真彩色圖象系統」。它是利用光、電、機械等學科的結合,攝取真彩色的舌象圖形,對舌質、舌苔、舌面積、舌紋理分析、瘀點瘀斑進行攝象,並將它儲存起來,可以與再現和舌色的三基色分析數字化。這種系統可通過系統硬體的設計,應用軟體的設計,通過對舌象的攝取,存貯、調用、色度學參數的分析、苔厚指數測定、舌苔的面積,齒痕程度的估計、反光點的消除等多項功能,建立了常見的舌象資料庫,從而製成了以國際色度學為依據的判斷標準。

現在的中醫理論體系、診法、驗方都是建國以來通過組織中醫界大面積的獻寶、驗方,醫學界廣泛討論和採取現代科學手段進行研究和驗證,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形成的。現在的中醫教材教授的知識體系和古時候的中醫典集已經有了許多區別,所以現在的人去看中醫,經歷跟魯迅先生小時候去名中醫那裡的經歷有很大差別。

不要說正規中醫穿越回去了,赤腳醫生穿越回去都是神醫。


這要看你拿來比的是誰。你要是把何任、陳潮祖、吳咸中、鄧中甲、干祖望這樣的當代大家放到古代,人家也能吊打古代大部分中醫【比如陳頌帚這種水平的】,屬於和張長沙、葉香岩談笑風生的那種頂尖高手。你要是拿北中醫那個治好病像買彩票的孩子和古代中醫比,那這位同學估計也只能和非專業人士魏忠賢魏公公也一起搞仙方靈露飲了。

同理,棒棒醫生、某某門徒黑中醫的水平比本題下某些中醫黑答主不知道高到哪裡。題主覺得他們和下面這些西醫哪個水平高呢

中醫按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初步報告(附53例臨床分析)by陶甫.《天津醫藥》 , 1959 (1)

陶甫,我國著名骨科學家。1937年畢業於河北醫學院,1947~1948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海員醫院進修骨科。歷任九三學社天津分社常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天津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天津分會主任委員、天津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上海軟組織學會顧問、《中華骨科雜誌》總編輯、天津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先生率先在國內開展髓內釘固定長骨骨折手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骨關節結核病灶清除術、手部肌腱轉移術等,並在腰腿疼痛、軟組織損傷、骨疾病的診斷治療上有所創新。1953年先生受中央衛生部委託和多位骨科名家共同創辦全國骨科高級醫師進修班,負責組織領導、編輯講義、教授課程、臨床輔導、示範手術、臨床病理和專題討論,並編寫《臨床骨科學》系列教材,促進了我國骨科事業的發展,為國家培養骨科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使天津醫院逐步發展成為骨科教學、醫療的重要基地。先生在骨科臨床工作上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特別是在骨疾病、手外科和軟組織損傷的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具有獨道見解和突破。先生十分注重中醫中藥在骨科中的應用,曾與中醫名家李墨林先生合作寫出《按摩》一書先生一生髮表骨科論文60餘篇,參與編寫《骨關節結核病灶清除療法》、《實用骨科學》、《百科全書骨科分冊》。

用中醫扶正祛邪理論研究中藥抗癌藥物by顧學裘.《中成藥》 , 1981 (6)

顧學裘,我國著名藥劑學家,藥劑學奠基人,二級教授。1932年至1936年在上海中法大學藥科學習;1936年至1945年任南京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助教、講師;1945年至1947年在英國倫敦大學藥學院學習,獲藥學士學位;1947年至1955年歷任浙江大學理學院藥學系副教授、浙江醫學院教授、藥學系主任兼任浙江第一製藥廠廠長;1955年至1957年任東北藥學院(今瀋陽藥科大學)教授、教務長;1978年至1983年任瀋陽藥學院藥學系主任、副院長;1980年後歷任中國藥學會第十六屆副理事長、藥劑分科學會主任委員、遼寧省藥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藥學專題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醫學評議組成員。先生長期致力於藥學教育和藥學研究,培育了幾代藥學科技人才。他在藥物製劑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我國醫藥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尤其在抗癌藥物新劑型——多相脂質體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編著或參加編寫《藥物製劑註解》、《製劑學》、《藥物製劑新劑型選編》、《藥物製劑專利手冊》、《英拉漢藥學辭彙》、《中國多相脂質體研究》等一批學術著作和教材。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by鄺安堃.《中醫雜誌》 , 1980 (11) :29-32

鄺安堃, 巴黎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我國著名內科學家、內分泌學家,我國內分泌學奠基人。歷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一級教授,廣慈醫院小兒科主任、皮膚科主任、內科主任,上海第二醫學院副院長、顧問,瑞金醫院內科主任,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上海市內分泌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分會理事長,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顧問,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等職。1985年被聘為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顧問,同年被授予法國國家騎士榮譽勳章。1992年,鄺安堃先生以90高齡謝世,學生們獻上的輓聯寫道:學貫東西,探歧黃奧秘,節節攀登,中西醫結合楷模,譽滿中外,察體液精微,孜孜求索,內分泌學派先驅

中醫對慢性腎炎的治療和療效100餘例的經驗總結by王叔咸.《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醫學版》 , 1959 (1)

王叔咸,我國內科腎臟病學奠基人。1930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歷任北平清源醫院內科主任、代理院長,北京大學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前身)內科教授,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學系主任,腎臟病研究室主任,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腎臟病學會第一任主任委員,《中華腎臟病雜誌》總編,《中華內科雜誌》副主編,《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編委。

中西醫結合治療長管狀骨折及其機制之研究by過邦輔.《天津醫藥》 , 1962 (5)

過邦輔,我國著名骨科專家。1945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948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院骨科進修,1949年赴英國倫敦大學骨科學院皇家國家骨科醫院進修,1950年回國後在上海宏仁醫院骨科任職,並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任教。歷任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第二主任、上海第二醫學院醫學系一部副主任、上海市傷骨科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骨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央衛生部科委傷骨科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先生長期從事小兒矯形外科、骨病、骨腫瘤的臨床和研究工作,1956年開展改良先天性關節脫位手術治療方法為國內廣泛採用至今,1959年「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的研究成果獲中央衛生部獎狀。先生主編、主譯和參加編寫了《坎貝爾骨科手術學大全》、《骨與關節腫瘤》、《矯形外科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骨科分冊》等多部國內外具有影響的學術專著。

民間單方——臭梧桐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by李丕光.《上海中醫藥雜誌》 , 1957 (3)

李丕光,我國著名內科學專家,二級教授。1930年畢業於齊魯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1934年任天津市立醫院院長兼天津兒童醫院顧問,1936年任國立上海醫學院講師。1938年赴美國督克大學及芝加哥大學進修臨床生物化學,1942年聘為康乃爾大學講師、臨床及預防醫學副教授。1947年回國後任南京中央醫院內科總主任,兼中央大學醫學院特約教授。1951年任上海市衛生局顧問醫師,1952年到上海第二醫學院,先後在仁濟、九院、新華醫院任教授、內科主任等職。l956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先生在內科學醫教研工作中成績顯著,培養出一批業務骨幹。


醫學,談及的是診斷,治療。邏輯能不能反醫療,我不說,但肯定不能治病。

上圖病人昏迷,查體不配合,從環湖醫院(天津最著名,實力最強的神經科專科醫院)轉過來的。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大便溏稀。

因為已經是恢復期,而且病人很重,常規治療。

中醫解決便溏問題。

方取參苓白朮湯,胃管注入,第二天大便成型了,現在一周了,沒有再便溏。

什麼是中醫理論,無外乎先將一種癥狀群定義為x,然後尋找能治療的葯,經過長期實踐,固定一個方劑,那麼這個方劑就是負x,最後病人歸零。

加減方劑就是根據不同病人進行調整而已。

這套理論本質是樸素的歸納總結。有興趣的,看看《傷寒論》

Xx癥狀,我們叫太陽病,裡面細分xxy癥狀,xxz癥狀,我們怎麼區分,前者用什麼葯,後者用什麼葯。

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

我知道個案無法排除很多變數,但並不能因為變數存在就拒絕治療。而且這個和中醫是什麼屬性沒有關係。

當然,你說古代,這種病人妥妥已經死了。


一個三甲醫院的中醫到了古代,也可以把脈開藥。一個西醫到了古代。沒有了儀器與器械....


這個問題著實是有些妙啊,簡直把中醫支持者逼到了角落,要是回答古代中醫好就暴露了現代中醫術越來越沒落甚至不斷退步的事實;如果回答現代中醫更強那就更糟糕了,百分百會引起中醫支持者們自己內訌,各種類似數典忘祖的咒罵至於絕對會不絕於耳。細想下來真是對題主的心機感到佩服。


1,中醫是偽科學,但不是偽真理。人類在追求宇宙真理的道路上有很多條,中醫是一條,科學也是一條。但科學太年輕,還要繼續發展。現在科學在研究到一定程度之後發現的很多「道理」已經很接近「中醫(泛指中國古代文明)」的觀點了。

2,你的問題是個偽命題。按人類文明的歷史排序,先有中醫後有科學。據史料記載,中醫存在的歷史可以追述到千萬年前的黃帝、蚩尤,但科學存在的歷史只有幾百年。你現在卻問我爸爸長得不像兒子?

3,中醫意為:中原的醫術,就是現在的河南安徽一代。其「中」字又包含中庸無為之道的思哲奧妙。中醫只有一個思路,不分古代和現代的區別,只有懂和不懂的區別。現代都是不懂中醫和一知半解的人,這些人構成了現代社會。當下社會不鼓勵中醫,因為不能拉動GDP。(你動個手術幾萬各種醫療器材都用上,中醫開個方子幾十塊錢就好了,商業社會誰被打臉?!)現代社會不懂中醫的很多,使用跑偏的案例就更多了。搞得都是研究中醫,而不是中醫研究。研究中醫是用西醫(科學的分支學科,最多到分子的層面,再深入到量子就屬於物理學範疇了)的觀點辯證中醫是否有效,愚蠢!中醫研究,卻是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宇宙自然觀解決現在的問題。

4,點到為止。因為知乎這個科學平台,都是「不懂」中醫的人,我等異教徒會被口誅筆伐的。


中醫嘛,一定是古代的好。

而且越古老越好。

解放後的不如解放前的,

民國的不如前清的,

宋明的不如漢唐的,

春秋列國的不如三皇五帝時代的。

你如果覺得中醫不好,只有兩個原因:

你沒找對人,或者好東西失傳了。


中醫的位置始終很尷尬。

科學需要definition,需要明確的邊界,反對真正的蘇格蘭人這種說法。而中醫恰恰追求的就不是邊界精準,而是辯證的正確。比如陰陽,其邊界是沒有精確的邊界的。

並且中醫理論本身導致無法簡易事前判斷,就像李世石對陣阿法狗的神之一手,恐怕沒幾個人看得懂,我們也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科學的判定方法,證明它是神之一手。唯一能證明的,就是之後李世石贏了。中醫也是這樣,很難給出精準的判別,但是唯一確定的就是,有些病確實消失了。

當然對於圍棋高手,是能看出那一手的合理性的。但是對於平民,做不到。中醫很多東西,醫生是可以理解其精妙的,患者往往做不到。而神之一手和瞎下的區別又幾乎無法簡單判斷,所以最終中醫成了一種因為有效性,始終沒死掉,又因為中醫一般人看不懂,所以備受爭議。

其實科學也有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科學都有偽科學,中醫也一樣有偽中醫。然而我們的教育給了大家科學素養,卻沒有給大家圍棋素養和中醫素養,所以大部分人看中醫,和老年人面對偽科學一樣無法分辨。所以乾脆一棍子打死,這是廉價的解決方案。

但偏偏現代醫學在慢性病方面相當弱雞,鼻炎都治不好。而中醫理論是可以指導治療這些慢性病的,並且沒有一套現代化的理論能夠做到同樣的效果。這是現代醫學的恥辱,面對不夠大的膽囊息肉,一點辦法都沒有,早發現了但是無法早治療。而中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提供治療方案的,例如對足少陽膽經的針灸,即可治療。

因為現代醫學在諸多非病原體,找不到病灶的疾病上面的巨大失敗,才有中醫不得不拿出兩千年前的古書治病。倘若真的現代醫學沒有如此巨大的失敗,那麼中醫真的可以被廢除。

尿急尿頻,五苓散一副見效,但是西醫居然告訴我要去割包皮?身體無力,中醫開補中益氣丸,西醫說我沒病?

到頭來,還是實踐出真知,真正的中醫確實可以藥到病除。當然中醫不是治百病,醫生也有說搞不定的,比如截癱。

當然,你沒見過這樣的中醫很正常,你沒見過的,多了。

錢學森說現代醫學的未來是中醫,這點我認同。如果你有久治不愈的病,可能你也會認同。

至於是不是偽科學?中醫是非科學,或者未來科學。

能讓我恢復健康的,即使是跳大神,我也會站出來說這東西牛逼。不能讓我恢復健康的,即使是哈佛醫學院,也是垃圾。


肯定是古代的中醫最好,死無對證嘛。

享受古代中醫的方法很簡單,找些民間中醫,不要大醫院不要白大褂的,就那些鬍鬚長長,很會耍太極的民間神醫,多吃兩劑說不定就可以去見扁鵲了。


當然是現代的中醫好!

現代中醫發明了中成藥

現代中醫發明了中藥注射液

現代中醫還發明了三伏貼和三九貼

現代中醫還發現了綠豆、紅薯、生泥鰍、蔥姜蒜都可以搞定西醫搞不定的病

最重要的,現代中醫發明了中西醫結合,讓中醫沒有像其他替代醫學一樣走向消亡


推薦閱讀:

原來學西醫的你,後來為什麼對中醫產生興趣了?
如何看待某答主認為中醫「是無用的」並在回答里撕其他信中醫者的經歷?
為什麼南北方人「上火」的觀念如此不同?
中醫支持者們有哪些常見的邏輯謬誤?

TAG:中醫 | 偽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