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聖誕節你有什麼體驗?
小學時期的聖誕:
(手上沒有圖片;現在還在倫敦。過幾天回老家約克,會在live裡面分享很多照片)小時候非常相信聖誕老人。平安夜要把自己想要的禮物寫在一張紙上,直接扔到壁爐或者貼在煙囪里(因為聖誕老人是這麼進來的吧?)。睡覺前還得準備一杯酒(+一些吃的),留在聖誕樹邊上;就是給他吃的。
睡覺很激動。把枕頭套放在床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每次都會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了。醒來更激動,不敢看枕頭套裡面放了什麼。最緊張的一件事就是怕聖誕老人只給我幾塊煤炭(說明孩子今年很不乖,這還確實發生過)。等兄弟姐妹都起來了,大家去客廳一拆開看看有啥禮物。
父母沒有枕頭套,但是聖誕樹下面好多其他親戚朋友送的禮物。最後每個人腳下一大堆禮物。奶奶叔叔什麼的,每年都給我送衣服或者巧克力,總感覺沒驚喜。但是父母每次送的好多書(還有一兩個遊戲光碟),這就超開心了。(聖誕老人的禮物也是類似的一些書或玩具)
小時候,很幼稚啊,所以不僅100%相信聖誕老人,也很相信耶穌。拆開禮物之後,吃早餐,然後必須跟全村的人一起去教堂唱聖歌。好無聊好無聊。但是小孩子真以為給耶穌紀念生日。之後,整村的人一起到村子上的pub吃個大午飯。一起看電視上女王的聖誕演講之類的。
下午回家,很多親戚都會過來。或者我們開車去親戚家玩(都是約克山裡或者海邊,那時候沒網路也沒什麼可以玩的,算是另一種無聊)。主要就是大家開始準備晚飯。每個孩子每個大人都準備一道菜。因為親戚很多,結果是一年下來最大型最豐富的晚宴。當然是傳統的「大火雞」為核心,不過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肉和海鮮。好吃。個人最喜歡吃的是約克布丁,所以往往都是我自己在做這道菜。
晚餐節奏很慢,因為還有各種遊戲和傳統玩意。每個人都要總結他們一年做的事,還有明年的願望。等到徹底結束了,已經是晚上十點多。最多再看個聖誕題材電影之類的就睡覺或回家。之後還放假兩個禮拜,所以很快就能把聖誕收到的書都看完。說實話遊戲玩具差不多也都玩膩了。然後新的一年開始了。
還有哪些奇怪的細節呢?聖誕樹都是那種很大很大的。三米多高。十二月初買來,把一顆星星貼到樹頂上。孩子們一起往上面加各種閃燈等裝飾。整個房子內外也要貼各種裝飾物。有的鄰居超級誇張(過幾天回去拍幾張照片分享給大家)。但是到1月6日就必須在當天把所有的裝飾都拆掉,要不然會給家庭帶來不好的運氣。呵呵,有點迷信。還有那個12月1日開始的巧克力日曆,學校會送的,也蠻特別。聖誕前後的36天,每一天都有特殊含義、主題、音樂、等等。每天都有規定要做的事。學校里和村子裡各種規範活動,孩子要去演聖誕戲,要到街上輪流敲門唱歌,要手動製作這個那個。我也完全搞不明白了,太複雜。
最後還有一點。聖誕卡巨多,每個人寫出幾百張。(所有村子上的人,所有遠親,所有同學和老師)。收到的也是幾百張。爸爸的聖誕卡最多,估計有好幾千個(而且很多都送一瓶酒)。因此,還有特殊的一種卡片架子專門來擺放、炫耀自己的聖誕卡有多少。。。每個孩子每個房間都有這個卡片架子,也很奇怪。(在英國,如果別人記得送你一張,然後你忘了回送人家,會很糟糕的)
中學大學時期的聖誕:
到後來,不再信仰聖誕老人。不只是自己長大,整個社會的宗教因素也少了好多。至少我們家(還有許多鄰居家庭)都不再去教堂之類了。宗教迷信意義少了,不過仍然有很多傳統留了下來。
長大了,壓力也多。從高中開始,聖誕卡+禮物,每年要花至少好幾千鎊。也就是一年下來的零花錢很大一部分。每次都要思考所有人最想要什麼,實在太累了。同時,總是收到各種重複或者根本不想要的禮物。哈哈。
不能讓小弟弟妹妹發現聖誕老人不存在,所以還要幫父母。這才了解到父母平安夜都熬夜不睡覺。花五六個小時,安安靜靜地把幾百個小禮物都包裝起來。可以說,這也只是大人們聖誕壓力的一個小方面。整個期間,他們每天都得去買這買那,包括卡、禮物、裝飾、食物。到處接送家裡的六個孩子去參加那麼多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本沒有他們自己的時間。還得處理聖誕樹掉下來的葉子,撕開的包裝紙之類的。又不能顯得比其他家庭小氣、嚴肅。
慢慢開始感覺聖誕節是一種沒必要的負擔。只有小孩子才覺得過聖誕很開心。其他大人一點都不輕鬆。中國有好幾個重大的節日;但是西方的這個「聖誕期」就像是把所有節日都加在一起。還得糾結各種關係;見誰、不見誰、送誰、不送誰、送什麼。整整一個月;所有電視,所有網路媒體,所有公司和學校,都在專註這麼一個主題,難道沒有人被煩到?
大學畢業後,我都選擇不回家過聖誕了。太麻煩了。盡量用聖誕幾個禮拜的多餘時間去旅遊。上次和ej一起去了義大利一個火山群島。那裡每天爆出岩漿,還蠻酷的。海上各種大風雨,我們到元旦之後才有機會坐船回到現代世界。小島上就幾百個人,也沒有車子,終於可以有安靜的生活。主要就是不喜歡聖誕節在英國那種壓力的感覺,想躲開找清凈。
-----
今年12月沒有定旅遊計劃。終於還是決定回老家過聖誕。
ej就建議不如分享聖誕的這兩天。讓我主持Live講講這些聖誕相關的。在約克的聖誕怎麼度過。我本來不是那麼迷信傳統的人,也不是特別重視聖誕和基督教這一套。感覺有好多其它更有價值的東西更值得分享或寫出來。也應該用這段時間做一些其它更新鮮更有趣的事情。
不過吧,還是相信ej。。。
或許和大家分享一個有很多孩子的英國大家庭的生活會很有趣。特別是在聖誕這段熱鬧時期。也許會有很多人會好奇英國家庭是怎麼過聖誕的。有這種機會與知友分享+討論這些,突然感覺這個聖誕也沒那麼無聊了。對自己而言會更特別特殊。--------------------
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以下live鏈接加入我們一起過英國的聖誕: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小時候對聖誕老人的存在深信不疑(〃?〃)
每年過聖誕節的時候都會偷偷找出一隻臭襪子放在枕頭底下(〃?〃) 然後會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明年的心愿。 但是我覺得聖誕老人要送很多禮物,他可能沒有很多錢,我不想讓人家老爺爺破費給我買東西,就一直寫那種不用錢買的願望 ?(? ? ??)
比如小時候經常會寫希望媽媽身體越來越好~或者是希望一家人整年都開開心心~或者是希望交到好多小夥伴~巴拉巴拉的?*?我一直覺得每年的願望都會真的實現!我一直覺得是我睡著的時候聖誕老人把我的襪子拿出來看,然後施個魔法實現我的願望!但是!
到了我小學五年級的聖誕節!我很想養一隻小兔子~白白的毛茸茸的超可愛的小兔子~真的是太想養了啊咧~(*/ω\*)我就小心翼翼的在小紙條下寫下:聖誕老人您好!真的是麻煩您破費啦~我好想要一隻小兔子!謝謝您!聖誕快樂!辛苦啦!
第二天早上
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我有點小小的失望第二天中午
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我有點小小的懷疑聖誕節,是一個讓人感到很「暖」的節日。
它不像春節有社交任務,不像元旦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從而造成你的焦慮感),在中國人眼裡,它就是一個西方消費主義的符號。聖誕樹,星巴克特飲,打折季(還有之前的黑五海淘),這些都是讓人愉悅的東西——而這種愉悅,是沒有代價的。
簡單地說,聖誕節,對於我們,只有享受,而不承擔責任。
你甚至連「聖誕快樂」都不必說。
正因為這樣,我才想說:
祝你聖誕快樂。
作為榮耀手機的小編,對於聖誕節最深的體驗就是:
這個主旋律為買買買曬禮物秀恩愛的溫馨節日,要怎麼做熱點海報?!
就不能再像花粉年會那樣再送一次手機嗎?不不不,領導可能不會同意~
這樣,小編從人生哲學想到人文地理,還是覺得解決一下大家聖誕節拍照會遇到的窘境,最為合理,二話不說,來上圖~
作為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要如何應對以下囧境?
(背景雜亂其實是拍照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最快的解決方式當然是重新換一個乾淨整潔的照片背,不然就要開始後期繁瑣的p圖之旅啦。當然,還是避免不了會有背景不給力的時刻,這時,光圈大小和虛化效果的就顯得尤為重要!)
聖誕打折買了n多東西,對焦不準怎麼分享收割戰利品的快樂?
(如果一張主題明確,構圖完美的照片僅僅是對焦問題就不能用了那就太可惜了,先拍照後對焦的功能,手抖黨的福音之一~)
兩個人的美好時光,怎麼能讓尷尬美顏效果來破壞?
(是的,知乎上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男生用美顏相機是不是很娘*?可見對於女生受用的美顏功能男同胞們不一定適用,如何巧妙的化解這種尷尬呢?前置攝像智能識別她他,也許可以嘗試一下~)2017祝大家拍照不囧,快樂聖誕,用最好照片記錄下最好的自己,勇敢迎接2018~
我體驗到「人民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本來我是反對「聖誕節」的,但反對也沒有辦法啊,大家都喜歡聖誕帽。雖然國家禁止黨團員過宗教節目,還是擋不住大家的消費熱情。
消費主義對宗教情操的消解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消費主義對意識形態的影響之大 出乎人們的意料。
消費主義不僅打敗了宗教,還擊敗了其他的一切主義(包括資本主義、共產主義),成為最強大的無形的手。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公司提供了我們吃喝住行的一切服務,包括商品,更包括娛樂。他們推送的商品和資訊充斥了我們的眼球,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想。
更關鍵的是,互聯網掌握了我們最多的數據,數據是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生產資料。這些數據可以預測個人的消費行為、出行行為;也可以幫助政府制定決策,判斷形勢;可以做無窮無盡的事情。
以後的世界格局、大國競爭、意識形態的競爭,不再單單看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傳統手段的影響,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也至關重要。
比如Facebook 引爆了阿拉伯之春;Wikileaks幫川普上位;Facebook想幫希拉里,可惜手段太粗淺被曝光,起了負面效果。
中國想要在未來提升的國際競爭力,如何培育優質的、強大的、有創造力的互聯網企業至關重要。
我知道,昨晚,姨媽姨父兩位公教會的天主徒要去教堂做彌撒,應該要唱讚美詩唱到今天凌晨。可我不是基督徒,想起幾年前,無知的想去聖彼得堡體驗一個12月25日的聖誕節,但那兒基本與中國聖誕一樣,不過一次消費主義狂歡。後來才知道。原因是,俄歷的聖誕節是1月7日。
由此,每每過公曆聖誕節,都有反潮流的衝動:平安夜聽崑曲,吃羊蠍子火鍋;聖誕去雍和宮,白雲觀參觀的事兒也干過。看到知乎這裡,有人準備平安夜去景山-可我一想到,這「平安夜」去崇禎皇帝龍馭上賓的地方,真有些發怵。 回歸正常吧,不去戴聖誕帽到哪兒點燈,用掉各種聖誕打折卡券;不去什麼佔道狂歡;別人送我蘋果,我也許會轉送一袋阿拉比卡咖啡豆;也不會聖誕節非要去吃爆肚羊蠍子,也可以和人去一個牛排店,要一個「八分熟」(有人嘲笑我的「八分熟」我就說要à point )的牛排。不就是玩樂嗎?冬天的歐洲特別冷,凍骨頭的冷
不過在張燈結綵的聖誕燈裝飾下冬天似乎又變得特別溫暖每年初冬,倫敦便早早裝飾起了大街小巷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彩光漸暖倫敦最有名的奢侈品街,邦德街
今年的聖誕彩燈主題是,孔雀為了紀念18世紀被稱為「孔雀」的早期潮人當年他們通常穿著隆重浮誇的時尚服飾在邦德街頭,晃晃悠悠著與之相鄰的鼎鼎有名的購物街,牛津街
掛起了滿天繁星般的聖誕彩燈路人若捐款5鎊給慈善機構NSPCC即可點一盞署有自己名字的燈或者為自己所愛的人點亮一盞專屬的燈有著一份冬季倫敦街頭的獨特浪漫倫敦的科文特花園,總是自帶一圈藝術光環
今年的Apple Market,染上一抹清脆綠讓人懷念起盛夏,在這市集的一杯清啤以及那轉角的小小抹茶甜品店曾與友人在那門口喂著鴿子談天說笑在倫敦還有個聖誕的好去處
是位於白金漢宮西側的著名皇家公園——海德公園每年的11月底至來年的一月初
海德公園就會變身為一場盛大的嘉年華遊樂場、聖誕演出、聖誕市集、購物美食熱鬧夢幻的氣氛隨著Mulled wine的香味飄蕩上周我們的攝影小組
在這個嘉年華遊玩了一大圈記錄下了諸多美好瞬間這份冬日溫暖,值得紀念市集里鋪陳著各式各樣的可愛點心,
甜美的薑餅屋像是從童話書里跑了出來市集上還有很多小攤子在售賣溫馨的聖誕禮物嘉年華怎麼可以沒有過山車呢不怕冷的朋友們可以去冰雕屋轉一轉還有熱鬧的聖誕演出市集里的人們也總是特別溫暖熱心雖然在倫敦總是刮著讓人睜不開眼睛的大風
城市這麼大,工作的人們腳步似乎都很匆忙然而在這聖誕來臨之際人們手握咖啡裹著圍巾戴著毛線帽漫步在街道的大小聖誕裝飾下看著櫥窗里琳琅滿目的商品展覽想著給最愛的家人朋友戀人的聖誕禮物或許
冬季是倫敦最溫暖溫馨的時候------------------------------------------------------------------------------
海德公園嘉年華照片來源: @英國普羅派樂衛視
倫敦街道彩燈圖片來源:Christmas lights in London聖誕節:一場文化殖民地狂歡原創 2016-12-24 白雲先生 (微信公眾號: 至道學宮 zhidaoxue)聖誕節:一場文化殖民地狂歡
聖人的標準是什麼?
在中國文化裡面,聖人一詞,是極為尊貴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稱之為聖人。要成為聖人,首先,他得是一個華夏人,而不能是夷狄。其次,他還得是華夏人裡面,具有極高修為和功德的人。
而且,按照中國文化各家思想的不同,對聖人所對應的標準也各有側重。在道家看來,一個聖人,要能合於天倫,通天徹地才行。在儒家看來,只有極於人倫的人,才可以稱之為聖人。在法家看來,聖人是能夠通權達變,選賢任能的君主。
按照這個標準,三皇五帝是聖人,老莊是聖人,孔孟是聖人,管仲韓非屈原是聖人。
說到這裡,有些沒讀過書的人要問了,那喬達摩是不是聖人?請對照第一段聖人的標準。喬達摩,只是一個瘋瘋癲癲的印度猴子,連普通人尚且不如,它怎麼可以做中國人的聖人呢。這個事情得需要講清楚,印度要飯文化,不是華夏傳統文化,而是入侵的夷狄文化。
有的人說了,它們都入侵上千年了,已經融入了中國文化,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它們是中國傳統文化呢。這是很荒謬的道理。難道一個要飯鬼,賴在你家裡住的時間長了,你家房產證上就得寫他的名字?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的就是指道儒法三家。那些言必稱道儒猩三教合一的,都是每文化的可憐人。這一點務必要弄明白。
我們說完了印度猴子喬達摩,再來說說猶太猴子耶穌。那耶穌是聖人嗎?顯然他更不是。首先,它是一個夷狄之人。其次,他對中國人,沒有寸功寸德。然後再對照中國傳統的聖人觀,這個猶太猴子,於合於天倫,極於人倫,通權達變,沒有一條能對的上。
既然不是聖人。那他的死活,跟中國人有什麼關係呢。又為什麼要把他的生日叫做「聖誕節」呢?
只有聖人的生日,才可以叫做「聖誕節」。比如老子的生日,孔子的生日,才可以稱之為聖誕節。把一個猶太猴子的生日,稱作中國人的聖誕節,不僅舉國給他過生日,還給他的生日舉辦的那麼隆重,這很讓人費解。
Christmas,這個詞,直接音譯就行了,比如翻譯成「請你吃貓屎」就不錯。而把一個非聖非賢的猶太猴子的生日,翻譯成聖誕節,這就是鬧笑話。
我們需要進口聖人嗎?
為什麼我們會尊一個夷狄猴子為聖人呢。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又發人深省的問題。這個現象,反映了兩件事:第一,我們自己的聖人,被我們遺忘了,甚至是打倒了。第二,我們在進口一些洋垃圾做自己崇拜的聖人。
我們很容易能夠理解,進口有形的商品這種事。但是對於進口聖人,這種無形的文化商品這種事,很多人就無法理解。
進口商品是什麼意思呢,那意味著,我們無法生產那種商品,所以才需要進口它。或者說,我們生產的,沒有別人生產的好,所以才需要進口商品。
那文化上的聖人進口說明什麼呢,它背後暗含的意思是,我們民族,沒有自己的聖人,或者說,我們的聖人,不如別的民族的聖人。我們文化上太貧瘠,所以連聖人都得進口。
我們真的沒有自己的聖人嗎,顯然不是。華夏民族,是全人類裡面,最盛產聖人的一個民族。那是說,我們的聖人不如其他民族的聖人嗎?顯然更不是。但凡看過老莊孔孟之書的人,再對照下猶太人的那兩本淫蕩的小黃書《舊約》和《新約》,都會發覺,這是兩本猿猴讀物,猶太人是一個不開化的猴子民族。
我實在沒能在這兩本牧羊寶典裡面,發現什麼「智慧」「愛」和「永恆」。倒是看到了通篇的愚昧淫穢和殺人放火。
我們為什麼要進口這種宣揚愚昧思想的文化產品呢,以及杜撰出來這種文化洋垃圾的「聖人」呢?
人盡可爹,是被征服者才有的奴隸式包容
很多人說了,我們要與國際接軌,我們要包容,我們要海納百川,我們要兼容並蓄,所以洋鬼子的聖人,就是我們的聖人。
如果這個道德觀正確的話,那妓女也挺講包容的,什麼人都可以和她睡覺,人盡可夫嘛。反倒是那些貞潔忠誠的人,專一與愛情與家庭女人,變成了不包容的人,狹隘的人,可悲的缺乏道德的人。
再比如,先不說跟國際接軌了。就先說一個村,或者一個小區吧。既然要和國際接軌,別人的聖人,就是你的聖人。那如果為了要建立和諧新農村和和諧社區,是不是也可以講,別人的爹就是你的爹?
我們要講道理,對吧。
拿別的民族的聖人,當自己民族的聖人,這背後所象徵的東西,是這個民族在文化上被征服了。我們淪為了蠻夷殖民者的文化殖民地,所以征服者的聖人也就是被征服者的聖人。而且,被征服者們,對殖民者的聖人,反而更加的狂熱和崇拜。
不光是猶太猴子這一件事。清宮辮子戲的泛濫,也是背後有一雙手,在刻意的推動和塑造中國人的殖民地文化意識。我們津津有味的看辮子戲,跟猶太人津津有味的看希特勒秘聞艷史影視劇,有什麼區別嗎?顯然是沒有區別的。
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所講的包容,是征服者的包容,而不是被征服者的包容。
我們強大,我們的文明,征服了所有的周邊國家,所以其他民族,都爭著搶著來跟我們接軌,我們承認了他們的被征服者的身份和地位,冊封他們個什麼藩王,然後才賞點壓歲錢,打發回去。這才是中國式的包容。
看其他民族,都像看動物園一樣,這樣征服者式的包容,和看其他民族,都像看爹一樣奴隸式的包容,顯然是不一樣的。
到底是誰,在刻意的塑造中國人的被征服者認同,奴隸道德認同呢?
到底是誰在同化誰?
推動這一切的,背後的那雙黑手,他們振振有詞,說是中國文化的同化能力很強,我們吸收它們,在同化它們,我們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這些。
看吧,還是在狡辯。按照這個道理,那白種人殖民者是被印第安人同化了嗎?
顯然,並不是印第安人在同化白種人,而是白種人同化了印第安人。同理,並不是我們在同化這些蠻夷文化的洋垃圾,而是這些外來入侵文化同化了我們,污染了我們。
那為何還有很多人宣揚,被同化是一種幸福,被同化是一種美德呢?為什麼宣揚這種被征服者道德觀,殖民地奴隸文化觀,還成為了一種顯學呢?
這便是皇協軍們的良民教育。我們的社會,有一股皇協軍勢力,在拚命的美化文化殖民者和征服者,同時在拚命的貶損自己民族的一切。並且,在這樣的文化殖民地道德觀裡面,衡量一個人是不是「良民」的,關鍵看他的跪姿是不是標準和優雅。
文化皇協軍告訴我們,一個人是不是優雅,不是看氣質,而是看跪姿。
可怕而又扭曲的卑賤
在這樣長期的殖民地文化觀的渲染和教育下,猶太猴子是我們的聖人,印度猴子是我們的聖人,阿拉伯猴子也是我們的聖人。只有我們自己民族的聖人,再也不是聖人。
文化皇協軍們,管我們自己民族裡的聖人,叫做「封建糟粕」。
我們讚美著一切異質性的,侵略性的,征服性的,野蠻的,愚昧的,夷狄文化中的一切的一切。我們同時也在否定著,唾棄著,詛咒著,自己民族的一切的一切。
原本,在華夏人看來,蠻夷們,不過就是一群動物園裡的奇珍異獸,充滿了異國風情罷了,吃飽沒事,瞅瞅,樂樂。就這麼點事。
現在,好像反了過來。一些人,用從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的眼光,打量著和崇拜者蠻夷們的一切。並且,終其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衝破動物園,像鄉下人進城一樣,變成一個二等蠻夷。
移民,成了這個民族裡的精英們,最大的理想。這是多麼大的諷刺。這是被征服者民族,殖民地民族,才會有的群體性現象。
為什麼在移民這件事上,很多人會如此的扭曲和病態呢,因為要卑賤。認為和被征服者生活在一起,就洗脫了被征服者的身份,就變成了主人,然後,再反過來歧視曾經的被征服者,自己的同胞們。
這種骨子裡的卑賤是哪裡來的?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被征服者的道德觀,和文化殖民地的文化觀。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麻木了。他們喪失了種族本能,喪失了文化本能。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跪著是理所當然的,卑賤也是理所當然的。把征服者的一切,都想像的那麼美好,把自己的一切都想像的那麼糟糕。
就說「請你吃貓屎」節這個事,它真是一個很美好的文化現象嗎?顯然它不是,人們都被騙了。
聖誕節,實際上是一場異教徒群交狂歡節
下面,我們來說說「請你吃貓屎」節的真相,因為真相太驚悚,請站穩扶好,注意不要摔倒。
早期的基督教徒們對耶穌的生辰要麼不感興趣,要麼也不清楚。猶太猴子是什麼時候生的,什麼時候死的,其實書裡面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在猶太人的牧羊寶典中,耶穌一出場,就是從他成年受洗開始的。
受洗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閃米特這個民族,長期生活在沙漠裡面,因為缺水洗澡就很成問題。長期不洗澡,不論男女, 下身的清潔,就是一個問題。能想像一個人,幾個月不洗內褲也不洗屁股不洗澡嗎。他們就是那樣的。
但是這樣會生病的,所以為了保住生殖器官不爛掉,他們就把容易藏污納垢的包皮割掉,美其名曰為割禮。成年人,要結婚了,結婚了要行房,但是整個人髒的連生殖器都快爛掉了,怎麼辦呢。為了不生性病,所以就洗個澡吧。美其名曰為洗禮。
我們言歸正傳,繼續說請你吃貓屎節。
自己的偶像,沒有生日怎麼辦呢。那就幻想出來一個唄。最早幻想出耶穌誕生具體時間的的,是羅馬僧院里的一名賽西亞僧侶。他的名字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生卒於公元470-544年的一個人。
光幻想出來耶穌的生日還不行,就跟寫小說一樣,人物時間都有了,但是總得有情節吧。所以,為了杜撰出來一些情節出來,請你吃貓屎節,就被基督徒們幻想了出來。幻想也得需要素材才行對吧,於是,他們移花接木,把羅馬人淫蕩的農神節,變成了耶穌的生日狂歡派對。
古羅馬的異教徒們過農神節,它是12月17日至25日的一場無法無天的狂歡。在此期間破壞財物或傷人者可不受法律懲罰。每年,古羅馬權貴要從「羅馬人民的敵人」中選出一人來代表「暴政之王」,這是節日狂歡的開始。每個社區都要選出一名受害者,他將在接下去的一周里被迫享受各種美食和肉體的歡愉。12月25日是這場狂歡的終結,古羅馬權貴認為,只要殘忍地殺死這名無辜的「人民公敵」,就能毀滅黑暗勢力。
多麼可怕的活人獻祭。
除了活人獻祭之外,其他一些習俗包括:大規模酗酒;唱著歌裸體串門;隨意強姦和亂交;以及吃人形餅乾。一直到今天,英國和德國烘培坊里還會在聖誕季里推出這樣的餅乾。
公元4世紀,基督教為了吸引大批異教徒,引入了農神節。基督教領袖承諾異教徒,改宗基督教後仍可慶祝農神節,大家可以繼續淫亂。因爾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異教徒皈依基督教。
但農神節根本與基督教教義格格不入。基督教領袖找到了個辦法,就是將農神節的最後一天,12月25日,改稱為耶穌的生日。
然而,基督徒們卻幾乎沒能改造農神節的內容。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歷史教授斯提芬·尼森鮑姆寫道:「通過將救世主誕辰定在這個喜聞樂見的日子,教會既然已確保了當日會有大規模慶祝儀式,也就默許了人們或多或少按照舊時傳統來慶祝這個節日。」
早期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包括酗酒、亂交、在街上裸體唱歌,如今的聖誕頌歌就是這麼演化來的。因為聖誕節的異教根源,清教徒一度禁止慶祝聖誕節。
我們接著看,聖誕樹是怎麼來的。崇拜樹這種現象,一般都是比較低級的不開化的愚昧民族才有的文化,比如印度人也崇拜樹,他們喜歡張口閉口的說什麼菩提樹,說什麼叢林。人是不會崇拜樹的,我們中國文化裡面,哪有崇拜樹的思想,根本沒有。
因為只有猩猩一樣的動物才會崇拜樹。印度人和閃米特人,羅馬人,便是這樣的猩猩。
早期基督教徒通過把聖誕節與農神節聯繫在一起,吸引羅馬的異教徒入教;同樣,基督教徒允許「聖誕樹」成為聖誕節的一部分,吸引來了艾席拉教的崇拜者。這些異教徒們長期崇拜森林裡的樹木,並將樹木帶回家裡加以裝飾,基督教教會粉飾借用了這種儀式,並把它粉飾得看不出異教的痕迹。
聖誕樹有了,我們再來看看聖誕老人是怎麼來的。
基督教逐漸為日耳曼和凱爾特異教徒們所接受。這些異教徒原本崇拜主神奧丁統率的眾神。奧丁有著長長的白鬍子,他每年秋天都會騎一匹白馬在晚間穿過天堂。這正是聖誕老人的原始形象。
紐約協和神學院教授克萊蒙特·摩爾博士於 1822發表了一首關於聖誕老人的詩:「那是聖誕節前夜,整座房子里,一切靜悄悄,連老鼠都那麼安分。長筒襪被小心地掛在煙囪上,希望聖尼古拉斯很快到來。」摩爾通過這樣的描寫,創造了聖誕老人與8隻馴鹿從煙囪降臨的故事。
在請你吃貓屎節上,購物狂歡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1931年,可口可樂公司與瑞典商業藝術家哈頓·珊布簽約,讓其創造一個喝可樂的聖誕老人形象。珊布以他的朋友羅·普蘭蒂斯為創作原型,因為他長了一張快活的胖圓臉。可口可樂公司堅持,聖誕老人皮毛大衣的顏色必須是明亮的可口可樂紅。聖誕老人就這樣誕生了——一個基督教改革者、異教神祗和商業形象的混合物。
聖誕節其實就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謊言?千年以來,異教徒、基督徒甚至猶太人都被排除在了這個節日的歡慶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基督教會擁有這樣的傳統,相信耶穌真的在12月25日誕生。那些最為流行的聖誕節習俗——聖誕樹、槲寄生、聖誕禮物和聖誕老人——都是世界上最為墮落的異教儀式的現代化身。
最後,商業巨頭可口可樂公司為我們完美的創造了一個購物狂歡節日。
看吧,童話里都是騙人的,看完這些骯髒淫亂的,愚昧荒誕的可怕謊言,你還覺得「聖誕節」可愛嗎,你還想過聖誕節嗎?
文化自信從文化自尊開始
我們中國人,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按理說,我們在文化並不貧瘠,相反是豐富的,多彩的。
那為什麼我們要進口這些蠻夷文化的洋垃圾呢。因為我們在文化不自信,我們為什麼會自卑呢。因為首先喪失了文化尊嚴。
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自己都把自己民族的一切踩在腳下,貶斥為封建糟粕。那麼我們的人民,肯定也跟著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垃圾,自己的先人們創造的一切都是垃圾。
人顯然都不想自甘淪為垃圾。既然自己的一切都是垃圾,那麼很容易得出這樣的推論:只要不是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垃圾的,都是文明的,都是美好的。
要洗清這一身文化上的的垃圾原罪,怎麼辦呢,就只能在別的文化裡面,尋找新的認同,更高級的,更洋氣的,不垃圾的。然後鑽在裡面,認為那才是自己的精神之家和歸宿。
實際上,這只是自暴自棄的文化流浪。文化和精神上,流離失所的可憐人罷了。
所以,要建立文化自信,就首先得從文化自尊開始。一個民族,只有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珍愛自己的文化,才會愛自己的民族,愛自己的國家。有了文化自尊,才能建立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然後才能文化自強,擺脫目前文化殖民地的狀態,然後才能從文化進口大國,變成文化出口大國。
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一切從文化自尊開始吧。自覺拒絕文化洋垃圾,便是文化自愛。文化自尊,文化自愛,文化自信,文化自強,這便是我們的文化復興之路。
原來開設專欄的白雲先生被破乎封掉了,先生不能親自來回答您的問題,我來幫轉載先生的文章。
想看先生更多的文章請到微信公眾號:至道學宮(搜索:zhidaoxue)中查看。
如果有問題請教先生,請到微信公眾號:「同道學宮」中提問,謝謝!
文章著作權歸原作者白雲先生所有。
http://weixin.qq.com/r/dkz64lXEgwj8rRGB9xlk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我聽同事說的。
他之前的公司是蘋果公司的供應商,在英國
蘋果的品控比較嚴格,他們一批貨出了問題在聖誕節時候被發現,於是蘋果公司派了一個工程師過去監督他們做分析。他們還感嘆蘋果員工挺敬業,聖誕節還加班,結果發現他們派來一個中國人,本來也不過聖誕節。
這個中國人監督他們在聖誕節加班,每天都要彙報。把他們折騰的要死,不過到了一月中旬這個事還沒弄完,他們公司就盼著到了春節這個中國人回去讓他們喘口氣。
結果到了春節,蘋果把這個中國人叫了回去,換了一個美國人過來。
我特么的要打110報警了
隔壁這個邪教基督堂搞什麼屌事?
平安夜你們唱什麼河南梆子?
還一唱一整天?!!!!
加百列:約瑟公,你坐下,聽俺說說知心話啊 啊啊啊啊!
約瑟公,咱都坐下,咱們隨便拉一拉。
約瑟公,你到俺家,嘗嘗俺種的大西瓜。
自從木匠離開了家,取了個媳婦叫瑪利亞
家裡地里都能幹
十人見了九人誇她過門之前就有孕,不知道懷地是誰的娃
孩兒他爹竟是誰,你每天每夜睡不下
這小孩是聖靈造,借著他娘胎到地下
代世代人償罪孽,就是以馬內利米塞牙
這本是上帝的旨,你休要懷疑瑪利亞
善於頭上種莊稼
不愁當一個哪啥?啥?啥---- 當一個農業科學家約瑟公:對,當一個農業科學家
今年聖誕節考研
當北半球的人穿上棉服,行走在冬日的雪地,把自行車變成奧利奧:
南半球的人,卻開始復甦,過起了明媚的夏季:
這世上,總有一半人,不懂另一半人的快樂。當你以為的聖誕節是鐵杉樹、爐火和熱巧克力的時候,卻有另一半人,在盛夏光年裡度過聖誕——
12月的驕陽和沙灘,任誰都躍躍欲試。
想要出門,想要下海,想要遠足,溫度上升的時候,慾望也會膨脹——想要和世界近距離交流一下的慾望,想要釋放一整個冬天,揣在兜里的靈魂。
所以夏天你好,聖誕更好。
紐西蘭的聖誕,是漫長海岸線的復甦,是小精靈穿著比基尼湧向海灘:
你一定沒想到,是這樣的小精靈。
你更想不到,還有這樣的聖誕老人:
短袖和花襯衫,棕櫚樹和衝浪,沙灘排球和BBQ,以及年輕的荷爾蒙。這是獨屬於南半球的聖誕元素。
夏天那麼熱,戴著聖誕帽穿著紅色比基尼,狂歡的氣氛同樣呼之欲出。
熱愛戶外燒烤的紐西蘭人,連聖誕大餐都要燒烤。三五成群,一邊燒烤一邊享受戶外的微風和陽光,聖誕節這樣過,不僅沒有任何問題,好像還很暢爽的樣子!
在這種情況下,聖誕老人一定非常喜歡來紐西蘭工作,工作完了不用紅著鼻頭打噴嚏,放一個躺椅喝一瓶冰鎮啤酒,完美聖誕大概就是這樣。
除了在沙灘上,跑去戶外呼吸溫柔的綠色也不錯。
反正是夏天,只要你不畏懼流汗,紐西蘭最純凈的一切都在復甦,跑去遠足也好;
跑去野餐也好;
這是屬於戶外愛好者的聖誕節!醉酒的派對少一點,呼嘯的北風少一點,夠你蹦蹦跳跳,奔向喜氣洋洋又健康陽光的聖誕節。
奧克蘭這種大城市裡的聖誕氣氛,也一點不比北半球弱!
該吃的聖誕大餐,裝飾擺件一個不落,反而因為夏天,似乎折騰起來格外起勁兒;
路兩旁都擺著紙板做成的聖誕樹,緩解了一點點,沒有紛飛大雪的遺憾;
室內鬧哄哄的聖誕裝飾,很襯Boxing Day的剁手氛圍。脫掉棉服,伸向貨架的手少了阻礙,因為靈活,所以要買更多!
聖誕花環和傳統布丁,用正當季的樹莓草莓藍莓和獼猴桃來代替;
紐西蘭每到夏季,就會盛開一種獨特的紅綠相間的花樹,不用裝飾就是聖誕本誕;
南半球的晴朗星空下,寫一行Merry Xmas也格外酷;
奧克蘭每年都會出現的碩大的聖誕老人,倒是穿著很正經;
聖誕樹有時候也用樂高來代替,總之可以不一樣,可以很不一樣;
然而還是會有小朋友,堅持一種更為傳統的聖誕樹;
小朋友的堅持,也許是因為,過了太多夏季聖誕,所以格外嚮往冬季傳統經典聖誕節的氛圍。於是每到七月,紐西蘭最寒冷的時節,他們都要假裝再過一次聖誕節。
於是,可愛的紐西蘭人有兩個聖誕,一個在冬天一個夏天。
兩份禮物,一份深埋雪地,一份晾在夏季。
有兩份大餐,一頓烤火雞,一頓BBQ。
雙倍聖誕,雙份快樂,嘗試更多,於是擁有更多。
如果你有一點點動心,就去紐西蘭,來一個超大份的夏季聖誕快樂:)
歡迎關注無二之旅專欄:無二之旅
更多紐西蘭/澳洲自由行路線:
大洋洲定製旅遊_大洋洲自由行_大洋洲旅遊線路價格 - 無二之旅www.uniqueway.com逛Steam商店。
大期末的 你說能有什麼體驗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第一次告訴我聖誕節,還告訴我聖誕老人會從煙囪里爬進來,把禮物塞進掛著的襪子里。可是我家沒有煙囪,我也沒有大到可以裝禮物的長襪子,於是我把我的小紅皮靴放在了煤氣灶邊上,覺得這是家裡和煙囪最接近的地方了。
後來爸爸媽媽以為我睡著了,偷偷商量著往我的小紅靴里塞了兩包麥麗素。我發現了原來禮物不是聖誕老人送的。但是想著爸爸媽媽偷偷摸摸騙我那麼辛苦,不如我就假裝被騙到了吧。於是我還是假裝認為是收到了聖誕老人的禮物。
現在想想,我當年真成熟。小孩子懂的真的比大人以為的要多哎。1、聖誕遇上周末 道路特別擁堵,而且今天我們這還下雨2、商家過節更多的是為了促銷,年輕人過節無非是多一個理由熱鬧一下,馬上就變成崇洋媚外了3、聖誕節不是因為耶穌在這天過生日4、朋友圈裡可以清除一下了,比如發這種的
對於單身狗來說,每一個沒狗陪伴的日子都沒有什麼區別。
記得那還是我很小很小的時候,聖誕節前夕,不知道是哪裡聽來,聖誕老人只是個騙小孩的,我放學回家就開始哭
爸媽得知緣由後,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在床邊放一隻襪子平安夜晚上,媽媽說,早點睡覺聖誕老爺爺就會送禮物給你的,我安心而又期待的早早上床
清晨還朦朦朧朧,轉身碰到一個軟軟的東西接著它開始說話了:「你碰我的手我會害羞的」我嚇得以為被國王選中了,睡在了公主的城堡醒來發現是一個會說話的娃娃,聖誕老人真的來了?我激動的跑到爸媽房裡把媽媽搖醒「聖誕老人來了,媽媽,真的有聖誕老人,他聽到了我的願望」假扮聖誕老人一定是很多父母都做過的,最美麗的謊言了吧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拚命的維護著我們的童話世界聖誕老人是一個謊言嗎?
你大概也懂得吧,正是充滿這個世界的愛,讓孩子變成了天使,只有在天使的世界裡,聖誕老人才千真萬確地存在等他長大了,變成了凡人,聖誕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來了只有信賴、想像力與愛才能在某個時刻里,把它拉開,看到大幕後面無法形容的、美好的、閃閃發光的東西那樣美好、閃光的東西,確實,那麼永恆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上原來聖誕老人真的存在,所有愛著你的人,都是你的專屬聖誕老人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在擔心你,有人一直愛你,這種感覺可真好聖誕節在西方是一個團聚的節日,而我卻去不到你們身邊如果今年我還可以變成再一次天使
我想向聖誕老人許一個願望,這個願望給你們往後的日子裡,平安喜樂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今年就算聖誕老人不來了,你們也是我最愛的聖誕老人emmm,2017年的聖誕節又要來了,股票市場可能又要體驗一波「聖誕行情」。
置地廣場今年的聖誕節裝飾,來源:靈魂攝像師
雖然還有半個多月才到真正的大假,但中環的商場和寫字樓已經迫不及待換上了聖誕裝飾。節日的氣氛已逐漸濃厚,資本市場也將迎來部署「聖誕行情」的時刻。
沒錯,聖誕節除了為人熟知的專屬紅綠配色,股票市場上往往還有一波常常提起的專屬行情。各大百貨公司為了喜迎即將到來的聖誕節,紛紛絞盡腦汁的設計各種優惠方案,只為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從而讓他們洒脫的為自己欣喜的東西掏腰包。而消費者也往往會很買賬的買買買,為零售企業的業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聖誕行情是否真的有參考意義? 回顧歷年聖誕節時期美國市場的相關數據,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參考。
理論上說,聖誕消費對零售業有一定幫助,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周期性有沒有發生變化?從數據看,無論是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總額(不包括機動車輛和零部件店)亦或是美國零售總額(不包括機動車輛和零部件店)在聖誕月份銷售額都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隨後在次年開始回落。可見聖誕節確實存在一波反反覆復的銷售行情。
資料來源:WInd,雲鋒金融整理
「聖誕節」的瘋狂購物並不是虛無縹緲的拍腦袋想像,而是經得起數據驗證的真實存在。背後的邏輯亦是很簡單直接的,畢竟為了迎接甜蜜的聖誕節,節日消費的力量總是巨大的,銷售額的增長自然是情理之中。
特別是,男性朋友們通常會在這個時期準備冬日的暖心禮物以贏得另一半的歡心,女性同胞們則會用一系列新貨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當然少女心的她們也會購入一系列的飾物煞費苦心地把家裡裝扮出濃厚的節日氣氛,滿足所謂的「儀式感」。
既然聖誕時期的銷售額呈現周期性,美國零售業中的個股股價又會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呢?
從北美幾家大型線上線下的「零售巨頭」近幾年的股價表現來看,不難發現從聖誕前夕開始確實存在著一波短期的操作機會。龍頭的零售股股價從每年的九月底開始緩慢上調,持續到聖誕節。可以看出市場有一個提前的price-in。
所以,就聖誕節的短期行情測算,假如投資者統一採取每年10月15日開始進場,然後12月31日瀟洒撤退的策略。通過對這段時期股價走勢的復盤,在近年大部分時間都有能夠捕捉到一定利潤的機會,在25個回測數據中,有22個錄得正回報,命中率高達88%。
數據來源:wind,雲鋒金融整理
標的選擇中,不論是全球大型線上零售商亞馬遜,還是傳統的零售巨頭沃爾瑪和好市多,在過去的四個以及即將迎來的聖誕節中,均有正回報表現。尤其是亞馬遜,在這期間投資且不考慮交易費用的情況下,最好的年份有高達28.5%的收益,最低也有7.5%的回報。這種回報無疑比商店裡的折扣更來的直接。
傳統的百貨公司中,梅西和塔吉特在2013和2014也不乏有著令人驚喜的回報收益,但是在2015年,策略卻遭遇「滑鐵盧」,當年的聖誕節期間梅西出現了接近30%的負回報,難道「聖誕節行情」只是一個美麗的偶然?
通過回顧當時的背景,2015年股價大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導致。首先因為電商覆蓋的品類日益完善,傳統零售廠商2015年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不如人意,梅西和塔吉特這種沒有應對措施的傳統零售企業受到電商的嚴重衝擊,導致實體零售店單店盈利出現明顯的下滑甚至虧損,從而影響了公司的業績。梅西百貨2015年第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高達40%,而塔吉特則是不得不在2015年關閉其在加拿大的所有零售業務。
來源:Wind,雲鋒金融整理
其次,電商通常會在特別節日(聖誕節)前加大促銷力度,進一步降低了顧客去實體店的意願,對於當年的實體零售店更是雪上加霜。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大大降低了對傳統零售企業的預期,導致了股價的大幅向下調整。從前面的表格中也明顯看出傳統百貨公司和電商股價在15年聖誕期間的表現出現了差異。
傳統零售擁抱電商
好市多和沃爾瑪為何沒有受到太多的衝擊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會員制、互聯網布局、折扣策略以及美國消費者的日常消費模式粘性都是重要因素。此外,也不可避免會牽涉到今年的熱詞「新零售」。
以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好市多為例,雖然面對亞馬遜的來勢洶洶,但好市多在線購物服務優化之處還是不少,最顯著之處應屬送貨服務。在今年,好市多在美國地區選擇跟Google Express,可提供一至三天的到貨服務,另外也跟Instacart合作,拓展在線購物品項到服裝、家電等品項。十月初,還在美國地區推出Costco Grocery服務,提供訂購不易腐爛的雜貨,訂單滿75美元就可免費送貨。除此之外,好市多還在2015年通過和天貓的合作布局了線上銷售,以加強中國市場的電商步伐。
傳統零售是否一定會被電商取代?新零售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家傳統的零售廠商,沃爾瑪已經在電商的路上越走越遠,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選擇也就成為了必然。依託於互聯網的電商是一種工具、渠道,也是一種手段,它加速了商品的快速流通,同時也為商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助力。
2016年末,沃爾瑪再次增持京東股份從5%到12.1%,也因此成為京東第三大股東;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商店、全球官方旗艦店以及全球購官方旗艦店也相繼入駐了京東。此外,京東旗下本地實時物流和生鮮商超O2O平台「新達達」還獲得沃爾瑪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整合各自在O2O到家服務、物流和零售領域的優勢。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京東商城購買到沃爾瑪平台的商品,同時還可以享受到京東的配送服務。這一系列的動作都表示,沃爾瑪與京東的合作已經越來越深入,二者產生的化學反應也越來越美妙。
在擁抱電商,擁抱新零售之後,美國「聖誕節行情」的回報也在逐步企穩。寒冬過後,2016年傳統零售企業開始發展O2O業務,有機的結合線上與線下銷售,從而緩解了電商平台對零售商的衝擊,盈利上也出現了明顯的改善。因此2016年的聖誕期,熟悉的專屬行情又回來了。
所以, 「聖誕行情」並不是偶然的邂逅,但也需要把握住核心的邏輯,例如聖誕的購物狂潮是否能夠如期的轉化為上市公司增長業績。如果能,那麼聖誕行情就不會缺席,如果預期是不能,我們也不能盲目的迷信此行情,還是要注意防範「黑天鵝」,從而避免踩地雷。
展望今年聖誕節,行情是否會同樣到來呢?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回過頭去看最開始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額的數據圖,除了此前提到的12月銷售額會大幅提升外,還一個很重要且明顯的特徵是圖中那條斜率向上的趨勢線。
這說明了除固有的波動周期之外,銷售額還是連年同比正增長的,反映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而回顧2017年前10個月美國市場的銷售額,依然是同比繼續增加,所以當前連年正增長的趨勢並未改變,而這自然也會轉化到上市公司的業績當中,從而使得EPS繼續不斷地同比增長,不考慮估值的影響,投資者也將持續賺到公司業績成長的錢。
2016年開始,各自領域的巨頭們都領悟到各自業態的局限性,固守城池只能魚死網破,相互借鑒才是共贏之道,所以線上和線下的相互滲透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的導流更是隨處可見,除了之前提到的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好市多和京東的線上合作之外,2016年也可以看到的阿里參股蘇寧雲商,亞馬遜也在著手線下超市。
在這種線上、線下的配合下,消費者的購買力會被進一步挖掘與刺激。例如原本只想在京東買本書的消費者可能突然發現好市多的保健品不錯而加了個單,這種趨勢下的銷售額將保持著繼續正增長的動力,那麼有著O2O良好布局的零售商也將充分受益於由此帶來的銷售額提升。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而言,今年是全球經濟企穩反彈的一年,美國率先,我國其次,歐洲接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全球的股市也是在今年屢創新高,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收入和投資都有改善的情況下,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又將轉化為購買力,所以可以大膽的預測今年的聖誕假期有更為強勁的購買力支撐。
綜合以上的三點邏輯,再結合十月中開始進入零售公司標的的布局,今年「聖誕行情」至今也有四個公司取得了大於10%的正回報。表現較弱的塔吉特目前暫時是-4.89%的回報。今年的聖誕行情大概率還是存在的,標的選擇線上、線下均勻布局的零售企業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內地和香港的零售股有沒有聖誕行情?
雖然近年來中國的聖誕節熱情增加了不少,然而前有雙十一,後有春節消費旺季,聖誕節對於零售業並非唯一的利好,相反是整個消費旺季中的一環。因此單獨炒作「聖誕節行情」的表現從龍頭板塊回測對比,雖然也有一定幫助,但波動幅度相對較大。
數據來源:wind,雲鋒金融整理
櫥窗中越來越多聖誕裝飾,那種單純與美好在心頭甜蜜蕩漾。但還是只有荷包鼓了才能肆意瀟洒...與其在日曆上圈圈畫畫,不如趁熱體驗一波「聖誕專屬行情」?
圖:維多利亞港的聖誕氣氛,來源:靈魂攝影師
今天平安日,但是我覺得還是要慶祝。於是自己打扮很久,想了很久要穿什麼,美團上挺好了所有的行程。
帶耳機出門,感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吃了些飯,去咖啡廳複習了很久的功課,獨自來到KTV一個人的感覺就是,沒有很強的孤獨感,只是覺得自己一個人反而放鬆了很多,其實KTV是被人家放鴿子啦~不過還是很開心,因為小包最好一個恰好被我佔了,上天眷顧吧~各位提前聖誕快樂~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