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等地區,玩FC上的RPG遊戲的玩家是否遠遠少於日本地區的RPG玩家?

雖然最早的RPG是美式的走迷宮,但日式RPG將其升級打怪的流程簡單化和傻瓜化了。

問題來了,當年FC主機流行的時候,無數玩家都在玩FC遊戲。然而FC上的RPG遊戲,是否日本玩家的數量,要遠遠地多於中國和美國的玩家?

日本玩家為什麼對日式RPG情有獨鍾呢?

而中國和美國玩家,玩日式RPG的主要障礙是日語?或是這些地方的玩家,對升級打怪走來走去的FC日式RPG遊戲不感興趣?

當年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謝邀

在中國,是的

直到DQ,MM,吞食天地等一票著名RPG被盜版商/外星科技之類的公司漢化,中國人尼瑪看不懂平假名,玩毛啊……

FF似乎到最後都沒被漢化?

在美國,他們有他們自己的RPG

巫術什麼的

中國的情況的話,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

君不見重裝機兵這類遊戲被漢化有有多麼牢固的市場,多麼牢固的粉絲群……

DQ的話應該是有些晚了吧,等被外星漢化之後都90年代末期了,PS都有了

日本為什麼喜歡RPG,RPG是什麼的簡稱?角色扮演啊,講故事的遊戲啊

故事講的好當然會有很多人玩

FF7在美國上市的時候也是賣瘋了

這個並不是除了日本人不喜歡走格子打怪,只要劇情好,遊戲類型這方面不是隔閡的根源

說到底,還是語言問題


簡單的從日本國民RPG勇者斗惡龍的角度來說說。

為什麼DQ能成為日本國民遊戲,但是卻無法走向海外市場呢?它的優勢在哪裡,弱勢又在哪裡。

論劇情,DQ除了天空三部曲,尤其5,6兩代外,劇情並不突出。

論玩法,幾乎一成不變,被FF完爆。

論硬體,7代把DQ的畫面全給黑了,鳥山明人設有人非常喜歡,有人非常不習慣,趨於小眾。

事實上,DQ真正的,讓所有其他RPG都難以匹敵的一點,在於 文本

日本玩家,以及許多玩過其他遊戲但還是獨愛DQ的玩家,大多都是熱愛DQ幽默,精鍊,代入感強,細節豐富的文本。日本的RPG也好,ACG也好,要麼注重人物刻畫(主要是人設),要麼注重文本,如果一款遊戲這兩者沒有一個吸引到外國玩家G點,那麼外國玩家就不會買賬。

FC時期,人設不用說了,主要靠卡帶封面;文本么,主要靠翻譯,而且大部分是D商翻譯或者根本沒有翻譯純靠日文里的漢子愣琢磨。日系RPG兩大優勢都體現不出來,怎麼可能能讓全球人民一起談笑風生呢?這也是為什麼,文本差於DQ許多的FF,能夠在海外把DQ攆成渣。FF劇情上過得去,人設漂亮,系統與時俱進,至於文本,歐美怎麼也翻譯不出東方的隱晦與幽默。

歐美的RPG就不同了,有著深厚DND血統的他們,獨愛地牢式的粗獷冒險,不需要太多文本,給你一個理由,一把刀,就能獵殺四方惡魔。歐美的RPG注重人物與整個世界融為一體,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介紹這個世界,而不是讓遊戲變得有趣,因此各種可有可無。

當然,現下歐美遊戲也借鑒了一些JRPG的文本手法,雖然笨拙但也算是有了進步·。


第一次想回答一些的衝動,所以嘗試著寫下一些文字。

在那個時候,大多數買了遊戲機的小夥伴,都是玩的XX合一的卡帶,要麼高端一點的4合一卡帶。

而RPG基本上都是一合一的,在我那個年代我們稱為這種卡帶為「智力卡」。

我第一次玩的智力卡是「霸王的大陸」,那是跟著去我爸同事的家裡,他家有一盤這個卡帶。我從來沒有玩過這種類型的遊戲,一個精美的盒子裝著,打開還有一份說明書,對於我這個之前只和朋友交換黃卡帶玩闖關遊戲的來說,這黑卡真太酷了。我照著說明書一個指令的一個指令的嘗試,折騰一下午,還是不明白這遊戲怎麼玩,你知道么?這是一次遊戲模式對我的衝擊。我終於明白「智力卡」真的是考智力。

基於這個背景,我下決心要擁有自己的一盤智力卡。那一年,我應該是5年級,湊夠了200塊錢的壓歲錢,我毅然地孤身一人去了遊戲櫃檯,那個年代,一盤盤卡帶都是放在玻璃櫃檯里的。我終於有底氣站在那裡指使著服務員一盤卡帶一盤卡帶地給我試,那些映入眼帘的各種卡帶《太空戰士》(大家懂的,就是最終幻想),《三國志3》(後來才知道這只是三國志1),《封神榜》,《水滸傳》等等。。我最後陰差陽錯地買了價值185的卡帶《吞食天地3》&<中文版&>(現在想起來這價錢也真是天價,而且其實就是《吞食天地2-諸葛孔明傳》,也不知道這些是哪個盜版商做的漢化),網商搜了下,就是這個樣子

買回來後,我就廢寢忘食地看著說明書,然後專研地研究這盤智力卡了。毫不誇張地說,當時那本說明書我都基本上能背下來了,去理解「裝備」,「調查」,「對話」等等這些概念。我一次又一次地玩這個遊戲,每次都花上至少2小時。每次又重頭開始玩。對的,沒有看錯,我每次都重頭開始玩。知道為什麼么?因為我壓根不知道有「記錄」這個概念,我以為和那些我之前玩過的遊戲一樣,斷電就需要重新玩過。後來我發現不對經,這遊戲玩一兩個小時,才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根本就是才開始呀。我就注意到一些「記錄點」,但實際上呢,還是斷電後需要重新玩。經過我的不斷思索,我發現了真理,這盤卡帶可能有問題。我就將卡帶拆開,像發現了救命稻草一般,看到裡面有顆紐扣電視!!!!是的,我斷定,一定是它沒有電了,立馬衝到樓下的百貨店,買了一顆,換上。滿懷期待地重新裝上,開機運行,玩到最近的記錄點,記錄!斷電,拔卡,插上,重啟,依然映入眼帘的還是只有一個選項「開始新遊戲」,那個時候我整個人都崩潰了,我沒有任何辦法了,我開始確認,這盤卡帶記錄功能是殘的。我非常沮喪,但是沒有打擊我玩這遊戲的激情,後面我都是早早地開始玩,然後玩一整天,能玩到什麼地步就玩到那裡。如果你告訴我,為什麼不一直不關機就可以了,沒辦法,這個風險太大,你把遊戲機放地上,一碰就容易把電源碰掉,而且家裡就一個電視,我媽不允許在看電視的時候,地上還鋪著遊戲機。所以我就這麼堅持著玩這個遊戲,我記得我靠這種玩法,最遠玩到了赤壁大戰後,收復長沙,收黃忠。你可知我是從早玩到晚才有這種成績。

我之所以這麼堅持地玩,說真的,這遊戲太吸引我了,我隨著故事逐步地演進,收著一個個將領,查看他們的武力值,智力值的詳細信息的時候,是我最爽的時候,我看著張飛那255的武力,我真是極大的滿足。看著兵力月越來越強,一刀下去砍他幾百人的快感,那是無與倫比的。。。

這就是RPG的魅力,經過這盤卡帶,我開始接觸更多的所謂「智力」卡帶,開始看當時的聖書《電子遊戲軟體》,系統地了解了遊戲的分類,遊戲的歷史,還有其他各種遊戲。RPG遊戲給予了我童年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後來第二年,我又湊了200塊,重新買了新的《吞食天地3》,我在店上,特意地嘗試了記錄功能,確定生效後,我回家在幾天之內我就通了關,完成了這個心愿。

後來我在FC上玩了非常多的遊戲,有些是找朋友換的,有些是湊錢買的。《第二次機器人大戰》,《霸王的大陸》,《聖火徽章》,《魔神英雄傳》,《機甲戰士》(就是《重裝機兵》),《太空戰士1+2》(就是《最終幻想》),《勇者斗惡龍》,《龍珠Z》等等,對於還是小孩子的我已經是很不錯的答卷了,晚上我會把我擁有的卡帶,堆成山,然後放在枕邊,然後看著他們,微笑著入睡。

回到題主本身的問題,我在FC玩過的傳統RPG,就只有《吞食天地2-諸葛孔明傳》,《重裝機兵》,《最終幻想1》,《最終幻想2》,《勇者斗惡龍1》,最難忘的就是前面2個遊戲。毫不猶豫地可以說,就是語言問題影響了FC上的RPG。前面2個有中文版,玩起來就可以跟隨故事的點點滴滴走下去,體驗整個故事框架,特別重裝機兵那種自由度,也是之後玩的遊戲中少有的。而《最終幻想》沒有中文版,我買的卡帶中,有一本非常厚的彩色說明書,裡面帶非常詳細的攻略,把1的所有玩法都寫進去了,但說實話,看著攻略玩RPG,我真的玩不下去,FF1我後來也沒有通過關,完全沒法體會整個遊戲的優秀。所以後來我升級到MD與SFC後,繼續玩了非常多優秀的RPG,後來在PC上,我最愛的也是RPG,《軒轅劍》,《仙劍》,《空之軌跡》等等,都給了我非常美好的記憶。但你如果看不懂人物的對話,再優秀的遊戲系統與效果,也是無法吸引人的。

RPG的精髓就是故事,而故事是需要能看懂的語言來承載!


升級打怪?那是泡菜玩多了吧。

role playing game啊,站在主人公的立場上給玩家上演一個完整的故事。

那一年,人們終於不滿足只能把故事留在遊戲說明書里了。。。


語言障礙是很可怕的,記得當年玩吞食天地諸葛孔明傳,除了全體表的漢字以外,兩眼一抹黑,連裝備武器都不知道就去找紀靈袁紹他們拚命了,就這樣居然還一直能撐到關羽千里行。。。


主要是語言障礙,你能想像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看著滿屏的假名打通dq或者ff?那時候攻略都是沒有的。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探險小隊中的一名法師,在小隊其他成員將武器碰在一起鼓舞士氣的時候,你會把法杖湊上去嗎?

TAG:角色扮演遊戲RPG | 角色扮演 | 紅白機FamilyComputer,FC | 懷舊遊戲 | 懷舊經典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