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第三季真的比前兩季差嗎?差很多嗎?如果確實質量下降,原因是什麼呢?


差太多了。一二季是神劇,三季到不了美劇普通水準。

我覺得劇情差別就很大,三季里很多邏輯都不對。比如第三集里男主小男孩的做法,完全不是正常人會做的,就算被脅迫,你也不會什麼都做,前面送快遞什麼都還正常,然後讓搶銀行就去搶了!我的天!智商有多差人才會這麼干?

邏輯不合常理。

第一二季里不管科技多麼酷炫,人情都是現在的人情,你能夠了解他們為什麼在那個場景下會那麼做,然後看著他們的遭遇覺得難過,甚至絕望。然後反思。

第三季里,只是想讓你反思科技帶來的弊端,但故事講得完全不精彩,甚至不合邏輯。水平真是和一二季差太多。

第一集那個評分系統,看著毫無味道,講的東西太淺了,就是信用評分系統決定你的人生,跟現在不一樣的是現在是金錢決定這些,這有什麼恐怖的?我們不就生活在這樣的世界嗎?

然後你是可以像女主的弟弟或那個自由的女司機一樣無視這個系統的,像女主那樣做有點太虛榮了吧?最少你並不是被系統控制,避無可避。

而且不合邏輯的是,女主的同事劈腿了就慘成那樣,那麼這個體系能正常運行嗎?太多人都會犯錯了。

第五集我覺得是第三季里最好的一集,很不錯。

第四集對永生的幻想還不錯,但也有一點點奇怪。完全不是黑鏡風格。

第六集人工蜂那集還不錯。不過沒有第五集好,感覺跟原來的黑鏡還差一點點。

我覺得不知道是不是時長的問題,好像是原來英劇版的比較長,雖然一季只有三集,但每集都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第三季里每集總感覺沒把故事講好,或者沒有挖深。


補充一下,看到爛番茄的新鮮度是96%,看來國外盆友們很買賬,貌似國內就不那麼看好了。

各花入各眼,期待後6集

====================================

應該不算是差很多吧。俗話說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黑鏡》系列一直有一種特有的英式調調,即便是黑暗之中也有一絲冷不經的幽默,雖然淡到極易忽視,卻是《黑鏡》獨有的特色。

前兩季+白色聖誕,可以說是神劇。每一集每一個故事都赤裸的揭露人性。是的,我一直拿它當人性劇看,雖然有很多科技的東西,但底層還是人性的探討。科技只是將人性的那點惡放大了。科技赤裸的撕裂我們的那層偽裝,露骨的揭示我們那醜惡的內心。

第三季換了製作單位——Netflix。不是說它不好,紙牌屋系列愛到不行,一出來就一口氣的要連著看完。黑鏡也是,一次6集聯播,看完之後深深的震撼。只是總覺得缺點那種味道,只有英劇才有的那種味道。就好像一道菜,同樣的食材兩位大廚做出來總有些許的不同。

不能說誰不好,只是更偏愛那位的調調。

這季最精彩的就是第5,第6這兩集。人性的探討更為深刻和赤裸,很有之前的感覺。看完之後脊背發涼胸口壓抑無法呼吸。因為它赤裸直接,不容你思考。

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保持這種水準。雖然不會被封為神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


「人類總是要在什麼事情上犯些錯的。——不管是冷漠,貪婪,還是虛擬的情感。」

在混合著巨大的失望與無奈看完新一季黑鏡的第一集時,我這樣想,「如果非要讓我寫影評的話,也只能用上面這一句做切入點了。」

畢竟除了大寫的DISAPPOINTING,在我心裡再也沒有別的詞能形容這部劇。

當然了,如果編劇和導演們想收穫一個Lacie式的假笑,我也樂意奉陪。

後來,因為知乎上大家關於第三集「疑問很多」,我看了第三集。

後來,因為朋友圈裡有人說「第二集有盜夢空間的感覺,完全找回了前兩季的感覺」,我勉強又看了第二集。

只用了三集,這一季的黑鏡完美毀掉了我對它的所有期許。

真的比前兩季差嗎,真的。差在哪裡?以下。

一.我們期待是鞭辟入裡的人性剖析,不是雞湯式的人生哲學

毫不誇張地說,在 第一集 Nosedive 急轉直下 的第一分鐘,女主角在慢跑途中對陌生人微笑,評分時,所有情節走向顯露無遺。不出意料,這是一個深陷評分系統想方設法設計刷高分最終失去控制的故事。

而除去毫無新意的情節,這一集的結局,淺白地讓我大吃一驚。

以黑鏡的殘忍和真實,再怎麼也該是分數急轉直下直至零分的女主角被鎖進監獄,懲罰是每天學習如何微笑和讚美,定時欣喜地向家人彙報自己「快樂」的再教育生活,被察覺一絲不滿就回爐再造,直到獲取足夠回到社會的分數。

不管鏡頭停留在她再一次見到真實社會時眼中的茫然,恐懼,卻無法控制自己早已掛上完美的微笑。還是停留在她在「再教育」過程中不堪重負,被內心真實的情緒折磨得無法忍受後自殺。都還算完整。

而結局是,

她和另一個被關進監獄的人酣暢淋漓地對罵,順暢地抒發著以前無法抒發的所有情緒。並且第一次,有了真實的笑容。

統治者藉助科技建立了一個階層分明,向下流動迅速,向上流動緩慢而艱難的穩定社會,對打破規則,被棄之於體制外的「犯人」沒有任何懲罰,而是獲得了全社會都曾在內心深處渴望過的真實?

原諒我沒法不認為這個結局過於美式過於雞湯化,毫無閃光點可言。

就像《楚門的世界》這樣充滿悲劇美的故事最終被處理成圓滿結局,標籤里總會標示著「喜劇」,實際上它脫離了現實的殘酷,經受不住一絲拷問。

以人類顯露無遺的貪婪,隱於深處的暴力和稍加挖掘就足以迸發的殘忍,真的配得上一個如此寬容的美好結局嗎?

是的,是的,我知道你想說這樣的評分系統多麼現實多麼殘忍多麼值得深思啊。對,你說的都對,但這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的思考呢?也請你如實地告訴我,平鋪直敘的情節和莫名其妙的結尾是不是減弱了帶給你的衝擊呢?

不管是政治諷喻,還是人性解讀,以往黑鏡帶來的思考大多是能從哲學角度抽象出來的,值得探討的問題。s2e02 white bear 白熊公園 的結局在情節的步步暗示下不難猜出,但它卻能延伸出很多思考。記憶構成了一個人的全部嗎?一個失憶的殺人犯還應該被處以極刑嗎?我們如何界定暴行,精神施暴和生理施暴應當同等對待嗎?站在正義的道德高度懲罰暴行的人一定正確嗎?

我期待的黑鏡是應該使我陷入沉寂,而不是像跳樑小丑一樣奉上一碗「不要被社會的評判標準綁架,要做真實的自己「的毒雞湯。

二.玩剩下的科技梗,恐怖片用濫的大蜘蛛

第二集 Playtest 遊戲測試 就是盜夢空間的劣質翻版。真的沒有什麼好評價的...知乎上有一個高票答案的作者以為自己找到了很多細節,對不起,細節都找到了,但是他沒看懂。

如果你硬要讓我聊一點感悟,這一集唯一還值得探討的就是每一級恐懼的誘因。

男主角「醒來」了兩次。

第一級恐懼,源自平時並不害怕,只是在虛擬遊戲中過於真實或突然出現而引發生理厭惡的蜘蛛,高中惡霸。以及他想像中為了錢背叛他,變身骷髏並用刀刺傷他的女炮友。而最終觸發他恐懼高峰並「醒來」的是瀕臨崩潰邊緣時,發現自己忘記了有關「我」的所有信息,母親的容貌,炮友的長相,自己叫什麼,為什麼在這裡。

第二級恐懼,埋藏更深的恐懼,是(他幻想中)回到家之後,看到自己一直逃避的母親(可能只是失憶,但我們姑且這樣說)也患上了父親患過的阿爾茲海默症,不認識自己了,還一遍遍地說要打給兒子電話,看看獨自出門的他怎麼樣,是否安全。

看到這一幕男主角尖叫著「Mum!」醒來,遊戲結束。0.04秒。

0.04秒里男主角完成了致命的遊戲中的遊戲,一切都源於他潛意識裡的暗示和幻想。這個體驗遊戲甚至不必要是一個恐怖遊戲,只因為開始遊戲前他接受的有關這個公司和這款遊戲的印象全都暗示這將是一個恐怖遊戲。男主角無意識地設計了整個遊戲,設計了一切。

這一集告訴我們,人類最深的情感和恐懼源於愛與家庭。

你看,這是不是依然很雞湯?

三.意料之中的劇情,毫無深意的闡述

有很多人對 第三集 Shut Up and Dance 黑函之舞 (英文標題名實在讓人對劇情充滿期待,字幕組很不容易,又想直譯又想意譯)中戀童癖的概念感到困惑——為什麼有戀童癖的男主角只是看著淫穢照片自慰,卻被放置最高一級的懲罰中,又被脅迫搶銀行,又被強迫殺人,最後被逮捕同樣還要承擔死刑的後果呢?

我們先來聊聊戀童癖。

有關戀童癖在2010年前,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F65.4)中將「戀童」定義為「一種對兒童,通常為發育前或青春早期的男孩或女孩的性偏好」。比較權威的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也將其定義為對兒童的「病理性性偏好」。第四版DSM的戀童癖診斷標準為:1.對青春期前的孩子(一般是13歲以下)反覆地強烈地表現出性的興趣,如性幻想、性衝動或涉及性的行為,這種狀態至少持續6個月;2.性幻想、性衝動或行為干擾了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被評估的人至少16歲,並且比針對的兒童至少大5歲。)

來源:(寫論文絕對不能碰但是小科普足夠了的)wikipedia

從後來擔當司機的中年男子口中,我們可以得到大眾對自慰這種行為心知肚明又頗為隱秘的看法。

而結局當中,男主角的母親在電話里接近崩潰地哭著:「我聽他們說屏幕上那是孩子,天哪,那是孩子啊。」

為什麼只是淫穢照片上的人年紀不同,差別那麼大呢?為什麼收藏兒童情色作品在美國觸犯法律呢?(我只確切知道這一點,源自多年前被好朋友安利的犯罪心理某一集。不了解其他國家的相關法律,因而選擇不去不加根據地亂說。)因為作為一種性偏好,戀童對社會是有害的。社會上各種淫穢色情產品為了牟利而生,有判斷力的成年人有權在不觸犯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選擇這個產業作為自己的職業。也就是說,這些色情產品中的主人公,SM也好,戀足也好,不管演繹著多麼小眾的性癖好,都是為了利益自願出演。而兒童呢?16歲以下兒童參加心理學實驗需要監護人或是能使其利益受到最大化保護的負責人同意,如果孩童本身能夠理解實驗,還需要本人同意。可能並無害的科學實驗尚且如此謹慎,可見兒童利益是一個多麼敏感的話題。而根據DSM的定義,青春期前的孩子(一般是13歲以下),也就是大多戀童癖的性幻想對象,不可能完整地理解情色行業將會帶來什麼。在利益催使下,必定有人會強迫孩童參與情色行業,這就構成了犯罪。觀看,收藏此類產品的人為利益鏈注入了新的來源。而從社會隱患的角度來說,比起普通人,戀童癖的性衝動更難找到滿意的契機釋放,存在較高的犯罪隱患。而兒童在面對性侵犯時,比起成年人,也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

如果你知道面前的這個人可能會對你的小女兒產生性幻想,你還能像現在這樣坦然地接受他的善意嗎?

因而我們沒法樂觀地僅僅只以道德準則束縛戀童人群,期望他們能夠原諒自己的性偏好帶來的天生的不公,時刻遏制自己的衝動,不做危害社會的事情。所以,我們只能犧牲他們。那麼,假如我們用科技手段塑造孩童形象滿足戀童人群的慾望呢?那樣不就社會太平,相安無事了嗎?是的,或許這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需求,但這需要高強度的市場監管,甚至由政府控制設計和供給。而你是否曾經不滿足於科技帶來的虛幻滿足感,轉而尋求一些真實的刺激呢?戀童癖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我不是說戀童癖每個都是變態,每個都有嚴重的犯罪傾向,每個都應該像電視劇里呈現的那樣被折磨致死。不是的。戀童癖只是恰好成為了一種危險的性少數。但凡世界上的 少數或多或少都會被殘忍的對待,這是天生的不公,但我們只能選擇承受。當對這個群體來說「正常的性」對任何一個性對象來說都會是一種傷害,我們只能報以同情但永遠無法給予理解。少數,就是殘忍。

而這一集黑鏡要講的是這個事實嗎?很遺憾(似乎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並非如此。

這一集講的是,

當事態危機自己的利益時,人性能夠險惡到什麼程度。

還記得最初中年男子對男主角自慰被拍攝時說的話嗎?下面讓我們看一看情態越來越危急,中年男子再次被威脅如果他們不搶銀行,他招妓的事就會敗露時的態度。(需要注意的是從始至終他都不知道男主角是戀童癖,因而這無法構成態度的轉變)

在自身利益面前,每個人都能變成嗜血的狼,內心深處最險惡的部分赤裸裸地展現出來。當想要傷害一個人時,你總能找出最殘忍的詞和最無法迴避的真相。

而這一點,對黑鏡來說,實在太淺了。

我對這一集最大的不滿在於故事的設計本身。簡單來說,這僅僅是一個依靠科技,從成千上萬「有罪」的人當中隨意挑選出幾個處以精神上和身體上雙重懲罰的故事。

用手中的把柄脅迫他們做違心,犯法甚至以死相搏的事,在摧殘了他們的精神和肉體後,發來一個可憎的猥瑣笑臉,違背承諾,向所有人披露他們的」罪行「。

電腦,手機那一端是誰,他們有權利這樣做嗎?他們自認為在伸張正義,實際上這幾個人真的需要承擔這麼重的懲罰嗎,這樣的懲罰手段人道嗎?「伸張正義」的同時他們是不是也做錯了呢?如果是,由誰來懲罰他們呢?

這一集值得我們思考的確實不少,但有兩點我依然想提出以示我的不滿:

第一,不夠優秀的劇情設計使得主題不明朗(上面提的幾個問題僅為我的看法,如果你們知道主流看法或是有你的看法可以留言討論)

第二,懲罰者的正義探討,這樣的設計是否似曾相識呢?

抱歉居然寫了這麼多。

其實就好像,我不會吃飯時拿手機看《卡拉馬佐夫兄弟》,正如我不會為了一些精巧的短篇做十分的心理準備甚至正襟危坐。

每本書,每部電影,每部電視劇都在生活中有它們自己的位置,宏大不一定優於微小,莊嚴不一定優於輕鬆。

而當本來能夠打到4.8分的黑鏡下落到3分時,它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我深記在2014年的冬天,自己是如何富有儀式感地打開客廳的投射燈,把電腦連上電視,捧著一杯熱水坐在沙發正中央,莊重地和黑鏡開啟一段聖誕旅程的。

《白色聖誕》,實在很喜歡。

而現在,我不知道該如何對待黑鏡了。

我不需要在打開視頻前暗吸一口氣,也不再想推薦給梁先生和他再看一遍。但我也沒法僅僅把它歸為消磨時間的娛樂性商品。

是的,它當然還是比大多數粗製濫造的無意義劇集優秀得多,但它再也不是黑鏡了。

並非一無是處,只是再不震懾人心。


細思恐極到極致才是藝術,非要總統x豬才覺得精彩…看個劇都這麼浮躁

b站有個評論我看了很認同:

確實不像前兩季黑鏡了

沒有之前粗糙的特效了

內容比之前貼近現實了

科技設定沒有之前那麼多bug了

劇情一集比一集好看,讓人慾罷不能

在我看來是從各個方面完爆前作的

每集IMDB評分也普遍高於前兩季,說明我不是一個人。

說什麼這不像黑鏡?這才是我想要的黑鏡!


反轉少了。。。。一眼看穿結局。。。不知道是編劇梗用完了還是觀眾被套路多了。。。。個人覺得第一集結局女主被關之後依舊逃脫不了之前的框架或許更新奇一點???唉,還是白熊最好看了


剛刷完前六集,還是值得看,個人覺得第三季不比第一第二季差,各種槽點選的都挺好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之前看反擊第二季時候的那種失落。第三季和前兩季相比應該是風格的不同,美劇更趨向娛樂化,收視率是王道,觀眾喜歡什麼就給他們看什麼,所以第三季的敘事表達沒有了之前的剋制與反轉,而是一味地放大科技帶給人的黑暗面。其實水準並未降低,只不過編劇邏輯和敘事風格完全從英式轉為美式,比起前兩季帶給人的恐懼與反思,第三季提供更多的是茶前飯後的熱切討論,以前看一集之後我會緩緩,現在可以吃著飯連刷好幾集。沒有了剋制的娛樂,這應該是黑鏡跌落神壇的原因吧。


我覺得第三季是三季裡面最精彩的。第一二季對我來說太高於生活了,比如通過社交網路來搜集某人生前行為舉止,來達到在對方死後複製對方的目的;首相x豬 還是讓人質死亡(當然人質也是royalty,非常重要);還有眼睛裡面的記憶相機,隨時可以replay過去的事兒等等(這一集還是挺有現實感的,但當時黑鏡第一季還是早幾年,我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哇!好酷!,並無細思極恐)

第三季才是讓人細思極恐的,每一集都有一個點,和現實太相近而讓人恐懼(至少我是這種感覺):

1.nosedive:活在社交網路裡面虛偽的人們。看到在飲品店都不停刷手機的人們,大家不覺得熟悉嗎?當女主給naomi打分的時候,那些特別文藝高大上圖片蹦出來的時候,打分的瞬間和看到朋友圈fancy照片點like你有沒有點相像呢?

2.playtest: 這集我只是覺得未來全息遊戲會向這方面發展,會是現實寂靜嶺。

3. Shut up and dance: 你以為你就是在網上goof around?哎,搞不好就被發現。另一個側面反映:國家通過電子產品監視你不要太簡單。(這一點第六集也有提)絕對的cyber security根本不存在。【當然我覺得戀童癖和劈腿渣男被搞並不值得同情】

4. San Junipero:百合愛可能不是我看的重點。不知道大家聽說過salesforce沒有?開始我以為是賣東西的。。。這是一家幫助其他公司管理運營數據的公司,就是把客戶公司數據上傳到數據云統一管理+加密。這樣可以降低客戶公司自己獨立管理數據的成本,而且這家公司在數據上管理/保密更專業。 那這集其實就是把人的意識上傳到一個數據云系統,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就實現了呢?細思極恐(當然,答主起的是開心的雞皮疙瘩)

5. Men against fire:完全就是戰爭題材啊:改變了敵人的形象,讓你毫無顧慮的扣動扳機。這完全就是希特勒的種族優化項目啊。想像一下,如果以往的戰爭有mass的話,也許現在的世界真的大不同!

6. Hated in the nation:赤裸裸的網路暴力啊!只不過,這裡參與網路暴力的人們要付出代價!那我們現在有的網路暴力呢,要如何懲治?每個人都覺得「我不過是在網上說句話,並沒有造成實質傷害」,可對被暴力的人來說就完全不同了。非常引人深思的一集。

我真的很喜歡這一季,三季都很愛!希望能有更多episodes!!


不是,只是風格變了

美國團隊不但改變了劇中人物的口音,也讓第三季的格局更大,雖然相應的也缺乏了對細節的刻畫

但黑鏡依然是這個類型片里的翹楚

PS:B站很多人說第六集是最像前兩季的,不敢苟同,我反而認為第六集是最流水線,最不黑鏡的一集


口音變了,棄了(?_?)


一樣的高水準,以上


先問是不是,我覺得不比前兩季差。


哪裡差了。感覺更可怕啊。。。。剛看完第三季的第二集。。手都抖了。。感覺就像看了恐怖片。。不,比恐怖片還可怕。感覺以後這種遊戲出來,我都不敢玩。。。一生陰影。(#-_-)┯━┯

第三季更接近現實。

第一個類似於點贊行為,和評分。想想看,如果真的靠這個判斷,以後的未來很怎麼樣?!

第二個就是大火的VR。。。。還加了意識進去。。。現在都還慌著呢。

一句話人嚇人嚇死人。自己嚇自己,真。。。。。無話可說

第六集,屬於。。細思極恐。@_@我為什麼要看!!!


推薦閱讀:

看日劇美劇英劇的總有一種優越感,優越感何來?
如何評價《倫敦間諜》(London spy)?
《IT 狂人》告訴我們英國人都是電腦白痴,這是真的嗎?
英劇《黑鏡》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絕命毒師》三觀是否有問題?如果有,為什麼還要推崇?

TAG:美劇 | 電視劇 | 英劇 | 黑鏡BlackMirror系列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