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位上海財經大學學生的讀過書單?

一位上財學生的部分讀過書單


書單里數學書數量很多,而且質量普遍很高。如果他都讀懂了的話,那麼他已經具備了數學專業研究生階段的好幾個不同的方向的基礎知識。

貼子里有個圖

說真的,不同的人看數學書目的不同,大致閱覽一遍,知其大意不求搞懂每個細節,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報著這個目的讀書,真的沒有必要為了學一門數學課,把相關的好書都「看」一遍。通常只有想在數學上有所作為的人,才會學一門數學課的時候讀好幾本相關的書,他讀這麼多又只滿足於大致理解,這個行為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我大致看了下,他的書單里,數學專業每一門課相關的書至少有4種,把這些書都粗看一遍真不如啃透其中一種。

我曾經在另一個問題下說過,同一種類型的書,只要認真啃完一本,水平足以完爆絕大多數書單收集者。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投入了多少,而在於他產出了多少。

這句話的意思我曾經在知乎上的幾個不同的問題下表述過,雖然是很淺顯的道理,但是似乎仍然有一些人不明白這一點,包括中二時期的我本人。

在下班的地鐵上聽過幾十期羅輯思維、周圍人都在刷朋友圈而自己在刷知乎、看過很多被認為晦澀的專業書……這些只有「投入」的行為什麼都證明不了,如果還因此洋洋自得的話,倒是可以證明都學到狗肚子里去了。

只有把知識運用起來,從在知乎上能掉幾句書袋、用幾個典故、當個知識掮客這樣最低級的形式,一直到經過幾百個教授一致同意、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獨特創見的高級形式,都算是有「產出」的行為,才真正值得評價。

同樣,單獨評價這位同學的「讀過書單」無甚意義,最多能說明他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比較多罷了。讀每本書花多少時間?是本本精讀、淺嘗輒止還是根據自己的目的有所取捨?讀完之後是建立了系統的知識體系還是囫圇吞棗地塞了一腦袋專業名詞?對這些書表達的觀點思想他有何看法?……這些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啊。


解釋一下評論里的問題。作為一個物理民工,首先要是個過得去的數學民工,但對民工來說數學只是種工具,大致上有過得去的數學基礎,需要的時候再去某個小範圍內點專精就可以了,而不是學一堆不知道什麼時候有用的工具,當然可能有大神能力強興趣高那另當別論。比如本屌絲這樣搞半導體的,數學基礎當然要有,偏微分泛函分析這些技能點都要點上,拓撲嘛有點概念就行,說不定哪天要用到一點,哪天某個女民工問起來一點不知道多丟人啊,微分幾何這種完全就是浪費時間了。

作為基科班出身的民工,別的不敢評價,只能說說其中的數學部分。

首先,假如都學通了的話,這些數學書基本涵蓋了本科和研究生基礎教育國內第一流學校的理科課程,也就是說只要有論文,可以在清北任何一個理學院專業碩士畢業了。

其次,很少有人這麼干,因為很多沒用啊,比如我一個搞凝聚態的,拓撲本科學個3學時或者4學時的課絕對夠用了,不用那麼精通,微分幾何乾脆沒用,去學他幹什麼呢?浪費生命啊。

第三,一門課不用反覆學啊,學個實分析一本書足夠,看三本差不多的多浪費時間啊。

所以,俺深深的佩服這位同學,花那麼多時間反覆學習如此多的數學知識,其中大部分很可能未來毫無用處,這對數學是多麼有愛啊。

什麼?只是瀏覽了一遍?卧槽,那和看武俠書有什麼區別?


我想看看他寫出來的東西,不管是什麼。


我是學數學的,現在博士畢業。我評論一下裡面的數學類書籍吧。

先上結論:這位同學是(zai)大(zhuang)神(bi),快跪(bi)倒(shi),

(內心os:我不相信真有人能在四年的業餘時間內把這書單中的「數學類」搞明白,吹牛也要按照基本法,下次報菜名不要帶上數學類的好不好?這樣容易露餡的,你以為是小說嘛?這不是酸不酸的問題,是「常識」的問題,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她可以拿石頭打下波音,你不信不是因為你酸,這說明你有「常識」而已。數學系的學生都不太可能相信這個書單的「真實性」。)

下面是 @白如冰 用的圖,容我用一下謝謝。

我的感覺是:瀏覽?怎麼瀏覽?數學專業書只有兩種讀法:基本理解地讀(掌握定義,基本脈絡)和完全理解地讀(理解所有定理,並且會用)。粗讀是個鬼啊!

下面是書單中張恭慶院士的泛函分析裡面的定理,你瀏覽給我看看。

stone定理:一個希爾伯特空間上的稠定閉運算元A是一個單參數強連續酉運算元群的無限小生成元,必須且僅須存在自伴運算元B使得A=iB.

什麼是閉運算元?什麼是酉運算元群?什麼是無限小生成元?什麼!你連什麼是希爾伯特空間都不知道?!

明白了嗎?就算不看證明,為了讓一個論述make sense,你至少要知道各種定義

不理解數學書籍中每一個符合和定義是不可能瀏覽的,更別提什麼理解了。開玩笑嗎?而且如果你不理解一個數學上的定義,睡一覺馬上就忘記,不信你可以試一試,換句話說,看數學類是不可能真正的「粗讀」,所有數學專業書都是在你完全理解前面的內容基礎上展開,一般沒有「上集提要」這種東西,請這位同學教我怎麼瀏覽數學書好不好?我還有「幾千頁」沒讀完呢。

隨便算一算就知道正常人很難在4年內用業餘時間「瀏覽」書單中的數學書。除非天才中的天才(高斯級別)

一個數學類書一本需要4-6個月才能掌握(每天3小時)。

一個數學類書一本需要4-6個月才能掌握(每天3小時)。

一個數學類書一本需要4-6個月才能掌握(每天3小時)。

我記得華羅庚中學自學數學分析也花了兩個月時間。張院士的泛函分析可不是那麼簡單的,陳先生的微分幾何講義也很難。說實話,看到他那句

:lz全部瀏覽過

我最直接的感覺就是:

這位同學,莫非高斯的魂魄附在您身上了?

這位同學,莫非希爾伯特的魂魄附在您身上了?

講真的,如果這位同學完全搞明白書單裡面的數學類書籍,他/她完全可以具備了數學大部分方向博士生一年級入學水平,(本科之後直接申請phd)意思是他可以申請pdh,但是肯定需要重新學習對應方向的基礎課,當然了,根據方向不同他/她需要看的書自然也不同。比如,我做數學物理pde,我不搞隨機所以不懂隨機那一塊,但是需要擅長非線性泛函分析。這個書單明顯偏向於分析,這位同學可以去做ode,pde (當然了,先看一點evans),分析之類的完全沒問題。不,

這位同學,您對fields獎有興趣嘛?以您的才學,專心於數學,起碼可以拿一個的,祖國需要您。

好吧,我想說的是即使數學專業本科生,也少有真的把這書單完全搞定的人(能獨立完成課後八成習題並且獨立論述大部分定理)。佩服佩服。我師弟的老婆就是上財的第一名(某個班),下次見面要跪拜一下她。


人文社科我不管,看數學書,不抄上幾遍再把課後習題90%都刷一遍(還有10%你做都做不出來),哪來的膽子說自己看過。。。


他們還是先搞掂耶魯商學院,再來說書單吧


至少比一般人要好很多吧,他也沒說自己最牛逼了,大家看不爽的估計也只是曬書單這個行為而已。也可能他單純就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書單看看有什麼有意思的書。比如我就經常偷窺別人豆瓣書單去種草

關於同一方向的書讀很多本的問題:

我也是這個習慣,比如離散數學我看了三四個版本的,編譯原理三本經典書都讀過了。

讀三本的時間遠小於讀一本乘以3,因為知識已經懂了,所以很多部分可以略過。讀三本的目的在於能夠互相映照,比如有的書裡面會增加一些有意思的章節,有的書可能勾連知識的角度會些許不同。而且經典書籍都翻一遍之後,至少心裡對這部分的內容和範圍自信更強了。不是說崇洋媚外什麼的,但學習自編教材的同時,再看看別人怎麼講的總沒有太多壞處吧

關於能不能讀通的問題:

我知道很多我讀不通的,我相信他也知道自己很多沒讀通。比如資料庫的教材我們可能只教了1/3 到1/2,剩下的我也沒翻過。甚至於現在學習過的一部分我都記不太清楚了。不做相關研究,很多學習過的忘記了都很正常,那學習需要學習的部分就可以了,不需要的或者臨時學,或者了解一下在需要學習的時候知道在哪裡去學。

當然。。做題是檢驗閱讀成果的唯一標準。


怎麼檢驗自己知識學的扎不紮實呢?

做做題就都懂了。


首先,非常佩服這位同學花了這麼多時間來讀這麼多的名著。有如此之毅力,以後做什麼事還怕做不成呢?

對於樓上有揣測該同學只是貪圖量多,沒有消化吸收的,我不知道你從哪裡得到這個信息。還有說書讀的越多,腦子越不好使的,我似乎聞到一股酸味。至於說要用產出來評價一個人的,真的有點難為人家了,人家只是曬個書單而已。

但,我覺得有必要小小地提醒一下的是,和文學或哲學類不同,讀經濟學名著的意義不是很大。經濟學發展了這麼些年,亞當斯密那個古典時代的理論放到今天,已經失真地很厲害了。而且,我們對他們的時代背景不甚了解,接收他們的思想可能也會一定的困難。其實,古典經濟學家思想里的營養,在你的微觀、宏觀經濟學入門教材里已經被總結地很好,毋需回顧原著。如果你想要了解整個經濟學發展的歷程,我建議讀一本經濟學學說史就夠了。如果你有志於從事經濟學研究,讀最新的論文倒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這樣能夠為你節省出很多時間來,而且幫助可能更大。

最後,謹祝,加油!


其實我感覺如果他是學經濟金融的,那個書單里很多數學,宏微觀,計量,國際經濟學之類的那些都是課本。。

還有高教出的數理統計也是萌萌噠。。。【我沒記錯吧。】。。。

其他的書,關於經濟學的大多是上課的時候老師推薦的書,是不錯的經濟學書單。

都讀過的話是很勤奮的學生,很值得學習!!!!

側面反應出來此子不是學神就是老師讓看的paper不夠多。

裡面趙岡的書是我論文的參考書我會隨便說么。。這麼冷門的書是怎麼翻出來的。。一般想看這方面不會看趙岡那本吧,好好奇

哎呀呀,因為黃有光老師給我們帶過課, ,這個人竟然看了三本黃老師的書!!!為什麼沒有黃老師的微觀經濟學啊!!!

讓我知道不是只有我們學院才學過黃老師的綜觀經濟學 好寂寞。。。,

另外黃老師還寫過武俠怎麼也沒有看啊,摔!!


我不是很常回答問題,看到了這個問題感慨萬千決定強答一發。

我對這位學生是既羨慕又可憐的。

首先,我很羨慕這位朋友,能在年紀輕輕就能有機會和時間接觸這麼多書。

可憐的是,根據書單,他可能並沒有徹底消化理解他所讀的書,我同意知友Cantorin的觀點,而且我對他的數學書單存疑,我想大家都知道研究透做透一本數學書是有多耗時間和精力的,如果只是翻翻書看看定理公式…那當我沒說。

還有基督教的書…,我一直認為宗教是理性的敵人,這條不同意的,您就當我放屁。

下面說一些誅心的

他的書單看起來很雜很多,其實涉獵範圍集中在經濟金融博弈論等方面,作者是一位上財的學生,那就說得通了。社科類書少的可憐且都是那種需要反覆閱讀與理解的,鑒於作者連山海經和百萬英鎊魯濱遜漂流記這類書都拉了進來,而社科類連本入門一點的都基本沒有全是大部頭的?

而且他的書單很雜亂,感覺知識網路不是很牢固和清晰。

我才疏學淺,天資平平,就我個人的情況,囫圇吞棗地讀,我只需要幾小時便可讀完一本書,認真理解地讀,我每讀完一部分都要停下來,認真理解讓書內的內容融化在腦袋裡,而總結讀書筆記,提煉摘抄的時間更是遠超過讀書的時間(事實上我沒做完幾本書的讀書筆記,我太忙而且又懶),完全將所學轉化為所能用又不知何時,為此我有時會精分自己向自己闡述讀書心得甚至自己和自己辯論。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我想炫耀,我會羞於把山海經百萬英鎊魯濱遜格列佛之類的拖進書單。

如果我想交流,我不會連我的興趣和感想都不留只是留下了詳細而細緻的書名,也不會倨傲地與人交流。

我對書單的作者毫無惡意,看到這份書單的時候我正在看劇—感冒了感覺腦子不大好使,這份書單還是讓我很羞愧—我讀書讀地太少了。最近在逼自己學英語,好能更順暢地閱讀英文書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閱讀並將知識運與心中為我所用,故能成其廣。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機械地閱讀,也許就是莊子所說的以有涯隨無涯吧。


不是很清楚這種問題的價值在哪裡?


第一次看到有人在書單里寫高等代數……


簡單說幾句;

第一,中文翻譯書太多。翻譯書看得越多,說明腦子越不好使。

第二,這個書單很可能是在糊弄。因為這學生如果看得懂博弈論手冊三大卷,那麼其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書(包括英文書)都肯定不會再看了。

第三,看書不在多,貴在精。書單中的確很多書都是經典,但經典是要讀一輩子的,而不是翻過就算了的。

第四,我覺得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還是先把教科書(譬如Varian的書)讀透為先,否則容易誤入歧途,浪費青春,

第五,不要以為自己讀過幾本書,就趕緊出來現。這年頭,誰的電腦里沒有幾千本專業書?


我就說句難聽的吧,只要一看這書單長度,就知道他的書白讀了。


作為一個財大老師,我覺得這不是我們財大學生的風格??快把學生證拿來看看??怎麼能沒有考證、外語這些東西??復校以來的傳統都丟了


別整些沒用的,來知乎做個大v看看,現在已經不是丟背景談努力就能折服別人的時候了,當然丟爸媽的背景除外。

讀書只是攝入別人的看法,是一種傳統的認知世界的捷徑,但最終也得整合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理解世界看待問題的套路。

我一直相信,會有真的的聰明人光是靠自己思考就能做到看待問題的水平就能遠超常人。


如果是讀完的話,我還是想膜拜一下....

我覺得問題改成"翻過的書單"比較合適,作為數學系本科生,我表示不相信有人會把所列數學書讀完


這應該是 上海財經大學 在知乎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之一。


推薦閱讀:

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結尾到底是什麼?
聽說許多非專業英文書籍的中文翻譯很糟糕,有必要因此下決心閱讀英文原版嗎?
難道不應該把推動版權電子閱讀市場的發展作為己任嗎?
請問杭州哪裡有比較好的看書或者閱讀的地方,類似於學校的圖書館什麼的?
對於《利維坦》《理想國》這種著作,直接讀節選或讀書筆記是否效率更高?

TAG:閱讀 | 學習 | 大學生 | 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