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很多國家都有兩個實力相近的政黨,角逐總統,首相的職位?不是三個,四個實力相近的政黨?

拋磚引玉。可以想到的理由,比如,如果有三個實力接近的政黨競選,一個政黨提出一個新議案,其他兩個政黨會提出質疑,反對這個議案。之後後兩個政黨因為需要差別化,所以各自也會提出不同的政見。漸漸的,在兩極分化的立場下,各自獲得最多的支持,除此以外的政見,政黨就慢慢邊沿化了。最終只留下兩個主流政黨。


很簡單,因為很多國家議會議員席位按照選區分配,由每個選區得票最高的人擔任,而不是按照政黨在全國得票比例分配議員席位。

因為只有在該選區得票第一的議員候選人才能進國會,所以國會議員只能產生於大黨,而當地各種政治勢力為了進入國會也會自發抱團組建大黨,小黨的候選人沒有能力在任何一個國會選區打敗其他大黨候選人拿到最高票當選議員,也就自然無法出現在國會。

舉例來說,比如某國國會議員按照投票比例分配席位,A黨全國得票60%,B黨30%,C黨10%,那麼最後國會裡議員席位也會按照這個比例分給三個黨。而如果某國國會議員按選區每個選區選一個議員,A黨全國支持率60%,B黨40%,但是可能每個選區A黨候選人票數都更多,於是最後整個國會的議員就全都來自A黨了。實行前一種制度的國家會形成國會黨派林立的局面,實行後一種制度就會形成兩黨制,實行兩種制度混合的國家會形成國會裡幾個主要政黨坐大,同時存在一些邊緣小黨的情況


政黨制度是政治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話題,也是已經被研究透了的一個領域。

按照知乎的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為什麼在很多國家都有兩個實力相近的政黨,角逐總統,首相的職位?不是三個,四個實力相近的政黨?

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首先,總統作為國家元首,一般是黨派派出代表來進行角逐了,而首相作為政府首腦,在很多國家並不是政黨在直接角逐的,而是政党參與到議會的選舉中,最後由議會的多數黨或聯盟提名首相。其次,世界上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是兩黨制(兩大黨制)的,多黨制的國家到處都是,著名的就有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

對於這個問題,就需要分步驟來解釋了:

一、世界上有哪些政黨體制?

二、兩黨制和多黨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三、為什麼在多黨制國家往往讓人感覺也只有兩個黨比較活躍?

一、世界上有哪些政黨體制?

首先要對其中的「黨」的概念進行定義,在政黨體制的討論中,「黨」一定是要對政治有一定影響力的政黨。因為在所有的擁有「政黨」的國家,都會擁有大量的黨,不管是中國、美國還是英國、法國。但是你不能因為中國有大量民主黨派就說中國是多黨制(政治學的語境下),也不能因為有自由黨、綠黨這些就說美國是多黨制。

按照政黨數量從少到多,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劃分到如下的政黨體制之中:無黨制、一黨制、一大黨制、兩黨制、兩大黨制、多黨制。

1. 無黨制

無黨制有三種可能:還沒發展出政黨組織、沒有形成政黨的體制、形成一種反黨的文化。這種制度主要存在於馬爾地夫啊什麼的沒必要組黨的國家,或者阿聯酋啊這種憲法都不允許建黨的國家。阿根廷是個神奇的存在,因為「黨」這個詞在阿根廷污名化嚴重,所以現在阿根廷的政治團體都不叫黨,而叫聯盟啊、連線啊、同盟啊什麼的,有人也認為阿根廷算無黨制國家,我覺得有點掩耳盜鈴。

2. 一黨制、一大黨制

這兩個有的時候可以一起討論,畢竟加起來也並沒有很多。一種情況是社會主義國家要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可以形成以共產黨(社會黨)為執政黨,其他小黨為參政黨的體系。另一種情況如新加坡,目前本屆國會共有87名民選議員,人民行動黨佔了80人。一(大)黨制國家擁有政策穩定、避免國家分裂等優勢,至於劣勢,請自己體會。

3. 兩黨制、兩大黨制

因為懶,這兩個也一起說啦,其實二者的主要區別就是在於有沒有一個明顯的「第三黨」。兩黨制就是美國這種民主黨、共和黨,兩個黨能包攬幾乎所有的議會席位和每一屆的總統、州長,其他政黨在全國的影響力很小,得票率低。兩大黨制呢,就是在兩黨外有一個或多個有實力的政黨或政治力量。比方說在台灣,國民黨、民進黨是兩大主要政黨,2000年左右的時候親民黨還是在大選中能有小兩成的選票的,在立法院中還是有一定席位的(挽一下宋省長)。就算在目前的台灣,雖然國民黨、民進黨之外的力量很難在大選中突圍,也很難在立法院中佔到席位,但是讓柯文哲當上首府的一把手也不是沒可能。優勢上來講,政治生活顯得不亂,一旦總統議會選舉結束,任期之內事就少很多(台灣是個例外);兩黨一般都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偏激,兩黨之間的妥協比鬥爭多,就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越做越像。但是兩黨制也有不足,下面講多黨制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

4. 多黨制

多黨制國家中,一般議會中有多個政黨組成,過半席位的政黨不常有,大量政黨在議會的不同次選舉後會重新整理力量,形成席位過半的執政聯盟並推出政府首腦。就以法國為例,國民會議(下議院)一共577個席位(如下圖,來自Wiki,侵刪),8個政黨和政治團體在裡面有席位,從左到右表示政治譜系從左到右。左翼社會黨拿到295席成為最大黨和執政黨(這個例子不好,竟然過半了),按照席位多少還有人民運動聯盟、民主黨與無黨派人士聯盟、綠黨、左派陣線、左派激進黨、獨立團體和極右翼。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花八門。多黨制的優勢(也是兩黨制的劣勢)是所有的公民都有最能代表他的政黨,比如作為環保主義者,我就可以去支持綠黨,當不了執政黨,但也是個議會黨啊;要是現在沒有任何的黨能代表我,我也能一言不合組個新黨,不至於淹沒於兩大黨之中沒有任何錶現;這就使得選民的每一票都更有意義,顯得更民主一點,不至於出現兩個黨都好爛,我想吞票的感覺。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黨太多,太亂太吵,有些黨也特別極端,因為只要維護好一個基本盤,就有希望在議會擁有一席之地。

補充個德國的情況:

德國議會630個席位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政黨獲得半數以上的席位,甚至整個右翼聯盟加起來也不過半,因此只能跟社民黨聯合執政。

二、兩黨制和多黨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 歷史進程與政黨制度

政治學中的歷史制度主義用大白話來講,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在其歷史演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那麼政黨體制必然也是由歷史演進來的。在英美法德等國家,政黨和政黨體制都是在資本主義革命期間形成的,所以革命的過程直接會導致政黨體制。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法國的政黨制度,法國大革命那麼亂,當然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利益團體,之後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政黨。我不研究這些東西,所以就不多解釋了……

2. 選舉制度與政黨制度

選舉制度影響政黨制度是政治學中一度的鐵律之一,鐵律,顧名思義就是必然的意思。在選舉中,單名選區制度會讓政黨體制向兩黨制演變,比例代表制會讓政黨體制向多黨制演變。

單名選區指在選舉中,一個選區只有一個當選的名額,得票最多的人/政黨贏得此當選名額;比例代表制指在選舉中,一個選區有多個當選名額,不同的政黨根據得票的多少,按比例分配這些名額。

單名選區制下,會逐漸形成兩大黨。比方說燈塔國有ABCD四個政黨,分別有10%、40%、30%、20%左右的支持者,在某個選舉中只有一個當選名額,各個黨派各派了一個人來參選。選舉進行了一段時間,C黨和D黨發現,這麼選下去不是辦法啊,花著錢誰也選不上,不如我們做點交易,共同推一個候選人,到時候有肉一起吃啊。兩個黨發現大家的政治綱領還挺像,不如合併了算了。兩黨的領導人談談情,跳跳舞,這事也就這麼定了,CD黨建立。消息一出,朝野震驚,本身已經勝券在握的B黨候選人坐不住了,連夜找來A黨共商合作大計。A黨作為吃瓜黨派,本身覺得沒自己啥事,現在倒成了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因為CD黨也連夜來找A黨,想看看能不能合作鎖定勝局。A政黨思來想去,還是覺得B黨跟自己情投意合,適合在一起。最後還是選擇了B,AB黨就這樣形成了。選舉成了每個黨派都機會的遊戲,兩黨制形成。

在比例代表制中,還是ABCD四個黨,但是選舉變成了有10個席位,A黨知道,按照現在的形式選下去,自己只有一個席位能拿,但是A黨表示無所謂,反正我只代表10%的人,能發出成比例的聲音就行,畢竟能選上,骯髒的交易以後再進行也來得及。另外A黨的領導也覺得,我們要保持隊伍的純潔,跟別的黨聯合是一種背離建黨理念的事情,所以堅決不能跟別人來共同組黨。BCD三個黨也持有同樣的態度,所以多黨制就一直是多黨制了。

可以發現,美國是典型的單名選區制國家,勝者全贏,別說有小黨,就是兩黨若有一方分裂了,都很難生存了。而法國就是典型的比例代表制,議會的席位都是在各個選區按比例分配,而總統的選舉更是使用了多輪投票的制度,保證了多黨在單一選舉中的順利運行。

3. 政治文化與政黨制度

有些地區就是莫名有著不喜歡兩黨制的政治文化,特別是在歐洲,很多國家的政治生活並不複雜,人的性格又軸,一言不合就組黨。這種國家想兩黨制真的好難……

三、為什麼在多黨制國家往往讓人感覺也只有兩個黨比較活躍?

當然,雖然前面說了這麼多,大家還是可以發現,就算在法國、德國這樣的國家, 還是會有兩個政治團體在議會中的影響力跟其他黨並不在一個級別上。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知識儲備還暫時不能解答,近期有時間可以查查文獻,給大家一個答案。

我提出一個假設,在成熟的民主國家,社會結構造成社會分裂比較少,政治譜系更像正態分布的鐘形曲線,所以在意識形態上中左和中右的政黨在競選中具有一定的優勢的。

但是全世界有幾百個國家,真的沒有人會知道荷蘭、比利時、巴西、阿根廷、南非、肯亞的體制是什麼,我們每天能關注到的國家,估計也不會比G20裡面的國家更多。所以貿然的認為所有的國家都是兩個主流政黨在競爭是並不全面的,政黨制度的這潭水深著呢。

最後推薦一本閱讀材料,薩托利的《政黨與政黨體系》。


看八卦有幾個顏色


推薦閱讀:

從中國的國家利益戰略角度看,奪回(或實際佔領)外東北包括庫頁島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可能?
希特勒回來了裡面有哪些隱喻?
歐盟能建立起一支統一的歐洲軍隊嗎?
為什麼有人去國外讀 Chinese Studies?
古代王朝末期或者衰落期的百姓會以何種心態面對他們藥丸的國運?

TAG:政治 | 台灣大選 | 美國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