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粵語歌火不起來了嗎?
我聽的都是以前的粵語歌
謝邀。
一直在用網易雲音樂聽歌,聽歌的時候也總能看到很多引人深思的評論。
扼腕嘆息這首好歌怎麼沒火怎麼評論那麼少怎麼沒有引起你們的共鳴:自我良好覺得粵語就是優秀粵語就是特殊粵語就是表達更好情感更足:《這麼遠那麼近》:這個沒999+火的都是什麼鬼?
《青春頌》:這麼好的歌才這麼點評論,不服《迷失表參道》:詞曲唱,全都完美,就是沒火。。。。《相思風雨中》:這麼經典居然那麼少評論?《從不知》:這首咋地才這麼幾個評論?我覺得這首的旋律是排前的
驕傲宣布這首好歌就我聽過就我喜歡就我能發掘到就我拿來捧在手心:《目黑》: 粵語歌的味道我想恐怕只有懂粵語的人才能體會到歌當中的感受
《花千樹》:粵語因為接近古漢語更精鍊 也更入心入眼《面具》:(這裡太多了就不貼了)
變本加厲我喜歡的歌手最好你們都不要知道啊這麼好的歌最好就我聽:《I Honestly Love You》:不是真榮迷應該是沒聽過這歌
《信任》:這麼好聽居然沒人,那些說喜歡EASON的都是只聽聽大眾點的歌吧。《Stranger under My Skin》:問那些喜歡陳奕迅哪些歌 回答紅玫瑰十年浮誇的 一般都沒聽過這些歌《阿牛》:醫生的冷門歌曲嗎?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好聽嗎?
《吻感》:看著自己喜歡的歌評論區被一群又一群跟風佔領的時候真慶幸還有幾個地方讓我靜靜的欣賞自己的最愛
《獨家村》:黃偉文說:我希望謝安琪永遠不要大紅,這樣全世界就只有我知道她有多好《這麼遠,那麼近》:要爛大街了 有點不開心 最喜歡的粵語歌之一《澎湃》:想把這首歌藏起來!
然後就是切題的最愛還是老歌哎現在新歌不好聽啊沒有共鳴不如以前:
《明知故犯》:還是老歌聽的舒服。
《似水流年》:這才是經典,不像現在的許多歌,膚淺《J-POP》:這張專輯好像不知道往哪裡走,港樂也是。
還有LoLo翻唱專輯下有評論「粵語歌壇就只能出翻唱了嗎」,某些老歌下面又有評論「別人說90後膚淺啊但是我們90後也聽老歌不膚淺不膚淺」之類的,弄得聽老歌就很高雅很強勢那樣。
以上的評論精選不過是我短短十幾分鐘shuffle我歌單找到的代表罷了。到了這裡估計也知道往下想寫的是什麼了吧?
如果粵語歌的聽眾們都在以這幾種心態聽粵語歌、以這種心態支持粵語歌,粵語歌壇絕對、絕對會死得又快又慘。
現在粵語歌火不火的起來呢?很遺憾,在大中華區,現在火不起來。
但是,如果問道:
現在粵語歌質素比以前差了嗎?沒有,不降反升了。現在粵語歌在香港火不起來嗎?並不,在香港很火。現在粵語歌再也不能火起來嗎?這個,就看大家了。=====
還是從題主的問題開始講起吧。
也不知道題主是哪個年代的人了。不同年代的人自然有自己的心水廣東歌。題主要是現在當爸媽這輩的人,那你這樣覺得還是聽老歌的好,很正常。
我接觸粵語歌估計早得我自己都不記得。小時候的車載音響,爸媽就會自己把他們喜歡的歌放進CD,其中自然有許多無比經典的旋律了。稍微大一些,每次媽媽載我上學放學,車裡都放著廣東電台音樂之聲,有新聞,有綜藝,有講古,當然肯定也有粵語歌了。
但我,一直都覺得粵語歌很low。不要笑,我當時可是一個愛聽古典音樂和英文經典的boy。還記得我有一次在爸爸熱車的時候問他為什麼不追求一些高雅一點的藝術啊這些情歌不覺得很low嗎,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初中,我一個很好的朋友給我推薦了Beyond。於是我聽了至少有一年半的「搖滾樂」。我知道Beyond的歌不少算是流行搖滾,一點都不rock,但是本著閑著沒事的精神,我從《光輝歲月》聽到《農民》到《長城》到《永遠等待》到《狂人山莊》到《信則有》到《追憶》,差不多也把Beyond四子時期的歌翻了一遍了。
後來越聽越膩,沒錯,聽Beyond聽到膩,就開始在酷狗的推薦什麼的上面找,然後聯想到的自然都是Beyond同時期的香港歌手啦,從許冠傑到羅文到梅張譚陳到四大天王,然後,我上高中了。
講到這裡還是屬於老歌的範疇吧?我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我不是不懂你們,對,你們,這種喜歡經典吹捧老歌的心態。當時的我也是這樣的。
在高中我的歌單踏入了新千年。不知道新千年頭十年的歌對大家究竟是新歌還是老歌呢?我給個列表吧。
2000:《K歌之王》、《少女的祈禱》、《絕》、《如何掉眼淚》、《煞科》2001:《Shall We Talk》、《痛愛》、《犯賤》、《爛泥》、《野孩子》、《戀愛大過天》2002:《再見露絲瑪莉》、《劃火柴》、《好心分手》、《明年今日》、《相愛很難》、《我們的紀念冊》、《燕尾蝶》2003:《七友》、《心淡》、《我的驕傲》、《下一站天后》、《可惜我是水瓶座》、《獻世》、《必殺技》2004:《奇洛李維斯回信》、《16號愛人》、《目黑》、《愛是最大權利》、《耿耿於懷》、《丟架》、《愛與誠》、《小城大事》、《地平線》2005:《浮誇》、《情非首爾》、《男孩像你》、《命硬》、《勞斯萊斯》、《烈女》、《無賴》、《眼紅館》2006:《富士山下》、《愛得太遲》、《花無雪》、《紅綠燈》、《愁人節》、《十分愛》、《笑忘書》打住!上面這些歌,距今至少也有十年了。十年啊,不是明年今日啊,十年前的歌,你說算不算老歌?你聽這些歌,就像你在四大天王時期,越過了譚張爭霸的時代,聽起了七十年代的歌一樣。
到這裡就覺得有點不對了。這些歌都是被大家潛意識劃入比較「當代」的範疇的。原因很多,可以從曲風從詞作從歌手形象定位來分析,但我說一個,就是傳播。
這些歌曲,慢慢傳播到了內地,傳播到了非粵語區,然後突然才在那裡火起來了。我們潛意識裡,大概會覺得一首歌的年代,和它開始在身邊火起來的那個時間,是一致的。事實上,很多這幾年的的粵語歌聽眾接收到的「新歌」,都是新世紀前十年的粵語歌精華的總和,再加上新出的歌。所以你在內地要是覺得港樂新歌火了,估計就是這種錯覺吧。
新世紀前十年是香港歌壇重大轉變的一個十年,元老歌手的相繼離世,四大天王謝幕,填詞人作曲人的交接班,本土意識興起,原創開始抬頭,而且——黃偉文進行了新廣東歌填詞運動,麥浚龍開始做概念專輯,藍奕邦王菀之出道,黃耀明攜人山人海開闢港樂新流,林一峰MLA出道——以上的這些,使得整個粵語歌壇更加多元化,而現代化了的出品加上粵語歌壇的底蘊,則讓水準開始維持在一個很高的位置。這些現狀,能夠在這個十年里,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現在來說現在港樂水準吧。
麥浚龍為首的概念專輯,這個基本吊打華語區。
陳奕迅為首的演唱會,也基本吊打華語區。現在的港樂演唱會和一般的幾十首歌唱唱跳跳過去不同了,高端一點的就像 我們的胡士托 啊 Eason"s Life 啊 JH刻不容緩 啊這種精心設計了整個流程,無論是選曲還是感情表達都一氣呵成,而且配合表演以及編曲以及各種現場因素能夠讓演唱會的效果比拆開來的錄音棚版本高到不知哪去了。這種如果要定義,可以叫做超級概念演唱會。
單曲質素呢,得益於香港這種「流水線式」出碟過程,即便是新人都能得到華語樂壇一流水準的作曲編曲填詞監製——而如果值得培養,甚至能得到頂級水準的後台。這樣出來的歌,可能未必會首首出彩,但幾乎是沒有短板的。
所以你去聽《撫愛》,你去聽《Crossroads》,你去聽《beGin》,你去聽《Ginadoll》,去聽《Kontinue》,去聽《The Key》,去聽《Addendum》和《Evil is a Point of View》,去聽DearJane的三部曲,去聽林亦邦和吳業坤,或者去聽盧凱彤的《枕邊細語》。商業和知名度上來說,新世紀以來是粵語歌壇前所未有的低潮,但是質素和多元化程度上來說,現在算是粵語歌壇起勢的一個小高潮了。
可是粵語歌火了嗎?在大中華區,一點都不火吧?除了早已出名的陳奕迅等人,我上面舉的新人又有誰聽過?一個小時候在廣州長大的同學聽到我外放藍奕邦的歌,問我你是不是喜歡比較舊的經典的粵語歌啊,我當時真是一臉懵逼。所以,不是麥浚龍概念專輯做得好,獲得無數讚譽,粵語歌就火了。別人都不聽的。不是MLA林一峰在民謠界有多出名,粵語歌就火了。別人都不聽的。不是坤哥在YouTube唱多少歌錄多少視頻香港人多喜歡,粵語歌就火了。別人都不聽的。不是beGin拿了金唱片Ginadoll銷量口碑多好,粵語歌就火了。別人都不聽的。不是謝安琪在香港人氣多高高登女神,粵語歌就火了。別人都不聽的。不是黃偉文演唱會多麼屌炸天,粵語歌就火了。別人,怕是連黃偉文是誰都不知道。
粵語歌現在,確實一點也不火。踏不出自己這個圈子,粵語歌永遠也不會再火起來。
話說粵語歌在香港依舊很火這個不用多說了吧。本土意識之下沒有任何問題。
那——怎麼才能讓粵語歌再火起來呢?或者說,怎麼能讓粵語歌壇,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呢?
我記得大概是一個幾年前的片子,TVB還是亞視做的吧,裡面談及粵語歌壇怎麼發展下去,前路在哪裡,張敬軒說了是演唱會,以及保持高質量。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到Moov Live, 以及各種各種FB Live的小型演唱會。
但是再怎麼高質量再怎麼精品化,出品假如只局限在香港,只局限在老聽眾里,是永遠不會有出路的。
斗膽下個結論:現在香港樂壇假如想翻身獲得知名度上、商業上的增長,需要持續推出高質量的大路情歌,以及製造新的歌星級別人物。
核心思想在於,大中華區聽眾的審美取向參差不齊,最大的市場內地的聽眾審美水平依舊相對低下,傳播效果最好的還是情歌。新的有代表性的歌星級別人物,能夠大幅度提升香港樂壇在大中華區的存在感。
而這個時候,作為歌迷,就不再應該固守你的一畝三分地,守著那點老歌不放,非那些概念專輯不聽,情歌只是過耳卻不買碟支持,演唱會只是說說都不去買票——是時候像一個粉絲,一個歌迷,如同一個粵語歌壇全盛時期下的歌迷一般熱情高漲,對你覺得有前途的新人、還不錯的專輯、口碑好的演唱會,勇敢地花你的錢,大力地為他們宣傳,安利給朋友圈裡的人,帶他們去看,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的粵語歌已經不只是陳奕迅,不只有容祖兒楊千嬅。
你給他們講故事。在聽《十年後的我》的時候講黃偉文十年之約的故事,然後安利一把《YY Concert》;在聽《經過多少秋與冬》的時候順手安利完前面兩首歌,然後安利一把港產文青女神袁澧林;在我是歌手的時候安利一波JH演唱會,在JH演唱會的時候安利一波菇祖;在聽《天梯》的時候安利一波C AllStar,然後安利一波Supper Moment;甚至,在聽陳奕迅的時候,講一講他和謝霆鋒的兄弟情,講一講他和楊千嬅的往事,再講一講華星三寶……
你給他們聽新歌。校長IG上tag的這個妹子叫李幸倪,周耀輝給她寫的《我說》和《光環》簡直是神作;AGA的歌詞抄下來像詩一樣美,新碟是寫給她姐姐的哦;麥浚龍又出新碟啦,《劊子手最後一夜》寫的是譚嗣同哦;吳業坤的《百姓》和林奕匡的《高山低谷》都寫了什麼;《一個都不能少》多難唱啊,還有一首差不多的叫《沒有你贏了世界又如何》在JH演唱會香港站唱給容祖兒的;方大同這個新專輯要搞什麼飛機;這個跳來跳去的薛凱琪在《MISS FIONA》之前都是什麼一個畫風;聽聽《撐過黑暗》,這個顧芮寧可是譚校長的御用吉他伴奏,你知道她以前是彈琵琶的嗎,她和盧凱彤的區別又是什麼——啥,你問盧凱彤是誰?帶他們去聽Ellen在台灣唱過的歌啊。
你給他們看show。JH為什麼在一起開演唱會啊他們關係很好嗎當然啦十幾年前還有一場;陳奕迅和容祖兒一起開過演唱會哦什麼你問拉闊是什麼;黃耀明為什麼演唱會唱這些老歌啊亞視是哪個台啊為什麼會倒閉;陳奕迅楊千嬅梁漢文三個人在一起那麼能唱為什麼總是聊天;張學友翻唱過周杰倫的星晴哦;我是歌手李克勤請來的林子祥和葉倩文多屌啊你看看他們和陳奕迅做的拉闊,十分十二寸把Eason唱到斷氣,蘭花草高音壓制;當然還有黃偉文作品展……
但是你可能真的不知道,非粵語區的聽歌審美究竟是怎樣的——舉個例子,我在宿舍外放粵語歌,一個室友耳濡目染也有上百首了,卻唯獨在《耿耿於懷》的時候跟我說嗯你審美不錯——這裡就回到了上面所述的,大路情歌才是最有效的宣傳之道啊!
我記得有人說過,最近啊好像那個《月球下的人》很火啊,怎麼粵語歌壇都墮落成這樣了,這種大路情歌都那麼火。
而我聽到《雙雙》和《月球下的人》的時候,第一反應則是——怎麼粵語歌壇也終於到了有力氣猛推大路情歌的時候了。
所以我說新時代可能已經到來了。你若有愛,就為這粵語歌壇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吧。
或者你不用做那麼多,或者,偶爾在朋友圈發一下最近覺得好聽的新人作品也不錯了。
或者你可以像我一樣,每年至少一張碟一場演唱會。只能說 過了粵語歌大熱大火的年代 顛覆的年代 哥哥梅姑林憶蓮王菲beyond左麟右李四大天王的時代 能帶粵語歌走向世界的也就是那個輝煌的時代了
我生在粵語區 經典老歌不說都會 但大多都會唱 大概十年前 那個時候朋友同學的偶像都是香港歌手 像衛蘭容祖兒謝安琪楊千嬅李克勤陳奕迅張敬軒古巨基謝霆鋒 那個粵語歌盛行的青春 現在不同了 身邊人偶像都變了韓流明星小鮮肉等等 能有多少懷舊的人仍然堅持聽粵語歌唱粵語歌 社會娛樂誘惑太多 太多新興偶像進入人們的眼睛 粵語歌壇受到了冷落 年輕人里越來越少人關注粵語歌壇了但是不能否認當今粵語歌壇仍然在努力做得更好 努力培養新人 發掘新的音樂好的音樂
像英皇 每年都不斷的派人參加內地影響力大的節目 容祖兒 謝霆鋒 古巨基 李克勤(忘說了李克勤前兩天加盟英皇)說明他們沒有忘記內地市場 包括歌手們也想要把粵語歌發揚光大 張敬軒就是其中一個 但迫於流言蜚語抹黑的無奈 音樂並沒有真正的正確的被太多內地人認識 在自己家鄉廣州建了一個世界前五的錄音棚 一直堅持唱粵語歌 我想他真的是很想帶領粵語歌走向新高峰 會一直默默支持他環球也一直推陳奕迅 新時代粵語歌能被很多人知道也是通過陳奕迅 陳奕迅對粵語歌的貢獻無可厚非
其實只要關注粵語歌壇的都知道現在有很多用心創作的新人歌手 像藍奕邦 麥浚龍 吳若希 馮允謙 許廷鏗 鄭欣宜 李幸倪 jw AGA等等(其實也不算新人了 只是相對上面那些比較新哈哈哈哈)他們的歌都非常非常有質量
希望粵語歌能再次回到那個輝煌的年代 只要有作品 我會一直聽下去還是那句話 有粵語歌 就不會有世界末日有的答案呀瘋狂嘲諷聽粵語歌的人格局小,找到點好東西不是分享而是作為引以為傲的資本。
對不起,不是的。
黃偉文說不希望Kay火起來也是老黃格局小藏私?
你們呀不要把所有歌手都想的那麼功利,做作品就是為了賺錢賺熱度。你們的愛豆是,我們的不是。 確實是有歌手是在為自己創作,為了自己的理想中的作品創作。最典型的就是麥浚龍。Eason的專輯越往後越是。他們不在乎傳唱度,只是想做自己認可的作品。
我希望粵語變得小眾是因為我希望他永遠精緻下去。我希望我喜歡的歌手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或創作方式。不要為名所累。
請某些答案不要以己度人,我不信你們這些人沒有在自己喜歡的滄海遺珠下面留言 哎呀呀,這首歌這麼好怎麼還不火。
原答案:
認為最高票答案的想法不對。
粵語歌走弱從大趨勢上來說是香港經濟實力乃至綜合實力的走弱不足以再維持大陸人對香港文化的認可。
港樂衰落的這十幾年就是大陸與香港縮小差距的十幾年。不止香港,台灣也是。台灣的電影音樂電視劇也在越來越得不到關注。但是因為文化的載體語言較之粵語更容易接受而速度更緩。
軟實力靠的是什麼?是硬實力。是足夠的資源去支撐。所以只要大陸與香港的差距不斷增大的大趨勢不變,香港文化就不會再有當年的榮光。粵語歌自然不可能超脫其外。這不是靠幾首大路情歌能去彌補的。真當陳奕迅楊千嬅不是資源堆出來的?
所以我們所鍾愛的粵語歌最好的一條路就是像張敬軒所說的那樣,變成一種小眾但是精緻的文化。話說回來,為什麼不呢。當年的爛情歌唱到巷聞街知其價值真的高過一首獨家村么?
我喜歡的港樂是不以情歌為榮的港樂。實名反對以上多數答案。(無惡意呀)
目前已有的答案,潛台詞都是認為粵語歌已經沒有人聽然後表達自己仍然會聽粵語歌。我認為嘞,粵語很多人聽。在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我媽媽的那個年代,流行音樂不知多繁榮。
粵語和閩南語分庭抗禮。而閩南語甚至一度超過粵語。二十多年過去。
現在的粵語樂壇,張學友開演唱會照樣秒秒鐘售光不斷加場,王菲這個仙一樣酷的人隨隨便便唱首歌就不得了,陳奕迅這個標杆也立起來了(作為陳太 不好過度的誇他呀),李克勤古巨基容祖兒內地巡演也在做,楊千嬅仍然漂亮愛哭,張敬軒這個翻唱機降兩度系列簡直逼死原唱,周柏豪帥帥帥,鄧紫棋小天后粉絲基礎都也深了,麥浚龍分分鐘唱哭你,方大同薛凱琪鄧麗欣洪卓立陳柏豪泳兒…(這裡不好意思 因為對這方面的歌手關係很少呀 歡迎補充??ω?? )《海闊天空》仍然是那種幾乎所有年齡段都可以大合唱的歌。每年仍然好多新人,好多新的作品出來。紅館仍然是好多人的夢想。而今,再看看閩南語的歌曲。
所以你們還認為粵語歌沒人聽咩?
---------------------------------------------------------------
表達一個和大家一樣的願望呀。也許有一天粵語會落寞,但我,會一直聽的。「你沒有歌迷,有我景仰。」紅與火是行銷和競爭的問題,過去香港粵語歌的對手不多,又是大眾媒體時代,現在多了,又是分眾媒體時代。
純論作品的話,我推薦麥兜系列。謝立文是我最佩服的香港詞人,因為他不只是寫詞,他是主導整部作品。許多殿堂級詞人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有這樣一部作品,而他有一系列。我不知道。但是只要張敬軒藍奕邦謝安琪王菀之麥浚龍這些人還在唱、還開演唱會,我就一定會掏錢。
我喜歡粵語歌,
是因為可以將很俗的感情套路拐彎抹角的隱藏得清新脫俗
在繼續說這個話題之前
我想分享一下幾首比較喜歡的歌曲
聽講他對你率真懷念了
天真的你卻偏偏成熟到
再不必要借他哭笑 卻笑懂得太遲了
——知更
聽這首歌時認真留意歌詞,很悲。但是一直是po收藏歌單的摯愛。《烈女》和《single》也是不得不聽的好歌。
很想要求你會三更半夜陪著我
然而我怕 我的聲音你已聽得太多
——怯
簡單的幾句把一個沒談過戀愛卻在暗戀中的女孩,心裡的那點小九九捉摸得如此準確~
樓梯轉角後 永遠是我的
大吵架以後 喘息棲身處
還 時時為你放慢走
預期十秒後會給拯救
——轉角樓梯
潛台詞:老娘要走了趕緊來留我。可見「作」是不分年代的。
紅眼睛 幽幽的看著這孤城
如同苦笑 擠出的高興
——傾城
失戀吵架千萬別聽。真的別聽,不然你會以為自己是MV主角,哭得梨花帶雨,而全世界像看傻逼一樣看著你。(不是我)
踏上分手這條路 才令我突然看到
你的天空宇宙只夠我流淚 不可跳舞
——非走不可
這首歌也是po非常喜歡的歌,年代感很強。以前的香港(好像是八十年代),約會喜歡去跳舞(不是蹦迪)。所以才有了最後的那句。
像突然忘掉 尊姓大名
卻記得她 教你差點喪命
是創傷太重 或覺悟太輕
使你不懂釋放 怨懟的根性
——那誰
名字取得很妙,那誰——無關緊要的人怎麼可能記得你是誰。
分手後如患了創傷後遺症一般,把會牽動心痛的一切屏蔽,卻還是忘不了差點要了命的感覺。
跨過去後再回首,搖頭帶笑歸去。
也許早已適應 就此跟綁匪同床
誰料你 誰料我 能合作到 愛死對方
——《斯德哥爾摩情人》
提示得非常明顯,沒錯寫的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也可以理解為那些被虐得不行卻捨不得離開伴侶的人。
P.S多說兩句,《The Key》這專輯真心值得聽個100遍。《任我行》不用說,《失憶蝴蝶》、
《遠在咫尺》《床頭床尾》特別推介。所以說,現在不是沒有好的粵語歌,少而已。
永遠的忍耐永遠不出來
世界將依然不變改
只會讓更多罪名埋沒愛
——勞斯·萊斯
HC變成今天這樣,很是可惜。當時這首歌和那套《新梁祝傳奇》舞台劇真是很棒,《化蝶》很棒。有興趣B站貌似有得搜。
最愛這 這古老擴音機
是那動聽聲音 那缺憾美
再沙啞也帶著不羈
——1984相信應該不會有很多人記得Swing這個組合,卻熟悉Eric Kwok這個名字。
無理由的沉迷於這歌曲。《到盡》這專輯有很多驚喜哦。
——————————我是正文小分割——————-
這次我想說說樂壇受眾的轉變以及大環境的變化內地的選秀節目以及韓風越來越盛行佔據國內主要的年輕人市場所以粵語歌市場縮小是正常的圖片來自hyku 侵權刪另外由於做唱片賺不到錢,不少香港歌手把眼光逐漸移到內地
參加選秀、做評委、參加真人秀。
圖片來自hyku 侵權刪
而且內地觀眾對於音樂的欣賞形式也發生了變化
由於歌唱類綜藝節目越來越多
要脫穎而出也越來越難
觀眾逐漸的把「飆高音」當成歌手/選手必要的配置
圖片來自hyku 侵權刪還有一個非常主要的因素
就是這幾年香港發生比較多影響兩地和諧的事情
讓不少內地歌迷對香港甚至粵語歌有一種抵制的情緒
唉~
貌似把這幾年想說的話都說了幾年之前去香港看到滿大街都是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歌詞其實是一個叫「I know this song」音樂服務機構製作的越看越悲哀文章來源一個非常多專業八卦的app——https://cdn-cn.hyku.com/assets/content/infos/info-detail.html?info_id=5880622fbb817b6a1c66d1ebhost=https://api-cn.hyku.com/v1¤t=shar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我是更新分割線——————————————————-回答參考於hyku的文章:從四大頒獎典禮的得獎情況看,雖然獲獎大多都是粵語歌,但獲獎名單與十年前對比,為大眾所熟悉的真的不多。2016年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羅生門》 主唱:麥浚龍、謝安琪《眼淚的秘密》 主唱:吳若希《無條件》 主唱:陳奕迅《你最重要》主唱:李克勤《這麼近那麼遠》 主唱:容祖兒《逾越生死》 主唱:C AllStar《找對的人》 主唱:張敬軒《百年不合》 主唱:周柏豪《回眸一笑》 主唱:陳柏宇《仁至義盡》 主唱:許廷鏗《安徒生的錯》 主唱:林奕匡對比2006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得獎名單你會發現,很多當時的歌,現在你依舊經常聽到……而反而近幾年的歌曲,你貌似聽過沒幾首。甚至連歌手是sei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麼呢!!從傳播途徑的角度來看,粵語歌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在少。以前po接觸粵語歌的主要途徑分為三——《Yes》、《Monday》雜誌、TVB的勁歌金曲和盜版CD……《Yes》隨著互聯網發展(微博微信出現)而式微TVB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則成為了笑話……因為沒有公平性可言,所以也失去了權威性。大眾漸漸的不把獲獎結果當一回事。大部分的歌手和粵語歌曲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傳播平台。盜版更不用說,被非法下載取締。從事音樂製作所賺的錢越來越少,所以產量也少——粵語歌曲的唱量大不如前。(圖片來自:hyku app 侵權刪)先說這麼多啦~下次po將從受眾變化和大環境變化的角度來分析。文章來源一個非常多專業八卦的app——hyku:https://cdn-cn.hyku.com/assets/content/infos/info-detail.html?info_id=587c9a25bb817b6a1c66d1a8host=https://api-cn.hyku.com/v1¤t=share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我更希望它不要火起來
就這樣永遠成為少數人的心癮就好了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九十年代,大陸窮,港台富於是粵語歌台灣腔港台劇風靡大陸現在?不說反過來吧,至少沒有以前那樣的天壤之別了於是因為經濟差異火起來的粵語歌港台劇也回到了它們本來的位置至於粵語歌自身的質量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我說句不好聽的,絕大部分聽歌的人根本不關心,也沒有能力分辨中學時覺得政治書上鬼話連篇,若干年後回頭看,字字珠璣
因為我聽不懂啊,就好像有的泰語歌法語歌也很好聽,在他們的國家和地區也很火,在祖國大地也不火。這跟音樂沒關係,重點是,粵語普及度很低啊,雖然你說香港廣州都講粵語的,可是中國那麼大,粵語也是一種語言學習成本很高啊,加上大陸的各種節目粵語出現的頻率明顯沒有普通話的高吧,本身受眾就少,何談推廣?歌曲,要靠歌詞來傳播的吧,周杰倫很火,他吐字不清的歌詞你光用聽的也沒覺得很屌吧?閩南語歌也沒那麼火吧?受眾不是專業音樂人士,他們覺得好聽,首先是旋律好,然後是能在聽歌詞的時候感同身受,聽得懂。如果聽不懂,我還要去看歌詞才知道他很屌,對於聽聽就過了的人,何談好。。。。
可能因為年紀大了
啊呸 我才20歲的花季少女啊我也是喜歡聽以前的粵語歌也許真的老了吧經典的歌曲總是百聽不厭吧一不小心用粵語答題了,不好意思,謝謝
火唔火唔緊要?作為廣東人,堅持粵語傳統,粵語歌就唔會沒落,反正我自細就鐘意,鐘意聽鐘意唱,就算剩低一小部分人我都會堅持不單粵語歌吧,現在國語歌或者英文歌也很久才能火一個,而且這些火的大多數要不就是所謂的「神曲」比如小蘋果,要不就是有其他載體做宣傳的,比如let it go,單純因為好聽就能火起來的歌已經基本找不到了
原因我想是現在的人們的娛樂生活真的豐富起來了,歌曲不像電影和綜藝節目沒有巨額資本介入,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很難再像以前那樣火起來了第一,全球音樂市場都在倒退,香港樂壇是整個市場的寫照;
第二,香港自己的問題,這些年隨著大陸經濟發展,香港的經濟優勢逐漸消失,使得他們自己的文化輸出能力逐漸下降;第三,香港樂壇自己的問題,在最黃金的年月沒有依託優勢好好發展自己的產業,反而走捷徑去翻唱,引進日本的音樂。當時在風口上,豬都能飛,現在風停了,產業發展不良,人才青黃不接的毛病才顯現出來了。這些是粵語歌現在不火的原因,那麼有解嗎?沒有。那以後會火起來嗎?我的態度很悲觀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如果粵語歌只是單純的有它自身的缺陷就罷了,關鍵是粵語歌吸引了一群把喜歡它當成資本的腦殘。這些人喜歡一個小眾事物,並不只是喜歡而已,更加是把它當成自己的所有物。覺得只有自己能喜歡,覺得只有自己引起的共鳴才是這首歌的唯一的,正確的解。@劉晨 Leo 答案里提到的這種人,知乎上都多的是你聽粵語歌就覺得粵語歌火?麻煩你抬起頭來看看市場看看銷量排行榜好嗎?我就希望我喜歡的歌爛大街,希望我喜歡的歌手賣碟數錢到手軟,這樣他才不會為了錢把時間拿去接二三線的戲,才有製作經費好好打磨自己的歌,自己的cd成為少數人的心癮,你們「少數人」是包場了演唱會還是一箱一箱地買cd?為了成為你們的心癮,從唱片公司到歌手集體喝西北風?臉比盆大其實火不火,在我看來無所謂啦
我有一種 粵語歌是我自己的寶物不捨得跟太多太多人分享 的心態(我非粵港澳地區的人)我對我最愛的偶像周柏豪也是持有這個心態的哈哈哈不過李克勤之前參加我是歌手基本都是唱粵語歌這一點令我很感動,莫名的感動
陳樂基在好聲音舞台上唱粵語歌也令我很感動不談什麼周柏豪張敬軒謝安琪吳雨霏衛蘭等等等等這些並非很出名的歌手,哪怕李克勤、譚詠麟,我身邊都有同學朋友壓根兒不知道這二位
總有一大群人說喜歡陳奕迅,但說起一些冷門的粵語歌又不知道了…
港樂的熱潮逐漸衰退,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近年大陸娛樂事業的發展,以及 日韓 歐美文化的大批湧入,粵語又不是通用的語言,固然港樂在大陸地區沒那麼紅了挺搞笑的,現在覺得能碰到人,也喜歡港樂也看tvb的 很難得了很多粵語歌都依託經典的電影啊電視劇啊。比如張國榮的《當年情》《倩女幽魂》 大話西遊中插曲盧冠廷的《一生所愛》, 無間道《被遺忘的時光》、 《獨家試愛》中的《他不准我哭》鄧麗欣《天若有情》中的追夢人, 笑傲江湖中的《滄海一聲笑》、古惑仔中的《友情歲月》,風雲中的《蟲兒飛》。電視劇也有,我印象深的有《衝上雲霄》的歲月如歌,《使徒行者》的越難越愛。然而現在香港的影視文化在走下坡路好聽不厭的歌也越來越少了,人們對粵語歌的關注也變小了。但是我還是依然中意粵語!歌!的!
我又想起曾經的我,對待失去的愛情總是念念不忘的那個我,過往的是非與對錯無法分辨,就像一道橫亘在彼此之間的羅生門,在無數個寂寞夜晚唯有聽見心中撕裂的聲音。
不知題主來過兩廣地區嗎
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壓制問題,也就是強勢地區壓制弱勢地區的文化,亘古不變的道理。古代中國瓷器絲綢在歐洲是超級奢侈品,但是近代歐洲把滿清打的不要不要的,就有人說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學人家。小的時候一聽是港台明星,那些名字一亮出來就是牛逼閃閃的存在。四大天王,天啊,屌爆了,小虎隊,我去,帥到天際。為啥?一則國內沒有相應的團隊運作,二則當時港台不管是經濟還是生活完爆大陸,現在看看呢?還敢說完爆嗎?大陸不一定就比港台差多少。所以明星也是如此。現在的港台明星沒幾個能攪動大陸風雲的,有限的幾個也是頂尖的金字塔的存在,看看底層人員簡直了,車保羅也算是個眼熟級別的人物啊,在大陸走穴也不至於借錢葬母啊,靚絕五台山居然街邊要飯,就好像我過幾年劉詩詩馬路邊行乞一樣不可思議。不管怎麼說,現階段大陸生活的確好過之前許多,雖然在很多方面還差港台一些,但實際上的生活水準已經不差甚至超越港台很多,所以大陸文化才得意輸出和弘揚。
說一句不懂音樂沒有情懷的吃瓜群眾內心真實想法,
再好聽ktv里也不會唱啊……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關淑怡?
※張敬軒有什麼特別好聽的歌?
※陳奕迅的《時代曲》該如何解讀?
※如何評價薛凱琪的新歌《十年後的我》?
TAG:粵語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