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說是作者用很多年才完成的?

我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可是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小說,怎樣也找不到一本可以完善自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精品。再也不見曹雪芹用了一生寫不完一本紅樓夢,或是像楊志軍深入藏地數十載才寫出的藏獒,以及六年著一本白鹿原的陳忠實,這樣的作家往往一本書就可以代表自己的一生。求知友們可以推薦這種讀完彷彿可以延長自己生命的佳作!


《我們仨》

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

一生的伴侶、女兒相繼離去,楊絳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了《我們仨》。

最初設想,這本書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父母,楊先生寫父女倆,錢先生寫他眼中的母女倆。到1996 年10 月,錢瑗已經非常衰弱,預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請求媽媽,把《我們仨》的題目讓給她寫,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下來。躺在病床上,錢瑗在護士的幫助下斷續寫了5 篇,最後都不能進食了,還在寫。楊女士見重病的女兒寫得實在艱難,勸她停一停。這一停,就再沒有能夠重新拿起筆。錢瑗最後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

全書9萬字,從構思至成書前後十餘載,從三個人到一個人,但這其實更是先生近百年的人生積累,原諒我的學識無法評說此作,借用豆瓣一書評表達下對先生的敬意:

一開始不懂第二部分,於是從第三部分開始看,最後再看第二部分,才知道是用夢境的形式寫錢鍾書和女兒逝世前的日子。非常欽佩楊絳先生書里體現出來的剋制,在90多歲的高齡,回憶已經離世的丈夫和女兒,但書里不見痛徹心扉,反而常常因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感到忍俊不禁。很多人紀念楊絳先生朋友圈刷了屏,她的隻言片語也成了感悟人生的雞湯,可是,先生的學識、背景、品格,我們只不過見了冰山一角而已。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評價楊絳先生」,一句「不敢評」的回答拿了2000多贊,深以為然。老一輩的知識分子,哪是我們這種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經歷過、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更沒好好讀過書的人能評的?


《大秦帝國》,歷16年寫作之功,500萬字,6部11卷,值得一看。


《臨高啟明》完結之日遙遙無期,目前書里劇情過了五年,書外時間已經過了七年多。。。

說不定蕭大本人會死在蕭主任前面。


英雄志,1996年開始動筆的,可惜的是,現在還沒寫完

補一下,還在寫


好多啊

羅森的《風姿物語》老豬的《紫川》

能逼死讀者的《從零開始》

網文第一慫貨作者張恆(z大)的大統一——丫連最早的《魔法世紀》還坑著呢(歡迎z大粉來撕)

其實 幻劍時期的各個網路小說網站的作者都是更新很慢的 三天更一章 一章3000到5000字

優良的環境才能養育出《英雄志》、《紫川》、《誅仙》這種不管是設定、劇情、人物都有血有肉的名作

隨著唐三、雲天空、我吃西紅柿之流的崛起(當然 還有跳舞、張恆等人的隨波逐流)

網文真的越來越快餐化了——穿越唐朝就去抱程咬金大腿准沒錯 是個人穿越了就立刻數理化樣樣精通 文言文張嘴就來 都市文除了倒貼就是倒貼(還派生出網站發表篇 讀者群發里章的寫作流派)

人家羅森也是寫黃書的

羅森最爛的《東方雲夢譚》起點有幾個大神能寫出來?人家的人物是能立住的 咱的呢?

《希靈帝國》都能算人物特色鮮明了

多少作品倆女角色換了名字和背景沒任何區別?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1982-1988 歷時六年

創作的態度決定作品的高度 六年的心血造就了這深入人心的作品

在作者用心的刻畫下 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 多少人被書里的人物激勵著感動過

就像主角少平從最初那個青澀的男孩子變成了一個那麼堅強有毅力的人 一步一個腳印走的十分艱辛 無論有多少困難 他依然選擇在這條平凡之路上行走著 因為不甘平凡有著更高一層次的思想境界 他經歷失敗卻不曾放棄 這一份信念鼓勵著萬千青年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是太正常的 我們會抱怨命運的不公 我們也知道每個人的起點不同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選擇了放棄 還是有很多人在掙扎著的 所以啊 希望我們都不要放棄 就像少平少安他們一樣 平凡的世界中 能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從問題的詳細描述看,顯然題主是想找一篇「現代的,花了很多功夫的,深刻有思想」的著作,而不是單純的撰寫時間。

但是題主或許要失望了,因為這一切還需要時間去沉澱、去積累。

就用網文來說,網文也是有精品的,但需要你自己去淘,去碰運氣,甚至需要去忍受……

有時候大家會說:某一篇網文,越往後寫越精彩。

其原因不僅僅是故事展開,還有個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逐漸從一個有寫作衝動的菜鳥,成長為一個可以熟練駕馭文字的寫手,甚至開始向真正的作家進化。

我們在追文的過程中,往往能感受到作者和主角在一起成長,本來是一篇小白文,漸漸也變成了有深度有思想的真正著作。

但是,一篇網文,一天更5000字已經是高產,10萬、20萬字只是普通水平,一年兩年能否結束也不好說。

而即使完結了,從頭爽到尾的,卻也不見得經典,達不到題主要求的「讀完彷彿可以延長自己生命」的程度。而達到這個程度的,不見得在如今機制下能嶄露頭角。

或許,一切都要再等10年,大浪淘沙……或者,我們往前看10年如何?

恩……其實我也不是很推崇太久遠的名著或者各類題材的開山之作。他們各有各名留青史的理由,但都有個共同點:太老了,以致於現代人讀起來代入感並不強。

....

至於推薦……沒……我不讀書...XD


看到有知友寫路遙《平凡的世界》,忍不住也來說一說。

第一次閱讀《平凡的世界》是在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

我在小姨家的書柜上翻到了這本書,版本很舊,排版的字體很小密密麻麻,厚厚的一本壓在那兒。然而我翻開第一頁就被開頭吸引住了: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在這樣雨雪交加的日子裡,如果沒有什麼緊要事,人們寧願一整天足不出戶。因此,縣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時少了許多嘈雜。街巷背陰的地方。冬天殘留的積雪和冰溜子正在雨點的敲擊下蝕化,石板街上到處都漫流著骯髒的污水。風依然是寒冷的。空蕩蕩的街道上,有時會偶爾走過來一個鄉下人,破氈帽護著腦門,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蘿蔔,有氣無力地呼喚著買主。唉,城市在這樣的日子裡完全喪失了生氣,變得沒有一點可愛之處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連續半月的聚精會神的閱讀,這給我的精神世界帶來極大的愉悅。

那是我第一次有意識地感覺到,一位偉大的作者的能力在於通過平實的語言準確地描繪世間百態,他描述的都是事實,看起來不摻雜任何個人情緒,但實際上他的人格在字裡行間仍然體現,像是字縫間一閃而過的影影綽綽的巨大陰影。

我今年23歲了,距離第一次讀到這本書的那個夏天已經過去了11年。在這11年裡面,我幾乎一想起來,就會重新讀一遍。同學說要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下意識地會劇透坑她:田曉霞後來死了。

我一直懷著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候的愉悅感在一次又一次地閱讀 ,把那些字句連同手裡的零食一同咽下去。我一直把讀書視作一種消遣,視作嚴肅人生中的一會兒幻想與逃離,這有趣,但值不得我太認真。這種想法伴隨了我22年,直到去年我讀到了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是《平凡的世界》的創作經歷。在裡面他寫道:

較為可靠的方式是查閱這十年間的報紙——逐日逐月逐年地查。報紙不僅記載於國內外第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而且還有當時人們生活的一般性反映。

於是,我找來了這十年間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一種省報,一種地區報和《參考消息》的全部合計本。

房間里頓時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山」。

我沒明沒黑開始了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頁一頁翻看,並隨手在筆記本上記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認為「有用」的東西。工作量太巨大,中間幾乎成了一種奴隸般的機械性勞動。眼角糊著眼屎,手指頭被紙張靡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後掌(那裡肉厚一些)繼續翻閱。

用了幾個月時間,才把這件惱的人工作做完。以後證明,這件事十分重要,它給我的寫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任何時候,我都能很快查找到某日某月世界、中國、一人省、一個地區(地區又直接反映了當時基層各方面的情況)發生了什麼。

我可能無法準確描述出當時我讀到這些時候的感情是什麼,如果非要類比的話,我想那一刻我簡直是《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裡面看到信的男主角的化身。

那些我原本覺得理所應當的,原來是靠人家血肉築成的;那些我原本以為不費吹灰之力得來的,過程竟然如此艱辛。

我現在又一遍地開始重讀啦,還是愉悅,但是也帶著敬畏,在讀。


《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是由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所著的嚴肅奇幻小說系列。該書系列首卷於1996年初由矮腳雞圖書公司在美國出版,全書計劃共七卷,截至2014年共完成出版了五卷,被譯為三十多種文字。

圖二為我卧室里的畫


《浮士德》

歌德用了64年的時間,直到逝世前一年完稿。


贅婿……就現在的更新速度,結局的時候估計我孫子都有了!


這種提問,當然要祭出我最喜歡的小說沒有之一:《飄》啦!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白天,一個妹子摔斷了腿。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妹子就只能呆在家裡靜養,那時候又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可想而知有多無聊。

為了打發時間,妹子開始寫小說。

寫啊寫啊,然後……妹子的腿終於好了,又可以出去浪了!所以妹子把小說的稿子往床底下一塞,就又開心地出去玩了~

後來有一天,做編輯的朋友讀了這部未完成的小說,覺得寫得真tm好!就督促妹子趕緊給寫完。

妹子又寫了很久。

因為小說的背景美國內戰,她又花了很多時間校對日期,所以裡面XX戰役、XX撤退的日期都和歷史上記載的日期吻合。

寫了十年,這部小說終於出版了!雖然有點政治不正確,但就是好看啊!

對了,《紅樓夢》其實是寫完了的,只是結局後來失傳了而已。


《戰爭與和平》

這本書並不陌生,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代表作。這位富豪貴族,老想幫草根做事,奇哉奇哉。

《戰爭與和平》主要圍繞俄羅斯1812年衛國戰爭,寫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命運變遷。是部大體量小說。

1860年,托爾斯泰在跟一位十二月黨人聊天之後,就有了寫作的想法,並且開始構思。

不過,文豪也有虎頭蛇尾的時候。

就像我們心血來潮,要健身、節食、學習日語、寫文章,往往不到第三天就全拋到腦後了。

托爾斯泰只寫了開頭三章,就甩筆不幹了,很長時間沒有下文。

直到1863年,他才又撿起筆。

從構思到成書,中間隔了十年的漫長歲月。

如果像現在的網路小說搞連載,大約從高一開始追,等到大學畢業,孩子進託兒所,終於能追完這個坑了。

不過,這本書完全不能抱著看網文的態度打開,它背後蘊藏的歷史,必須嚴肅對待。

如果,你接下來有一個月的空閑時間,可以嘗試。

王小波,糙漢子一枚。

我總覺得,他的文字跟洪七公的武功一脈相承,不拘小節,卻功力深厚。

他的作品不算多,但都屬於精品。

跟馬爾克斯一樣,是光看名字就能相信質量的一位作家。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中,最出名的是《黃金時代》。

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插隊青年王二愛上了「著名的破鞋」陳清揚。愛情、人性、時代,面對束縛,我們總想崩壞;面對愛情,我們總萬般無奈。

把苦逼寫成笑中帶淚的黑色幽默,王小波、魯迅都是這方面的天才。

一直喜歡黑色幽默題材,星爺的作品,兩桿大煙槍、低俗小說,都百看不厭。不說教,不媚俗,無數個滑稽的小人物,總有自己的影子。

王小波除了糙,還膽兒肥。在政策最緊張的時候,寫最赤果果的文字。堪稱偶像。

不過他這樣比較吃虧,大方向不對,導致現當代文學老師都不敢多聊他。

《黃金時代》從二十歲開始寫,將近四十歲才完成,中間修改了很多次。

這本寫了快二十年的小說,其實是本中篇小說。跟網路上動輒兩百萬字的長篇連載比起來,《黃金時代》的篇幅大概就是螞蟻遇大象。

當然,螞蟻比大象厲害。

去年,有部伊朗的電影很火,叫《計程車》。電影本身沒什麼,就是計程車司機的一天。但我們都懂,老司機看到的世界,最豐富,最真實。

小偷猖獗啊、倒賣盜版碟啊、抗議絕食啊、封建迷信啊……總之,都是組織最想遮掩的思想自由。

這部電影獲了金熊獎,但導演賈法不能到現場領獎。

因為伊朗政府不准他出國,說他損害了國家榮譽。

文學圈,也有個跟賈法導演有相似遭遇的作家,叫索爾仁尼琴。

他是個俄羅斯作家,原本是吃皇糧的,但由於本人比較憤青,通信時寫了點牢騷,就被流放了。

從此,在憤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的題材,大部分都是「做勞改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得了癌症而醫院太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寫《古格拉群島》這本書,光是準備,就足足花了七年時間。他像個小偷,跟兩百多名前勞改犯聊天找資料。

這本窮盡心血的書一經出版,他就被驅逐出國了。

後來他又花了近十年時間,寫了《癌症樓》,諷刺社會機制的毒瘤。被編輯強烈要求,改個溫和點的名字。索爾仁尼琴對自己的作品非常堅持,導致當時未能出版。

文學史上有這樣一種概括: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其實就是用文學體裁給時代貼標籤。

就像提到張無忌,就想到乾坤大挪移;提到東方不敗,就想到葵花寶典;提到網紅,就想到錐子臉。

明清的小說是井噴期,四大名著、《金瓶梅》都是這時期完成的。

清朝還有本小說,《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

《儒林外史》寫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醉心功名利祿的人物,揭開人性的假面,語言幽默,冷嘲熱諷,入木三分。

這本書常常跟薄伽丘的《十日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相提並論。

吳敬梓比前幾位還厲害,這本書寫了二十年之久。

《源氏物語》成書耗時七年。

彌爾頓《失樂園》七年。

但丁《神曲》,成書時間1307年至1321年。

《史記》寫了14年。

這些書,窮盡了他們的智慧才情,寫透了人生百態。

如果你全部看過,我敬上一壺二鍋頭!

(第一次打小廣告,捂臉)


《迦南之心》

作者:緋炎

類別:遊戲小說、虛擬網遊

寫作進程:每年更新

最初更新 迦南之心_序 迦南_起點中文網_小說下載 2005-11-1

最近更新 第一百零六章 第一次交手 VI·2013-04-01 12:03:46

《琥珀之劍》

作者:緋炎

開始創作時間 2010年12月1日

琥珀之劍_完本感言_起點中文網_小說下載 2016-12-31


《宰執天下》。。。我感覺小怪獸打算寫到地老天荒了。。。


羅伯特·穆齊爾《沒有個性的人》。

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埃利亞斯·卡內蒂坦言:「我向穆齊爾學習的東西是最難的東西,這就是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自己的創作,但卻不知道這個創作是否能夠完成,這是一種由耐心組成的冒險行動,它是以一種近乎非人道的頑強精神為前提的……」

1906年《學生特爾萊斯的困惑》的發表與大獲成功極大激勵了業已發明一種光學儀器並獲專利權的穆齊爾改弦更張——從工程師道路近乎純粹地轉向文學創作道路。1921年,穆齊爾開始《沒有個性的人》的創作並於1930年出版了該書第一卷。評論家比爾對此激賞道:「1075頁中沒有一行字言之無物,每一行字都對這部無可比擬的作品的整體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書中寫了什麼?今日的整個世界。」

不久後奧地利信貸銀行破產等一系列事件致使穆齊爾面臨經濟困難,然而他置出版商的催逼如罔聞,多次修改、反覆潤色第二卷,終於於1933年出版第二卷的前38章。同年,納粹上台,穆齊爾被迫從柏林返回維也納推進《沒有個性的人》的創作。1938年德奧合併,《沒有個性的人》被禁,穆齊爾遷居瑞士並徹底陷入經濟困境。貧病交加中穆齊爾雖仍在堅持著創作,但已開始擔心這部作品能否完成。1941年穆齊爾意外中風,從此身體條件一落千丈,1942年4月11日因腦溢血於日內瓦家中去世,此前一天他還在修改《沒有個性的人》的文稿。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不僅適用於穆齊爾其人,同樣適用於其書。隨著作家去世而遺留下的是汗牛充棟的草稿——隨筆、斷章、日記等等,不一而足。遺孀瑪莎·穆齊爾於二戰結束至1949年去世這幾年間整理了這些文稿。1952年出版商阿·弗里澤首次將《沒有個性的人》已完成部分和之後的大量遺稿、斷章一同出版,從此該書才開始在文壇、學界引起關注。不久後兩位英國學者推出了《沒有個性的人》首個英譯本,並於《泰晤士報》上撰文,盛讚穆齊爾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偉大的德語作家。美國學界最初對該書則反應冷淡,甚至有學者認為不過是部「胡亂撥弄條頓族形而上學的亂七八糟的作品」。

而今,時間業已證明,《沒有個性的人》是一部足以與穆齊爾同時代的任一位作家的代表作相媲美的傑作。用米蘭·昆德拉的話來說,菲爾丁、福樓拜、穆齊爾三人分別以「講述一個故事」、「描寫一個故事」、「思考一個故事」而成為小說藝術發展的三座里程碑,穆齊爾與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是現代主義文學巨匠中最偉大的四位;瑪格麗特·杜拉斯更是坦言:我愛普魯斯特,但我更愛穆齊爾;1999年評選出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語小說」中《沒有個性的人》名列第一。


哈利波特。從初步設想到後來,整整十年。


風姿物語

應該算是網路玄幻的鼻祖吧,八年完書,近五百萬字,大陸爭霸的史詩。

阿里布達

又名有志青年失戀毀滅世界,寫了九年,與上為同一作者,堅持過開頭就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p.s.我是不覺得質量跟寫作時間有什麼相關性,褻瀆才寫幾年,還不是九分多的書。


《九流閑人》

作者九城君從2008年5月開始連載,至今仍未完結,從開始的一天三章到兩章到後來簽約之後穩定一天一章,周末慣例不更,不爆發不補更,前段時間因為不知名原因(懷疑是政治敏感)被封一周,作者無奈開新書,九流的更新開始隨緣。

我是從09年開始看的,在九流貼吧被百度一刀切之前,九年間《九流閑人》貼吧的眾多道友經歷了從高中到大學到工作到結婚生子的過程,也有從白手起家到生意小有成就的過程,一直未棄書。我也從一個小小的初中生變成了要離開校園的奔三之人。貼吧里的吧友們也沒有催更的意思,只是安安靜靜地看完更新討論情節,沒有水貼沒有黃賭毒,氣氛十分悠閑。

當時在吧里發了個《當九流完結時》的帖子感嘆了一下九流完結的時候我們這些書友還會不會在一起討論劇情,還是會因為各自的生活和生計奔波忙碌,在《九流閑人》這個點上兩條線意外相交,然後回到自己的世界,書友們的回復讓原本有些傷感的心情好了許多。

不得不說,不管是從連載時間還是從作品內容來說都可以稱得上是很不錯的作品,九年時間,就是抗戰也結束了,但是看九城君的勢頭絲毫沒有結束的意思。不過想想也好,有一部貫穿了我從青春期到為了生活而打拚的時光的小說作為一個見證者感覺也是很不錯的。


我就想看看六朝燕歌行多久完結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滄月,江南,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等網路作家作品的文學水準?
如何評價網路作家「更俗」?
寫文章時,哪位有過「精神高度集中,並且很爽」的感覺么?
如何評價馬舸的武俠小說作品?
最優秀的中國70後、80後作家有誰?其代表作品是什麼?為什麼優秀?

TAG:閱讀 | 網路文學 | 作家 | 文學 | 起點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