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會覺得不想幫助別人,我覺得很麻煩,這是什麼心理?

今天室友拼一個小柜子,我在背單詞,她叫我幫忙,我說 其實你可以獨自拼好的,你要相信自己 然後,她就說 沒想到我是這麼冷血的人!聽到心裡蠻不舒服的,可我真覺沒必要要人幫忙啊,好有好多類似的事,明明自己可以完成,卻要人幫忙,我這次拒絕了,她就這樣冷諷。我自己是不太喜歡麻煩別人的,寧願自己辛苦點,也不太想麻煩別人,我這樣的心理有什麼弊端嘛?我的做法錯了嘛?我真的很冷血嘛。


謝謝邀。室友讓你幫忙是個人情,題主從道理拒絕了,本身你們就沒在一個維度考慮問題,嚴格來說室友的指責有些過份,不過道理上講怎麼想是她的想法與題主無關,你怎麼不堅持講道理反而又回到情感上接受不了呢


其實在我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與你類似的問題,時不時遇到一些極品,總覺得讓別人幫忙是理所應當的(無奈臉)

哼哼才不是這樣呢!想從心理學的角度與你談談這個問題(分享一篇前兩天寫的文章)~

我最想幫助的,其實不是你

作為一個助人者,你最願意幫助誰呢?

我們先來做兩道選擇題:

一:有人需要你幫忙到商店買一些東西,分別是你的堂兄,姐姐,熟人,媽媽等,而你只有幫助一個人的時間,你會選擇為誰跑腿呢?

二:一幢房子著火了,不同房間睡著不同的人,分別有你的堂兄,祖父,熟人,父親等等,而你僅僅只有救一個人的時間,你會選擇救誰呢?

這其實是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的一項實驗,探討人們在做出助人決定時血緣關係所起的作用。研究者詢問了一些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學生,他們在面對上述情境時會有怎樣不同的反應,結果如下圖所示:

結果表明,對於日常的幫助而言,人們都傾向於幫助血緣關係近的人,這種趨勢在生死攸關的情境中更加凸顯。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個體更傾向於幫助他們的子女後代或者親戚,是因為他們共享著部分的基因信息,幫助有血緣關係的人有利於個體基因更好的傳遞,物種更好的繁衍。

還是那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我可以幫忙,但不是應該幫忙。寶寶都已經克服這麼多問題來幫你,你還不快快謝恩?

找我幫忙?請選對時候

什麼時候找別人幫忙最合適?

「樂」於助人,當然是人家心情好的時候啦!

好心情會增強人們的同理心,更容易理解他人。當經歷了成功的事情或者想到某些愉悅的經歷後更容易發生助人行為,而助人的行為反過來會進一步提升你的好心情。

有研究者選取了兩處商場,一處商場灑滿了香水,另一處沒有,然後觀察這兩個商場中的人們遇到行乞者時,提供幫助的比例。結果發現,人們在香香的環境下心情顯著好於沒有氣味的環境,心情好時幫助行乞者的比例也更高。

不僅如此,攔車實驗中發現,有魅力的求助者比缺乏魅力的求助者能獲得更多的幫助。顏值高 = 心情好,小編已經對這個看臉的世界絕望了......

所以呀,下次拜託人幫忙時,一定要挑對時候哦!

那心情不好的時候,人們就一定不會幫忙嘛?

不一定哦!

壞心情也可能會促進助人行為。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存在一種想要減輕壞心情的傾向,而助人行為通常伴隨著微笑和感謝,可以顯著地提升個體的心情和自我價值感,這就是負面狀態減輕假說(Negative State Relief Hypothesis)。生活中每當重大災害發生後,除了政府的援助外,民間都會湧現出很多自發的募捐活動,以各種形式獻愛心,以這個理論來解釋,是因為媒體對受害者的報道影像引發了人們的負面情緒,例如對生死無常的感傷等等,捐贈等助人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減輕這些負面的情緒。

助人都是看心情這麼隨意?

當然不是啦!心情只是一個部分。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們的互動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最小化自己付出的成本。當向陌生人或者一般的熟人提供幫助時,人們很大程度上會利用最大化-最小化策略,考慮收益和成本之間的平衡。

提供幫助

成本

損失時間(長短)

潛在的自我的受傷

受助者的依賴等

收益

提升自尊

來自目擊者的社會認可

促進社會公正等

不提供幫助

成本

自尊降低

來自目擊者的社會指責

法律責任等

收益

免時間損失(長短)

避免潛在的自我受傷

避免受助者的依賴等

例如捐款,這是一種典型的利他行為,損害自身的利益來幫助需要的人。而轉發信息這種舉動,所付出的成本就相對較低,又可以滿足我們社會聯繫的需要、被社交網路接納的動機以及收穫讚許的需求,所以QQ、微博、朋友圈常常被求助信息或者眾籌信息刷屏,而真正進行捐贈的人實際上要少的多。僅僅是順手分享一個鏈接就能助人,還能得到周圍人的認可,成本遠低於獲利,何樂而不為呢?

而當親密的朋友、另一半或者家庭成員等請求幫助時,人們更多的是被利他主義驅動,想要儘可能地減輕他人的痛苦,很少會考慮得失。

聰明的你應該向這些人求助

在危機時刻更可能施以援手的人身上具有這樣一些特點:高同理心①、相信世界是公平的、支持認可社會責任感、高內控性②、低自我中心。

(註:①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②高內控性的個體相信他們能影響周圍的世界並控制自己的生活,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影響自己的經歷。如果取得好的成績,他們傾向於將成績的取得歸結於自己的素質,如能力或努力)

現有的大部分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在遇到困難時,如果潛在的助人者是男性的話,那麼女性獲得幫助的可能性要比男性大;而如果潛在的助人者是女性,則男女獲得幫助的可能性是同等的。此外,在籍貫、國家、政治態度、種族、甚至姓名等方面的相似性也會增加獲得幫助的可能性。所以你應該盡量向和自己有共同點的人尋求幫助哦!


謝邀!題主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呀,相反我覺得你的室友的心理就有一點反人類了。

在我的處事哲學中,一直就銘記這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即使是親生父母,養育我就夠了,如果他們為我做的每件事情,我都會認真說聲謝謝!

對於你的室友,我個人覺得就是保持距離,不要太近~~這人愛佔便宜,對他人要求頗多,不大度,特別具有小人風範~~


謝邀。

單從這件事情看,個人覺得沒什麼不妥。但從室友的反應來看,又和單純的被拒絕不符。所以不知樓主以往和室友的互動如何,以及是否和室友本人的性格特點有關也不一定。


沒有,我也是這樣的人,凡事不喜歡麻煩別人,什麼事都自己做,實在不行再找別人,然後我室友就是完全不同,她一點小事就喜歡麻煩我們,明明就是自己可以解決的小事,可她非要我們幫她去做,可惜我是拒絕困難症,從大一到現在兩年了,我和她之間的友誼在我心裡已經風雨飄搖了


因為在幫助或者拒絕別人的時候 然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求助的事件的難易程度 如果很容易 對方自己可以搞定 如果很難 這麼難的事情我才不去呢

從對方來看 這麼點小事你都不肯幫 冷血···


推薦閱讀:

獨自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裡是什麼感受?
看書看多了,為什麼感覺自己表達的慾望反而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
結婚兩年,妻子不肯同房怎麼辦?
你曾經對哪些人或事物決絕地說不愛或不再等了,但等對方轉變或出來後卻歡天喜地的接納了呢?
人什麼都不在乎了是不是會活得更好,還是心理出現問題?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人際交往 | 幫忙 | 時間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