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童年少年時期就應該出去玩耍不應該坐在家裡看書學習」的言論?

每次新聞上出現某牛叉小孩多少歲讀完大學,多少歲Top school phd畢業,就有大量類似的評論出現(以騰訊網易新浪為主,現在知乎上也開始出現了,比如某物理大牛想給幼兒園的兒子開寫量子力學的書,下面的評論:」幼兒園學量子力學,神經病吧「),類似的評論還有:「這些小孩有童年嗎?」

「傷仲永」

「父母揠苗助長」

」孩子的興趣愛好都被扼殺了「

這是反智主義的體現嗎?

這是我國特色嗎? 經常看歐美新聞的同學能講講歐美的民眾是如何看待的?


每個人的童年,最大程度上代表了每個人的命。所謂認命這句話,不應該從五十歲後開始算,應該從十五歲前開始算,因為那時候才是你無法掌控你的人生的時候,你那時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你的「命」,而五十歲後的人生,其實就是自作自受的成果,好壞無論,除非碰上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大事(戰爭或者革命),否則和「命」的關係不大。

因此,童年還有什麼可爭的嗎?有遠見的家長自然會培養孩子的各種素質,沒遠見的家長也自然會培養孩子的各種作死。當說玩耍時,有一種玩耍叫做寓教於樂,還有一種玩耍叫做網吧放養。當說看書學習時,有一種書叫做博覽群書,有一種書叫做死記硬背。題目中的玩耍和學習,實際上對應著每一個知友各自的童年經歷。事業有成的,自然將玩耍對應到他們小時候的寓教於樂,將學習對應到他們小時候的博覽群書;一無所成的,自然將玩耍對應到他們小時候的網吧放養,將學習對應到他們小時候的死記硬背。其實說白了,我們過著各自由父母決定的童年,卻想著也許是這些決定了我們未來五十歲後的人生。但那些真的是命。

也許我們更應該去思考一下在不是命的歲月里,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人生。


我覺得讓我花費 12 年時間在那種弱智東西上才是蠢,雖然我確實完整地幹了這麼蠢的事情。

未成年本科畢業這類事情的發生本身就是興趣使然,大概是一些人沒見過喜愛基礎學科(在我的印象中這種事情多發生在基礎學科上面,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而不是動物本能的孩子。至於那些說揠苗助長的人,把他們脖子拉成羊駝也看不到名校的門吧。我是挺同情他們孩子的,因為這種人的觀念里,只要去逼迫孩子,就什麼事情都能實現。

另外「傷仲永」說的真是太好了,想一想,仲永是怎麼變蠢的呢?

順便說一下可能有點離題的東西,我覺得像 KPK 這種把現代物理學概念下方的中學的做法挺好的,現在這種花了那麼多時間學習舊概念人為製造理解現代物理的障礙的做法其實很奇怪,就像現在還在學習《九章算術》這類東西一樣蠢。當然,我知道很多人用不到,但是先接受現代概念再返回去學習古典的近似模型要比反過來容易得太多,況且,你又不是貓狗,活個十年二十年就死了,萬一以後這種現代概念普及了呢?

最後,我人生的每一刻都是我的童年。


普通玩家選擇標準配置,高級玩家選擇自定義配置。


小時候總覺得皇帝是最舒服最慵懶的人,大人也總是說,你看看你,就像個小皇帝!長大慢慢才知道,皇帝(指清朝的一些負責的皇帝)每天三四點鐘天不亮起來批奏摺,然後上朝,小皇帝的話每天跟老師上課,有文化課,體育課。365天,幾乎是每天都這樣,沒有雙休,沒有法定節假日,沒有寒暑假。。。。。這時候我才知道,我被騙了。我現在努力還來的及嗎?


因為這些人的眼中只有小的時候每天玩才是開心的,才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長大了就一定要做些不開心的事,比如學習,比如工作,比如結婚生子。

他們被這個社會的「標準」所束縛,追逐大部分人評價體系下的「優秀」。他們不敢追求甚至沒有自己的理想。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便不能理解別人不那麼世俗的活法。他們習慣被別人的價值觀評價,也習慣了用自己的價值觀丈量別人的生活。

我曾經也說過類似的話,在我並不懂得什麼叫有思想的活著的時候。

但是當我發現了真正有趣的,真正讓我痴迷的東西的時候,我打心眼裡羨慕那些從小就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的人。而不是每天在土地上無意義的挖坑,和小夥伴們互相追逐,甚至整天看電視。我甚至覺得在鄉村做這些活動都要好些,因為那裡環境更好,有各種農作物,各種動物,可以認識到淳樸生活的一面。

但是很多來自普通城市家庭的孩子,既無法對土地產生認知也無法對現代科學培養出興趣。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家庭教育」的話題了,不展開講。大家明白就好。

我覺得算是我國的一個特色吧。評價體系單一。

而且那些人也很難說有沒有在心底里其實是嫉妒這些優秀的孩子的。


平庸的人只能想到平庸的人生,把平庸當作人生的本質。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每個小孩定義玩和累的概念不一樣吧

有些孩子就是願意在家裡看爸爸媽媽書櫃里一本本高深的書啊

有的孩子就是喜歡在數學裡探索啊

有的孩子就是願意去外面感受大自然啊

.......

有時候家長們做的可能只是順應小孩吧,在別人看來,可能是急功近利和逼迫了些。


童年時期到青春期這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培養興趣、開闊視野、學會與人相處,至於哪方面興趣無所謂,多嘗試才能找到興趣,確實有很多人小時候就對基礎學科有興趣,但也有很多人對音樂、寫作、運動等產生興趣,不多嘗試怎麼能找到這麼多可能呢,總是待在家裡對人的成長是不利的。畢竟基礎學科也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個世界如此神秘和豐富有趣,不必開始就固定在一個方面,引導就可以了不必刻意培養。


然而一年有365天,光算寒暑假就有80多天假期。

去哪哪都可以,學習與旅行之間並不衝突。


應該出去玩。幼兒園教會愛,小學教會熱愛學習以及思想品質上的指引,初中學會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並學會承擔自己的後果,高中學習。這些大的方向對一個孩子相當相當的重要!什麼幼兒園就讀什麼量子力學?我更擔心這孩子以後會不會拿硫酸潑狗熊。


我發現我自己以及我身邊這群上學早年齡小的人吧,小時候玩的都比其他的同學high。

所以你才沒童年,你全家都沒童年。

?( ′▽`)


因為這些人不會意識到那些神童們很多其實是『童年少年時期各種玩耍』,順便『多少歲讀完大學,多少歲Top school phd畢業 』的。

更關鍵的是,按照國內的普遍情況,難道不是大學比高中要輕鬆的多,所以早早上大學早早開心的玩耍么……


提到反智我不太淡定了。

看來題主是那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者。

不要很小就學習不等於這輩子都不要學習!

就像蓋房子要先挖坑打地基。

誠然,房子應該往上蓋,為什麼偏偏有傻逼要先往地下挖?

照題主理論,這個地基是白打了吧。

想起今天一個朋友在炫耀他三歲的女兒看到這個就說,這是一個下字。

是的,你流弊,三歲就認識下,但是現在這個社會除了文盲,有誰到十歲還不認識下?

你知道孩子失去了什麼嗎?

她失去了把它想像成飛船,彈弓,火車,斧頭,等等等等一切的可能性。

中國從來不缺高考狀元。


這是我入駐知乎以來回答的第一個問題,說想回答這個問題倒不如說我想對兒時因為我的執拗和瘋狂傷害過的大人說一聲抱歉,謝謝你們的包容,責罵甚至禁閉,縱然我依然對那時失去的太多自由憤憤不平,可無論如何我熱愛如今的生活,和那些陪伴我多年的習慣與風景。

都在割——————————————————————————————————

去年十月一日我從考研自習室逃到了大西北,沒日沒夜的在祖國的西北的幾個省份穿梭。我想起阿米的時候我正在去銀川的路上,當時后座的哥哥正在公放A-lin的失戀無罪,這是阿米大一的時候參加歌手大賽決賽時用的歌曲。對啊,小半輩子活的瀟瀟洒灑的她可能對我最近焦慮的狀態有所幫助,至少能對我吃了幾天盒飯的胃有所幫助。

去訓練,回來更。

——————————————

16.49,回來了,一下午的體能,當軍人不容易呀。

阿米常常說自己是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她記憶中的童年就是日復一日對著鋼琴不停地自言自語,而此時此刻的她在某傳媒公司的銀川辦事處實習。一陣寒暄之後便是照例的推杯換盞,大約半瓶牛欄山過後我們聊起了童年。

其實答主本人就是一個從小學四年級之後就失去「自由的孩子」,所以很多年來我特別喜歡聽各種人或吐槽或懷念的童年。我之所以提起阿米,因為那晚她讓我沉默了很久。

她說,我現在十分感謝我囚徒一般的童年。

我說,呃,不應該憎惡嗎?沒有滑梯沒有遊樂園,甚至不能獨自下樓。

她說,小時候我最反感的就是父母,他們逼我彈琴,讓我唱歌,帶我去社區里的舞蹈室。發燒跳不動便在旁邊看,唱不動了就練氣息,對一切都吹毛求疵,好像絲毫沒有溫柔這個詞,當時就想趕緊長大長大,走出這個家。可是有一天,我不這麼想了。

嗯,不這麼想了。因為高中的有一天我在房間里聽肖邦,突然淚流滿面。我有點驚訝,但是的的確確我被曲子感染了。那一瞬間,我突然慶幸我能看的懂樂譜,閉上眼黑白鍵的位置也能看的清清楚楚。我想起來很多個周末的下午我坐在鋼琴旁邊發獃邊彈琴,對了,我還彈唱周杰倫,那是一個屬於我的十分浪漫的世界,這甚至成為了我的職業。這一刻起,我感謝父母讓我用生命中絕大的時間去靠近音樂,這個後來給我帶來無數感動和歸屬的東西。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火鍋店裡客人熙熙攘攘,她白皙修長的手指拿著筷子正在涮肉。我又想起了歌手大賽時她用一把吉他殺進了決賽,我在台下看著她閉著眼睛唱歌,身後的LED屏幕把她的身影映的曼妙無比,當時的她是不是也在她自己的世界裡用縹緲的琴鍵瘋狂的彈奏呢。嗯,這真是一雙一雙上帝專門送給她彈琴的手。

要開飯,回來更


請注意觀察周圍,窮人的孩子依舊是窮人,富人的孩子依舊是富人,似乎與學習好壞沒多大關係,當然不排除基因突變上了清華北大的。


我小時候說出去玩然後沒有按時回家的時候我爸媽從來不急,都知道去離我家最近的那個書店找我,每次我都抱著一本書讀的忘我(別想歪,帶圖的歷史書,神話故事書和科普書為主,別的書字都認不全),整個小學階段都是這樣。我想,對於那些「神童」而言,學習就像我小時候在書店蹭課外書看一樣是很快樂的事情吧。


推薦閱讀:

全職媽媽再就業,想照顧0-3歲寶寶以及早教相關工作,應該從何入手?
寶寶最早什麼時候可以學習英語?在學會說話之前就可以讓寶寶接觸英語嗎?

TAG:早教 | 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