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文明為什麼走向衰落?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為什麼古希臘開始走向衰落?這一階段內在外在條件發生了改變?為什麼古希臘衰落的同時,恰是古羅馬走向興盛的時候?古希臘的文化為何也不再保持繁榮,甚至被西方人自己毀壞?


首先,要澄清一點,「古希臘」這個概念實在太廣泛了,題主想要問的是青銅時期的米諾蘭-邁錫尼文明?還是古典時期的雅典、斯巴達霸權?還是希臘化時代的亞歷山大帝國?

今晚有空便向你逐一解答吧 :)

1. 邁錫尼的崛起背景與毀滅

青銅時期的邁錫尼文明是希臘文明的第一次高峰。彼時的希臘是由形形色色君王統治的小邦國。各個邦國大小不等,有大到帶甲數千的大王國,比如奧林匹亞、邁錫尼等,當然,也有僅僅十幾人就敢出去刷副本的小王國。簡單的來說,愛琴海上有多少島,就有多少王國。這些「國王」們平均掌握著三四個你們家小區大小的領土,率領幾百人相互兼并廝殺乃是家常便飯。到了青銅時代晚期,也就是前11世紀左右,也就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奧德賽里所述的時代,其軍事兼并達到頂峰。歷代邁錫尼國王在經過無數次兼并後,於阿伽門農這一代最終取得了在希臘的霸權。邁錫尼王統帥著超過數百名以上的「國王」以及他們的軍隊。最後,希臘人的軍隊跨過大海,遠征小亞細亞的知名城邦特洛伊。

當時希臘的「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米爾彌東人的王,與其他希臘地區的國王一樣,此時也是在阿伽門農的麾下效力。

而愛琴彼岸的特洛伊也是差不多的體制。被羅馬詩人維吉爾大歌大頌的羅馬之祖——埃涅阿斯,特洛伊人的將領之一,便是愛琴海東岸達達尼爾地區的「王」,在希臘語原文版的伊利亞特中,埃涅阿斯的稱號也是βασιλε??,與特洛伊王普利阿莫斯相同。特洛伊戰爭最終以希臘人的勝利告終,但此刻,邁錫尼文明的喪鐘已悄然敲響。半個世紀之後的希臘,由於君王集權空前加強,資源再分配體系重心過度拔高,其中又有中間的貴族鄉紳階層作梗,欺下瞞上,上下其手,以致於最終失掉民心,埋下了毀滅的種子。加之「海上之民」的大規模入侵,最終成為了壓垮邁錫尼的最後一根稻草。(可以參照一下維基詞條下的sea people)所謂的「海上之民」並不是單一民族,而是不同種族,針對不同地中海的沿岸地區,發動大規模戰爭。期間,以軍事擴張而強盛一時的小亞細亞赫梯帝國與希臘邁錫尼王國都被他們摧毀。在這一波入侵中,唯一倖存的是埃及的第二十王朝,但為了抵禦入侵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打到最後連法老都不得不親自上陣,彎弓射箭,以定軍心。

拉美西斯三世親自上陣阻擊來自海上的敵軍

盛極一時的邁錫尼滅亡了,自此,希臘進入了長達數百年的「黑暗時代」(公元前1100-前600年),其間發生的事情數不勝數,在此不一一列舉。需要指出的是,所謂的「黑暗時代」是個相對概念,指代的是其社會上層建築與記載文獻的缺乏,導致該時代所留下的一切都只是模糊的背影。但是,中央統治階級的缺乏並不表明低階行政不能自主。自古皇權不下縣,這個道理放在東西方歷史上都適用。沒有國王以及其行政代表,底層鄉村階級依然靠著當地鄉紳的領導,最終完善了其自身的小型資源分配體系,形成了後來的城邦π?λι?的雛形,自黑暗最終走向光明!

2. 「希倫三國志」: 雅典、斯巴達、底比斯

註:其實,古典時期的希臘城邦覆滅的原因就隱藏在其崛起的過程中。本篇篇幅可能會略長,莫要急躁~~

公元前499年,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一個名叫阿里斯塔格拉斯(?ρισταγ?ρα?)的米列度人出現在了雅典人的公民大會上。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後,雅典人的公民大會通過決議,同意出兵幫助他的城邦爭取獨立,擺脫波斯人的控制。米列度位於小亞細亞半島的西段海岸,其地處樞紐,扼住了由薩迪斯入海的通道。因此自公元前7世紀呂底亞人建立自己的王國以來,便與其爭端不休。到了如今的前5世紀,克洛伊所斯的呂底亞王國早已被波斯大帝居魯士征服,取而代之的波斯人完成了呂底亞人未竟的事業,拿下了米列度城邦,統一了自伊朗高原到愛琴海的龐大領土。

不久,米列度人掀起了反叛,史稱 「艾奧尼亞叛變」。在雅典人的幫助下,米列度人不但收復了他們的城邦,還攻入了波斯人在亞細亞行省的首府薩迪斯,昔日呂底亞王國的都城。在薩迪斯波斯駐軍的拚死抵抗下,波斯人最終守住了城市的制高點,但是餘下的城市卻被希臘人一把火燒為灰燼。皇帝大流士一世震怒,率大軍征伐雅典,第一次希波戰爭打響!此次會戰中,在先鋒——前雅典執政官庇西特拉圖(πε?σιστρατο?)之子希皮亞斯(?ππ?α?)的帶領下,波斯人沿著庇西特拉圖昔日攻取雅典城的行軍路線,於馬拉松登陸,但被守株待兔的雅典人逮個正著,一番混戰後雅典人大勝,即馬拉松大捷。先頭部隊被擊敗,軍心受挫,加之準備不足,大流士一世鎩羽而歸,不久後病逝。

希臘人在此戰的成功極大鼓舞了愛琴海東岸的希臘城邦,此刻已經不單單是米列度,在小亞細亞上林林總總的希臘人已經都開始表現出了極大的不穩,時局開始動蕩。要知道波斯人的帝國是一個超大民族融合體,如果連希臘人那一點兵力都拿不下,敘利亞、巴比倫以及埃及的貴族們對波斯人統治的認可度就會產生動搖。因此,容不得新任皇帝薛西斯多想,第二次希波戰爭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前480年,薛西斯召攏大軍70萬(希羅多德的計算,本人覺得太過誇張,算上後勤人員,波斯帝國憑藉著當時歐亞第一的領土面積,頂級動員力也就50萬人上下的樣子,再多後勤就要拖垮了),水陸並進,再次逼近雅典。波斯人的海軍主要由埃及人和腓尼基人的艦隊組成,具有相當強的海戰實力。對此,雅典人號召所有的希臘城邦聯合在一起,抵抗波斯人的入侵。而第一個響應的,便是雅典人的死敵斯巴達。為什麼?其實很簡單,雅典和斯巴達在地緣政治上看似不死不休地鏖戰在一起,但如果雅典被波斯毀滅或征服,這樣的地緣態勢也就不會再存在了。屆時斯巴達人擴張時要面對的對象,就是波斯這個龐然大物而不是雅典一個城邦了。聯弱抗強,才是地緣常態,聯強擊弱則無異於與虎謀皮,最終必然沒有好結果。唇亡齒寒而已,不妨共榮辱一場。

此時斯巴達人的國王,是列奧尼達斯(Λεον?δα?),名字本意為「獅子的後裔」,人如其名,作戰風格驍勇彪悍。接下來就是其與斯巴達300人的激情演出,完了還有雅典人在薩拉米斯的精彩表演,最後,希臘人取得決定性陸戰的勝利,在普拉提亞完美謝幕,波斯人大敗虧輸,國力直下。關於戰鬥細節,就不多敘述了,現在美國人拍的兩場電影雖然誇張得不像話,但故事大概就這麼個情節,想知道細節百度百科也能滿足你的好奇心,主要還是談一談雅典和斯巴達的戰後情節。

簡單的來說,雅典人在這一時刻,贏得了他們本不應該,或者本來不可能獲得的勝利。戰爭之後,雅典人在希臘城邦,尤其是小亞細亞諸邦的威信空前高漲。雅典人便順水推舟,巧借「抵禦波斯人復仇」之名,建立了提洛同盟,總部設在荒島Delos,神話中便是阿波羅與阿爾忒密斯的誕生之地。聯盟之中的財政撥款大多都是雅典人為主導分配的,從而導致雅典人最後乾脆壟斷了聯盟的決策權,將財政庫從Delos島上移到了雅典城裡。這個信號實在是太強烈了,雅典人已經不滿足於做愛琴海兩岸的武林盟主了,其想要的是爭奪希臘的?γεμον?α,(拉丁語的hegemonia,英語的hegemony,本意為霸權),成為如同邁錫尼一般的泛希臘霸主。

所以,到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就出現了一個怪圈。雅典人對內實行的是民主制度,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影響政治的能力。但對外,尤其是與提洛同盟的其它成員來說,雅典城便恍如一個帝都,一個不斷收集資源,並按照自己意願重新分配資源的帝國行政中心。「對內的民主,對外的帝國」。這就是前五世紀後半期雅典政治的寫照。隨著雅典在地緣政治上不斷被中心化,導致雅典公民的在全希臘的地位愈來愈高漲。尤其在提洛同盟的邦國中,這種階級化的概念尤為嚴重。為了與斯巴達人作戰,雅典人對於盟邦的資源幾乎是掠奪式的,而且還是無條件的。而至於被掠奪方,則必須盡到自己的「義務」,先將雅典人伺候的舒舒服服才能顧到自己。

雅典人的海上帝國,憑藉擊敗波斯人的強大艦隊建立起來的制海霸權(thallassocracy)。

最終,雅典公民的自我優越感達到爆棚,在野心家如阿基比亞德斯(?λκιβι?δη?)等的煽動下,雅典人在尚未解決鄰家強敵斯巴達的情況下,便發起了對西西里的遠征。在包圍敘拉古期間,雅典人封鎖港口的艦隊遭遇科林斯海軍的攻擊,以靈活機動見長的雅典艦船此時在戰術上卻不敵改良了撞角的科林斯海軍,原本巧妙的戰術部署被野蠻粗暴地打亂,「後劃機動」完全施展不開的雅典海軍在西西里海濱被殲滅!在最擅長的領域上,被敵人狠狠擊敗,極大地打擊了雅典人的士氣。失去了海軍的支持,在西西里的陸軍很快難以為繼,無數投降的雅典人以及其盟軍被殺或被奴役。修昔底德的表述里稱:沒有任何一支希臘軍隊曾遭遇過如此慘重的失敗。可見雅典人敗得何等慘烈。

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最後的Aegospotami戰役中,斯巴達人得到來自波斯的戰艦支持,再一次在海戰中擊敗雅典,自此雅典人的海上勢力已經被完全摧毀,最終被迫接受失敗。此役,雅典人輸掉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艦隊,更重要的是,其由兩次希波戰爭大勝後形成的昂揚向上的國勢,以及銳意進取的精神都被摧毀了。雖然到了希臘化時代前夕,雅典人最終得以重建他們的艦隊,但是其在海面上開疆拓土的銳氣已失,脊樑已斷,其雄霸愛琴海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雅典城邦雖然在之後依然得以繼續存在,但其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越來越低,最終演變成了希臘的文化中心。

我們反過來問:如果當初雅典人沒有贏得那幾場與波斯之間波瀾壯闊的戰爭,其民族自尊心,與其好戰心理到最後不至於那麼膨脹,是否可以避免這一悲劇呢?在我看來,這個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因為歷史不能重寫。雅典人當時的處境根本沒有選擇,生存或者毀滅的問題,沒有人敢託大。至於之後的事情,已經超出了原本的預料範圍。雅典人創造了希臘歷史上第一個海上帝國,沒有任何歷史可以憑藉,身在局中,安得萬全?因此雅典的崛起與覆滅是愛琴海地緣政治拓展的一個必要環節,假設沒有雅典,歷史上依然會出現其他的航海城邦取代其位置,這是其地緣環境早已決定的,是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伯羅奔尼撒後,那個大殺四方,揮斥方遒的雅典死去了,但是從那裡誕生出了一個以哲學與詩歌聞名的新的雅典。而這才是雅典真正的偉大,千百年後,波斯人與斯巴達人的帝國早已灰飛煙滅,然而雅典人留下的文學之花依然綻放。時間能改變的,是一些本來就不穩固的東西。所以,你覺的她衰落了嗎?或許吧,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

最後,順帶提一提斯巴達和底比斯。贏得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人,也沒有將勝利維持太久。其雖然從雅典人手裡搶過了?γεμον?α,成為新的希臘霸主,但其做了一件為千夫所指的錯事,導致其快速地失去了希臘人的支持。為了在海面上取得對雅典人的全面壓制,斯巴達人向波斯人借了戰船,但作為回報,斯巴達人須把雅典人在小亞細亞解放的所有城邦都「還」給波斯。斯巴達人最後兌現了承諾,但其後果,糟糕得遠超預料。

首難者便是位於北方貝奧提亞地區的底比斯城邦。其早已不滿斯巴達人代表所有說多利克希臘語的城邦(其幾乎包含了整個西部巴爾幹、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天賦良機,此時的底比斯,出了一名不得了的軍事天才——「戰神」艾帕美濃達。其率領著貝奧提亞聯軍與斯巴達開戰,在兩次神聖戰爭後,底比斯成為了貝奧提亞地區所有城邦的領導者,並取得了聖地德爾菲預言地的掌控權。之後,其又於樓科特拉與曼提尼亞兩場大會戰中,擊敗號稱「全希臘最善戰」的斯巴達陸軍,雖然在慘烈異常的曼提尼亞戰役中,艾帕美濃達自己也戰死,底比斯軍隊蒙受大量戰損,但斯巴達人的精銳卻也死得七七八八了。

斯巴達人丟掉其泛希臘領導權的關鍵因素是其出賣了小亞細亞城邦的利益,而底比斯失敗的因素是其對於個人領袖的依賴。底比斯的軍隊領導體制就是為艾帕美濃達量身訂造的,在他的手裡,底比斯人和貝奧提亞的軍隊攻無不克,但在一個在騎兵尚未處於主導地位的戰場時代,其作為一個軍事領導身處前線的步兵方陣之中,也時時刻刻也拿著自己的生命做賭注。只不過最後一次,他贏了勝利,卻輸了自己。底比斯贏了斯巴達,卻又輸掉了希臘。這也是像底比斯這種城邦的獨特魅力,為個人領袖打造的體制,其城邦與領袖的命運,也似乎牢牢地綁在了一起。

當然最後導致希臘城邦徹底衰落的決定性因素,依然還是來自更北方的馬其頓入侵。其國王菲利普二世,自幼便被送至底比斯作為人質。其在艾帕美濃達統治期間,仔細觀摩了底比斯新軍的作戰技巧與艾帕美濃達的指揮藝術,艾帕美濃達戰死後,底比斯不復從前之神勇,但實力依然強大。為了爭奪貝奧提亞地區與德爾菲預言地的控制權,菲利普與底比斯又進行了兩次神聖戰爭,直到把該地區的掌控權搶奪到了馬其頓手裡。

菲利普死後,亞歷山大作為他的後繼者,徹底埋葬了雅典、斯巴達與底比斯最後的制霸可能。根據亞里安的表述,面對雅典,亞歷山大根本沒有任何的激烈軍事行動,只是帶兵進駐了雅典城附近的小丘,第二天雅典人便送出使者表示忠心(可見軍國主義在當時的雅典已經死的透透的了)。底比斯人新敗,加上老對頭菲利普死去,因此抵抗最強,敵意最深。亞歷山大則是繼續了他父親的政策,征服+屠城,徹底摧毀了底比斯人驕傲的歷史。而亞歷山大最此刻難對付的對手,卻是早與波斯人結盟的斯巴達。有了波斯人作為其盟友,亞歷山大便必須制止其在希臘本土的支持。因此,亞歷山大便製造輿論,每逢在面見外國使臣時,他遍宣稱自己是全希臘人的兒子,但除了斯巴達人。按照他的說法,斯巴達已經不算「希臘人」的範疇里了(在此也可見斯巴達決定出賣小亞細亞這個決策的影響有多麼惡劣)。有了希臘城邦的牽制,亞歷山大得以順利地進行他的東方會戰。最後,在其征服波斯之後,無所屏障的斯巴達也就到了強弩之末了。亞歷山大只是打發了一個部將,便解決了一切斯巴達問題。

3. 希臘化時代,城市化 + 集權化

亞歷山大打下的帝國版圖實在太大,大到即使他有大神通把所有的希臘人按照他的帝國面積平均分配,人均所得也都大得離譜。因此,全方位融入是不可能的。為了在短時間內拉攏希臘裔的民心,讓其不至於因為找不到歸屬感而意志消沉,亞歷山大(包括希臘化時代的繼業者們)的政策便是建立新的移民城市,將希臘諸城邦的公民從他們原本的城市,遷徙到他們建立的新城市裡。而早已熟悉城邦生活的希臘人,生活在新的城市裡也不會有太多的排斥感。

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捨棄了古埃及王國的舊都底比斯和孟菲斯,轉而遷都到了海濱的亞歷山大城。在敘利亞與巴比倫,塞琉古王朝的掌權者建立了安條克與塞琉基亞,吸引移民(都是以希臘化統治者的名字來命名的新城)。於希臘化本都王國,米特拉達提王室在征服城邦錫諾普後,也將行政中心從舊都阿瑪西亞遷移到此……總而言之,希臘化時代是歐亞城市化的一個大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城市化是建立在希臘移民集中化的基礎上的。這些希臘移民為希臘化王國的統治者快速集結希臘化軍隊提供了方便,為集權化體制提供了一個優質的軍事資源,但同時也助長了政治家的野心。尤其是在希臘化時代這樣一個背景,後宮干政頻繁。母后為了獨攬朝政殺掉自己兒子的事情也不是沒有。最終在連綿不絕的內戰與自我損耗下,希臘化王國最終走向衰落,東地中海的地緣形勢日趨分割。而與此同時,羅馬人則在西地中海縱橫捭闔,不斷地擊敗對手,整合資源,再征服,地緣形勢趨向統一。兩方在開始在地緣政治上直接接觸時,勝負高下以分。當然,這其中還包含軍事技術以及戰術要素,本文實在是限於篇幅,不得多述。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羅馬人在西地中海的崛起,和希臘人在東地中海的勢衰,其中也沒有必然聯繫。這兩者間,也就是一個時間差的區別而已,羅馬人在最後也遭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內戰打得比希臘人可狠得多得多。一個輪到初一,一個輪到十五。等到公元4世紀,西地中海的西羅馬帝國最終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崩潰時,東地中海的拜占庭則又現一統平和,國勢日上。一切只不過都是在循環而已。


謝邀。

早期古代史非我所長,所以只能提一點粗淺的見解,權當拋磚引玉

第一,不要把文明史和政治史混同。古希臘文明並未隨著亞歷山大帝國解體而衰落。這個題主可以看看我在題主另一個問題下回答中提到的一些情況。希臘文明最終是隨著希臘人皈依基督教而融入了羅馬-基督教文化中,也就是今日所謂拜占庭文化。

第二,什麼才能代表古希臘文明呢?城邦,公民,民主,哲學,希臘神話,希臘語?城邦政治衰落了,但是這是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就已經明了的事情,而且誰也不能說希臘人的王國就不是希臘文明。哲學的興趣轉移了,但是哲學活動卻依然興旺,儘管在現代人眼中可能流於雄辯和空談,但是這是不是我們對古人要求太高?希臘神話依然興旺,直到基督教打敗多神教。古希臘語發生了極大的流變,但是後裔一直傳承至今。顯然古希臘文明不是像古埃及文明那樣失落的,它的後裔直到今日,要說哪一個節點上「古代的文明衰落了,轉型成了中世的文明」,是很難的。

第三,政治上誰能代表古希臘?古希臘從來沒有實現現代意義上的民族統一。繼業者國家,除了馬其頓以外是否能算希臘?甚至馬其頓本身,到底算不算希臘?其實我見過一些人認為古希臘從雅典衰落後就衰落了。

首先我們就有好多定義沒釐清,然後針對不同的方面,衰落的時間點和原因都是不同的,甚至有的方面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

然後單單說說政治軍事範疇吧,其實古希臘的政權一直不算強大,雅典也好,全盛期的斯巴達也好,疆域都不算大,再加上希臘半島不宜農業,其實古希臘本土的人口一直相當有限,少於義大利半島。

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地中海世界格局中,馬其頓王國勢力範圍基本上就是希臘本土,無論疆域還是人口都比較少,迦太基作為殖民地起家之國地廣人稀,人口是硬傷,托勒密王朝坐擁埃及,實力很強,但是精力幾乎都放在和塞琉古王朝爭鬥之上,而塞琉古從疆域上看似乎最為恐怖,但是不要忘記那些地區的希臘統治基礎極其薄弱,真正能為塞琉古依仗的核心領土還是限於安條克到塞琉西亞,也就是敘利亞到美索不達米亞的地區。塞琉古王朝實力雖然雄厚,但是內有地方作亂,外有東西雙線作戰,就算羅馬不介入都捉襟見肘。

所以說古羅馬實在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則亞平寧半島農業條件雖然談不上很好,但比之巴爾幹強出許多,當羅馬完成對義大利的統一,走上爭霸歐陸的舞台時,它在人口上已經是極有優勢,而古代社會,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極其依賴人口。二則它在地緣上處於當時文明世界的邊緣,不引人矚目,有安全的後方,不會四面受敵,等羅馬乾掉了迦太基和馬其頓以後,它的力量已經不是嚴重削弱的托勒密和塞琉西能對抗的了。

所以說,踏上爭霸舞台的古羅馬,就和20世紀初的美國一樣,無論實力還是地緣,優勢都很大,內耗不止的歐洲列強拱手讓出世界霸權實在是意料中事,同理羅馬稱霸地中海也是意料中事。舊歐洲的衰落和美國的崛起基本是同一個過程的兩面,同樣希臘化諸國的衰亡和羅馬的崛起也是同一個過程的兩面。


古希臘文明在亞歷山大之前就已經衰落了,如果說希波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之間的幾十年是希臘世界的鼎盛期,那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希臘世界命運的轉折點。斯巴達打敗了雅典,而斯巴達本身在勝利後又迅速腐化並衰敗,希臘的兩大支柱就此倒下,而之後征服希臘的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則將舊希臘城邦徹底摧毀,與城邦完全不同的新的國家形態開始興起,並由羅馬帝國繼承。


文明不等於力量,

漢文明的政權何嘗不是被野蠻的游牧文明滅了好幾次?

正如炒股,在古代,文明戰爭,人口就是最大的砝碼、資本,

對於漢人來說,輸一局,大不了等待重新開盤,而古希臘輸一局後,就被踢地球online了,

另一個玩家把希臘文明重新打包上市,就是羅馬,


個人認為古希臘文明是唯一進化成現代文明的國家。


史料不全,所有都是推想

換一個角度,假如這個文明本身就是偽造的呢?最近看到一些文章,不妨用另一個視角思考

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

推薦董並生著作《虛構的古希臘文明》

何新希臘偽史批判

古希臘偽史是如何被偽造出來的?

吳剛 :「古希臘文明」的偽造

歷史上最大的造假行動:古希臘文明神話破滅

古希臘文明是歐美偽造的家譜?

以及知乎er對此觀點的批判

西方的歷史有多少是偽造的? - 歷史書籍

何新認為古希臘史是偽造的一系列言論和著作,有任何根據嗎? - 歷史


我來回答你吧,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

不是希臘落後了而是其他文明強盛了。

不是希臘落後了而是其他文明強盛了。

不是希臘落後了而是其他文明強盛了。

拿羅馬來說建國之初就不停的派人學習希臘政體經驗,馬其頓也是一樣。文明衰落是相對的。舉例

農業希臘相對就弱。軍事除了斯巴達也是一樣。文化到是有些特殊問題是這玩意意義不大。經濟上希臘後期機會很少有自由民。

和學習一樣人家進步了,所以你退步了。更重要的是希臘太排外,這是羅馬能崛起的原因。希臘必須父母都是希臘人才給公民權。


可以閱讀《希臘的回聲》。


謝邀。。

古希臘文明曾經出現過耀眼的輝煌,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它逐漸黯淡、衰落。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它走上衰落的末路呢?主要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一些探討。

一、地理環境

古希臘的地理範圍是指愛琴海區域,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獨特地區,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中的483個大小島嶼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希臘半島地少山多、海岸曲折、島嶼密布,海洋主宰了它的氣候。這個地區沒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廣闊的平原,不利於農業發展。連綿不斷的山脈,把陸地分割成許多小塊,使希臘人缺乏建立地區性帝國的地理基礎,同時這種散裂的地理環境也使希臘人長期習慣於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格局。無數山脈和丘陵及海洋阻隔、交通異常困難,這也使得古希臘各個城邦之間聯繫鬆散、關係淡漠,時間一久,城邦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斷衝突,形成內耗,為希臘文明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二、民主城邦制度下政治的分散性

在民主城邦制度下的政治的分散性,是造成希臘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

希臘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而是一個政治上分散的國家群體。僅在希臘半島上就有著200多個城邦式的國家,這些國家小者僅有100平方公里、幾萬人口,大者也不過800多平方公里、數十萬人口,它們都是獨立的城邦國家,一般建立在以地域關係劃分的公民公社的基礎上,實行的是城邦式民主政治制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體、城市的、文學藝術繁榮的富饒的國家,是民主的典型;斯巴達是貴族政治體、農村的、文化較為落後的國家,是軍事國家的榜樣。」①儘管諸城邦在種族上、宗教上基本上是統一的,但在政治上是分散的。正是這種政治上的分散性,使得這些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經常互相掠奪、廝殺、兼并,即使面對外來民族的侵略,也不能團結一致,缺乏必要的民族凝聚力。城邦內部不間斷的戰爭,使城邦體制嚴重削弱,搖搖欲墜,社會經濟也遭到極大的破壞,也由於戰爭,使土地和財產越來越集中,大量的戰俘被賣為奴隸,自由民中下層貧民嚴重破產,許多城邦形成一支支無業游民的隊伍,加劇了城邦內部的社會矛盾,導致城邦的衰落。

三、文明本身的缺陷

「希臘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②這種獨特地理環境下形成的海洋文明既有利於文明中心的高度發達、也易於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這樣,文明形成之時就會帶上致命性的缺陷——間斷性和不穩定性。我們可以從希臘文明發源之初去探討它自身與生俱來的間斷性。

希臘文明的起源地有兩個,即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島和希臘半島的南端沿海地區,而且這兩個文明中心又不是同時發生的,而是先後發生的。這兩個文明中心雖有一定的繼承關係,但它們發展的歷史具有強烈的非連續性,是一個文明被毀之後,又重新創造出一個新的文明。希臘文明與生俱來的間斷性和不穩定性是導致希臘文明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奴隸鬥爭與階級矛盾

奴隸的反抗和自由民的鬥爭(即城邦內部階級矛盾的尖銳化)是城邦制度和希臘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

隨著城邦經濟的發展,奴隸受到空前的剝削和壓迫,加之土地兼并,使大批農民破產,奴隸的反抗和破產農民的鬥爭,促使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希臘奴隸主對奴隸非常殘酷,例如雅典的勞里昂銀礦,使用奴隸多達萬人,不僅有青壯年、還有婦女兒童和老人,奴隸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才能換班。一個古希臘作家寫到,這些奴隸們「日日夜夜在礦坑中因勞累而疲憊不堪,大批地死亡、倒斃。他們的勞作沒有休止、沒有喘息。」③這種非人的奴役,激起了奴隸的反抗,從怠工、潛逃、殺死個別奴隸主,大規模逃亡,直至起義。

五、外族入侵

外族的入侵直接導致希臘文明衰落。

希波戰爭是東西方文明衝突而演化成的一次大規模軍事衝突。戰爭雖然以希臘勝利而告結束,而波斯卻從此開始插手希臘內部事務,尤其是在處理科林斯問題上,玩弄希臘各城邦於股掌之上,也是由希波戰爭引起的城邦系列混戰,使古希臘的發展停滯不前。

公元前338年,馬其頓人打敗希臘聯軍,此後希臘諸邦喪失主權,淪為馬其頓人的附庸。如果說羅馬人對希臘文明衝擊還有所保留和繼承的話,那麼,日耳曼人的入侵則是對希臘文明進行了更徹底的摧殘。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廢黜了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羅幕路斯,標誌著羅馬帝國的最後滅亡,日耳曼人的游牧文明摧毀了希臘文明。從此,西歐和北非進入了封建社會,以奴隸製為基礎的希臘文明徹底衰亡了。

綜上所述,特殊的地理環境、城邦制度下政治的分散性、文明本身的缺陷、奴隸鬥爭與階級矛盾,外族入侵,這些諸多的因素共同促使了希臘文明在盛極一時的輝煌之後,無可奈何地走向了衰落。


希臘衰亡的原因很複雜

在希波戰爭之前,希臘剛剛走出黑暗時期,人口,GDP等各項指標都在飛速上漲,當時希臘也不怎麼打仗,而且就算打仗也是重裝步兵接戰,一天之內決定勝負。當時美塞尼亞戰爭就算了不起的大戰了,整個希臘還是以發展為主,希臘處在一個蓬勃向上的姿態。

然後波斯人來了,波斯人和希臘人幾場大戰我們都知道,戰爭最主要的幾場大戰爆發在480BC-479BC,最後希臘贏了

波斯人給希臘人帶來了兩個比較大的變化

第一,希臘城邦的工作重心逐漸從經濟文化方面轉向軍事方面

希波戰爭時的種族滅亡危機,使希臘的主要城邦開始大量投入軍事建設,加強軍隊國防。以雅典為例。在希波戰爭期間 雅典為了抵抗波斯人,挪用勞瑞姆的銀礦收入,建立了一支艦隊,自此才奠定了其海上霸權的基礎。雅典那條著名的長城,也是建於希波戰爭之後。

第二,小亞細亞的權力真空

居魯士征服呂底亞之後,逐漸征服了小亞的各希臘城邦,希波戰爭前的那場叛亂更是導致米利都被毀,小亞細亞各城邦被全部掃蕩。因此479BC之後,波斯在幾場大規模的戰役中連連告敗,也就無力再顧及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

第一個變化給了雅典人崛起的實力,第二個變化給了雅典人崛起的機會。

因此,希波戰爭之後,雅典幾乎是全盤接管了小亞細亞各城邦,建立起了一個海上帝國。

這個帝國,和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就發生了直接衝突,這就引發了希臘內戰。

在內戰中,希臘文明的活力被逐漸消耗,國民素質經不起戰爭的考驗,直線下降,人們以陰險為榮,反而以正直為恥,無數平民淪為難民甚至奴隸,希臘文明開始走向衰落。

希臘衰落的進程被馬其頓中斷了,希臘文明保持了最後一些活力,這些活力轉變為藝術和文化(事實上,雅典在404BC就已經喪失了大部分軍事上的活力,把城邦剩餘的大部分活力都轉變到藝術中去了)

事實上,如果沒有馬其頓,也沒有羅馬,就讓希臘這麼發展下去,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一下它將變成什麼樣

我認為,希臘的未來,只有兩條路

一條,就是在不斷的內戰中耗盡文明最後一絲活力,文明解體,進入下一個黑暗時期

另一條,就是統一,建立一個統一的希臘國家

一般來說,最大的可能性是統一

這個統一也可以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一個國家壓過其他所有國家,武力統一希臘

另一種,就是希臘文明衰落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擔起這樣的重任,最終大家達成一致 建立起一個類似於後來亞該亞同盟的政治共同體

這兩種統一情況的後果又各會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第一種武力統一的,希臘國家的工作重心仍然在軍事方面,來不及轉型,而這種軍事活力勢必要釋放出去(羅馬屋大維想抑制都抑制不住),往哪兒釋放呢?還是波斯,最終這個統一的希臘國家走向和馬其頓一樣的結局。

另一種,成立政治共同體。這個如果搞起來的話,希臘文明剩餘的活力會全部被注入文化和經濟領域,希臘人享受一段時間的和平,一段時間的盛世,所有人都沉浸在和平的喜悅中。通過統一的方式確實可以延緩希臘的衰亡,但只是延緩而已。一段時間後,文明內部的問題就會開始不斷出現,國民素質下降,軍隊素質下降,等文明那一點活力耗完,希臘該衰亡還是會衰亡。

因此,希波戰爭之後的希臘,從經濟重心轉向軍事重心是那一刻起,希臘的衰亡,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至於後來的文化繁榮,只是文明在剩餘活力的促進下,流露出的假象


中國造紙術14世紀才傳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恰始於13世紀末興起於14世紀中葉。之前歐洲主要用羊皮紙傳播文化,新造紙術出現猶如現代人發明微博,文化造假成本驟減,仇恨教廷的段子高手如魚得水,時隔二千年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一夜造就。西方哲學的源頭很可能並非蘇格拉底們,更象是十四世紀才發明的反教廷哲學。


公元前212年羅馬人攻佔亞歷山大港。在羅馬人的統治之下,希臘人喪失了隨著政治自由而得來的那種自信,並且在喪失這種自信的時候,也就對他們的前人產生了一種麻木不仁的尊敬。

羅馬軍隊之殺死阿基米德,便是羅馬扼殺了整個希臘化世界的創造性思想的象徵。

——參考《西方哲學史》(羅素)


古希臘的文明和世界上絕大部分文明一樣,最後都是被蠻族所滅。文明發達的地方,生育率和戰鬥力會下降,而蠻族在生育率和戰鬥力上是他們唯一的特長,因為人口的增長,必定會擴張。比如現代歐美髮達國家這幾年生育率逐步下降,人口由世界的33%,近8年來已經降到了12%,而伊斯蘭世界人口由原來的9%飆升到35%。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都是被蠻族所滅。


並沒有衰落,因為古希臘的哲學是永恆的,阿基米德、亞里士多德永遠不會過氣。


古希臘文明哪有衰落了?只是他們文明的繼承者不再是希臘那片土地上的人民罷了。


古希臘沒有中心平原區,也沒有爭奪中心平原地區的戰略,所以衰落是必然的事,當然,如果把馬其頓~色雷斯~拜占廷也認定為古希臘文明(我個人一直認為色雷斯平原是希臘文明的核心區和文明支撐就像中國的黃河平原),那麼,希臘文明活得比羅馬文明還久,英法德(乃至美國)是由古羅馬文明輻射出來的國家,東正教俄羅斯是古希臘文明輻射出來的國家,


一個很簡單的敘述方法是,

因為他本身的政治結構並不完善?沒有很好的穩定性?

通常政治組織面臨的問題就是:貧富分化嚴重啊,軍權脫離政治體系啊,少部分特權統治階級非常可惡啊!天災啊!外族入侵啊!


建議看看《羅馬人的故事》


推薦閱讀:

拉丁語中地名的us後綴是什麼意思?
中世紀、古羅馬、古希臘三個時代平民的生活水平差多少?
關於古希臘的著名案件:為何Hyperides為Phryne的辯護成功?
「古希臘文明」造假顯而易見,為什麼許多國人還深信不疑?
西方有哪些有名卻已經散佚的古書?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古希臘 | 希臘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