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院不搞生產,那他們選育出來的種子是幹嘛用的?
01-14
他們選育種子對自己有什麼利益呢?
利益相關:我父親是做雜交水稻育種的。
我簡單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是有經濟利益。
如果研發出一個通過審定的品種,會帶來起碼幾百萬的經濟利益,如果是很優秀的品種,可能收益會更高,上千萬也不少見,同時可以選擇出售或者自己經營。國家為了提高糧食產量,也很支持育種,並且鼓勵育種並從中獲取經濟利益。其次是造福人類。別看我說的很大,可是事實如此。中國為什麼好多年沒有大規模饑荒了?因為化肥廠的建立提高了糧食產量,雜交水稻更是將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民以食為天,放眼全世界,如果沒有農業科研工作者們的努力,可能每年會有更多的人餓死,可能你們吃不到紫薯,無籽西瓜等等。同樣很多農產品之所以能夠普及,正是一代代的農業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的。(現在用手機答題,有時間上數據)我父親說袁隆平目前在做雜交水稻的轉基因,具體就不詳細說了,目標是讓水稻和玉米一樣高,設想一下如果真的實現了會是多麼震撼的一件事情。沒有任何學科是空中樓閣,就像只吃最後一個包子就能飽了一樣,沒有大量的基礎研究,田間試驗,積累數據和經驗,哪來的發展呢?最後是夢想。
我父親是業內比較有實力的科研人員,南農本碩,曾經被先鋒公司邀請去印度幫他們做關於雜交水稻的培訓,先鋒公司相信農業方面的從業者應該了解這是個什麼樣的公司。他放棄了很多在外面的收入,目前在家裡做一個公務員就是為了那幾塊試驗田,已經擺弄了好多年了。而且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每年往海南島跑,因為當地的氣候很適合育種,但是真的太辛苦了,氣溫高,滿地泥濘,螞蝗,蛇之類的更不用說。如果沒有夢想支撐我無法理解我父親為什麼放棄坐辦公室的機會和一年幾十萬的穩定收入來搞育種。農業本就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想要研發出一個新品種,時間,精力,專業知識,田間經驗還有運氣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父親這一輩子幾乎就是在田間度過的,我從小的時候放假就跟他跑農場,深知田間生活的艱苦和勞累,可是我父親就是喜歡,他說他喜歡種地,一般人說說可能覺得是在開玩笑,可我知道他是認真的。我一直在逗我父親,我說指望你弄一個品種,活在夢裡啊。可是內心深處還是很希望他能成功,畢竟這是他的夢想,或者說是一個從普通的農村中走出來的一個農民的孩子的夢想,提高糧食產量,讓更多的人吃飽飯。曾經不理解他,埋怨過他你看看誰誰誰跟你一樣,還不如你,人家賺了多少錢什麼什麼。現在長大了,懂了很多,我無條件的支持我父親的選擇和夢想,對我父親來說,有太多比金錢重要的東西了。以上。推廣。
農科院不搞生產,但是有很多搞生產的企業圍著它。
我想他們的任務是,選育出更有經濟效益的作物品種和發現更適合本地種植的經濟作物,並摸索出高效低成本的適應不同地區實施的栽培方式,以得到高產優質農產品。另外,還應提供可能的銷售市場信息等。最終目標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增加當地農民種植戶的收益。
為了社會 為了和諧 哈哈哈
默默的說,我就在農科院讀研究生。我們只不過是在做試驗,而不是實驗……比如說,基礎科學發現了某物質對生物體的作用機理,我們做的就是影響效果怎麼樣,在農業生產中具不具有實踐意義。
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就是用來生產的,要不培育它幹嘛,一個好品種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只不過近幾年好品種出的越來越少了,特別是玉米。
培育出優良的種子是很難的,否則也不至於美帝老說我國經濟間諜往鞋子塞偷來的優質品種種子。科研人員在種子這塊我認為是培育出產量高or耐旱or抗病or抗倒伏適合區域種植的新品種!
科研本來就不為盈利。
非科研的育種是為了制種然後賣,因為雜交的作物很多是不育的,沒有種子或種子不能生長,或者子代品質嚴重下降,優秀性狀都沒了。推薦閱讀:
※諾貝爾獎是如何成為相關領域裡聲望最高的獎項的?
※時間在物理學上是怎麼被定義的,有什麼歷史和故事么?
※在人類文明的最初時代,是否曾有一種全人類共同的語言?
※用鹽水浸泡能「拔根」時用的老根兒可以更韌更結實是否有科學道理?
※非洲馬達加斯加的主要人種為什麼是黃種人?